智能材料与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智能材料与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材料与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能,结构,材料,力学,后缘,层状,风洞。

智能材料与结构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1](2019)在《第叁届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SMSE 2019)》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桂林2019年7月26-28日第叁届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SMSE 2019)由AEIC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将于2019年7月26-28日在中国桂林隆重举行。会议主要围绕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中)》期刊2019年05期)

Jian,LI,Chun-li,ZHANG,Rong-hao,BAO,Wei-qiu,CHEN[2](2019)在《浙江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研究实验室(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如今新兴的智能化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性能优越的材料和结构来设计更灵活、更主动、更自动化的机器和系统,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本实验室力图探求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实验或计算中观测到的力学现象(如自由振动、波传播以及结构失稳等)或是多场耦合行为背后的机理,从而为先进功能设备、机械以及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最终,开发具有卓越性能的新型智能多功能器件,以满足各种实验室、工业甚至社会应用的特殊或一般要求。研究点:1.智能结构的振动与失稳分析;2.软材料的设计与制备;3.声子晶体和超材料中弹性波的调控;4.智能材料和结构中的多场耦合行为分析;5.压电、多铁性以及压电电子学器件的研发;6.多轴力/力矩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展望:虽然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且其在许多现代技术和工程领域中已有了成功的应用,但是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时代对"智能力学"的需求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说传感器和驱动器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那么智能材料和结构就是这些基本设备的核心。新型多功能材料的开发显然为智能材料和结构力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此外,拓扑物理学等新的科学概念也将为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本实验室将继续为基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实际应用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4期)

李嘉兴[3](2018)在《土木工程中的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材料结构系统是指以智能材料为主导材料,具有仿生命的感觉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结构系统。这里所说的智能材料是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电流变材料、磁流变材料、光纤材料、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和记忆合金等。当把这些智能材料按其特殊功能以某种方式融合到结构基体材料之中或与结构构件相结合时,它就会发挥自己的传感和驱动功能来实现结构的感觉和自我调节功能。而在土木工程中,由于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诸多要求,因此对智能材料结构系统的需求也更为巨大。本文将对土木工程中的智能材料结构系统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22期)

李立军,孙凌玉,黄彬城,褚艳涛,张一犇[4](2018)在《智能材料与汽车结构健康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从力学特性、传感特性和驱动特性等角度对形状记忆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压电材料和磁流变弹性体材料等智能材料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智能材料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提出了智能材料在汽车结构健康监测中应用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郑俊博[5](2018)在《基于智能材料的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是造成许多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裂缝的产生原因多是梁体在高强度外荷载、疲劳荷载和次应力等种种因素下产生。裂缝的会使空气和水分进入钢筋混凝土内部,腐蚀钢筋,使之发生锈胀从而破坏梁体受力性,服役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疲劳耐久性会大打折扣,造成坍塌事故的几率增大。所以对于混凝土梁的裂缝监测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一种由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也被称为FRP,可以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替代材料。由于玻璃钢材料具有无磁性和抗腐蚀性,因此使用玻璃钢可以避免电磁干扰和腐蚀问题。FRP材料的抗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抗磁性、电绝缘性、徐变小、低弹性模量等性质,使得FRP筋混凝土结构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土木工程中。(1)本文首先研究了以FRP材料为主筋的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抗弯段生成裂缝位置、深度的特点,并以压电陶瓷智能骨料作为监测工具对其进行实时裂缝监测,研究该裂缝监测方法的可行性。以FRP筋为主筋的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为主筋的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在梁的设计抗弯段两端埋入基于压电陶瓷材料制作而成智能骨料。利用压电材料同时具有压电和逆压电效应的特点,两对智能骨料,一对作为驱动器,另一对作为传感器,分别埋置不同深度,施加外加静力荷载,在不同工况下给予驱动器一个扫频激励信号,从传感器采集接受信号。分析接受信号的小波包能量和损伤指标,对比试验中观察到的各个混凝土梁的裂缝出现位置和深度,结果表明:在裂缝出现时,接收到的小波包能量会大幅小将,且损伤指标上升。说明基于压电陶瓷的混凝土梁裂缝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的监测裂缝的出现。(2)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基于压电陶瓷的混凝土梁裂缝监测,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裂缝监测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以探索混凝土梁抗弯段出现裂缝时,裂缝的宽度、深度(深度)、数量的变化对预先埋置的传感器接受到的信号的能量和损伤指标的影响。通过设计各种条件变量来达到控制单一裂缝变量对信号的影响。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裂缝的深度和数量是影响信号能量较大的两个因素,而在确定深度和数量时,裂缝的宽度影响较小。且模拟试验中发现传感器埋置的高度可以有效的监测裂缝深度。该数值模拟实验给基于压电陶瓷的混凝土梁裂缝监测方法提供了较好理论基础。(3)最后,本文研究了基于压电陶瓷的预应力波纹管压浆密实性监测的方法。预应力波纹管压浆技术作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由于孔道堵塞、压浆方法不当、水泥浆膨胀率和稠度指标控制不好、以及压浆浆体流动度和泌水率未达到设计要求等问题,不可避免造成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密实,甚至出现孔洞等现象。本文设计波纹管灌浆模拟实验,在设计混凝土灌浆实验中的波纹管上下外侧分别埋置压电陶瓷片作为接收器,波纹管中央固定智能骨料作为驱动器作为驱动器,通过观察灌浆程度为0%、50%、90%、100%时两个传感器信号幅值强度差异来评估波纹管灌浆状态。进而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该实验的二维仿真模型,来研究波纹管不同灌浆程度下应力波的传播路径。在灌浆为0%、50%及90%灌浆状态下,波纹管上部的压电陶瓷传感器接受的信号远小于下部驱动器接收的信号幅值,灌浆为100%时两个传感器接受信号幅值相吻合,通过观察二维有限元模型的的位移云图,可以发现,在波纹管未完全灌浆时,有智能骨料发出的应力波并不能完全传播到波纹管上部,且在关键节点的唯一信号随着应力波传播的路径及距离改变,位移幅值随之变化。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监测预应力波纹管的密实性。(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戴江浩[6](2018)在《航空航天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探究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材料,可以帮助材料实现结构的功能化和多样化,智能结构在整个结构形成过程中集成智能材料,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保证整个结构具有连接、感知、自诊断、自修复的功能,更好地可以适应外界的环境和变化,提升整个航空航天架构的性能。就当前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已经变成了航空航天架构研究的重点,根据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进展,通过对智能结构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了解关于智能材料和结构所面临挑战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03期)

阎东佳[7](2017)在《纳米层状智能材料周期结构中的波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压电效应和压磁效应,可以对纳米层状智能材料周期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进行主动控制,这为纳米级波动器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非局部理论,考虑了材料的内部特征尺寸,求解了考虑力-电-磁多场耦合效应的波动方程,对纳米层状智能材料周期结构的若干波动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1.研究了纳米层状压电周期结构中反平面和面内模态波的传播特性,考虑了垂直入射和斜入射两种情形,应用传递矩阵法计算了局部化因子和频散曲线,并应用刚度矩阵法计算了有限层结构的传输系数。结果表明,当考虑尺寸效应时,弹性波在纳米层状周期结构中会出现截止频率,截止频率随着内部特征长度相对外部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截止频率附近存在很强的局部化现象。在垂直入射的情形下,面内混合模态解耦成纯弹性的P波模态和压电剪切耦合的QSV波模态。P波的截止频率比QSV波的大,因此P波的截止频率决定了面内混合模态的截止频率。在斜入射的情形下,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低频带隙逐渐变宽且升高。入射角对高频特性影响不大,对截止频率无影响。2.研究了 Lamb型导波在纳米层状压电周期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在基于非局部理论面内模态波动方程通解的基础上,选取常用的对称模式进行了研究。根据界面的连续性条件,推导并计算了 Lamb型导波的频散关系和模态分布。分析了体积分数和尺寸效应对频散关系和模态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尺寸效应时,纳米层状周期结构中的Lamb型导波也会出现截止频率,其数值与该结构中体波的截止频率相同。截止频率随内外特征尺寸之比的增加而降低,体积分数对截止频率无影响。3.研究了纳米层状压电/压磁周期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基于非局部理论,分别求解了力电耦合和力磁耦合的波动方程,考虑垂直入射和斜入射两种情形,同样用局部化因子、频散曲线和传输系数来表征纳米层状压电/压磁周期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对于低频带隙,压电效应或压磁效应的增强使得带隙上下边界和带隙中心频率都升高。压电效应增强使得带隙变宽,而压磁效应增强使得带隙变窄。截止频率随压电效应增强而升高,随着压磁效应增强先保持不变,然后缓慢升高。斜入射情形下,当不考虑尺寸效应时临界角与频率无关,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QP波发生全反射,结构中只存在QSV波模态;考虑尺寸效应时,临界角大小与频率相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节材料的内部或外部特征尺寸、压电系数和/或压磁系数等对纳米层状智能材料周期结构中弹性波的能带结构(包括通带和禁带的位置和宽度、截止频率以及模态转换等)进行控制。这将为纳米波动器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11-30)

雷鹏轩,王元靖,吕彬彬,余立,杨振华[8](2017)在《一种智能材料结构在变形体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所提出的智能材料结构在柔性变后缘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跨声速风洞中运用模型变形视频测量技术测量了机翼后缘的偏转变形量,并记录了偏转变形的动态过程。同时测量了上翼面的压力分布。实验马赫数0.4~0.8,模型迎角0°~6°。分析了来流条件对结构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声速条件下,智能材料结构在气动载荷作用下能够驱动机翼后缘偏转变形。驱动力一定时,变形能力受到马赫数和迎角等因素影响。马赫数增加会减弱智能材料结构的变形能力,导致变形速度减小,后缘偏转角降低。迎角的影响较为复杂,且与马赫数的影响相互耦合,马赫数越高迎角的影响越强。最后,通过对后缘压力分布形态的分析得出,变形后后缘是否发生流动分离是影响智能材料结构变形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7年05期)

陈花玲,罗斌,朱子才,李博[9](2018)在《4D打印:智能材料与结构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4D打印技术是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增材制造技术提出来的,4D打印制造的实体结构形状可以随外界环境发生变化。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聚合物、压电材料、电致活性聚合物、光驱动型聚合物、水驱动结构等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增材制造方法与驱动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直写打印成型具有适用性广的特点,单一智能材料的驱动性能有限;混合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兼具多种智能材料的性能,拥有多种原位驱动模式,能够克服单一智能材料与结构的不足。文献综述表明:4D打印技术研究整体还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4D打印还需要在拓宽智能材料范围、开发打印软件、探索打印工艺、研究软材料打印方法、解决不同智能材料的兼容问题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才能够在医疗、军事、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健波,李辉[10](2017)在《测控技术在智能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材料结构中的测控技术涉及传感器、驱动器、信号信息处理单元及通信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测控技术的发展为智能材料结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它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为智能材料结构的真正应用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7年18期)

智能材料与结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如今新兴的智能化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性能优越的材料和结构来设计更灵活、更主动、更自动化的机器和系统,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本实验室力图探求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实验或计算中观测到的力学现象(如自由振动、波传播以及结构失稳等)或是多场耦合行为背后的机理,从而为先进功能设备、机械以及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最终,开发具有卓越性能的新型智能多功能器件,以满足各种实验室、工业甚至社会应用的特殊或一般要求。研究点:1.智能结构的振动与失稳分析;2.软材料的设计与制备;3.声子晶体和超材料中弹性波的调控;4.智能材料和结构中的多场耦合行为分析;5.压电、多铁性以及压电电子学器件的研发;6.多轴力/力矩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展望:虽然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且其在许多现代技术和工程领域中已有了成功的应用,但是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时代对"智能力学"的需求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说传感器和驱动器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那么智能材料和结构就是这些基本设备的核心。新型多功能材料的开发显然为智能材料和结构力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此外,拓扑物理学等新的科学概念也将为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本实验室将继续为基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实际应用做出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材料与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第叁届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SMSE2019)[J].决策探索(中).2019

[2].Jian,LI,Chun-li,ZHANG,Rong-hao,BAO,Wei-qiu,CHEN.浙江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研究实验室(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3].李嘉兴.土木工程中的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分析[J].农家参谋.2018

[4].李立军,孙凌玉,黄彬城,褚艳涛,张一犇.智能材料与汽车结构健康监测[J].汽车技术.2018

[5].郑俊博.基于智能材料的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

[6].戴江浩.航空航天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探究及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8

[7].阎东佳.纳米层状智能材料周期结构中的波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8].雷鹏轩,王元靖,吕彬彬,余立,杨振华.一种智能材料结构在变形体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实验流体力学.2017

[9].陈花玲,罗斌,朱子才,李博.4D打印:智能材料与结构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10].刘健波,李辉.测控技术在智能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科学.2017

标签:;  ;  ;  ;  ;  ;  ;  

智能材料与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