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声音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胶唱片,首都图书馆,民族器乐,小提琴协奏曲,群众歌曲,潘天寿,五花洞,傅抱石,叶浅予,洪洋洞
声音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怡梦[1](2020)在《百张黑胶唱片珍品让“声音记忆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在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和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声音记忆空间——百张黑胶唱片珍品展暨黑胶沙龙活动中,一组特殊的展品吸引了观展人群的目光——首都图书馆馆藏原中国唱片总公司于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出版发行的《北京的旋律》。这套唱片包括民(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20-01-03)
吴雯君[2](2019)在《以武汉大学声音类社团为例谈高校公共空间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武汉大学户外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以武汉大学声音类社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校园户外空间的选择机制,进而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发掘校园闲置公共空间再利用的潜力。最后对校园闲置公共空间的利用提出启示性设计策略,以期提高高校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和包容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曾笑鸣,刘嘉[3](2019)在《声音对太空探险片叙事空间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太空探险片是人类对自身和未来、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深入思考后产生的理性幻想。在探索电影形式的实验性和声画处理的新手法方面,太空探险片可谓得天独厚。声音对该类影片场景的真实性还原与超越,以及对观众心理认同感的建构,满足了人们对太空科幻题材的猎奇心和探索欲。类型化的叙事特点、特殊的声场环境,以及声画在横向(空间运动)与纵向(空间层次)上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了太空探险片声音在科学立场下实现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和独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影艺术》期刊2019年06期)
卢旸[4](2019)在《声音与空间技术构建新型交响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滚动资助项目交响乐《梵天净土“一改”专家修改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会上,来自不同领域专家聆听《雅鲁藏布》最新修改版,在技术创新等方面为项目出谋划策。新型交响乐多媒体交响乐套曲《梵天净土》以江流、生命、交响思维(本文来源于《音乐周报》期刊2019-10-30)
石蕾[5](2019)在《昆曲电影声音的创作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和电影同是音画结合的艺术形式,都需要利用声音和画面来传达某种永恒的精神主题,或展示某种视听形式之美,从而使观众获得审美愉悦或人生感悟。然而,它们又具有截然不同的气质。昆曲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时,既有默契也有矛盾。昆曲电影的创作,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已发展成熟的电影制作方法及理论。昆曲电影的声音创作应以表现昆曲的细腻精致、婉转流丽、含蓄高雅的意境与情趣为宗旨,对以好莱坞为主导的商业电影的声音创作方法有所扬弃。本文力图结合昆曲的审美特点探讨昆曲电影声音创作的特点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0期)
马瑞[6](2019)在《“声音的空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救亡广播剧(1935—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播剧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话剧作品,是适应电台播音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民国时期的广播剧,随着广播的兴起而产生。上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民族危机加剧,以救亡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除了人们熟知的歌曲、戏剧、文学之外,广播剧也出现了为数不少关注和呼号救亡的作品,受到听众热捧。在全面抗战前夕,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不断播出带有抗日救亡色彩的广播剧,这既是时代舆情的反映,也是国民党在国难时期利用广播媒介开展的救亡宣传,以配合其对日策略,统一民众意志,构造出一个特定时代下的"声音空间"。(本文来源于《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珏[7](2019)在《《地球最后的夜晚》声音构思:视角选择与空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电影,导演毕赣利用个性化的视听语言,建立了一个在现在时空、过去时空和梦境时空之间穿插的复杂叙事结构。本文探讨了声音设计如何帮助该片的主题表达和风格形成,尤其在主客观视角表现和时空处理上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声音对时空处理的自由,将多重时空进行并置或转换;声音对于完整空间的塑造,赋予了影片最大的真实感;以及声音如何完成作者的诗意表达,利用声音的表意特征强化了影片的风格。(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影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方龙,刘佳郡[8](2019)在《跨感官感知的负向空间——试析影像与声音的隐喻距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如同奶油的香味总是从烤面包中散发出来一样,声音一直都被视为视觉的陪伴,似阴影一般被视觉所仆役。录音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把声音与视觉分开,使声音得以获得一种独立的物质性,而时间线软件扩展了这一"自由",使得原始录音的速度、次序、音色可以随意改变,并与各种影像巧妙组合。这种重新组合最开始应用于电影拟音当中以"还原"现实的声音,后来被应用于影像空间的扩展,主(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3期)
李敏,陈福祥,吴佳洁[9](2019)在《电影声音“空间感”的设计规律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音作为电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声音的作用和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是有必要的。这篇文章就电影声音的空间感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就声音的环境效果,空间效果和景别效果叁个部分,阐述了声音空间的设计技巧与方法。还对声音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与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力求为电影声音设计师在电影中声画空间结构的设计提供更多建议,来提高电影观看者的鉴赏能力和观看体验。(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2期)
林筠[10](2019)在《声音空间·影乡建构·身份表达——20世纪50年代闽南语电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在大陆、香港、台湾相继出现了以闽南语方言及相关方言艺术形式来构建声音空间的电影,如厦门闽南语片、台湾闽南语片等,这些作品皆可统称为闽南语电影。本文主要以电影声音为分析对象,研究闽南语电影如何通过声音空间塑造了"影乡"——电影里的故乡,并传递了电影外的故乡之思和作为闽南人的身份表达,体现和探讨电影作品空间语言的社会学价值。(本文来源于《闽台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声音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武汉大学户外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以武汉大学声音类社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校园户外空间的选择机制,进而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发掘校园闲置公共空间再利用的潜力。最后对校园闲置公共空间的利用提出启示性设计策略,以期提高高校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和包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声音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怡梦.百张黑胶唱片珍品让“声音记忆空间”[N].中国艺术报.2020
[2].吴雯君.以武汉大学声音类社团为例谈高校公共空间潜力[J].山西建筑.2019
[3].曾笑鸣,刘嘉.声音对太空探险片叙事空间的塑造[J].电影艺术.2019
[4].卢旸.声音与空间技术构建新型交响乐[N].音乐周报.2019
[5].石蕾.昆曲电影声音的创作空间[J].当代电影.2019
[6].马瑞.“声音的空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救亡广播剧(1935—1937)[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9
[7].王珏.《地球最后的夜晚》声音构思:视角选择与空间叙事[J].现代电影技术.2019
[8].方龙,刘佳郡.跨感官感知的负向空间——试析影像与声音的隐喻距离[J].电影评介.2019
[9].李敏,陈福祥,吴佳洁.电影声音“空间感”的设计规律与方法[J].艺术品鉴.2019
[10].林筠.声音空间·影乡建构·身份表达——20世纪50年代闽南语电影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19
标签:黑胶唱片; 首都图书馆; 民族器乐; 小提琴协奏曲; 群众歌曲; 潘天寿; 五花洞; 傅抱石; 叶浅予; 洪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