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教育中的消费引导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娜[1](2021)在《大学生消费观异化问题研究 ——以校园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明贝[2](2021)在《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H市三所高校的调研》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也更加繁荣,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思想前卫,在引领消费时尚和改善消费结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学生消费问题不仅关乎大学生群体的发展,还关乎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H市的三所高校,发放600份问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结合数据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揭示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盲目消费行为明显、消费缺乏计划、绿色消费行为不足、学习消费投入较低等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成因,并从社会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学校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心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家庭方面,家长树立科学的消费榜样,培养子女的自力更生能力,合理提供生活费;大学生个人方面,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加大学习消费投入等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
刘狄凡[3](2020)在《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文中指出消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根基,在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大学生的消费开支逐年上涨,社会始终对此类群体的消费问题较为关注,尤其农村大学生有其特殊之处,其消费行为不仅对自身、对家庭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发展也是一种反馈,由此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基于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予以理性指导,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省内五所不同类型高校(长沙理工大学、湖南中医药医科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以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农村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分别调查农村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影响因素以及消费教育等内容,并应用SPSS22.0软件整理数据,揭示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经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面的消费少、理财能力欠缺、消费教育缺失、超前消费等不理性问题。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大学生消费不理性问题的原因,并遵循绿色、科学、适度原则,提出了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培养农村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良好消费行为与习惯的对策。
姚茹[4](2020)在《中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消费是人类消耗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来满足自身需求与欲望的过程,也是伴随人类一生的持续性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巨大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升高,消费水平也随之翻了几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兴起,网络购物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方式。互联网的即时性和便利性,吸引着猎奇心强烈的中学生。然而,由于中学生年龄尚小,还未形成成熟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网络的普及势必会对中学生群体的消费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加上缺乏正确的消费教育和引导,中学生消费存在的盲目攀比、金钱至上等问题日趋严重。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当下中学生的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归纳,通过对消费相关理论的回顾,引出中学生消费现状的测量指标。其次,从消费因素、保持传统节约和追求现代生活三个方面来探寻中学生消费价值观;从流行型、谨慎型、攀比型、实际型四种类型测量中学生的消费行为。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曲阜市、江苏省邳州市和河南省宁陵县三地的初中、高中学生展开调查,围绕中学生消费现状、中学生消费问题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当前中学生的消费来源稳定,且消费的自主性高、消费意见在家庭决策链条中受到重视、网络消费大众化,具有前卫的消费思想、消费方式多样化,趋向数字化、网络化。存在的消费问题主要表现为冲动消费,盲目购物、消费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消费行为成人化。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对中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辅以访谈法对部分中学生家长就中学生消费问题影响因素、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导致中学生不合理消费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完备的学校消费教育体系、同龄群体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改善中学生的消费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调整策略和改进措施:发挥家庭的示范作用,家长以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消费,以科学理念引导孩子消费,父母也要学习相应的消费知识,将消费教育纳入到亲职教育;重视同龄群体的行为习得功能,发挥榜样教育和朋辈教育的示范激励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将消费教育课程化、提高教师的消费教育意识、培育健康的校园文化。最后充分发挥社会合力,发挥消协的引领作用、优化社区消费环境,加强社区消费教育、充分利用媒体优势,拓宽消费教育渠道。
张苗会[5](2019)在《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D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消费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独立的消费行为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随着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缺乏正确的消费教育,导致小学生群体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小学生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产生着负面影响。小学阶段是个体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不成熟性是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消费教育对他们养成理性的消费观念是有必要的。所以,了解小学生的消费现状,加强对小学生的消费教育,是学校教育者、学生、家长必须面对的课题。本论文以扬州市D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首先检索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消费教育的研究现状形成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总结出了小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了学校、家庭实施消费教育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消费教育的特点,探讨了消费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笔者通过对扬州市D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侧面来了解消费教育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对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消费教育的认识以及具体的实施情况。第三部分笔者首先对小学生在消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此为依据来探讨小学生消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进行了归因研究。最后针对小学生消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改进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生的消费教育提供指导和实践性的借鉴,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徐依霖[6](2019)在《当代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现状及其引导研究 ——基于对四川省五所高校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粉丝对明星的认识具有了主动选择性,粉丝的消费行为也变得更加丰富。粉丝不再满足于以往被动消费的状态,转变为对消费形式和内容的主动追求。消费形式变得复杂多样,消费内容由物质消费向精神品味消费转变,粉丝企图通过这样的消费构建自己的生活意义。通过对大学生粉丝消费现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理性追星与适宜消费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自我提升,明星引导的公益消费也有益于社会发展。但粉丝消费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的粉丝消费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偏离,引发消费异化;数据购买下的流量经济引发诚信问题,破坏伦理道德;不合理的接机、跟机行为,扰乱社会秩序等问题。既有研究表明,人进行消费受到主观认知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做出粉丝消费行为与自身的情感认同、消费心理有关,同时还受到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决策。培育大学生粉丝理性消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首先,高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优势。第一,高校要坚持价值观引导,实现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的价值自信、文化自信、消费自信,这是消费行为决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第二,通过消费教育、理想教育、孝德教育这三方面扩充消费价值教育内容,影响大学生做出正确理性的粉丝消费。第三,在消费教育中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重视榜样示范,推动榜样与偶像效应互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学会思考与自我反思。其次,大学生消费教育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行有效配合,社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媒体、明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强网络监管,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最后,家庭消费教育需与学校引导形成合力,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以身作则践行节俭的消费观念。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培养和巩固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定正确的消费观念,最终实现理性消费。
刘雨怡[7](2017)在《城市高中生绿色消费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消费选择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决定,它能调整市场和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世界在改善气候变化和人权问题方面有重大影响。教育是促进他们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同时做出正确负责的选择的最有效用的工具。教育能协调消费与自由和责任感的矛盾。绿色消费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对赋权个人和社会团体了解他们日常消费选择影响的准确信息至关重要。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绿色消费涵义,绿色消费不仅是环保消费,它还强调消费过程中人对自己、社会和自然资源的责任及绿色消费特点,从个人、家庭和社会角度阐释对高中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概述高中生绿色消费现状,通过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整理数据,并总结高中生消费现状,为后文的原因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基础上开展原因分析。从高中生自身认知误差、家庭教育失责和家长错误的榜样示范、学校教育对绿色消费的弱化和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概括。第四部分针对原因提出对应引导建议,学生要加强认识,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绿色消费;学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监管,为绿色消费创造良好条件;各方要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杨雪莹[8](2016)在《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文中认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它贯穿于人生命活动的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历史、生产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对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仅仅关乎自身,更会对社会与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问题,并对其进行理性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主要聚焦于河北省大学生消费,在河北省内选取了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五所不同类型高校,发放1500份问卷对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整理。依据调查数据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消费标准、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影响因素、消费教育七个方面对河北省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描述。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河北省大学生存在依赖性消费、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网购比例上升、同群效应明显和消费主流趋于理性的特点,和河北省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突出、中等消费水平学生更易产生不良消费行为、学习性消费投入过低、理财能力缺乏和消费教育缺失的问题。通过对适度、科学合理、绿色三大理性原则的界定,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大学生理性消费进行研究,提出了要从高校与家庭两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针对河北省高校中存在的贫困大学生,中等消费水平大学生与高消费水平大学生三个消费层次,分层次地进行消费引导、进行理财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财商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四点引导对策。
王慧[9](2015)在《中学生消费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临河中学生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居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小康。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每个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增加,一个明显的方面就是中学生手中的零花钱越来越多,这成为中学生可自由支配的一笔数额不小的经济来源。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新奇事物的影响下,中学生个人的想法、观念、需求与之前的同龄人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对消费观念理解的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一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日常消费行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这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对中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产生着负面的影响。因此,中学生的消费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马克思消费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从中学生消费现状中分析中学生消费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学生不良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合理的引导中学生正确消费的对策。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导论介绍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的采用等。第一部分:中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这部分包括三块:首先,是对中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论述,主要包括中学生日常消费和教育消费两个方面;其次,总结现今中学生消费的特点;最后,找出中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中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同辈群体间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二是,家庭忽视对中学生正确消费的引导;三是,学校对中学生消费教育不够重视;四是,社会不良风气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五是,中学生个人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第三部分:引导中学生正确消费的对策思考。引导中学生正确消费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中学生所处阶段的个性特征去了解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以马克思消费理论为指导,在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学生提供和谐的消费环境,对中学生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念、金钱观、财富观、价值观等,引导中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促进中学生消费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田芯[10](2013)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众消费行为的伦理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问题。消费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消费理念、消费方式等诸多伦理问题的变迁和觉醒。“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体现了我党科学发展和谐之美的治国理念。当人们的消费行为被引导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消费方式时,才会在意识上真正关注消费行为的积极性。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研究,立足“十八大”有关消费指导的伦理学新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立场出发,以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化背景为切入点,在多学科消费理论基础上,将当代人消费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评价为研究内容,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消费领域面临的重大前沿性问题进行综合性剖析,揭示消费与社会、消费内部各主体之间的道德关系,明确社会消费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建立消费价值观、消费方式、消费文化、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几方面的协调机制,通过其良性运作促进中国社会消费的伦理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是实现传统消费伦理范式的科学转换,构建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伦理规范与评价。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首先,从“自然资源在人类毫无节制的消费中几近枯竭”的全球性灾难的阐述,到我国发展现状的分析可见,消费行为存在诸多的伦理矛盾困惑,使人们难以对个人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消费和谐”是自然生态和谐、社会生态和谐的基础,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其次,对国内外消费行为的伦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可借鉴的有价值的参考。再次,针对问题研究,指出此项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之处,并设计出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概念的界定。消费伦理是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以善恶和促进社会进步为标准来评价、调节消费主体在消费中的相互关系和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品质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其次,对马克思主义消费伦理思想和西方消费伦理思想的追溯,对彼此的共性和各自的独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不同社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等伦理问题的社会影响。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提供可借鉴的伦理理论指导和发展决策思路。第三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困境。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存在的伦理问题表现特征的阐述。首先,将大众消费行为在生态发展、文化传承、价值选择、政府职责、消费理念、消费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伦理问题现状呈现出来。其次,阐述上述问题的具体表现特征和伦理评价标准的争议焦点。第四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困境的根源。针对第三章的提出的伦理困境,运用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困境根源的结论。第五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走出困境的路径。针对居民消费行为在生态发展、文化传承、价值选择、政府职责、消费理念、消费教育等方面存在伦理问题的分析结论,提出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致力于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深化消费伦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中西方消费基本理论的研究、评价和借鉴,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多元视角,深化理论研究内涵,扩充学科研究外延,满足消费伦理时代评价标准的现实需求;针对我国大众消费行为在伦理评价方面的几个争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二、消费教育中的消费引导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费教育中的消费引导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H市三所高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六、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的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二、问卷设计 |
三、访谈设计 |
四、调查实施 |
五、样本基本信息 |
第二节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 |
一、经济来源 |
二、消费水平 |
三、消费方式 |
四、消费结构 |
五、消费观念 |
六、消费影响因素 |
七、消费教育 |
第三节 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
一、盲目消费行为明显 |
二、消费缺乏计划 |
三、绿色消费行为不足 |
四、学习消费投入较低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一节 社会原因 |
一、西方消费主义的侵蚀 |
二、大众媒体的传播 |
三、消费网络化的影响 |
第二节 学校原因 |
一、校园负面消费环境的影响 |
二、高校消费教育的缺失 |
第三节 家庭原因 |
一、家庭不良消费环境的影响 |
二、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 |
三、家长过于溺爱孩子 |
第四节 大学生个人原因 |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 |
二、大学生价值观存在误区 |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策略 |
第一节 社会方面 |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
二、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
第二节 学校方面 |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 |
二、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心理教育 |
三、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引导 |
第三节 家庭方面 |
一、树立科学的消费榜样 |
二、培养子女的自力更生能力 |
三、合理提供生活费 |
第四节 个人方面 |
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
三、加大学习消费投入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 |
1.3.2 国外研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难点 |
1.5.2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消费的概述 |
2.1.2 农村大学生的界定 |
2.1.3 农村大学生消费的概念及其内涵 |
2.2 相关理论 |
2.2.1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科学消费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3 绿色消费理论 |
3 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
3.1.1 问卷内容设计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2 湖南省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 |
3.2.1 样本情况统计 |
3.2.2 学生经济来源 |
3.2.3 学生消费结构 |
3.2.4 学生消费方式 |
3.2.5 学生消费观念 |
3.2.6 学生消费教育 |
3.2.7 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统计 |
3.3 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
3.3.1 学习消费过低 |
3.3.2 理财能力欠缺 |
3.3.3 消费教育缺失 |
3.3.4 出现超前消费 |
4 影响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
4.1 自身因素 |
4.1.1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4.1.2 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 |
4.2 家庭因素 |
4.2.1 家庭消费理念的影响 |
4.2.2 家庭消费教育的影响 |
4.3 学校因素 |
4.3.1 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 |
4.3.2 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
4.4 社会因素 |
4.4.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
4.4.2 广告媒体宣传的影响 |
4.5 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5.1 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
4.5.2 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5 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理性消费引导建议 |
5.1 理性消费的三大原则 |
5.2 自身修养提高策略 |
5.2.1 努力学习知识文化,提高辨别能力 |
5.2.2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增强实践能力 |
5.3 家庭正确引导策略 |
5.3.1 合理控制大学生生活费水平 |
5.3.2 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示范作用 |
5.4 学校素质培养策略 |
5.4.1 完善消费教育体系 |
5.4.2 健全消费教育内容 |
5.5 社会体制健全策略 |
5.5.1 健全农村大学生帮困体系 |
5.5.2 扩大助学贷款的发放范围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湖南省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中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1.消费 |
2.消费行为 |
3.消费教育 |
(四) 理论依据 |
1.波德里亚消费符号象征理论 |
2.凡勃伦炫耀性消费理论 |
3.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五)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六) 研究计划与方法 |
一、中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设计 |
(一) 问卷的设计、测量和信效度 |
1.问卷设计 |
2.问卷的预测和修改 |
3.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二) 问卷的收集及基本情况分析 |
(三) 访谈提纲的编制 |
二、中学生消费情况的现状调查 |
(一) 中学生消费情况的描述分析 |
1.消费水平 |
2.消费来源 |
3.消费结构 |
(二) 中学生消费观的描述分析 |
1.消费压力因素得分分布 |
2.保持勤俭节约因素得分分布 |
3.追求现代生活因素得分情况 |
(三) 中学生消费行为的描述分析 |
1.流行型 |
2.谨慎型 |
3.攀比型 |
4.实际型 |
(四) 中学生消费现状的差异分析 |
1.女中学生的消费结构更多样化 |
2.消费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流行性消费 |
3.家庭月收入水平越高,越追求现代潮流生活 |
4.手机影响中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 |
5.中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不存在城乡差异 |
(五) 中学生消费的特征 |
1.消费来源稳定,且消费的自主性高 |
2.消费意见在家庭决策链条中受到重视 |
3.网络消费大众化,具有前卫的消费思想 |
4.消费方式多样化,趋向数字化、网络化 |
三、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
1.冲动消费,盲目购物 |
2.消费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 |
3.消费行为成人化 |
(二) 中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家庭教育的缺失 |
2.缺乏完备的学校消费教育体系 |
3.同龄群体的影响 |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
四、中学生消费教育对策分析 |
(一) 发挥家庭的示范作用 |
1.以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消费 |
2.以科学理念引导孩子消费 |
3.将消费教育纳入到亲职教育 |
(二) 重视同龄群体的行为习得功能 |
(三)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
1.消费教育课程化 |
2.提高教师的消费教育意识 |
3.培育健康的校园文化 |
(四)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合力 |
1.发挥消协的引领作用 |
2.优化社区消费环境,加强社区消费教育 |
3.充分利用媒体优势,拓宽消费教育渠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5)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关于消费教育的研究 |
(二) 关于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消费教育的理论思考 |
一、概念界定 |
(一) 消费 |
(二) 消费教育 |
二、消费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 消费社会理论 |
(二) 生活本位教育理论 |
三、消费教育的特点 |
(一) 复杂性 |
(二) 长期性 |
(三) 实践性 |
四、消费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
(一) 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
(二) 明确自身的需要,提高辨别、选择能力 |
(三) 掌握消费知识,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
第二章 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现状调查一以扬州市D小学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问卷编制和访谈提纲设计 |
二、小学生消费情况的现状调查 |
(一) 小学生的消费水平与结构 |
(二) 小学生的消费观念 |
(三) 小学生的消费心理 |
(四) 小学生的消费行为 |
三、家庭消费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一) 家长的消费观念 |
(二) 家长对消费教育的态度 |
(三) 消费教育实施情况 |
四、学校消费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一) 师生对消费教育的认识 |
(二) 消费教育的内容 |
(三) 消费教育的途径 |
(四) 消费教育的效果 |
第三章 小学生消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消费缺乏自主性 |
(二) 消费知识贫乏,维权意识不强 |
(三) 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
二、小学生消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家庭教育中较少关注对孩子消费观念及行为的教育 |
(二) 消费教育课程不够完善 |
三、小学生消费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 “应试理念”导致消费教育未引起学校重视 |
(二) 教师、家长对消费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
第四章 小学生消费教育的改进策略 |
一、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提高家庭的责任意识 |
(一)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
(二) “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
二、统筹规划学校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消费教育 |
(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消费教育 |
(二) 通过活动进行消费教育 |
(三) 建设合理消费的校园文化 |
三、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联动机制 |
(一) 优化社会消费环境 |
(二) 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当代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现状及其引导研究 ——基于对四川省五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不足与趋势 |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拟创新点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与引导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概念界定 |
2.1.1 消费 |
2.1.2 消费行为 |
2.1.3 粉丝消费行为 |
2.1.4 消费观念、消费观、价值观、消费价值观的辨析 |
2.2 消费行为分析理论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 |
2.2.3 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 |
2.3 理性消费引导理论 |
2.3.1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
2.3.2 中国传统的黜奢崇俭的消费理论 |
2.4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培育大学生理性消费 |
2.4.1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育内容补充 |
2.4.2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育方法创新 |
第3章 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
3.1 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现状..基于四川省5所高校的调查 |
3.1.1 问卷调查方案及实施情况 |
3.1.2 深度访谈方案及实施情况 |
3.1.3 大学生追星和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态势 |
3.2 粉丝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 |
3.2.1 大学生对于粉丝消费行为的看法 |
3.2.2 粉丝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3.2.3 粉丝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3.3 影响大学生做出粉丝消费行为因素分析 |
3.3.1 信度分析 |
3.3.2 效度分析 |
3.3.3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
3.4 高校、家庭方面对消费行为的指导分析 |
第4章 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
4.1.1 消费目的心理身份异化,扭曲消费内容和结构 |
4.1.2 粉丝流量造假行为,引发社会诚信问题 |
4.1.3 不良粉丝消费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
4.2 大学生粉丝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主观个人因素:价值观偏离、感性认同、自律性低 |
4.2.2 客观环境因素:媒体、社群应援文化、高校与家庭教育 |
第5章 培育大学生进行理性粉丝消费 |
5.1 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原则 |
5.1.1 坚持渗透原则形成教育合力 |
5.1.2 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
5.1.3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5.2 培育大学生进行理性粉丝消费的建议 |
5.2.1 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养 |
5.2.2 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媒介环境 |
5.2.3 家庭教育与高校引导形成合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调查问卷 |
深度访谈提纲 |
(7)城市高中生绿色消费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 选题缘由 |
2. 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一、绿色消费教育极其重要意义 |
(一) 基本概念阐释 |
1. 绿色 |
2. 绿色消费 |
3. 绿色消费教育 |
(二) 绿色消费的特点 |
1. 科学消费,注重消费质量 |
2. 适度消费,注重资源节约 |
3. 消费公正,注重人类整体消费利益 |
(三) 绿色消费教育的意义 |
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2.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
3. 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 |
二、高中生绿色消费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 经济来源于父母,消费内容多样 |
(二) 自主消费意识强,消费缺少计划性 |
(三) 认可超前消费,责任意识淡薄 |
(四) 资源利用率低,一次性消费普遍 |
(五) 鲜少关注“绿色”,资源处理粗放 |
三、中学生绿色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学生自身消费认识的误区 |
1. 消费优越感等同社会认同 |
2. 理想信念功利化 |
(二) 家长在绿色消费教育中的失责 |
1. 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作用 |
2. 家长消费行为对子女的错误示范 |
(三) 学校教育对绿色消费的忽视 |
1. 教学注重考试内容的传授 |
2. 校园缺少绿色消费文化营造 |
3. 教材中的绿色消费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 |
(四) 社会因素对高中生绿色消费的影响 |
1. 社会消费环境对高中生的错误示范 |
2. 大众传媒对高中生的错误引导 |
四、高中生绿色消费的教育引导策略 |
(一) 学生自主加强绿色消费意识 |
1. 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 |
2. 不断加强自身理财能力 |
(三) 家长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
1. 立身作则,选择绿色的家庭消费方式 |
2. 主动沟通,培养子女的绿色消费行为 |
(四) 学校主导绿色消费教育 |
1. 提升教师的绿色消费教育素质 |
2. 合理开发绿色消费的教育资源 |
(五) 社会绿色消费环境的营造 |
1. 政府应加强绿色消费市场的监管 |
2. 大众传媒参与强绿色消费文化的构建 |
3.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教育的合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8)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大学生消费研究现状 |
1.3.2 国外大学生消费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论文框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2章 消费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2.1 消费的概念及其内涵 |
2.1.1 消费的概念 |
2.1.2 消费的分类 |
2.1.3 消费的内涵 |
2.1.4 大学生消费的概念及内涵 |
2.2 大学生消费理性引导的理论依据 |
2.2.1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科学消费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3 绿色消费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2 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 |
3.2.1 被试的基本信息状况 |
3.2.2 经济来源状况 |
3.2.3 消费结构状况 |
3.2.4 消费标准状况 |
3.2.5 消费观念状况 |
3.2.6 消费方式状况 |
3.2.7 消费的影响因素状况 |
3.2.8 消费教育状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4.1 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
4.1.1 以依赖性消费为主 |
4.1.2 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 |
4.1.3 网购比例上升明显 |
4.1.4 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
4.1.5 理性消费是主流 |
4.2 河北省大学生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
4.2.1 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突出 |
4.2.2 中等消费水平的学生更易产生不良消费行为 |
4.2.3 学习消费投入过低 |
4.2.4 理财能力欠缺 |
4.2.5 消费教育缺失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省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理性引导建议 |
5.1 理性消费的原则 |
5.1.1 适度消费 |
5.1.2 科学合理 |
5.1.3 绿色可持续 |
5.2 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引导 |
5.2.1 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 |
5.2.2 分层次进行引导 |
5.2.3 强化理财能力培养 |
5.2.4 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中学生消费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临河中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理论依据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 |
(二) 问卷调查 |
(三) 实地访谈 |
第1章 中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 |
一、中学生消费现状 |
(一) 调查对象的选取 |
(二) 中学生日常消费的调查数据 |
(三) 中学生教育消费的调查数据 |
二、中学生消费的特征 |
(一) 消费自主性增强 |
(二) 消费水平的提高 |
(三) 消费结构多样化 |
(四) 消费方式成人化 |
三、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
(一) 盲目模仿影响中学生全面发展 |
(二) 攀比消费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
(三) 过度消费影响家庭成员和谐 |
(四) 无序消费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2章 中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
一、同辈群体间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 |
二、家庭忽视对中学生正确消费的引导 |
三、学校对中学生消费教育不够重视 |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
五、中学生个人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
第3章 引导中学生正确消费的对策思考 |
一、重视家庭理财教育 |
(一) 家庭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
(二) 家长进行理财教育的方法 |
二、开展学校消费教育 |
(一) 学校消费教育的必要性 |
(二) 学校开展消费教育的方法 |
三、优化社会消费环境 |
(—) 优化社会消费环境的必要性 |
(二)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消费和谐发展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后记 |
(10)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基本思路 |
1.4 研究内容与难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难点 |
第2章 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消费的概念 |
2.1.2 消费伦理的内涵 |
2.1.3 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 |
2.2 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消费伦理思想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西方消费伦理的相关思想 |
第3章 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困境 |
3.1 消费文化变迁的伦理困惑 |
3.1.1 现阶段的消费文化发展状况 |
3.1.2 传统消费文化的迷失 |
3.2 消费主义的伦理误区 |
3.2.1 消费主义的蔓延 |
3.2.2 奢侈消费的负值效应 |
3.3 生存消费伦理失度的后果 |
3.3.1 超越自然界消费的生态环境 |
3.3.2 消费异化的生存迷惘 |
3.4 消费教育发展的伦理忧患 |
3.4.1 消费伦理教育落后 |
3.4.2 消费伦理教育体系不和谐 |
第4章 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困境根源 |
4.1 传统消费文化传承与变异 |
4.1.1 文化价值观与中国人的消费行为 |
4.1.2 传统文化之滥觞 |
4.2 消费主义思潮的社会影响 |
4.2.1 消费主义的人性悖谬 |
4.2.2 大众消费的符号化认同 |
4.3 市场经济下的消费伦理诉求 |
4.3.1 大众消费的低碳意识淡薄 |
4.3.2 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价值观的伦理桎梏 |
4.4 消费伦理教育的社会支持缺失 |
4.4.1 消费教育的社会文化偏颇 |
4.4.2 家庭、学校和社会消费教育脱节 |
第5章 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走出困境的路径 |
5.1 遵循科学发展的消费伦理原则 |
5.1.1 消费适度性原则 |
5.1.2 消费全面性原则 |
5.1.3 消费公平性原则 |
5.2 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消费主张 |
5.2.1 继承传统文化“黜奢崇俭”的消费理念 |
5.2.2 注重传统文化“精神至上”的消费追求 |
5.2.3 加强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消费引领 |
5.3 厘清消费主义的精神实质 |
5.3.1 消费主义的理性认识 |
5.3.2 奢侈消费“符号价值创造”的客观评价 |
5.3.3 “新奢侈消费”理念的文化提升 |
5.4 健全消费经济伦理发展的协调机制 |
5.4.1 完善良性循环的消费结构 |
5.4.2 建立消费活动与生态环境共融的发展目标 |
5.4.3 形成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重的消费行为 |
5.5 规范大众消费行为的伦理教育引导 |
5.5.1 家庭内化的消费态度评价 |
5.5.2 学校主渠道的消费教育规范 |
5.5.3 社会支持的消费环境净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消费教育中的消费引导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消费观异化问题研究 ——以校园贷为例[D]. 陈丽娜.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2]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H市三所高校的调研[D]. 明贝.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湖南高校农村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D]. 刘狄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4]中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姚茹.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D小学为例[D]. 张苗会. 扬州大学, 2019(02)
- [6]当代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现状及其引导研究 ——基于对四川省五所高校的调查[D]. 徐依霖.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城市高中生绿色消费及教育对策研究[D]. 刘雨怡.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8]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D]. 杨雪莹.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6)
- [9]中学生消费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临河中学生为例[D]. 王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8)
- [10]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研究[D]. 田芯.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