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话语生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话语,话语权,鲁迅,政治,模式,文论,诸子。
话语生成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1](2019)在《自媒体时代社会话语生态变迁:生成模式、主体形式与权力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带来的技术赋权打破了信息资源和话语权力的集中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普通个人的信息崛起和话语平权,让"信息社会化"的技术民主变得可能,信息资源开始呈现出泛社会化趋势。自媒体在激活普通个人话语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整个社会话语生态的变迁。自媒体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话语生产模式、话语主体形式和话语权力结构。传统的"瀑布型"话语生成模式正逐渐让位于"蒸腾型"的话语生成模式,"组织化"的权力主体形式正在向"个体化"的权力主体形式转移,"群言堂"的话语权力结构正在逐渐取代"一言堂"的话语权力结构。可以说,自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会话语生态。(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12期)
赵目珍[2](2019)在《直逼新时代内心的话语生成——以山东中青年诗人的写作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是文学发生、发展的中心,文学围绕着它不断演进。因此,不同的诗人在文学演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写作方式和写作角度的采择。身处新时代环境的宏阔背景之下,诗人们在进行创作时所具有的内在心理机制也因人而异。山东这一特殊地域的青年诗人在远离扰攘与回避运动和主义诗学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直逼新时代映射下的内心叙写的方式,体现了对当下时代活力和有效性的追寻。(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曾文麒[3](2019)在《中国扶贫经验国际传播话语权的生成与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贫困人口总数为14亿,减贫事业任重而道远。中国是世界上减贫成效最为显着的国家,在长期扶贫开发实践中,创造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式扶贫、自力更生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基本经验。多年以来,在扶贫开发层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并不断积累扶贫开发经验,为世界其他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论文主要通过归纳中国扶贫开发经验输出的价值,详细分析了在诸多维度生成的中国扶贫经验国际传播话语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扶贫经验国际传播话语权的实现策略。(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李军[4](2019)在《汉语感谢行为话语模式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汉语感谢行为的本质和感谢模式的生成机制,认为感谢行为是受惠人对施惠行为给予正向回馈以平衡人际状态的言语行为,带有表态类行为和承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感谢策略的本质是补偿,感谢话语模式由受惠人承认受惠、赞誉施惠、提供补偿和关注施惠人受损四条路径生成而来。(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吕映晖[5](2019)在《美国网络话语霸权的生成逻辑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范围的广度,直接影响到国际舆论和国家安全,互联网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结合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本文从美国网络话语霸权建设的背景入手,探讨其网络话语霸权的生成逻辑,提出在新时代应对网络话语霸权的策略,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正确引导网络意识形态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0期)
胡大雷[6](2019)在《从政治实践到学术话语——论诸子学说的文本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诸子学说的生成有着明晰的路径:诸子本以学术、知识立足社会,其学说本是社会治理之学,经过政治活动实践的锤炼并在论辩中成熟,诸子晚年退出政治的"退而着述"使其成为学术话语,其文本最终成于众手,儒、墨、道、法等皆是如此。(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陈昌兴[7](2019)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与建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价值立场、价值主张以及价值原则等的一张靓丽名片。因此,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话语权建设,不仅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提供价值支撑,完善当代中国国际话语体系,而且有助于应对国际价值挑战,消解国际社会误解,避免陷入西方话语陷阱。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话语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身特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内在逻辑。为此,应从增强话语自信,培育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平台,提升话语质量,重视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建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话语权的实现策略。(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矫瑜书[8](2019)在《政治话语生成的内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政治话语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并没有认真地探索其演变过程与发展步骤,没有对政治话语的基本逻辑、指向以及内涵进行系统合理的研究。通过话语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而形成的政治话语,并且因此构建一个政治生活语境下的话语体系。主要来解释,在政治哲学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时,政治话语受话语理论的哪些影响,并且展现了怎样的政治话语逻辑和特点,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的政治话语,他的过程和结果的各个方面渗透着人们对问题的主观意图和目的的思想内容。通过解释政治话语演变的内在特征变化,探寻话语理论的发展步骤,总结出政治话语的巨大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8期)
许劲松,刘汉东[9](2019)在《“观象取法”与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的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文论史上,中国古典文论因烙上鲜明的自然化、生命化特征而自成一格,极富民族特色。古典文论话语的产生、内涵、特性与其生成机制息息相关。"观象取法"是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的内在生成机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这一机制的具化。"象"的性质及特性、"观"的模式与方法、"取"的原则、"法"的内涵及效用性都深刻地关联着古典文论话语的生成及其言说方式、内涵、特性等深层次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吕仕伟[10](2019)在《鲁迅的“九一八”话语及其战时理性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是"九一八"后的战事观察者与战时文化批判者。作为一位学缘丰厚的文学家,鲁迅有关"九一八"的话语往往事出有因,有话语逻辑可循。鲁迅的"九一八"话语贯穿着列宁主义阶级论原理,鲁迅站在阶级立场对战时民族主义思潮作出辨析,以其丰赡的史学修养显示出战时的历史理性,通过剪报读报对时局进行理性认知和忧患批判。理清鲁迅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话语逻辑不仅有助于发现战时鲁迅思想脉络的学理流动,还可以认清鲁迅思想与战时思潮的离合,从而发现鲁迅思想独特的战时理性品格。(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话语生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时代是文学发生、发展的中心,文学围绕着它不断演进。因此,不同的诗人在文学演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写作方式和写作角度的采择。身处新时代环境的宏阔背景之下,诗人们在进行创作时所具有的内在心理机制也因人而异。山东这一特殊地域的青年诗人在远离扰攘与回避运动和主义诗学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直逼新时代映射下的内心叙写的方式,体现了对当下时代活力和有效性的追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话语生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林.自媒体时代社会话语生态变迁:生成模式、主体形式与权力结构[J].理论导刊.2019
[2].赵目珍.直逼新时代内心的话语生成——以山东中青年诗人的写作为考察中心[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3].曾文麒.中国扶贫经验国际传播话语权的生成与实现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
[4].李军.汉语感谢行为话语模式生成机制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9
[5].吕映晖.美国网络话语霸权的生成逻辑及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
[6].胡大雷.从政治实践到学术话语——论诸子学说的文本生成[J].兰州学刊.2019
[7].陈昌兴.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与建构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矫瑜书.政治话语生成的内在机理[J].山西青年.2019
[9].许劲松,刘汉东.“观象取法”与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的生成机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吕仕伟.鲁迅的“九一八”话语及其战时理性的生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