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失弛缓论文_刘经州,杨红群,黄首慧,刘宝林,宋春侠

导读:本文包含了盆底失弛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弛缓,反馈,生物,综合征,超声,热敏,耻骨。

盆底失弛缓论文文献综述

刘经州,杨红群,黄首慧,刘宝林,宋春侠[1](2019)在《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4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肛门直肠压力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各项指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各项指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肛门直肠压力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分泌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丽娟[2](2019)在《叁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关于叁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分析。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叁维动态超声诊断,判断患者静息状态之下和模拟排便状态之下,经会阴动态超声测量状况的相关情况,并予以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在静息状态之下α角和β角与H线都明显比模拟排便动作时更高,而γ角显著低于模拟排便动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选择叁维动态超声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洪燕秋[3](2019)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03月至2018年11月厦门市中医院肛肠科门诊诊断为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以5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1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的总疗效、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肛管直肠测压等情况,评价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完成研究病例共54例,治疗前对2组患者进行可比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分析如下:1.经3个疗程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2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分析:试验组在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腹痛、排便时间、排便辅助及如厕未排次数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其中,在改善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如厕未排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如厕未排次数方面较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2)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分析:试验组在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象、脉象方面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其中,在改善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方面较前有改善(P<0.05),在神疲懒言、舌象、脉象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3)肛管直肠测压项目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肛门括约肌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方面均有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在改善肛门括约肌松弛率、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肛管括约肌最大缩榨压、直肠最大耐受阈值方面,试验组有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2.经1个月随访,试验组总有效率81.4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稳定。(1)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分析:试验组各症状的改善与随访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改善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如厕未排次数方面疗效较随访前降低(P<0.05)。两组对比,试验组在改善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排便辅助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排便频率、腹痛、如厕未排次数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试验组对各证候的改善与随访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改善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方面疗效降低(P<0.05)。试验组在改善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舌象、脉象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可显着改善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盆底肌不协调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疗效肯定。2.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随访1个月结果显示其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稳定,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青,谢钧,徐鸿涛,党萍,李艳[4](2019)在《耻骨直肠肌松解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又称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nreleased pelvic floor syndrome,UPS),是指盆底肌群在排便时舒缩功能失调,不能完成正常的排便功能而致排便困难的一种病证,表现为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属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一种~([1])。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涵盖了以往的"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等概念,由李实忠于1995年(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洪燕秋,耿学斯[5](2019)在《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证候群,患者由于盆底肌反射性或伴有随意性异常,用力排便时腹部肌肉群收缩,而盆底肌不能同步放松,肛直角伸展受限,致排便阻力增大而引起排便困难。本病占慢性难治性便秘的63.4%,其病因涉及盆底肌群、神经等多种因素,症状顽固,复发率高,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随着现代盆底理论与盆底康复学的发展,本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从局部到整体,从结构到功能的转变,采取综合治疗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高鸿智,杨勇军[6](2018)在《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底失弛缓型便秘(dyssynergic defecation,DD)是指盆底功能障碍所致的便秘,患者排便时盆底肌呈反常收缩、肛门直肠角缩小或变化不大,导致排便时压力过高,粪便不能正常排出,但在非排便时(即在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肌电图及各项指标均属正常~([1]),其属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种。最早由Wasseman报道~([2]),并将该病命名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is syndrome),Kuijpers于1985年曾报道一种(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8年06期)

于全华[7](2018)在《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均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方案,共治疗5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周后,患者排便间隔时间(0. 13±0. 11)分、粪便性状(0. 35±0. 41)分、排便费力(0. 68±0. 84)分、排便不尽感(0. 33±0. 47)分、直肠肛门阻塞感(0. 41±0. 64)分低于治疗前(2. 31±0. 52)分、(1. 62±0. 78)分、(2. 46±0. 73)分、(1. 73±0. 69)分、(2. 26±0. 51)分;治疗后患者力排时肛管残余压力值为(55. 14±37. 27)mm Hg,低于治疗前(103. 14±27. 11) mm Hg;治疗后者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值和肛管松弛率分别为(3. 22±53. 13)mm Hg和(0. 67±0. 52)%,高于治疗前(-50. 31±31. 11)mm Hg和(-1. 21±0. 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治疗5周后痊愈17例,显效5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0. 0%。结论采用生物反馈可有效改善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仙锐[8](2018)在《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3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的Longo-ODS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静息压、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初始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等)、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前基线、快速收缩、10s持续收缩、60s耐久收缩)等临床指标。结果: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Longo-ODS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等临床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21期)

孙媛[9](2018)在《叁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12月收治的4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进行叁维动态超声诊断,对患者静息状态下和模拟排粪状态下经会阴动态超声测量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采用叁维动态超声检测显示,直肠前突13例,直肠黏膜内套迭15例,子宫脱垂11例,膀胱脱垂1例。患者静息状态下ɑ角、β角及H线均显著高于模拟排粪动作时,而γ角显著低于模拟排粪动作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盆底失弛缓综合征采用叁维动态超声诊断的检出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20期)

董青军,梁宏涛,姚一博,王琛,易进[10](2018)在《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疗效。方法:72例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和单纯生物反馈干预,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生存质量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粪便性状、排便费力、腹胀、尾骶酸胀、胁肋胀满、舌苔、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但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不尽感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通过和营通络和肛门的康复训练,协调盆底肌群的舒缩功能,从而缓解全身的气滞血瘀状态,改善便秘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盆底失弛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关于叁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分析。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叁维动态超声诊断,判断患者静息状态之下和模拟排便状态之下,经会阴动态超声测量状况的相关情况,并予以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在静息状态之下α角和β角与H线都明显比模拟排便动作时更高,而γ角显著低于模拟排便动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选择叁维动态超声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底失弛缓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经州,杨红群,黄首慧,刘宝林,宋春侠.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

[2].张丽娟.叁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洪燕秋.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4].李青,谢钧,徐鸿涛,党萍,李艳.耻骨直肠肌松解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

[5].洪燕秋,耿学斯.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9

[6].高鸿智,杨勇军.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研究现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

[7].于全华.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8].王仙锐.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9].孙媛.叁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8

[10].董青军,梁宏涛,姚一博,王琛,易进.和营通络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仿真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情况3 黏膜脱垂“伞”征仿真排粪造影直肠最大内径·6钡液法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情况钡液法排粪造影直肠最大内径6 乙状结肠疝

标签:;  ;  ;  ;  ;  ;  ;  

盆底失弛缓论文_刘经州,杨红群,黄首慧,刘宝林,宋春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