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提取物论文-霍伟芬,李海清,银慧莲,夏敏

标准提取物论文-霍伟芬,李海清,银慧莲,夏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标准提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樟,樟科,樟属植物,油樟挥发油

标准提取物论文文献综述

霍伟芬,李海清,银慧莲,夏敏[1](2018)在《油樟标准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油樟标准提取物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采用石英毛细管HP-5柱(30.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195℃;检测器温度23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保持14 min,以1.5℃·min-1的速率升温至85℃,保持6 min。使用该方法对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值为参数,对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的GC指纹图谱有11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虽来自于6个厂家,提取设备和人员操作可能存在差异,但其成分的比例和含量接近,品质相近。结论:该方法分析时间短,对油樟标准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分离效率高,其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符合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RSD<3%),可作为油樟标准提取物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文喜艳,王兰霞,邵晶,郭玫[2](2017)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醇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醇沉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含量、湿多糖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指标,依据响应面设计原理,并运用Design Expert 8.0.5b软件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醇沉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次数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85%,醇沉时间13 h,醇沉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验证的总评值为0.875 1,与预测值(0.900 4)偏差较小。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醇沉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醇沉工艺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邓力[3](2017)在《南、北五味子及其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五味子明显的供需差异,导致了南、北五味子质量问题日益加剧。目前《中国药典》中仅有南、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标准,但无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且指标单一,不能真正反映其内在质量。本文对南、北五味子及其提取物中的多种成分(即五味子醇甲、醇乙、酯甲、酯乙、甲素、乙素和丙素)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建立南、北五味子及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并通过特征指纹图谱分析,为南、北五味子药材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建立了可在14 min内快速地分析7种木脂素的UHPLC分析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南、北五味子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99.08%~100.53%、98.29%~102.50%之间,RSD分别在1.11%~1.73%、1.37%~1.86%之间,表明该方法快速、稳定、可靠。利用该方法对10批北五味子和9批南五味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南、北五味子中各木脂素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另建议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南五味子药材纳入五味子酯乙和甲素的质量标准为含量分别不少于0.08%和0.40%;北五味子药材增加五味子醇乙、酯甲、酯乙、甲素、乙素和丙素的质量标准为含量分别不少于0.10%、0.01%、0.05%、0.04%、0.20%、0.04%。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以c南五味子(山西)和h北五味子(辽宁N3)为参照图谱建立南、北五味子的指纹图谱。北五味子相似度均在0.991以上,南五味子相似度均在0.976以上(m南五味子(甘肃)除外)。设定南五味子对照图谱为参照图谱,将9批南五味子和10批北五味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两种五味子的图谱差异明显,并可从相似度准确、轻易地对两种五味子进行区分。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物料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等对乙醇回流和超声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物料比1:9,提取时间2 h,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90℃,提取次数2次。此外通过静态吸附法确定了纯化用大孔树脂为AB-8,并通过动态吸附实验对上样量、吸附影响因素、洗脱用纯化水用量、洗脱液浓度和用量进行了考察,并最终确定了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量2 BV,上样速度3 BV/h,洗脱用纯化水6 BV,洗脱液5 BV 80%乙醇。本文采用五味子药材的木脂素测定方法对五味子标准提取物的对应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提取物中的木脂素含量比药材高,说明了实验的制备工艺对五味子木脂素起到了较好的富集作用。五味子药材和其对应提取物的峰对比研究发现各峰皆能一一对应,指标成分无缺失,可从药材控制提取物的质量。且建议将以下纳入南、北五味子质量控制参考:北五味子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醇乙、酯甲、酯乙、甲素、乙素和丙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不少于2.0%、2.0%、0.5%、0.10%、0.25%、0.25%、1.0%和0.2%;南五味子提取物的五味子酯甲、酯乙和甲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不少于1.0%、0.4%和2.0%。(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黄莎[4](2017)在《四倍体苦荞麦种子黄酮类物质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和抗氧化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植物中的重要栽培种,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的植物资源,其在心血管疾病、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癌、抗氧化、护肝、抗过敏等方面有重要的疗效。本实验以四倍体苦荞麦种子(1307-1178)为实验材料,首先选取常用的叁种大孔树脂,对四倍体苦荞麦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检测树脂的动态吸附性能,从而确定适宜纯化苦荞中总黄酮成分的树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动态吸附考察提取物溶液的浓度、pH值、流速、水洗用量、乙醇浓度、乙醇用量,确定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D-101大孔树脂吸附性能最佳;其最佳吸附条件:pH值4.0、吸附流速4BV/h、荞麦提取液浓度0.3g/mL;最佳洗脱条件:水洗用量为80m L、乙醇浓度为50%,乙醇用量为80mL。通过此工艺,苦荞麦标准提取物中总黄酮纯度约为纯化前3倍。此工艺适合于苦荞麦中总黄酮成分的分离纯化。建立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中芦丁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对色谱条件、提取工艺、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甲醇为最佳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20min较合适,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360nm,以甲醇:水=65:35的甲醇-水系统作为流动相系统,迪马C18作为实验用柱,以30℃柱温作为检查温度。此方法精确、稳定、可靠,能较好的对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芦丁含量进行检查。以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而得的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和粗提物为研究材料,建立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ABTS·自由基(Agreement of Basic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BTS)模型、DPPH·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模型、·OH自由基模型、O2-·自由基模型,测定考察四倍体苦荞麦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以Vc(Vitamin C Vc)作为对照物。结果表明:四倍体苦荞麦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Vc>标准提取物>粗提取物,标准提取物的清除能力约是粗提取物的2倍。说明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优于粗提物,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功能,可代替中药材作为中药原料和拓宽中药的产品形式。(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2)

杨海明,李秀敏,孙宏冉,陈志强[5](2016)在《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定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建立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TCL、微生物法建立山苦荬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指标。[结果]制备工艺为原料药材的处方量用20倍量水连续提取3次,100℃,每次1 h,减压浓缩温度与干燥温度均为65℃;山苦荬提取物在30~70μg/m L的浓度与吸光度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8.4%,RSD为0.64%。标准提取物溶液在198与294 nm紫外波长最大吸光度比值为4.1,干燥失重为0.4%,灰分为0.8%,酸碱度为5.2,细菌菌落总数为12个/g,霉菌总数无,大肠杆菌无,沙门氏菌无。[结论]优选溶剂水及相应的温度提取和控制是山苦荬标准提取物制备的安全有效方法。建立的检测项可以用于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指标控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1期)

代甜甜[6](2015)在《刺梨标准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梨系蔷薇科药食两用植物缫丝花Rosa roxburghii Trat的果实,是卫计委较早公布的食品新资源品种之一,具有消食健脾,收敛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积食腹胀,泄泻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刺梨在抗氧化、抗癌防癌、降低重金属负荷、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镇静、延缓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表现出一定作用。为此在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刺梨产品,其中以其提取物为原料(如刺梨浓缩汁、饮料等)的产品占市场销售品种的绝大多数。作为食品新资源,辅以药用,市售刺梨产品及提取物均未见其标准提取物相关制备方法与品质评价。鉴于此,本文拟在建立刺梨中总叁萜、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标准提取物提取工艺研究,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对标准提取进行初步的品质评价,从而为刺梨标准化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刺梨鲜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Vc含量差异很大,前者测得的刺梨鲜果中Vc的平均含量为2.83 mg/g,后者测得为15.93 mg/g。紫外可见分光度法测得的刺梨提取物中总叁萜的含量为24.73%(乙醇提取部位R-C)、57.90%(总叁萜部位R-S);总黄酮的含量在提取物中的含量很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未检测出。2、以总叁萜的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L_93~4)法考察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对刺梨总叁萜含量的影响,优选刺梨总叁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刺梨总叁萜提取工艺为:75%乙醇,提取1.5小时,提取3次,料液比为1:15。3、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WST-1法对刺梨果以及刺梨提取物不同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表明刺梨提取物不同部位对DPPP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质量浓度0.02-0.2 mg/mL之间,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乙醇提取部位>总叁萜部位>对照品Vc>水溶性部位(R-L),在0.4-0.8 mg/mL之间依次为总叁萜部位>对照品Vc>乙醇提取部位>水溶性部位;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阳性对照Vc,清除能力依次为对照品Vc>总叁萜部位>乙醇提取部位>水溶性部位;在质量浓度1.0-3.0 mg/mL区间,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依次为对照品Vc>总叁萜部位>乙醇提取部位>水溶性部位。WST-1法的结果表明刺梨组织样液对SOD的抑制率随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大,4倍稀释时SOD抑制率为最大97.24%,之后随着稀释倍数增加抑制率开始下降;SOD活力随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10倍稀释时达到1547.6 U/g。综上,本文所用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用于控制刺梨中相应成分的质量;所研工艺科学、合理、可用于工业化生产;所评品质客观、安全,为进一步合理开发该品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5)

朱林[7](2014)在《川芎挥发油标准提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川芎的挥发油部位。川芎产地较多,药材质量混杂。川芎挥发油中主要是内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分离、贮存等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从而使川芎挥发油的质量发生改变。目前,药典中尚无川芎挥发油的质量标准,导致以川芎挥发油为中间体的中药制剂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川芎挥发油在中医临床及制药领域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川芎挥发油标准提取物,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基于此,本文所做工作如下:1.优选川芎挥发油标准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以挥发油得量及其主要成分藁本内酯的相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条件,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对照提取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加水6倍量,挥发油提取器中加1.5%药材量的乙酸乙酯,提取10小时,回收乙酸乙酯层,挥去溶剂。2.川芎挥发油标准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鉴定:采用中压柱层析系统快速分离川芎挥发油,以HPLC、NMR为主要鉴定手段,分离并鉴定了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4种成分,分别为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3.川芎挥发油的稳定性考察:选择避光冷藏(4℃),室温避光(18~25℃)和室温不避光叁种贮存条件,以川芎挥发油中的藁本内酯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段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计算藁本内酯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常数,并分析相同浓度下川芎挥发油中洋川芎内酯A、丁苯酞和丁烯基苯酞单位色谱峰面积变化,综合评价川芎挥发油的稳定性。结果:在避光冷藏、室温避光、室温不避光3种条件下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0×10-4 6.4×10-3、8.4×10-3;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丁苯酞和丁烯基苯酞的含量逐渐升高,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逐渐降低,且丁烯基苯酞含量升高幅度与藁本内酯含量降低幅度接近。稳定性研究表明川芎挥发油适宜在4℃以下避光保存。4.制定川芎挥发油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其中,含量测定分为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和总内酯的含量测定,均以补骨脂素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总内酯的含量测定采用“一测多评”方法,同时测定川芎挥发油中的洋川芎内酯A、丁苯酞、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4中内酯类成分。(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3-25)

何枭宇[8](2012)在《大叶蛇葡萄标准提取物制备工艺及其初步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et.Gilg)为葡萄科蛇葡萄属药用植物,是鄂西常用民族药“霉茶”的原植物。其性平,味酸、涩,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疾患,疗效显着。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大叶蛇葡萄降血压的主要药效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10多种单体化合物,药理实验筛选出3种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建立了大叶蛇葡萄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及主要有效成分蛇葡萄素(Ampelopsin)的含量测定方法,且蛇葡萄素的含量约为30%。因此,大叶蛇葡萄是开发中药标准提取物和创新中药品种的理想目标植物药。本论文采用现代共性关键技术分别制备大叶蛇葡萄乙醇提取物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提取物,并进行中试验证,对其主要药效物质含量和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法所得提取物的药效物质含量均大于60%,且大叶蛇葡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其性状及药效物质含量均优于纯化前。参照“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对大叶蛇葡萄标准提取物进行较系统的稳定性试验研究。该提取物易吸湿,在高温及光照下稳定,为其生产、包装、贮存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参照“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大叶蛇葡萄标准提取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的口服给药量在人临床常用量的范围内安全,仅有胃肠道反应,为该标准提取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进一步毒理学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了大叶蛇葡萄标准提取物的生产工艺,为将该植物药制成中药标准提取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并为进一步将其深度开发成中药创新品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29)

田根根[9](2012)在《火棘果(Pyracantha fortuneana)标准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棘果(Pyracantha fortuneana)是一种药食两用、储量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同时富含多酚、花青素、黄酮、原花青素等类黄酮成分。目前国内外对于火棘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植物化学成分方面,对于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限于抗氧化、降血脂等单一活性,而对于火棘果生理活性的整体性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致使火棘果的开发与应用缺乏特色。本文主要围绕火棘果标准提取物对于实验动物的系统性影响展开工作,现已取得如下结果:(1)根据课题组前期以体外总氧化活性为指标优化的提取工艺,制备了火棘果提取物,经测定,得到的提取物中的固含量为75±5%,原花青素、黄酮、多酚和花青素的含量(%)分别为8.32±0.43、1.53±0.11、2.91±0.28和0.04±0.01,对比课题组前期设定的火棘果标准提取物质量标准,所有指标均在质量范围内,可以作为成分量化、质量可控的火棘果标准提取物用于后续的动物实验。(2)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了火棘果对于慢性衰老模型D-半乳糖模型、急性肝中毒溴代苯模型小鼠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发现火棘果标准提取物明显的提高了小鼠肝脏及血液中GSH-Px、SOD活力,降低过氧化脂质的含量(P<0.01),这表明,火棘果标准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在治疗性肥胖模型和预防性肥胖模型中,火棘果标准提取物也表现出明显减缓高热量饮食大鼠体重增加的作用(P<0.05),同时,在治疗性高血脂及预防性高血脂模型中,火棘果标准提取物也表现出显着的降低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P<0.01)。在正常小鼠肠道菌群方面,火棘果组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乳杆菌也有明显的上升(P<0.05),肠球菌没有明显变化,肠杆菌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B/E比明显上升,说明火棘果标准提取物具有明显改善肠道菌的作用。(3)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火棘果标准提取物对于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喂饲的小鼠,在为期60天的实验过程中,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P<0.01),而火棘果表现出维持肠道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作用。通过回收DGGE差异条带,克隆测序,进一步与NCBI数据库中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在本实验中,火棘果标准提取物的给予使实验动物肠道中有富集拟杆菌的作用,使拟杆菌/厚壁菌门比例上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张红梅,王长虹,王峥涛[10](2011)在《吴茱萸标准提取物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吴茱萸标准提取物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正己烷-氯仿-丙酮-甲醇(24∶9∶5.5∶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和3%香草醛-硫酸乙醇为显色剂,采用TLC对吴茱萸标准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色谱柱为lichrospher-RP18e,以乙腈-水(46∶5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 nm测定提取物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结果在TLC中检出吴茱萸标准提取物中的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HPLC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97.86%和99.00%,RSD分别为2.12%,2.27%和3.0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吴茱萸标准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1年12期)

标准提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化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醇沉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含量、湿多糖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指标,依据响应面设计原理,并运用Design Expert 8.0.5b软件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醇沉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次数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85%,醇沉时间13 h,醇沉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验证的总评值为0.875 1,与预测值(0.900 4)偏差较小。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醇沉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的醇沉工艺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准提取物论文参考文献

[1].霍伟芬,李海清,银慧莲,夏敏.油樟标准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8

[2].文喜艳,王兰霞,邵晶,郭玫.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醇沉工艺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7

[3].邓力.南、北五味子及其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4].黄莎.四倍体苦荞麦种子黄酮类物质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和抗氧化功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5].杨海明,李秀敏,孙宏冉,陈志强.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6

[6].代甜甜.刺梨标准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7].朱林.川芎挥发油标准提取物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8].何枭宇.大叶蛇葡萄标准提取物制备工艺及其初步稳定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9].田根根.火棘果(Pyracanthafortuneana)标准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张红梅,王长虹,王峥涛.吴茱萸标准提取物质量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1

标签:;  ;  ;  ;  

标准提取物论文-霍伟芬,李海清,银慧莲,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