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免疫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压电免疫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免疫,传感器,禽流感病毒,信标,晶体,周围神经,天平。

压电免疫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魏学玲[1](201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因此污染食品的机会很多,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仅次于大肠杆菌,此外,当生长环境适宜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肠毒素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主要方法是国标中的平板计数法,其工作量大,操作繁琐,且周期较长,需要3-5天。面对食品安全所受到的挑战,亟需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检出限低的检测方法。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免疫反应,利用压电传感器快速且灵敏的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实验中,将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鼠单克隆抗体修饰在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作为生物敏感元件,并通过借助金标抗体达到对响应信号进行放大的目的,根据溶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的不同而引起的仪器响应值的变化,便可以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选取pH 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作为偶联缓冲溶液将鼠单抗浓度稀释至0.30 μg/μL修饰在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采用粒径为30 nm的胶体金颗粒,最适pH为8.5,最适抗体固定量为1 mL胶体金溶液固定42μg的兔抗,以此制得的金标抗体作为仪器响应信号放大的材料;以磷酸盐吐温缓冲溶液(PBST)作为背景溶液,以60μL/min作为进样速度,对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在菌体浓度为2.1 × 102-2.1 × 105 CFU/mL时,菌体浓度与仪器的响应值(ΔF,Hz)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为22 CFU/mL,对于单个样品的检测20 min即可完成。在特异性实验中,该电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很高的特异性,对大肠杆菌0157:H7、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几乎无交叉反应。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对牛奶、猪肉、鸡肉、饺子进行了检测,并用传统的国标法进行了验证与对比,相关系数为0.9234,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本文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快捷,检出限低,可适用于大批量实际样品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陈艳,黄显核,石华山[2](2014)在《压电免疫传感器的质量灵敏度分布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质量灵敏度表达式出发,分析了影响其质量灵敏度分布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极配置结构的QCM,并利用9MHz的QCM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全电极区域,新型电极结构比圆形电极结构的QCM质量灵敏度分布均匀。最后,采用10 MHz的QCM免疫传感器对卵巢癌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NuTu-19抗体质量在74~370ng内,频率呈线性变化,说明改进电极结构的QCM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质量灵敏度分布。(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4年03期)

拾坤[3](2013)在《压电免疫传感器快速鉴别周围神经运动束和感觉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损伤类型,而损伤后神经修复最大的困难是术中不能快速准确地分辨出神经干内神经束的性质,当今快速准确地鉴别周围神经的性质仍是困扰学者的世界难题。现有的鉴别方法如解剖结构法,电刺激法,免疫组化法及近红外光谱法均由于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费用昂贵或检测灵敏度不够等原因限制了其在手术中的应用。我们发现周围神经之一的脊神经前后根内均含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但前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后根,且都极微量,传统方法难以定量测量。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是一种新型高精度谐振式测量仪器,其测量精度高(纳克级)、速度快(约10分钟),而压电免疫传感器是基于石英电子微天平的免疫传感器。我们将犬的脊神经前后根取出,切成1-2mm的片段,浸泡于250μl磷酸盐溶液(PBS)中,同时将AchE单克隆抗体固定于传感器电极表面用于检测AchE。我们的结果显示,当含有AchE的PBS进入传感器后,与其上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引起电极质量的变化,进而导致电极谐振频率的改变。在本实验中,脊神经前后根均能引起电极振荡频率的改变,但前根明显高于后根,故可以根据传感器电极振荡频率的改变值实现脊神经前后根的鉴别。所以我们成功建立了一种利用压电免疫传感器快速鉴别前后根的方法,而压电免疫传感器也很有可能作为一种快速,高灵敏度,准确和便携的检测工具应用到周围神经性质鉴别的实践之中。(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邬林,薛长国,张广平,周夏荣,张青川[4](2012)在《一种基于压电扫描的新型微梁阵列免疫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梁免疫传感技术是在原子力显微镜和微机电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传感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无需标记、能实时原位再现生化反应过程等优点。本文针对单梁传感系统中存在的环境扰动和不能多通道检测等问题进行改进,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压电扫描的新型微梁阵列免疫传感器。利用商品化微梁阵列对传感器进行了温度测试实验,所得信号曲线稳定一致,且检测灵敏度达到2nm,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微梁阵列传感系统在多通道信号检测中的可行性,为微梁阵列生化传感技术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2年04期)

刘靖清,卞红春,胡云发,王新卫,陈枝楠[5](2011)在《检测H5亚型禽流感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制检测H5亚型禽流感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方法:用巯基丙酸在镀银电极石英晶体自组装巯基丙酸单分子膜再通过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构建传感器芯片,建立了可以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结果: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9亚型流感病毒和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10-50个EID50。结论:本文结果为检测禽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为其它相关病毒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1年20期)

李杜娟,王剑平,王蓉晖,李延斌[6](2011)在《基于纳米磁珠信号放大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作为一种对人类健康存在巨大威胁的病毒,发展建立能够对其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已经迫在眉睫。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纳米磁珠信号放大的QCM免疫传感器对H5 N1禽流感病毒进行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地检测。多克隆抗H5N1病毒表面血凝素抗原(HA)的抗体通过16-巯基十六烷基酸(MHDA)自组装膜固定到QCM金电极表面。H5N1病毒被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抗体捕捉,引起频率和电阻同时产生变化。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亲和作用在直径为30 nm的纳米磁珠表面修饰抗-H5抗体,而后,使其和吸附到金电极表面的H5N1病毒反应,进一步放大病毒和抗体结合反应的信号。用环境扫描电镜验证结合到QCM电极表面的H5 N1病毒和纳米磁珠。该QCM免疫传感器能够在两小时内检测出0.0128 HA单位的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发现:病毒检测的信号和病毒的滴定度相关,当病毒的滴定度在0.128~12.8 HA单位范围时,H5N1的滴定度的对数值和频率响应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在非特异性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中,像H3N2、H2N2、H4N8等,并未发现明显的干扰信号。该免疫传感器对家禽的咽拭子样品进行了检测。研究证明,本研究中建立的基于纳米磁珠信号放大的QCM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快速、灵敏、特异性地检测H5N1禽流感病毒上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2)

詹爱军,胡云发,王新卫,刘靖清,卞红春[7](2011)在《检测H9亚型AIV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方法]用巯基丙酸在镀银电极石英晶体自组装巯基丙酸单分子膜再通过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构建传感器芯片,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亚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20~100个EID50。[结论]该结果为检测禽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为其他相关病毒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1年10期)

刘靖清,卞红春,胡云发,王新卫,陈枝楠[8](2011)在《检测H9亚型AIV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方法]用巯基丙酸在镀银电极石英晶体自组装巯基丙酸单分子膜再通过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构建传感器芯片,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亚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20~100EID50。[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奠定了基础,为其他相关病毒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25期)

谌志强[9](2011)在《基于纳米技术的多级放大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被我国列为当今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而在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污染食品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则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些致病菌主要为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变形杆菌等,其中由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物中毒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大肠杆菌O157︰H7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等疾病。大肠杆菌O157︰H7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引起食物中毒的爆发,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均相继发生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流行。目前,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众多,但是这些方法大多存在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和灵敏度偏低等问题。而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感染剂量很低,不足100个细菌就可引起人类的感染,因此高敏感度的检测方法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压电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其检测理论基础是固载在晶体表面的沉积物质量与晶体频率变化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此比例确定待检测物的量。压电传感器在致病菌检测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灵敏度一般为104~106 CFU/mL,即使在磁颗粒和胶体金颗粒等的“质量放大效应”的帮助下,灵敏度也未低于102CFU/mL,不能满足某些高致病力细菌检测的需要。本研究针对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剂量低和压电传感器灵敏度有待提高的问题,利用压电传感器检测时的质量放大原理,并结合信标免疫磁颗粒的分离浓缩技术、功能化胶体金和金生长放大技术等,建立一套可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频率信号进行多级放大,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灵敏度的方法。1.信标免疫磁颗粒的制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利用FeCl_3,FeCl_2和葡聚糖(T-40)在氨水的作用下制备纳米磁颗粒,透射电镜下显示,其粒径较均一,核心粒径约为5 nm。采用凝胶过滤法和超强磁分离法对制备的纳米磁颗粒进行纯化,对2种纯化方法进行比较,最后选择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价格低廉等优点的超强磁法进行纳米磁颗粒纯化。将经过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的大肠杆菌O157︰H7兔多克隆抗体(目标抗体,T-Ab)和生物素化兔IgG(信标抗体,B-Ab)浓度调至0.5 mg/mL,然后将2种抗体分别连接至纳米磁颗粒上制成信标免疫磁颗粒,此过程中目标抗体与信标抗体的系列比例为1︰0,1︰5,1︰10,1︰20,1︰40,1︰60,1︰80和1︰100。综合考虑信标免疫磁颗粒的分离浓缩和连接胶体金的功能,最后确定信标免疫磁颗粒上目标抗体与信标抗体的最适比为1︰60。通过进一步测定信标免疫磁颗粒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液中的回收率,可知其适用范围为浓度低于106 CFU/mL大肠杆菌O157︰H7的菌液,最适加入量为20μL。对信标免疫磁颗粒的回收率进行定时监测可知,它在4℃冰箱中至少可以保存12个月。2.功能化胶体金和金生长液的制备: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粒径约为18 nm的胶体金颗粒,在分光光度计的400 nm-800 nm范围进行扫描,曲线峰值所对应的波长为518.0 nm,并且主峰的间距较窄。通过波长扫描法确定了亲和素连接至胶体金上的最适量16μg/mL。利用免疫渗滤实验验证了制备的金标亲和素可用于后期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采用溴化十六烷基叁甲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法制备金生长液,并确定了其最适加热温度和时间为100℃下10 min,金生长液与胶体金溶液反应的体积比为9︰1。利用透镜电镜观察胶体金颗粒在金生长液在生长放大前后的形态变化,生长放大后的胶体金颗粒直径约为40 nm。3.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本实验将石英晶振置于气相中进行频率的测定,当石英晶振的频率变化稳定在±1 Hz时,记录下频率值。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 (SPA)法进行抗体的固定,确定了SPA在石英晶振上的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分别是1.2 mg/mL和40 min。大肠杆菌O157︰H7鼠单克隆抗体采用“消减免疫”制备,其特异性达到98%,将抗体通过SPA连接至石英晶振,其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分别是1.0 mg/mL和60 min。利用信标免疫磁颗粒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分离浓缩后,利用微滤离心管将未结合细菌的信标免疫磁颗粒去除;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金标亲和素连接至信标免疫磁颗粒上,利用超强磁将多余的胶体金去除;利用现配的金生长液对信标免疫磁颗粒上的胶体金颗粒进行生长放大,借助超强磁将多余的金生长液去除;最后将含有大肠杆菌O157︰H7、信标免疫磁颗粒和生长放大的胶体金颗粒的混合物滴加至连接有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石英晶振上,利用压电传感器进行频率的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23 CFU/mL。将该方法用于检测39份实际食品样品,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一致均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而在样品的加标实验中,其灵敏度为53 CFU/mL,同时出现了3份假阴性结果。本研究借助纳米技术、抗原抗体反应、生物素-亲和素反应及金生长放大技术,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的信标免疫磁颗粒,该颗粒除了具有传统分离功能外,还增加了连接和质量放大2项功能。将信标免疫磁颗粒与压电免疫传感器结合起来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使得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得到了3级放大,最终实现了对大肠杆菌O157︰H7的高灵敏检测,整个检测时间只需4 h。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准确和高灵敏的检测方法,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1-06-15)

谌志强,王景峰,邱志刚,金敏,王新为[10](2011)在《基于信标免疫磁颗粒和纳米金放大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高灵敏检测技术。方法在纳米磁颗粒连接上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目标抗体和信标抗体制成信标免疫磁颗粒,使其具有捕获目标细菌、连接亲和素标记的胶体金和质量放大的作用;通过溴化十六烷基叁甲铵(CTAB)法制备金生长液;采用SPA法修饰压电免疫传感器,压电免疫传感器的频率信号得到了信标免疫磁颗粒、胶体金和金生长液的多级放大。(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5-24)

压电免疫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质量灵敏度表达式出发,分析了影响其质量灵敏度分布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极配置结构的QCM,并利用9MHz的QCM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全电极区域,新型电极结构比圆形电极结构的QCM质量灵敏度分布均匀。最后,采用10 MHz的QCM免疫传感器对卵巢癌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NuTu-19抗体质量在74~370ng内,频率呈线性变化,说明改进电极结构的QCM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质量灵敏度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电免疫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魏学玲.金黄色葡萄球菌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

[2].陈艳,黄显核,石华山.压电免疫传感器的质量灵敏度分布优化设计[J].压电与声光.2014

[3].拾坤.压电免疫传感器快速鉴别周围神经运动束和感觉束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

[4].邬林,薛长国,张广平,周夏荣,张青川.一种基于压电扫描的新型微梁阵列免疫传感器[J].实验力学.2012

[5].刘靖清,卞红春,胡云发,王新卫,陈枝楠.检测H5亚型禽流感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

[6].李杜娟,王剑平,王蓉晖,李延斌.基于纳米磁珠信号放大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2011)论文摘要集.2011

[7].詹爱军,胡云发,王新卫,刘靖清,卞红春.检测H9亚型AIV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1

[8].刘靖清,卞红春,胡云发,王新卫,陈枝楠.检测H9亚型AIV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9].谌志强.基于纳米技术的多级放大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

[10].谌志强,王景峰,邱志刚,金敏,王新为.基于信标免疫磁颗粒和纳米金放大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标签:;  ;  ;  ;  ;  ;  ;  

压电免疫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