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玻璃微珠论文_鲍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玻璃微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孔,等温线,玻璃微珠,淀粉酶,玻璃,磁导率,煤矸石。

多孔玻璃微珠论文文献综述

鲍田[1](2015)在《硼硅酸盐多孔玻璃微珠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一种制备硼硅酸盐多孔玻璃微珠的方法,即通过玻璃粉末法制备玻璃微珠,然后通过热分相法得到多孔玻璃微珠。通过实验优化,制备得到了比表面积为68.18 m2/g的多孔玻璃微珠,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和酸浸析工艺对微珠比表面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5年05期)

王宝康[2](2007)在《多孔玻璃微珠的制作过程对固定α-淀粉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分相法制作了载体多孔玻璃微珠FXBL,用物理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和重氮法分别固定α-淀粉酶,比较了它们的固定效果,选择了共价偶联法作为研究多孔玻璃微珠的制作过程对固定α-淀粉酶的影响的实验方法。得出结论:580℃分相玻璃优于560℃,分相时间到36h后,分相对固定化酶活力影响不大;多孔玻璃用0.3mol/L的KOH溶液扩孔3h最理想;当盐酸的浓度为0.3mol/L时侵蚀成孔,固定化α-淀粉酶活力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07年06期)

王宝康[3](2007)在《多孔玻璃微珠的制作及其固定α-淀粉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分相法和填充法分别制作了两种载体多孔玻璃微珠FXBL和TCBL,用共价偶联法分别固定α-淀粉酶,确定了其最佳固定条件和最佳应用条件,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性质。主要结论如下:①最佳固定条件为:温度10℃;pH=6.2;给酶量TCBL 2.6 g/LF、XBL 2.4 g/L;时间12 h;②最佳应用条件为:温度75℃,比自由酶高5℃;pH值TCBL固定化酶为5.2、FXBL固定化酶为5.4,分别比自由酶的最适pH值6.0低0.8和0.6个pH值单位;③固定化酶的主要性质为:在80℃受热1 h,固定化酶的活力下降小于7%,而自由酶活力则下降至63%;FXBL固定化酶和TCBL固定化酶分别使用5次和8次还可以保持60%的活力。(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7年11期)

张晏清,张雄[4](2006)在《包覆钡铁氧体的多孔玻璃微珠吸波材料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钡、硝酸铁、柠檬酸及多孔玻璃微珠制备前驱体,在60℃/h升温速率下加热至850℃,保温2h.研究了产物的结构组成、表面形貌、复介电常数与磁导率.实验表明,多孔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形成厚度<1μm六角磁铅型钡铁氧体BaFe12O19包覆层.包覆钡铁氧体的多孔玻璃微珠吸波粉体吸波性能良好.采用聚合物乳液与复合粉体制备了1.8mm厚的涂层.在5—18GHz内,涂层的微波反射损失>-8dB.在6GHz处最大为-15dB.(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徐岩,王长春[5](2005)在《粉煤灰制多孔玻璃微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 ,研究了 12 73K温度下 ,粉煤灰和添加剂粉末制得了孔隙率较高的多孔玻璃微珠的过程。并对其吸附性能做了初步研究。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 ,测得该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探讨了多孔玻璃微珠吸附特性和成珠条件。(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05年02期)

秦华[6](2005)在《煤矸石制多孔玻璃微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以煤矿的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使用立式成珠炉反应装置,利用热分相和酸浸析方法制备了多孔玻璃微珠。应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获得该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并探讨了多孔玻璃微珠的吸附特性和成珠条件。结果表明:1273K温度的立式成珠炉内,在833K热分相温度、3mol/LHCl酸浸析条件下,煤矸石和添加剂粉末可制得孔径分布在12nm左右、孔隙率较高的白色多孔玻璃微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张俊刚[7](2002)在《可控孔径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多孔玻璃微珠作为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研制,孔径大小的控制的工艺研究以及其在液相中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工作。同时设计了新型的玻璃微珠成珠设备及其工艺。 利用特定组分的玻璃经过研磨、成珠、分相、酸溶和膜化等处理方法,研究了如何控制玻璃微珠的孔径尺寸。制得的玻璃微珠直径为1~3μm,孔径约为5~10nm的多孔玻璃微珠。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量得到了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 通过对多孔玻璃微珠组分对比,分相温度、时间的对比,酸溶时间的对比,得到控制多孔玻璃微珠最佳工艺。通过多孔玻璃对苯酚、聚氧乙烯醚和聚丙二醇等有机物的吸附实验,给出了多孔玻璃微珠对它们的吸附等温线。总结出了多孔玻璃微珠孔径的控制方法和提高多孔玻璃微珠的吸附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2-12-01)

曹志峰,张希艳,王伟忠,王晓春,赵志强[8](2002)在《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孔玻璃微珠作为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液相中的吸附性能做了初步研究 .研制出适合于制作多孔玻璃微珠的Na2 O -B2 O3-SiO2 系统玻璃组分 .设计了新型的玻璃微珠成珠设备及工艺 .利用该组分的玻璃经研磨、成珠、分相、酸溶和膜化等处理方法 ,制得了直径为 1~ 10 μm ,孔径约为 10nm的多孔玻璃微珠 .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 ,测得了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 .通过多孔玻璃微珠对苯酚、聚氧乙烯醚和聚丙二醇等有机物的吸附实验 ,给出多孔玻璃微珠对它们的吸附等温线 .并指出合理的吸附温度、大的比表面和适当的膜化工艺对提高多孔玻璃微珠的吸附量都是有效的 .(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王军利[9](2000)在《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多孔玻璃微珠作为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液相中的吸附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工作。研制出适合于制作多孔玻璃微珠的Na_2O-B_2O_3-SiO_2系统玻璃的组分。设计了新型的玻璃微珠成珠设备及工艺。 利用该组分的的玻璃经研磨、成珠、分相、酸溶和膜化等处理方法,制得了直径为1~10μm,孔径约为10nm的多孔玻璃微珠。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量得到了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 通过多孔玻璃微珠对苯酚、聚氧乙烯醚和聚丙二醇等有机物的吸附实验,给出多孔玻璃微珠对它们的吸附等温线。总结出合理的吸附温度、大的比表面和适当的膜化工艺对提高多孔玻璃微珠的吸附量都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期刊2000-12-01)

袁启华,罗大兵,雷丽文[10](2000)在《载体多孔玻璃微珠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SiO2 (66 5 ) B2 O3 (2 5 ) Na2 O(8 5 )的基体玻璃 ,通过二次成型法将粉碎至一定粒度的基体玻璃与隔离剂混合均匀 ,置于 85 0℃的炉中 ,制备出基体微珠。然后于 5 60℃分相 ,90℃ 3mol/LHCl溶液浸析 ,获得了具有良好负载性能的多孔玻璃微珠载体。研究了多孔玻璃微珠的物理特性、机械强度、负载性能以及负载抗溶出特性 ,并阐述了多孔玻璃微珠在工业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00年03期)

多孔玻璃微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分相法制作了载体多孔玻璃微珠FXBL,用物理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和重氮法分别固定α-淀粉酶,比较了它们的固定效果,选择了共价偶联法作为研究多孔玻璃微珠的制作过程对固定α-淀粉酶的影响的实验方法。得出结论:580℃分相玻璃优于560℃,分相时间到36h后,分相对固定化酶活力影响不大;多孔玻璃用0.3mol/L的KOH溶液扩孔3h最理想;当盐酸的浓度为0.3mol/L时侵蚀成孔,固定化α-淀粉酶活力达到最大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玻璃微珠论文参考文献

[1].鲍田.硼硅酸盐多孔玻璃微珠的制备[J].建材世界.2015

[2].王宝康.多孔玻璃微珠的制作过程对固定α-淀粉酶的影响[J].安徽化工.2007

[3].王宝康.多孔玻璃微珠的制作及其固定α-淀粉酶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7

[4].张晏清,张雄.包覆钡铁氧体的多孔玻璃微珠吸波材料制备与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6

[5].徐岩,王长春.粉煤灰制多孔玻璃微珠[J].煤炭工程.2005

[6].秦华.煤矸石制多孔玻璃微珠[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

[7].张俊刚.可控孔径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

[8].曹志峰,张希艳,王伟忠,王晓春,赵志强.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2

[9].王军利.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2000

[10].袁启华,罗大兵,雷丽文.载体多孔玻璃微珠的制备及其应用[J].硅酸盐通报.2000

论文知识图

一14个别酸溶过度的多孔玻璃微珠...一16多孔微珠的SEM照片多孔玻璃微珠的制备过程多孔玻璃微珠和硅胶的细孔孔径比...高倍显微镜观测多孔玻璃微珠的...叁元Na2O-Al2O3-SiO2玻璃系统的不混溶...

标签:;  ;  ;  ;  ;  ;  ;  

多孔玻璃微珠论文_鲍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