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与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掘进工作面,应力,位移,模拟
应力与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沈祥[1](2019)在《2-105工作面运输顺槽围岩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霍煤腾晖煤矿2-105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巷道煤岩体力学参数建立力学模型,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掘进工作面位移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位移模拟得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耦合,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位移平均误差≤0.03cm。FLAC~(3D)模拟软件可用于掘进巷道中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张开华,张建平,龚振,张智伟,韩熠[2](2019)在《叶片数目对风轮位移和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REL 5 MW风力机单叶片风轮为基础,利用UG建模软件分别建立两叶片、叁叶片和四叶片风轮模型,并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额定工况下的风轮模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两叶片、叁叶片和四叶片风轮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各风轮的叶尖位置,其中,四叶片风轮的位移最大,稳定性最差;两叶片风轮所承受应力不及叁叶片与四叶片风轮的一半,侧面反映了两叶片风轮风能捕集能力不足。综上所述,相比于两叶片与四叶片风轮,叁叶片风轮更具有优势,揭示了叁叶片风轮的风力机成为市场主流风力机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10期)
徐全亮,宋琦,刘钱[3](2019)在《滨海软土公路路基拓宽拼接位移与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滨海软土地区公路拓宽新旧路基差异沉降及附加应力变化,建立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双侧拓宽计算模型,对拓宽前后路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拓宽前后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水平位移及结构应力。结果表明,拓宽前老路基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力均沿中线对称分布,表现为中间大两边小的盆形,但路基中心及其下地基水平位移较小,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老路基边坡坡脚向下的地基内一定深度处。拓宽后新老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分布发生了显着变化,老路中心处的路基沉降显着减小,路基两侧沉降增大,在拓宽路基边坡坡脚附近出现最大值,新老路基沉降差异显着。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拓宽路基边坡坡脚下方地基内一定深度处,并随着拓宽部分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逐渐向路基外侧移动。拓宽后的路基边坡相对承受更大的竖向应力和剪应力,最大竖向应力位于拓宽路基底部,最大剪应力出现在拓宽路基边坡及其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随着拓宽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最大竖向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均显着增大,并移向拓宽后的新路基边坡中心处;位于老路基下方的地基表面水平位移向老路路基中线方向发展,随拓宽路基填高的增加而增加,其最大值位于老路边坡底部区域;背离老路路基中线的地基表面水平位移最大值并未出现在新路基坡脚处,而是位于新路基坡脚内侧一定位置处。(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10期)
魏慧蕊[4](2019)在《基于位移不连续法的水力裂缝应力干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维常位移不连续法及其叁维校正方法,建立水力裂缝应力干扰边界元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求解的关键步奏和MATLAB程序构架,实现多条水力裂缝应力干扰计算,对于致密油气储层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敏感性分析表明,单条裂缝离散的裂缝单元数量N=20能够满足计算的精度要求;裂缝内的流体压力将会扰动裂缝附近局部的应力场,在裂缝的长度范围产生诱导压应力,而在裂缝的尖端产生拉伸诱导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上的诱导应力值和分布范围均大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诱导应力分布;多裂缝之间的应力干扰会引起局部应力场的非对称分布,裂缝间距越小,受挤压越严重,相应区域的裂缝宽度将会减小;随着裂缝条数的增加,区域的应力场分布将更加复杂。(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聂军委[5](2019)在《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根据收敛-约束法,围岩径向位移决定支护刚度,而其对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后继屈服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并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影响,分别推导了围岩径向位移的弹塑性解和黏弹性解。对比分析二者间差异,在弹塑性解中采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即可较为准确求解围岩径向位移。对该方法的研究表明:黏聚力对隧道开挖界面附近的围岩位移影响较小;基于弹塑性理论的简化计算过程中,降低弹性剪切模量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围岩径向位移。此外,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还可以将考虑掌子面作用的黏弹塑性叁维问题转化为弹塑性二维问题,简化了求解过程。通过算例分析,经修正参数后所得的围岩径向弹塑性位移为文献所得弹塑性解的上限,且为黏弹塑性解的下限,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所得支护刚度适中,有利于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王彦彪,徐宇[6](2019)在《双线平行隧道施工对应力及位移沉降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海河东路站~先锋路站区间的双线平行隧道开挖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左线和右线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同截面的应力及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应力变化主要发生在开挖面周围3~6m,远离隧道土体应力变化不明显。右线开挖完成后比左线开挖完成后拱顶和拱腰应力值均有略微的增大;隧道开挖完成后的最大沉降量发生在隧道的拱顶,地表最大沉降也发生在隧道中心线上方的各个断面。右线隧道开挖对左线隧道的沉降有明显影响,即沉降槽深度和宽度的增加,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值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6期)
丁楠[7](2019)在《复杂地层隧道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隧道在不同地层中开挖,会改变其地表沉降规律。文章结合杭州地铁6号线穿复杂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不同土层分布情况下的施工力学特性,对地表及管片位移、管片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地表沉降符合peck沉降曲线规律,实际值比模拟值小12%。盾构在粘土层中地表沉降值比粉砂层大,盾构穿越观测面后18m范围内受扰动影响明显,开挖距离超过30m沉降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贾增明,胡安静,孔买群[8](2019)在《山西引黄水源工程地下泵站厂房围岩位移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泵站厂房以层状岩层为主,均一性较差,岩层产状NW330°~340°SW∠2°~6°,为近水平岩。以Ⅲ类围岩为主,局部为Ⅳ类围岩。地下洞室开挖后,由于开挖卸荷,洞室围岩产生偏向洞内的回弹变形,顶拱以垂直位移为主,边墙以水平位移为主,且顶拱位移最大。顶拱下沉位移量大于边墙水平位移量。(本文来源于《云南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4期)
杨冬升[9](2019)在《叁维胶凝砂砾石百米级高坝的应力与位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规范规定并查阅文献,选取坝体坡率m(0. 7、0. 75、0. 8、0. 85)、地基弹性模量E(微风化~新鲜岩体,24、36、48、60 GPa)作为影响因素,进行2因素4水平的正交方案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130 m坝高的叁维胶凝砂砾石坝体的应力、位移。应力分析显示:除yz面剪应力外,其余应力的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相同;等幅度增大地基弹性模量,各应力变化的幅度逐渐减小;根据应力变化幅度、规范规定,优选E=36 GPa;拉应力最大项在m=0. 75时为最小值。位移分析显示:等差增加E,各位移绝对值等比例减小,及根据参考文献,优选地基弹性模量值为36 GPa;根据受拉位移最大项(UY),位移分析选择坝体坡率m=0. 75。综合建议优选的坝体坡率m=0. 75、地基弹性模量E=36 GPa。(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8期)
江金硕,李荣建,刘军定,王磊,郭强[10](2019)在《基于黄土联合强度的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计算问题是隧道工程界中传统研究课题之一,但黄土抗拉强度在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计算中存在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性评价。基于建立的可综合考虑黄土抗拉和抗剪特性的联合强度,开展了极限应力平衡分析,重新推导了强度破坏曲线的主应力表达式;然后重新确定了轴对称圆形隧道条件下黄土围岩塑性区半径;最后得到了隧道周边黄土围岩位移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围岩塑性区应力计算与比较中,基于联合强度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应力小于基于传统的Mohr-Coulomb理论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应力,而塑性区半径和隧道周边围岩位移相对较大;基于拉强度建立的联合强度理论克服了Mohr-Coulomb理论高估黄土抗拉强度的缺陷,可以合理评价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应力与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REL 5 MW风力机单叶片风轮为基础,利用UG建模软件分别建立两叶片、叁叶片和四叶片风轮模型,并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额定工况下的风轮模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两叶片、叁叶片和四叶片风轮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各风轮的叶尖位置,其中,四叶片风轮的位移最大,稳定性最差;两叶片风轮所承受应力不及叁叶片与四叶片风轮的一半,侧面反映了两叶片风轮风能捕集能力不足。综上所述,相比于两叶片与四叶片风轮,叁叶片风轮更具有优势,揭示了叁叶片风轮的风力机成为市场主流风力机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与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沈祥.2-105工作面运输顺槽围岩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9
[2].张开华,张建平,龚振,张智伟,韩熠.叶片数目对风轮位移和应力的影响[J].太阳能.2019
[3].徐全亮,宋琦,刘钱.滨海软土公路路基拓宽拼接位移与应力分析[J].公路.2019
[4].魏慧蕊.基于位移不连续法的水力裂缝应力干扰分析[J].石化技术.2019
[5].聂军委.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王彦彪,徐宇.双线平行隧道施工对应力及位移沉降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7].丁楠.复杂地层隧道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研究[J].安徽建筑.2019
[8].贾增明,胡安静,孔买群.山西引黄水源工程地下泵站厂房围岩位移应力分析[J].云南水力发电.2019
[9].杨冬升.叁维胶凝砂砾石百米级高坝的应力与位移分析[J].四川建材.2019
[10].江金硕,李荣建,刘军定,王磊,郭强.基于黄土联合强度的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