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社会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价值和价值增值等特征。社会资本因为不是商品,只有成本价值。社会资本的供给者和受益者是一种不对称关系,外部性比较严重。政府作为社会资本的供给者,通过发展教育、繁荣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的制度安排,形成和发展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辩证认识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资本; 物质资本 ;外部性; 制度安排 ;现实意义
一、引言
社会资本是在1985年由Pierre Bourdiu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是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得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就是说,在任何的社会经济体制内,人与人之间都会建立一种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就是一种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利用这种关系网络,人们就可以获得额外的社会经济利益。于是,人们就认为这是一种同物质资本相对立的社会资本概念。基于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人们更多的是把社会资本视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能够获得的人与人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由社会网络结构为人们提供的信息和资源等等。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把对社会资本研究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在社会资本的指标选择、数据收集、模型建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等方面,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笔者认为,对社会资本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社会资本的价值是什么,是否同物质资本一样有价值增值,而且是不是由剩余劳动生产的;如果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存在,增值部分由谁分享,所有制形式能否发挥作用;何种形式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发展;认识社会资本有什么样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应该是社会资本本质上的东西,如果不能把这些本质上的问题弄清楚,对于深化认识社会资本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如此,我们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社会资本的特征及其质的规定性;探讨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归谁占有合理的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和发展社会资本;以及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理论具有什么样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等。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比较分析
人们认为,社会资本是一个与物质资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的概念。为了深入认识社会资本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它与物质资本作比较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概念上的异同。社会资本一般被认为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结成的表现为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等形式的相互联系状态及其特征所形成的价值,能够影响经济要素的产出和价值创造。从社会资本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同于物质资本的地方,一是二者的定义和表现形式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关于资本,马克思认为:一定的价值额,只有在它产生剩余价值,从而增殖价值时,才变为资本。”[1]“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资本是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2]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资本是一种能够增殖自身价值的价值额,生产资料能够成为物质资本是它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价值增值是物质资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见,物质资本的概念同上述的社会资本的概念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笔者认为,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资本的本质上的特征,而现在一般定义的社会资本的概念则没有完全揭示出它的本质上的特征,这是笔者为什么要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辩证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二者的表现形式,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等,这不是有形性的实体,而是一种无形的规范人的行为的关系。物质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它是一种有形性的实体。作为生产资本的生产资料,是一种有形性的实体,作为商品资本的物质商品也是一种有形的实体,货币作为资本也是有形的实体;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作为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则不一样,它不是一种有形性的实体,而是一种无形性的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说,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以上测定均取3次独立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数据用平均值 ± 标准差(SD)表示。使用Origin 9.0软件对数据进行双总体t检验。差异显著性以P < 0.05表示。
二是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社会经济的生产活动作用的方式是不完全一样的。作为物质资本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同活的劳动力要素有机结合在一块,生产出物质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物质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发挥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社会资本表现为社会主体之间的社会信任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规范关系,它不是作为形成物质产品的生产要素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而是通过影响社会主体或者物质资本的行为关系,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体和物质资本的作用,生产更多的物质产品。比如,社会规范是对社会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在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得以有序规范,物质资本能够有序组合,物质产品的生产则有更多的产出;生产者讲究信任,不拖欠货款,也有利于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资本对物质产品生产的直接贡献和社会资本对物质产品生产的间接作用是二者的一个重要区别。由于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物质产品生产的贡献不相同,二者收益的性质也就不可能一样。物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具有提高生产力的作用,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有降低个别价值的作用,因此,它能够获得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3]同时,物质资本也有可能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而占有绝对剩余价值,这是资本对劳动价值的无偿占有。物质资本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具有有偿占有而不是无偿占有的性质。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2017年第5期《经济问题》上发表的“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一文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4]社会资本因为间接参与生产过程,它似乎不像物质资本那样,通过直接提高生产力水平或者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而获得收益。但是,人们认为社会资本确实具有间接影响物质资本提高生产力的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社会资本的间接作用而否定社会资本的收益性。既然社会资本间接影响物质资本提高生产力,那么它的收益也应该是从物质资本的超额利润中分割出来的,这同物质资本的收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社会资本的收益是由社会资本的使用者分享,而不是由社会资本的提供者享受,这是社会资本使用者的一种无偿占有,但不是社会资本提供者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是社会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这同物质资本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性质是不完全一样的。从这种意义说,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收益因为受益者不同而有不完全一致的性质。
三是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属性具有较大的差别。社会资本的社会属性较强,经济属性较弱;而物质资本的社会属性较弱,经济属性较强。一般来说,社会资本的几种表现形式: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都不太可能被某个社会主体所独立拥有。尽管社会信任可能建立在两个人之间,但也不可能为其中的一个人所独有。一个人讲信任,另一个人不讲信任,二者之间就没有信任可言。或者,某个社会主体建立的社会网络,会因为另一个参与这个社会网络的人同时建立的其他社会网络而不可能具有独享性,社会资本具有比较严重的外部性,这就是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性。物质资本不能说它没有外部性,或者说没有社会属性,但是它没有像社会资本那样严重的难以通过产权关系界定而内部化的外部性和社会属性。这是因为,如果物质资本的社会属性和外部性过大,物质资本的效益能够被其他人所共享,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就没有投资物质资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所以,物质资本需要通过明确产权关系,消除过大的社会属性和外部性。正是因为社会资本的外部性和社会属性过大,而且难以通过明确产权关系而内部化,所以,投资社会资本的主体一般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和社会组织。社会规范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一般是由国家和社会共同制定形成的,不是某个个人所能作出的。无论是正式的社会规范还是非正式的社会规范,都是由社会形成,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再者,因为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外部性和社会属性,没有社会个别成员愿意承担制定和执行社会规范的成本,因而必须得由国家和社会组织承担。充分认识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属性之间的差别,既有利于确立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资主体,也有利于识别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收益归属,从而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发挥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极作用。
我们知道,物质资本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价值增值特征。应该说,社会资本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价值增值特征,这是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统一的一面。尽管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使用价值不完全一样,但二者有使用价值和在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等方面却有同一性的一面。物质资本具有的价值,是资本品如生产资料形成的生产价格;物质资本的价值能够增值,是物质资本在一定的所有制形式的制度安排下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形成的。在私有制的制度安排下物质资本占有价值增值即剩余价值,叫做物质资本的所有制特征。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本通过价值转移形成商品的转移价值,而商品的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部分则由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形成。社会资本具有价值,然而社会资本不像物质资本那样同时也是商品,它的价值的内涵是什么,同物质资本的价值内涵是否相区别,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的建立是要一定的费用的,这是社会资本的成本价值。因为以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等为表现形式的社会资本不是商品,不能通过交换获得高于成本价值的价值。物质资本是商品,它能够通过交换获得高于成本价值的价值。所以,物质资本的价值内涵,不仅有成本价值部分,而且也有高出成本价值的价值部分,这同社会资本的价值内涵是有一定区别的。从既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认为社会资本也具有收益性的特征。就是说,在社会资本外部性存在的前提下,物质资本的收益要比没有社会资本外部性时的收益高,高出的部分应该说就是社会资本的收益。所以,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价值也可以认为是能够增值的。与物质资本的价值增值是由剩余价值直接转化不一样的地方是,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是从物质资本的收益中分割出来的,虽然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但不是剩余价值的直接转化,这是同物质资本价值增值不完全一样的地方。
三、社会资本特征的理论认识
社会个体是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所以,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对于发挥社会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积极的贡献的。社会组织能够帮助和推动社会主体融入社会网络;社会媒介有利于社会主体在更大的社会网络空间中分享社会经济信息;政府提供的相应的制度安排既有可能拓展社会网络的开放度,也有可能降低社会网络拓展的交易成本。所以,社会组织、社会媒介和政府在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健全、社会媒介进行活动、政府制定各种有利于社会网络发展的制度安排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形成是有成本价值的。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因为能够促进社会个体的发展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的建设,因而应该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中分享一定的收益,这是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从上述意义上说,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具有价值和价值增值的特征。由于在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组织、社会媒介和政府都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因此三者都有权利分享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由于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所有权归属不清晰,社会组织、社会媒介和政府似乎难以分享它的价值增值。事实上,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更有可能的是它的使用者无偿分享。所以笔者认为,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产权关系是模糊的,外部性严重,所有制特征不明显。如果说要对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产权在社会组织、社会媒体和政府之间进行明确界定,一是难以找到相应的制度安排,二是即便能够找到,交易费用也可能很大,很有可能大大超过社会网络使用者无偿占有的收益。这同物质资本一定需要明晰产权关系是有很大差别的。
辩证认识社会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知道,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活的劳动力要素和死的资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物质资本的资本要素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是十分重视的。通过招商引资和发展私有制经济,资本增长的幅度很大,不只是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还有余力对外资本输出。可以说,物质资本的大幅度的增加使用和创新使用,对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实,物质资本只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对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需要发达的商业信任和商业网络。如果商业信任和商业网络不够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商业信任体系尚未形成和完善,商品造假的问题十分突出,极大地影响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商业网络体系不够完善和不够发达,商品流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商业信任和商业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一种法治经济,需要建立完善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如果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有序健康发展。商品造假、以次充好,固然有不讲商业信任等方面的原因,但与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执法不严等也有很大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脱胎出来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违法违规的现象不可避免,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可见,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理论,有利于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规范等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凡是资本,都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和价值增值特征。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研究中,通过对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剖析,认识到物质资本的价值和价值增值特征。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也认识到,社会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具有价值和价值增值特征。但是,由于社会资本存在非常严重的外部性,它的价值增值难以通过所有制形式的制度安排明确界定其归属,它不具有资本所有者能够占有价值增值的所有制特征,这同物质资本的价值增值被资本所有者占有,所有制特征明显是有区别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物质资本的所有权归私人所有。因为所有权的排他性,所有者拥有物质资本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物质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把作为资本的生产资料同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商品的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中的必要价值是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力价值的增值。商品的必要价值部分归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劳动者所有,商品的剩余价值部分由物质资本的所有者无偿占有。物质资本的价值增值是通过对劳动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实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所有制形式是物质资本无偿占有劳动剩余价值,是物质资本剥削劳动的根源。为了消除物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现象,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的制度安排。作为资本的生产资料属全民所有,劳动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由国家集中使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能够杜绝物质资本对劳动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现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物质资本,占有和享受劳动剩余价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私有制形式的物质资本,劳动剩余价值由私人占有、个人享受,公有制形式的物质资本,劳动剩余价值由代表全民的国家占有,全民共享。这是物质资本的价值和价值增值特征与所有制特征。社会资本同样具有价值和价值增值特征,但是因为它存在严重的外部性,因此无论是何种所有制形式,社会资本的投资者在承担成本价值的同时,都似乎难以获得它的价值增值。所以,不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虽然社会资本具有价值增值特征,但价值增值转化的收益却被社会资本使用者所无偿分享。如果说物质资本的外部性可以通过产权关系的界定内部化,那么社会资本的外部性因为没有相应的产权界定方式,或者即使能够通过产权关系界定得以内部化,但因为所需要的交易费用过高等方面的原因也不可能实现内部化,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不太可能为它的投资者占有,社会资本的外部性似乎没有消除的可能。所以,社会资本的投资者不太可能是社会经济个体,更多的应是社会团体和国家。笔者之所以认为社会资本的所有制特征不明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1)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pochs,the fitting results of the output phase of the DLL gradually approached the real distribution.
以部分变流器退出运行为扰动,对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初始状态下无通信故障。
二是辩证认识社会资本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信任和社会道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只是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而且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时候,党和政府提出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主张。中共十九大也非常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5]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何等重要。精神文明的内容广泛,社会信任文化、社会道德文化和社会法治文化都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所以,加强社会信任文化的建设、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和社会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因为社会信任、社会道德和社会法治又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形成和发展社会资本就必须加强社会信任、社会道德和社会法治的建设。如果说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话,那么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信任文化、社会道德文化和社会法治文化的建设,从而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这种意义上说,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上说,社会资本的收益因为它的外部性惠及的是社会资本的使用者。然而,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也有社会组织、社会媒介和政府等的积极作为,社会资本的获益者和社会资本的供给者之间的权益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的权益关系是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的。一方面,社会资本的使用者无须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分享社会资本的收益,他就不太可能珍惜和节约使用社会资本,造成社会资本的无效利用;另一方面,社会个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本的供给者因为不能取得社会资本的收益,没有多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投资于社会资本的建设。所以,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安排尽可能减少社会资本的外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明确社会资本建设的责任主体,加大建设和保护社会资本的力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发展社会资本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个人精神大受刺激,一耸,从矿车内滚出去,都扑倒了。盗墓者和年轻人往前爬,何良诸往前爬。他们没有力气了,急慌慌往前爬。一只桶,停在他们面前。三个人昂起头,肉香使他们晕眩。驼子蹲下,说:“我好不容易才跑出来。”
四、发展社会资本的制度安排
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安排,既发挥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极作用,又抑制二者的消极影响。物质资本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物质资本的消极影响就是它无偿占有劳动剩余价值,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劳动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文明和发展。人类社会的任何制度创新,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发挥物质资本的积极作用或者抑制物质资本的消极影响。资本主义私有制因为扬弃了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实现了物质资本的个人占有、个人使用到共同占有、共同使用的转变,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这是物质资本的积极作用。因为物质资本无偿占有劳动剩余价值,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这是物质资本的负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否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坚持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共同使用,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同时因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扭曲为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物质资本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重视,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本的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抑制物质资本的消极作用,资本利润挤占劳动收入的现象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出现,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以上分析充分表明,物质资本的积极作用能在相应的制度安排下得以比较充分的发挥,消极影响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抑制。社会资本也是一样,也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安排,发挥它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不利影响和消极作用。
在发展社会资本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上,笔者还要强调的一点是,物质资本的供给者和受益者是统一的,即物质资本的供给者就是受益者。社会资本的供给者和受益者则不一样,供给者不一定就是受益者,二者是一种对立的不对称关系。这种对立的不对称关系不只是导致社会资本不能有效利用,而且很有可能导致社会资本供给不足。我们知道,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社会主体都能够讲究信任,那么他们就既是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供给者,同时又是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受益者。如果其中任何一位社会主体不讲究信任,他就不是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供给者,但他却能分享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收益。典型的例子是,商业信任是社会信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一个人不讲商业信任,他虽然不能长期获得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收益,但至少在短期内他是能够获得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收益的。社会上的骗子就是例证。因为社会资本的外部性不太可能通过产权界定的方式内部化,如果要维护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权益,一种有效的维护方式就是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惩那些不讲信任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是一种商业信任经济,如果商业信任不能形成和完善,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对商业信任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法规的空子获得不法之财。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信任的制度安排,倡导诚实守信之风,严惩违法失信之徒。社会组织是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供给者之一,如果它难以获得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收益,它的供给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坚持下去。尽管这些社会组织属于公益性质,但它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所以,政府应该通过相应的财政支出政策对这些社会组织进行支持,以促进它们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把对这些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明确下来,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就笔者的认识来说,发展社会资本的制度安排,一是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二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向,建立社会主义信任体系;四是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五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规范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我国不只是要加强现代化的教育,而且也要传承传统的文化知识。传统的诚实守信是社会信任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体的诚实守信,就不可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教育因为不仅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如何诚实做人,对于树立社会信任,意义和作用十分重要。文化不只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也可以通过建立和繁荣社会主义的信任文化,推动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发展。所以,通过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不断地传承传统的信任文化,创新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信任文化,对于形成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思想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能够不断积累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只是能够推动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且因为它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时代要求而在社会规范的形成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发展。法律法规作为正式的制度安排,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工具。如果说道德规范只是社会主体行为的软约束,那么法律法规则是社会主体行为的硬约束。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是发展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5]
社会资本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它存在外部性,而且这种外部性很难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制度安排予以降低或者消除。即便找到合适的制度安排降低外部性,交易费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与其想尽办法消除社会资本的外部性,还不如充分利用它的外部性的积极作用(当然能够降低外部性的也需要设法降低)。正是因为社会资本的外部性严重,需要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由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提供。例如,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是在教育、文化、法律法规或者经济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尽管教育或者文化,社会个体也能够兴办,但是,如果由此形成的社会资本存在严重的外部性,他们就没有多少投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社会个体不能制定法律法规,国家和社会组织需要而且必须承担这个责任。政府是一种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组织形式,它能够通过税收等形式筹集投资于社会资本的资金,它不仅有责任,而且也有能力发展教育和文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古至今,世界各国的政府无不致力于形成和发展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等形式的社会资本,用来保障社会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在建设社会资本方面也作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中共十九大报告,除了在加强物质资本建设,发展生产力等方面作了重要的论述之外,对社会资本的建设也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安排。
五、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的现实意义
即便如此,某些形式的社会资本也是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外部性的。例如,如果不能树立个人的社会信任,社会团体或者国家的社会信任也是不太可能树立起来的。社会团体和国家的社会信任要以个人的社会信任为基础,个人的社会信任也必须寓于社会团体和国家的社会信任之中,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然而,个人的社会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收益,或者说它的价值增值不能为个人所有,他就不可能有投资于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个人的社会信任因为他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能树立起来,社会团体和国家的社会信任也就不可能树立起来,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也就难以形成,从而不能协同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尽管作为社会资本的社会信任具有外部性,但是我们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明确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权益归属,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树立社会信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诚实守信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等等,都是树立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能够维护个人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权益。如果说维护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权益的制度安排能够形成和健全起来,个人的社会信任意识和程度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团体和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的社会信任意识和程度也就能够上一个新水平和新台阶,这是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的良性循环。可见,建立和健全维护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权益的制度安排不只是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决不能因为个人信任的权益界定、制度安排难度很大而束手不前。
社会主体的行为选择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社会规范是对社会主体行为的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主体的行为。道德规范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社会主体行为发挥内在约束作用,法律法规是正式的制度安排,对社会主体行为发挥外在约束作用。社会道德源于历史的积淀,是长期的教育、文化和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晶,需要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具有成本价值。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能够促进社会主体积极向上,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正作用;不良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则会败坏社会主体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所以,良好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能够实现价值增值,不良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不但不能形成价值增值,而且还有可能损害它的既有价值。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也有价值增值的特征。因为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既有前人的积累,也有后人的发展;既有政府倡导的共同价值观念,也有社会主体自觉形成的意识形态,所以,它的权益归属是一个比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更难界定的问题。同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一样,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的受益者是社会资本的使用者,而不是它的供给者,外部性严重,所有制特征不明显,同物质资本的权益归属清晰、外部性不明显有本质上的差别。
三是辩证认识社会资本能够丰富资本的理论内涵。马克思对物质资本的理论内涵作出了充分的认识和挖掘,对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等问题,虽然也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但是他似乎还没有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关于资本,我们更多是对物质资本的认识。那就是,货币如何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如何相结合生产出商品资本,商品资本如何通过流通再转化为货币资本;以及资本如何无偿占有劳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资本形成资本积累等等。社会资本有助于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提高生产力水平,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应该说这是社会资本的收益来源,可是因为社会资本的外部性,收益却被社会主体分享,这是以往的物质资本理论涉及较少的内容。如何把物质资本收益中因为社会资本贡献的部分收益分离出来,或者至少作出一个理论上的界定,这也是以往的物质资本理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再说,社会资本供给主体和社会资本的收益主体是一种不对称的对立关系,而物质资本的供给主体和收益主体却是一种对称统一的关系,前者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而后者的外部性不明显,以往的资本理论对此也研究较少。还有,物质资本的投资者是物质资本的受益者,而社会资本的投资者不一定就是社会资本的受益者,这些都是以往的资本理论研究中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所以,对社会资本的理论内涵进行辩证认识,既能够极大地丰富资本理论的内涵,而且也能够深入认识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是辩证认识社会资本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市场作为和政府作为的关系和边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都对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作出过明确的规定。中共十九大也不例外,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市场以优化配置资源为重点,政府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等,[5]前者指的是市场作为,后者指的则是政府作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和边界是否合理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资本因为产权关系容易明确,能够通过市场实现优化配置。社会资本因为存在外部性,社会资本的供给者不是社会资本的受益者,只能由政府提供。所以,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由政府提供是一种最好的制度安排。政府不是一个逐利者,它不会而且也不应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使行政权利。政府是一个服务者,它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工作。同时,政府能够通过税收制度安排,具有提供社会资本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由政府提供社会资本是最好的制度安排。政府倡导社会信任、建立社会网络和制定社会规范,比其他的社会组织形式提供社会资本,具有交易费用低、惠及面广等特点。所以说,辩证认识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对立统一关系,物质资本由市场配置,社会资本由政府配置,有利于明确界定市场和政府的理论边界,为市场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五是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理论能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们提出了许多需要政治经济学回答的理论问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我们阐述公有制和私有制能否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如果私有资本需要发展,那么资本占有劳动剩余价值的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资本利润挤占劳动收入的现象是否发生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而且,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建立健全社会信任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教育体制、建立健全文化体制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等等。我们知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等,是为了发展物质资本,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信任制度、社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深化改革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等,是为了发展社会资本。发展社会资本,一方面是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精神文明。所以,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展的对象。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设,除了研究物质资本的相关理论以外,还必须研究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除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需要拓展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和理论边界。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理论,就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提供了理论素材。所以笔者认为,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受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旅游地的旅游接待人次在不同的时间段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在回答开放式问题:“如果能够来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旅游,您会选择在几月份来?”时,48.5%的海外游客选择5月,21.6%的海外游客选择10月,选择7月和4月的海外游客分别占10.9%和8.7%,选择其他月份的游客占10.3%.外国人客流高峰出现在5月和7月;港澳同胞客流高峰出现在5月和10月;台湾同胞客流高峰出现在4月、5月和10月.
六、结论
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是一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具有使用价值、价值和价值增值等特征,从这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一种统一的关系。尽管如此,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使用价值、价值和价值增值的内涵是有差别的。物质资本通过同劳动力相结合直接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通过影响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而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使用价值上的差别;物质资本的价值包括成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社会资本只有成本价值;物质资本的价值增值是通过直接无偿占有劳动剩余价值形成的,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值虽然也是由剩余价值形成的,但不是直接占有,而表现为社会资本的收益,由社会资本的受益者无偿占有,从这种意义上说,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的。物质资本的外部性可以通过产权界定而内部化;社会资本的外部性几乎不可能通过产权制度安排得以内部化。因为社会资本的外部性严重,社会资本的使用者无须支付费用就能分享社会资本的收益,社会资本难以实现有效利用。物质资本因为产权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得以明确,能够实现有效配置。社会资本质的规定性决定了社会资本的供给主体不太可能是社会个体,而应该是社会组织和政府。政府通过发展教育、繁荣文化、树立信任、健全法律法规等等制度安排,形成和发展社会信任形式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规范形式的社会资本。辩证认识社会资本理论,对于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对于丰富资本的理论内涵;对于理解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界定市场行为和政府作为的理论边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中Fn表示滤波后第n个散射参数的幅值,Si表示样本原始点的幅值.N为滤波参数,由谐波分布和采样频率确定.N取值越大曲线越平滑,计算量也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 版:550.
[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0.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353-355.
[4] 李松龄.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J].经济问题,2017(5):7-15.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松龄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价值理论和经济制度方向。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9)01-125-133
[责任编辑:唐少奕]
标签:社会论文; 资本论文; 物质论文; 价值论文; 形式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论文; 湖南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