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细观结构论文_刘洋,李爽,吴可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几何细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复合材料,模型,几何,力学,岩石,弹性。

几何细观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李爽,吴可嘉[1](2018)在《散粒介质剪切带细观力学结构几何演化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散单元法对剪切带宏细观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将通过网格剖分形成的loop单元作为细观力学的基本结构单元,对剪切带内、外不同类型loop单元的数量、几何形态、受力特征与抗滑稳定性的演化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其发展变化与试样强度、剪胀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模拟结果表明,剪切过程中剪切带内、外loop结构的数量和几何形态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但强弱不同;其受力特征及抗滑稳定性在剪切带内、外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剪切过程中高阶loop单元比例增加且变得更扁平,低阶loop单元比例减少而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宏观尺度上的剪胀在细观力学结构演化上表现为低阶单元结构向高阶单元结构的转化,反映了试样在特定受力与边界条件下形成的自组织结构。提出2类滑动率的概念用于分析loop结构的抗滑稳定性,剪切带内、外滑动率在峰值后的发展趋势明显不同,最大滑动比例点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峰值应力点的相对位置也不同。剪切过程中高阶loop单元形成的强力链在力学层面上承担与传递了相对较大的外荷载,且抗滑稳定性较高;低阶loop单元抗滑稳定性差,其向高阶loop单元转化过程中发生的接触滑动与颗粒重组,是散体材料塑性变形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姚哨峰,张振南,葛修润,邱一平,徐金明[2](2016)在《大理岩断裂能与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在细观尺度上是由矿物颗粒胶结而成,除细观结构的力学特性外,其几何特征(颗粒界面网络结构和颗粒粒度分布)也对宏观断裂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索这种几何特征与大理岩断裂能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揭示岩石细观断裂机制,首先通过叁点弯曲试验测定大理岩的断裂能,然后在试验后的叁点弯试件断口处取岩石切片,进行电镜(SEM)扫描以获取岩石细观结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岩石细观颗粒的界面网络图。通过对颗粒界面网络图分析,发现颗粒界面网络拓扑结构与颗粒粒度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将二者分形维数与试件宏观断裂能相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界面网络分形维数与宏观断裂能具有很强的二次相关性,而粒度分布维数与宏观断裂能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宏观断裂能随着两种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宏观断裂能与岩石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的相关性,加深了对宏观断裂能细观机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8期)

姚哨峰[3](2015)在《大理岩断裂能与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断裂能是描述脆性材料断裂行为的一个重要参量。岩石在细观尺度上由相互胶结的矿物颗粒组成。这种细观结构对岩石宏观断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岩石细观结构对宏观断裂能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细观结构的力学性能,二是细观结构的几何特征。为了揭示岩石宏观断裂能的细观机理,本文通过试验对岩石细观结构的几何特征与宏观断裂能之间相关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叁点弯曲试验测定大理岩的断裂能,在试验后的叁点弯曲试件断口处取岩石切片,进行电镜(SEM)扫描得到岩石真实的细观结构图像。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SEM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岩石细观颗粒的界面网络结构和细观颗粒的粒度分布等细观结构信息。通过分形几何理论来描述和研究这种细观结构几何特征。通过分析发现细观颗粒界面网络拓扑结构与细观颗粒粒度的分布均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将二者的分形维数与试件的宏观断裂能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界面网络分形维数与宏观断裂能之间具有很强的二次相关性;而细观颗粒粒度分布维数与宏观断裂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宏观断裂能在一定程度上随着两种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分形维数可以定量地描述岩石细观结构特征对岩石宏观断裂能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宏观断裂能与岩石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的相关性,加深了对宏观断裂能细观机理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1-01)

王娟,李庆斌,卿龙邦,管俊峰[4](2012)在《基于细观结构统计特征的混凝土几何代表体尺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在对混凝土细观结构统计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粗骨料含量、平均粒径、细度模数叁个量的统计特征分析,给出了混凝土几何代表体的定义。利用体素的概念,提出了混凝土几何代表体尺寸的确定方法。以一级配混凝土为例,采用该文方法计算得到了基于细观结构的几何代表体尺寸。进一步分析了骨料级配、骨料体积含量等因素对混凝土几何代表体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骨料体积含量的增加,混凝土几何代表体尺寸呈下降趋势;在粗骨料体积含量达到40%以后,几何代表体尺寸变化幅度较小;一级配混凝土的几何代表体尺寸与最大骨料粒径的比值大于二级配混凝土的相应值。该文工作为混凝土细观机理研究、细观数值计算样本的选取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2年12期)

张瑾[5](2012)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编织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细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是现代复合材料和现代编织技术结合的产物,拥有各种优越的力学性能,所以在各种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等)被广泛应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方面的力学性能及编织几何结构,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章介绍了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整个发展历程,从细观几何模型、刚度性能和界面力学叁个方面综述了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详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2)第二章根据组成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所需要的纤维束的真实空间结构分别设置了产生弯曲时纱线的内部单胞模型、纱线出现折线时的表面单胞和角部单胞的模型。考虑到纤维会受到挤压变形,故在模型中选择了椭圆形截面的纤维束,降低因挤压对材料的弹性常数所造成的影响,对纤维束的空间结构的影响也降低了。根据在本章中建立的模型,通过对每种类型的单胞分别先后进行刚度平均和体积平均,建立了可以预报材料有效弹性常数的数值模型,并依据这个模型可计算出材料的弹性常数。将依据数值预报模型计算得到的试件的数值跟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比对,数据基本一致,进而验证了本章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3)第叁章以针对小段纤维的结构而建立的拉拔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纤维的界面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的表达式;然后再通过有限元软件预测了该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该模型施加不同外力时出现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与纤维在埋入深度变化时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最后通过分析发现,依据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算出的应力表达式与通过模拟得出的应力分布情况基本吻合,也就证明了本章的理论分析是准确的。(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期刊2012-05-18)

张景涛,王兆清[6](2009)在《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对有效模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平均值坐标插值的多边形有限元方法——重心有限元,以代表性单胞为计算模型,讨论增强相的细观几何特征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增强相的尺寸、形状和方位等几何特征后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增强相尺寸是影响有效模量的最基本的因素。除此之外,方位的影响较之形状的影响要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9年03期)

马慧莲,史志铭[7](2006)在《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的几何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弹塑性力学理论,按照金属材料的晶粒分布特征,构造该材料细观界面的几何模型;采用六边形网格模拟单向拉伸过程中金属材料晶界的演化过程;并引进了描述晶界形状的参数—形状因子,定量分析材料晶界形状的演化规律.发现随着晶粒变形的增大,形状因子也越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宋迎东,孙志刚,雷友锋,高德平[8](2004)在《细观几何结构对复合材料初始屈服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宏—细观统一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分析了多轴载荷作用下不同纤维形状、不同纤维排列方式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初始屈服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纵向正应力作用下,圆截面纤维复合材料的初始屈服应力基本上与方形截面纤维复合材料的初始屈服应力相等;不同纤维排列方式的复合材料初始屈服应力基本上相同。当存在横向应力或纵横剪切应力时,圆截面纤维复合材料初始屈服面在方形截面纤维复合材料初始屈服面之内;六角形排列时最容易屈服,而方形对角排列屈服应力最高。(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孙志刚,宋迎东,高德平[9](2004)在《考虑界面时细观几何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应力为未知量的通用单胞模型改进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 ,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本文利用该方法计算了考虑界面时细观结构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当界面结合较差时 ,必须考虑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当界面模量接近或等于基体的模量时 ,已满足界面结合完好的条件 ,因此可不考虑界面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界面对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应力 应变曲线的影响较大 ,因此 ,界面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同时 ,纤维截面形状及排列方式对复合材料宏观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雷友锋,宋迎东,高德平[10](2003)在《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对宏观弹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复合材料宏、细观场量之间的联系 ,建立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建立起了宏观与细观应力、应变场量之间的联系 ,获得了宏观应力—应变关系 ,试验及理论计算表明 ,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复合材料宏观弹性性能。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纤维截面形状和排列方式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宏观弹性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03年01期)

几何细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岩石在细观尺度上是由矿物颗粒胶结而成,除细观结构的力学特性外,其几何特征(颗粒界面网络结构和颗粒粒度分布)也对宏观断裂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索这种几何特征与大理岩断裂能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揭示岩石细观断裂机制,首先通过叁点弯曲试验测定大理岩的断裂能,然后在试验后的叁点弯试件断口处取岩石切片,进行电镜(SEM)扫描以获取岩石细观结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岩石细观颗粒的界面网络图。通过对颗粒界面网络图分析,发现颗粒界面网络拓扑结构与颗粒粒度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将二者分形维数与试件宏观断裂能相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界面网络分形维数与宏观断裂能具有很强的二次相关性,而粒度分布维数与宏观断裂能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宏观断裂能随着两种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宏观断裂能与岩石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的相关性,加深了对宏观断裂能细观机制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几何细观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洋,李爽,吴可嘉.散粒介质剪切带细观力学结构几何演化与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2].姚哨峰,张振南,葛修润,邱一平,徐金明.大理岩断裂能与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相关性[J].岩土力学.2016

[3].姚哨峰.大理岩断裂能与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王娟,李庆斌,卿龙邦,管俊峰.基于细观结构统计特征的混凝土几何代表体尺寸研究[J].工程力学.2012

[5].张瑾.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编织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细观分析[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6].张景涛,王兆清.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对有效模量的影响[J].机械强度.2009

[7].马慧莲,史志铭.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的几何描述[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宋迎东,孙志刚,雷友锋,高德平.细观几何结构对复合材料初始屈服面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4

[9].孙志刚,宋迎东,高德平.考虑界面时细观几何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

[10].雷友锋,宋迎东,高德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对宏观弹性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03

论文知识图

不同数值模型的变形过程不同体积含量混凝土的几何代表体尺寸细观结构和几何模型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形式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几何参数的计算模型3 参数化设计的叁维机织正交结构预制件

标签:;  ;  ;  ;  ;  ;  ;  

几何细观结构论文_刘洋,李爽,吴可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