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吡咯,探针,玻璃,硼酸盐,稀土元素,激光。
荧光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19)在《NaYF_4为基质的上转换纳米荧光体表面功能化的设计、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纳米荧光材料(UCNPs)与传统的荧光标记材料如半导体量子点、有机染料等相比,具有发射峰窄、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光稳定性高、荧光寿命长、荧光背景低等特点。激发UCNPs的近红外光可以穿透生物组织,并且可以抑制光诱导产生的自发荧光,减少对生物组织的损伤。目前,UCNPs主要应用于生物标记、多模态成像、光动力治疗、药物运输、生物传感、分子检测等领域。在上转换发光材料中,基质材料的作用是为激活离子提供可以使其产生合适发射的晶体场,因而基质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氟化物声子能量较低、发光效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因而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基质材料是NaYF_4。NaYF_4:Yb,Er和NaYF_4:Yb,Tm为目前已知的两种发光效率较高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然而NaYF_4:Yb,Er和NaYF_4:Yb,Tm量子产率低,限制了在生物成像、光动力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将上转换纳米荧光材料进行表面钝化、负载贵金属等表面改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论文利用表面吸附原位还原法合成上转换纳米荧光异质结材料,并分别进行肿瘤细胞磁热治疗、光降解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aYF_4:Yb,Er上转换纳米球。通过对XRD图谱进行分析可得,所合成的上转换材料结晶性较好。由NaYF_4:Yb,Er上转换纳米球的透射电镜照片可以直观地发现,纳米球的尺寸较为均一,直径约为100-200 nm,比表面积大。在室温下通过表面吸附原位还原法制备了NaYF_4:Yb,Er@Au,通过表面吸附法制备了NaYF_4:Yb,Er@Fe_3O_4异质结材料,通过热测试检测了NaYF_4:Yb,Er@Au、NaYF_4:Yb,Er@Fe_3O_4光动力治疗和磁动力治疗的效果。测试结果显示,在电流为2.5A条件下用980 nm激光器照射NaYF_4:Yb,Er@Au溶液,10min后溶液温度超过37℃;在电流为2.08A,电压为5.4V的磁场中对NaYF_4:Yb,Er@Fe_3O_4溶液进行磁热测试,10min后NaYF_4:Yb,Er@Fe_3O_4溶液的温度超过40℃。分别对NaYF_4:Yb,Er@Au、NaYF_4:Yb,Er@Fe_3O_4材料进行细胞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胞逐渐凋亡,说明该材料的光动力治疗、磁动力治疗效果增强。2、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aYF_4:Yb,Tm上转换纳米晶,并通过在室温下水解钛酸四乙酯合成了NaYF_4:Yb,Tm@TiO_2。通过对XRD图谱进行分析可得,所合成的上转换材料纳米晶的结晶性较好。由NaYF_4:Yb,Tm上转换纳米球的透射电镜照片可以直观地发现,该纳米球的尺寸较为均一,直径约为20-35 nm,比表面积大;NaYF_4:Yb,Tm@TiO_2的尺寸增大到50-70 nm。在室温下,分别利用浸渍法和表面吸附原位还原法制备了NaYF_4:Yb,Tm@TiO_2@Ag异质结材料,再分别通过在氙灯和980 nm激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考察异质结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在350W氙灯下照射5h后,浸渍法合成的异质结材料的降解率为7.1%,表面吸附原位还原法制备的异质结材料的降解率为30.9%;在980 nm激光照射下照射60min后,浸渍法合成的异质结材料的降解率为85.1%,表面吸附原位还原法制备的异质结材料的降解率为93.9%。综上所述,利用表面吸附原位还原法制备的异质结材料在生物成像、光动力治疗、光催化降解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合成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异质结性能提高使其在上述领域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祎明,邹军,王子明,周贺雨,杨波波[2](2018)在《白光LED用荧光体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LED点胶封装法中存在芯片发热导致荧光粉光衰、色漂移、LED出光不均匀、荧光粉沉淀以及硅胶黄化开裂等问题,采用荧光玻璃、荧光薄膜等材料进行封装即可解决上述问题~([1-4])。采用YAG:Ce~(3+)荧光粉分别掺入碲酸盐、铋酸盐体系的荧光玻璃中,对其单粉掺杂的烧结工艺进行探究,其次探究了YAG:Ce~(3+)、CASN:Eu~(2+)荧光粉制备的单粉和复合粉荧光薄膜的可靠性,并分析了YAG:Ce~(3+)、CASN:Eu~(2+)两种荧光粉采用绿-红和红绿两种分层结构对LED的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LuAG:Ce~(3+)荧光玻璃结合CASN:Eu~(2+)红色荧光薄膜这一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白光LED,最终成功的把LuAG:Ce~(3+)和CASN:Eu~(2+)两种荧光粉共掺入铋酸盐体系荧光玻璃实现了暖白光LED。实验结果表明:荧光玻璃的熔制温度过高将导致荧光玻璃组分与荧光粉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荧光粉晶格结构发生改变,荧光粉失活,因此缔酸盐体系和铋酸盐体系荧光玻璃的最佳烧结温度分别为600℃和700℃,氢气退火处理可提高碲酸盐荧光玻璃的发光强度,碲酸盐荧光玻璃用于LED封装的最佳厚度为0.8mm,YAG:Ce~(3+)荧光粉的最佳掺杂量为8%左右。YAG:Ce~(3+)体系荧光薄膜的可靠性随掺杂离子Ga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强后降低,CASN:Eu~(2+)体系荧光薄膜的可靠性随掺杂离子S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复合荧光薄膜的可靠性与单粉的荧光薄膜的可靠性保持一致。绿-红和红-绿结构的荧光薄膜中,绿-红结构的荧光薄膜封装的器件具有高光效与出光均匀性,更适合于白光LED器件封装。通过LuAG:Ce~(3+)碲酸盐、铋酸盐荧光玻璃上涂覆CASN:Eu~(2+)红色荧光薄膜可以实现不同色温的白光LED,将LuAG:Ce~(3+)和CASN:Eu~(2+)两种荧光粉共掺入铋酸盐荧光玻璃实现了暖白光LED。(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张琦,郑锐林,丁建永,韦玮[3](2018)在《LD激发高流明效率玻璃陶瓷荧光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投影显示朝着更大尺寸、更高亮度、更高能效的方向发展,对投影设备中使用的荧光体的耐温性、热导率、流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有机物封装荧光粉的方案已经不再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高T_g(711℃),热导率为1.2W/m·K,高折射率(1.84)的无铅硼硅酸盐玻璃。并设计了一种采用少量玻璃(~25wt%)作为粘合剂的且具有高流明效率(2051m/W)、良好热导率(2.8W/m·K)、耐高功率密度(19.9W/mm~2)特性的玻璃陶瓷荧光体(glass-in-phosphor,GIP),为LD用荧光体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及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田元,赵昕,林海,李德胜[4](2018)在《激光激励下镝离子掺杂氟硼酸盐玻璃荧光体的辐照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镝离子掺杂氟硼酸盐玻璃荧光体,利用积分球绝对光谱测试系统,在453nm蓝色激光二极管激发下,对玻璃荧光体的荧光光谱进行表征,解析出玻璃荧光体的相关绝对荧光参量。测试与计算结果表明,1.0 Wt%Dy_2O_3掺杂玻璃荧光体在功率15.81mW的蓝色激光激发下,净发射光谱功率是286.91μW,发射光子数为17.17×10~(14) cps,其荧光量子产率达到25.86%。为提高玻璃荧光体对泵浦激光的利用率,减少残余激光成分,进而改善组合光品质,制备了大体积的1.5 Wt%Dy_2O_3掺杂玻璃荧光体,在高功率的蓝色激光激发下获得白色照明效果,该玻璃荧光体在激发功率分别为56.0和252.7mW的激光激发下,组合荧光对应的色坐标分别是(0.316,0.287)和(0.303,0.268)。激光激励下的高效白色发光表明Dy~(3+)掺杂氟硼酸盐玻璃荧光体在激光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6期)
Steff,Van,Loy,Koen,Binnemans,Tom,Van,Gerven[5](2018)在《机械化学法辅助荧光体浸出——稀土回收绿色工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REE)是设计和开发可持续能源应用的重要金属。从富含稀土元素的废物流中回收这些元素对实现独立、可持续的未来能源供应至关重要。本文比较了从绿灯荧光体LaPO_4:Ce~(3+),Tb~(3+)回收稀土元素的两种机制:在湿法冶金酸浸工艺前与溶剂冶金机械化学浸出工艺前的机械活化机制。稀土元素浸出率在机械活化后增加60%,完成机械化学浸出工艺后增加98%。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成像揭露了系统元素浸出率增加的原因:浸出与浸出模式的改善可归因于晶体形态从单晶体到多晶体的转变。多晶形材料的雏晶尺寸减小至纳米级,使化学单元出现不规则填充,导致晶体内缺陷颗粒边界的增加,从而增强浸出工艺。发明了一种溶剂冶金法将机械活化与浸出工艺结合成一个步骤,这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其结果是简单、高效的工艺提供了更加绿色的荧光体废物回收替代途经。(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8年03期)
刘萍[6](2018)在《荧光体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对半胱氨酸的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高、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外界干扰小以及在生命体系里对目标产物无损伤性等优点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检测方法。巯基氨基酸水平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目前巯基氨基酸的检测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研究出能检测巯基氨基酸的荧光探针就显得十分必要。1,8-萘酰亚胺衍生物是荧光素中荧光较为明亮,波长较短的一类,其在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报道。本论文以苊为原料,成功合成了61个1,8-萘酰衍生物。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其作为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的荧光探针的可能性。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以苊为原料,先后经过硝化反应、氧化反应、氨解反应、还原反应、关环反应等,最终得到21个硝基萘酰亚胺衍生物、21个氨基萘酰亚胺衍生物、19个马来酰亚胺萘酰亚胺衍生物。61个化合物经光谱红外(IR)、核磁氢谱(~1HNMR)结构分析,以及紫外光谱(UV)性能测试。紫外光谱分析表明:N-取代基对最大吸收波长无明显影响。其次,对产物进行荧光光谱(FL)的性能测试,测试表明:硝基萘酰亚胺衍生物无荧光,氨基萘酰亚胺衍生物有强烈黄色荧光,马来酰亚胺萘酰亚胺衍生物(探针)有微弱蓝色荧光。在19个马来酰亚胺萘酰亚胺衍生物探针中,7个探针对半胱氨酸(Cys)溶液有荧光点亮效应,表明这些探针有检测半胱氨酸的潜力。最后,对这7个产物的荧光性能进一步研究:(1)加入21种氨基酸作为的干扰项测试,探究了探针对半胱氨酸检测的选择性;(2)在8组不同pH值下测试荧光强度,探究了探针的容忍度;(3)检测探针与半胱氨酸的时间荧光强度,探究了探针与半胱氨酸的时效性;(4)检测了探针溶液荧光强度随氨基酸浓度的变化,探究了探针的的灵敏性。通过以上实验发现探针对半胱氨酸表现出了较好的灵敏性和选择性。Hela细胞荧光成像探究了7个荧光探针应用于细胞内半胱氨酸的检测,筛选出了在生物检测方面有较大潜力的探针。(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凯[7](2018)在《基于咪唑和吡咯并吡咯二酮设计合成多态发射荧光体及其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来,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由于其在生物成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荧光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发现吡咯并吡咯二酮(DPP),DPP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卓越的耐光、热、化学及气候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质,例如:在可见光区域强的吸收和发射、高的荧光量子效率(Φ),双光子吸收截面(δ)大等,因此,DPP及其衍生物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类有机荧光材料。本论文中对以DPP为中心的一系列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进行了设计合成,并研究了几个化合物在溶液态和聚集态的基本光物理性质,主要内容如下:1.我们以DPP作为电子受体(A)基团,咪唑衍生物也作为电子受体(A')基团,设计合成两个新型的A'?π?A?π?A'结构的多受体型有机荧光分子。我们系统研究第二电子受体(A')基团共轭平面结构的改变对分子的聚集态行为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其中,DPPBI以1,4,5-叁苯基-1H-咪唑(BI)作为第二电子受体基团,由于该基团具有大的扭曲结构,以及较小的共轭程度,使得以BI为端基的DPPBI固态粉末发射橘黄色(λ_(PL)=585 nm)荧光。对于DPPPI来说,菲并咪唑(PI)作为第二电子受体基团,DPPPI具有较大的共轭平面性,使其共轭长度增大,该化合物固态粉末荧光为近红外(λ_(PL)=684 nm)发射,是一种优异的近红外红光材料。两个化合物都表现出明显压致荧光变色(MFC)行为,DPPPI压致变色从近红外(693 nm)到红(620 nm),蓝移达73 nm。而DPPBI正好与此相反,压致变色从橘黄色(579 nm)到红(612 nm),红移达33 nm。XRD和DSC分析证明DPPPI和DPPBI的压致荧光变色的机理是晶态和无定形态间的相转变诱导了发光光谱的红移或蓝移。2.我们在化合物DPPBI的基础上在端基部分引入了叁苯胺(TPA)设计合成了一个D?A'?A?A'?D型的DPP衍生物TIDPP。TIDPP以BI作为受体性质的共轭桥(A'),TPA作为电子给体基团(D)。结果发现其表现出了多态发射的性质。在溶液态,TIDPP发出黄色(λ_(PL)=580 nm)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70%。固态粉末,旋涂薄膜和纳米聚集悬浮态具有一个宽的发射光谱(600?800 nm),荧光量子产率保持在40?50%。TIDPP在纳米聚集态时,表现出了聚集增强的δ和双光子激发荧光(2PEF)。再者,在外界刺激下TIDPP具有显着的MFC行为,光色从深红(670 nm)到红(620 nm),蓝移达50 nm。(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8)
张泽宏[8](2018)在《半导体激光激发荧光体的白光照明光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今光电行业的日益兴盛,新型技术和产业如激光车灯照明、室内照明、远距离照明等逐渐兴起,激光白光照明作为其关键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能够高效地获取色温佳、均匀度高的白光对实际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利用光束整形后的蓝色半导体激光激发YAG黄色荧光体合成白光,并围绕合成的白光设计和优化了自由曲面透镜,使照明目标面形成了均匀的照度和光强分布。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半导体激光光束整形,获得了准直性良好、激发面积与荧光体尺寸匹配的半导体激光光束。采用光纤耦合的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进行耦合,获得了均匀对称的圆形光斑;利用Zemax软件设计和优化单个非球面透镜,对耦合后的光束发散角进行准直;采用开普勒型扩束结构扩束,得到理想情况下光学系统最小的RMS radius(均方根半径)为0.929μm,实现了所需的扩束效果。蓝色半导体激光准直性和激发面积都有较大提高。2.采用光束整形后的蓝色半导体激光激发荧光体,利用Tracepro软件模拟和研究荧光体的浓度、厚度及基质材料对转光后的中心色温及色坐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光荧光体摩尔浓度在129.22 mmoles/liter时可得到最佳的白光中心色温效果,对应的中心色温值为5442 K;当厚度为1.001 mm时,中心色温为4500 K;当荧光体厚度为1 mm,浓度为129.0 mmole/liter时,折射率为1.6左右的基质材料可以得到较好的白光中心色温。3.为了使得到的激光白光光源产生的光能够在照明目标面上产生均匀的照度和强度分布,在交互式优化器中,采用3次样条插值法构建自由曲面透镜轮廓并对其优化,分别应用于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结果表明:基于点光源自由曲面透镜未优化的照度均匀度为54%,优化后为92%,相比未优化提高38%;基于扩展光源自由曲面透镜未优化的照度均匀度为72%,优化后照度均匀度为89%,相比优化前提高17%;基于扩展光源的自由曲面透镜未优化的光强的均匀度为52%,优化后的光强均匀度为91%,相比优化前提高39%。(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王延风,矫春鹏,张平平,路文娟[9](2017)在《基于苝二酰亚胺为荧光体的硫离子荧光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苝二酰亚胺类衍生物(PDIS)以其优良的光、热以及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化学可修饰性等优点,迅速成为现代光、电材料领域中新型分子器件研究的热点。同时,PDI也是一种很好的电子受体这种性质决定了以PDI为荧光团的光致电子转移型荧光分子探针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们选择8-氨基喹啉为金属受体与PDI通过哌嗪链接,设计合成了硫阴离子荧光探针。(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06)
李宋楚[10](2017)在《自还原法制备Eu~(3+)-Eu~(2+)掺杂的铝酸盐/硅酸盐类荧光体及其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高温自还原法在空气中制备了Eu~(2+)-Eu~(3+)掺杂的铝酸盐、硅酸盐荧光体。获得了自还原反应发生最佳的工艺条件,通过改变基质中Si、Mg~(2+)的量调制样品的微结构,分析了这些结构变化对自还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讨论了Si、Mg~(2+)含量与Eu~(2+)、Eu~(3+)发光颜色、强度间的关系,实现了调整微结构对荧光体发光颜色的有效调控。(1)获得了在铝酸盐基质中反应温度1300℃,反应时间10 h,Eu掺杂浓度为碱土金属离子数目的2%是Eu~(3+)发生自还原的最佳条件;Eu掺杂铝酸盐中,除Mg Al_2O_4外都观察到了属于Eu~(2+)的特征宽带发射谱;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i O_2的掺入量对MAl_2Si_(x )O_(2x+4)(M=Mg,Ca,Sr,Ba;x=0-2)结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组成随x增大发生连续的变化,除x=0和2,其余样品均由多相组成,而x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改变样品的表面形貌;掺入Si O_2可有效改变基质微结构,导致MAl_2Si_(x )O_(2x+4)样品中Eu~(3+)和Eu~(2+)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随x增大而发生明显变化。通过EPR图谱进一步证实了Eu~(2+)的存在。(2)自还原制备了Eu掺杂的M_(2-x)Mg_(x )Si O_4(M=Ca,Sr,Ba;x=0-2)硅酸盐体系荧光体,探究了Mg~(2+)在该体系中所占比例对荧光体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组成随x增大发生连续的变化,除x=0和2,其余样品大部分由多相组成,Mg~(2+)的掺入还使得样品表面颗粒化;Mg~(2+)比例的提高带来的结构变化可影响Eu~(2+)和Eu~(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通过空气与还原气氛下制备的样品对比,证实了Eu~(2+)的存在,并发现被占据格位的配位数与Eu~(2+)稳定性之间有关联。(3)自还原制备了Eu掺杂的M_(3-x)Mg_(x )Si_2O_7(M=Ca,Sr,Ba;x=0-3)硅酸盐体系荧光体,探究了Mg~(2+)在该体系中所占比例对荧光体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组成随x增大发生连续的变化,除x=3,其余样品大部分由多相组成,Mg~(2+)含量的提高使样品颗粒发生粘连,最后表面演变出绒毛状结构;Eu~(2+)在M_(3-x)Mg_(x )Si_2O_7体系中比M_(2-x)Mg_(x )Si O_4拥有更高的发射强度,Mg~(2+)比例的提高带来的结构变化可影响Eu~(2+)和Eu~(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通过自还原与还原气氛下制备的样品对比,证实了Eu~(2+)的存在,还发现Eu~(2+)可取代基质中多个格位,发光颜色可有效调控,但仅有少量满足保护条件的格位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24)
荧光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LED点胶封装法中存在芯片发热导致荧光粉光衰、色漂移、LED出光不均匀、荧光粉沉淀以及硅胶黄化开裂等问题,采用荧光玻璃、荧光薄膜等材料进行封装即可解决上述问题~([1-4])。采用YAG:Ce~(3+)荧光粉分别掺入碲酸盐、铋酸盐体系的荧光玻璃中,对其单粉掺杂的烧结工艺进行探究,其次探究了YAG:Ce~(3+)、CASN:Eu~(2+)荧光粉制备的单粉和复合粉荧光薄膜的可靠性,并分析了YAG:Ce~(3+)、CASN:Eu~(2+)两种荧光粉采用绿-红和红绿两种分层结构对LED的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LuAG:Ce~(3+)荧光玻璃结合CASN:Eu~(2+)红色荧光薄膜这一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白光LED,最终成功的把LuAG:Ce~(3+)和CASN:Eu~(2+)两种荧光粉共掺入铋酸盐体系荧光玻璃实现了暖白光LED。实验结果表明:荧光玻璃的熔制温度过高将导致荧光玻璃组分与荧光粉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荧光粉晶格结构发生改变,荧光粉失活,因此缔酸盐体系和铋酸盐体系荧光玻璃的最佳烧结温度分别为600℃和700℃,氢气退火处理可提高碲酸盐荧光玻璃的发光强度,碲酸盐荧光玻璃用于LED封装的最佳厚度为0.8mm,YAG:Ce~(3+)荧光粉的最佳掺杂量为8%左右。YAG:Ce~(3+)体系荧光薄膜的可靠性随掺杂离子Ga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强后降低,CASN:Eu~(2+)体系荧光薄膜的可靠性随掺杂离子S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复合荧光薄膜的可靠性与单粉的荧光薄膜的可靠性保持一致。绿-红和红-绿结构的荧光薄膜中,绿-红结构的荧光薄膜封装的器件具有高光效与出光均匀性,更适合于白光LED器件封装。通过LuAG:Ce~(3+)碲酸盐、铋酸盐荧光玻璃上涂覆CASN:Eu~(2+)红色荧光薄膜可以实现不同色温的白光LED,将LuAG:Ce~(3+)和CASN:Eu~(2+)两种荧光粉共掺入铋酸盐荧光玻璃实现了暖白光LE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NaYF_4为基质的上转换纳米荧光体表面功能化的设计、合成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刘祎明,邹军,王子明,周贺雨,杨波波.白光LED用荧光体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3].张琦,郑锐林,丁建永,韦玮.LD激发高流明效率玻璃陶瓷荧光体的研究[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4].田元,赵昕,林海,李德胜.激光激励下镝离子掺杂氟硼酸盐玻璃荧光体的辐照参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5].Steff,Van,Loy,Koen,Binnemans,Tom,Van,Gerven.机械化学法辅助荧光体浸出——稀土回收绿色工程法[J].Engineering.2018
[6].刘萍.荧光体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对半胱氨酸的识别研究[D].西华大学.2018
[7].张凯.基于咪唑和吡咯并吡咯二酮设计合成多态发射荧光体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8].张泽宏.半导体激光激发荧光体的白光照明光学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9].王延风,矫春鹏,张平平,路文娟.基于苝二酰亚胺为荧光体的硫离子荧光探针[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10].李宋楚.自还原法制备Eu~(3+)-Eu~(2+)掺杂的铝酸盐/硅酸盐类荧光体及其发光性质[D].南昌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