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电位,颗粒,电极,机理。
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忠林,郝晓刚,于秋硕,韩念琛,张福国[1](2008)在《脉冲进料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电位波动信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氰化钾体系Fe3+/Fe2+为研究对象,导电石墨颗粒为工作电极,采用自制复合探针测定了液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床层颗粒电位和溶液电位波动信号,并进行了功率谱及概率分布密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二电极可逆慢反应体系中,颗粒电位与溶液电位信号的波动幅度比较接近且相对均匀,未出现低频大幅波动信号,过电位(颗粒电位与溶液电位之差)信号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在初始流化状态以及膨胀率为15%时出现多个幅值较大的波动主频,主要频率分布小于10 Hz且波动主频与脉冲进料频率相吻合,过电位功率谱图的波动幅值均较小并接近于白噪声。电位波动与进料方式有关,采用脉冲蠕动方式进料可使床层过电位分布均匀。(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张忠林,郝晓刚,于秋硕,韩念琛,刘世斌[2](2007)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是一种叁维颗粒电极反应器,以其比表面积大、传质速率高而备受关注。就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在导电机理、数学模型、结构放大以及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该类反应器开发、设计和模型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7年01期)
于秋硕,郝晓刚,张忠林,韩念琛,刘世斌[3](2006)在《脉冲进料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电位波动信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氰化钾体系[K3Fe(CN)5]/[K4Fe(CN)6]为研究对象,导电石墨颗粒为工作电极,采用自制复合探针测定了液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床层颗粒电位和溶液电位波动信号,并进行了功率谱及概率分布密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二电极可逆慢反应体系中,颗粒电位与溶液电位信号的波动幅度比较接近且相对均匀,未出现低频大幅波动信号,过电位(颗粒电位与溶液电位之差)信号(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6-11-01)
于秋硕,郝晓刚,张忠林,韩念琛,刘世斌[4](2006)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是一种叁维颗粒电极反应器,以其比表面积大、传质速率高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在导电机理、数学模拟、结构放大以及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6-11-01)
张忠林[5](2003)在《液-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流体力学模型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以反应面积大、传质速率快、易于操作、组装与放大,在废水处理等方面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液-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中溶液电势分布、颗粒电位及波动是影响反应器性能的核心因素,其中对流化床中溶液、颗粒的流动形式及不同尺度的流体力学研究,进而获得流化床溶液、颗粒流体力学规律,是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的基础。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流化床实验研究装置。该装置为二维液-固有机玻璃平板流化床,矩形板框式结构,流化床测速范围从0.0015m/s~0.01m/s。实验采用双光纤反射式速度测量原理,获得颗粒速度的时间序列信号,通过对双通道信号的互相关分析获得取样点的颗粒速度;利用单通道信号平均值得出物料液含率。实验结果显示:颗粒速度在径向呈抛物线型分布,速度梯度随液速增加而增大,在轴向均匀分布;液含率在轴向和径向呈均匀分布,平均液含率随表观液速的增加线性增大。 提出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液含率均匀分布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设,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的理论,建立了液速径向分布与固体颗粒流循环流动的双流体模型。液速分布::一具湾+:l心)11一{引’), 艺角石人口/少颗粒速度分布:。。二二擎〔,一3国’) ”戈口少)模型揭示,液速在流化床径向呈抛物线分布;颗粒速度在径向也呈抛物线分布,以径向X=0 .577为分界点,X<0 .577颗粒流上升,X>0 .577颗粒流下降;表观液速增大,平均液含率增大,液相有效粘度减小,颗粒流和液流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将模型颗粒速度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对比,两者基本吻合;模型预测的流化床性质与实验结论基本吻合。 在冷模实验基础上设计建立了一套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装置及床层电位信号采集系统。测得了流化床阴极室K:,[Fe(CN)。〕还原反应在流化床层不同膨胀率下的非稳态V一工曲线及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卜t曲线。实验结论得出:流量对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中反应电流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流量增加使传质速率加快,但也使床层中颗粒碰撞几率降低。在流量较小,传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时,前者影响较大,起主导作用;随着流量的增加,膨胀率的增大,后者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以至成为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3-06-01)
许文林,王雅琼,孙彦平[6](1995)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回收铜电解液中的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分别对实验室配制的Ag十溶液和铜生产厂取样涂进行了银回收实验,表明该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冶金》期刊1995年01期)
孙启文,朱英,朱炳辰[7](1993)在《计算机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研究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电位波动现象的计算机采样系统,提出了应用FFT进行功率谱估计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93年03期)
孙启文,朱英,朱炳辰[8](1991)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I)理论分析、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中电位波动现象的成因及特性;提出了新的颗粒与溶液界面的导电机理;建立了研究电位波动现象的实验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为发展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1991年05期)
孙启文,朱英,朱炳辰[9](1991)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Ⅱ)导电机理及电位波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沉积金属银为实验体系,对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的电位波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床层膨胀率、外加电压、流化状态等因素对电位波动的影响,并验证了本文(I)所提出的导电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1991年05期)
孙启文,朱英,朱炳辰[10](1991)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Ⅲ)电沉积银系统的电位分布与表现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的电位分布及电位在波动范围内的概率分布密度,获得了电沉积银系统的最佳床层膨胀率,并就温度对银沉积速率的影响、电流效率随Ag~(+)浓度的变化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1991年05期)
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是一种叁维颗粒电极反应器,以其比表面积大、传质速率高而备受关注。就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在导电机理、数学模型、结构放大以及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该类反应器开发、设计和模型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忠林,郝晓刚,于秋硕,韩念琛,张福国.脉冲进料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电位波动信号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
[2].张忠林,郝晓刚,于秋硕,韩念琛,刘世斌.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7
[3].于秋硕,郝晓刚,张忠林,韩念琛,刘世斌.脉冲进料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电位波动信号分析[C].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2006
[4].于秋硕,郝晓刚,张忠林,韩念琛,刘世斌.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进展[C].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2006
[5].张忠林.液-固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流体力学模型及电化学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03
[6].许文林,王雅琼,孙彦平.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回收铜电解液中的银[J].化工冶金.1995
[7].孙启文,朱英,朱炳辰.计算机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3
[8].孙启文,朱英,朱炳辰.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I)理论分析、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J].化工学报.1991
[9].孙启文,朱英,朱炳辰.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Ⅱ)导电机理及电位波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1991
[10].孙启文,朱英,朱炳辰.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Ⅲ)电沉积银系统的电位分布与表现性能[J].化工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