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金属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络合物,高分子,金属,负载,硼酸盐,异丙苯,激光。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赵玛利,刘铁根,江俊峰,王萌[1](2015)在《添加Cu-Cr络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红外激光诱导表面金属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添加Cu-Cr络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红外激光诱导表面金属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1.06μm和10.60μm激光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通过多种表面检测方法对改性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6μm激光可使材料表面产生大量起到"锚固作用"的微孔,并且样品表面呈现周期性起伏结构,表面增附效果较强,1.064μm激光可打破Cu-Cr络合物的化学键,在改性区域出现还原性Cu1+和Cr3+,含量分别为0.9%和2.8%,激光处理后得到的镀层平均厚为1 100μm,标准差为0.29μm,且镀层附着力较大;而10.60μm激光处理后样品表面呈随机起伏结构,表面Cu1+和Cr3+的含量分别为0.4%和1.6%,镀层平均厚度为1.70μm,标准差为0.59μm,且镀层附着力较小。(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5年07期)
王燕华,罗劲,任荣,孙维林,沈之荃[2](2014)在《磁性高分子金属络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对材料磁性与结构关系日益深入的了解和探讨,对有机磁体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已经探索了多种在磁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对这类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文中按高分子结构分类综述了近几年来磁性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研究工作与成果。(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王丽霞[3](2009)在《天然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在不对称水合及Heck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多种天然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如蚕丝、田菁胶、纤维素、羊毛、腐植酸、金鸡纳碱、壳聚糖等载体)在催化应用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文献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壳聚糖载体催化不对称反应与Heck反应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多种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单金属与双金属的配合物,并考察了它们在不对称水合与Heck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首先,以含有大量羟基和氨基的壳聚糖为原料,用水杨醛对其进行适当的化学改性得到壳聚糖希夫碱配体,再通过简单的反应得到一系列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单金属与双金属的配合物。利用傅立叶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单金属钯配合物和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双金属钴钯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席夫碱中的氮、氧原子均与金属钴、钯原子间形成了配位键。其次,研究了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单金属与双金属的配合物对不饱和酸的不对称水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这些催化剂均能催化2-甲基丙烯酸的不对称水合。比较发现,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双金属配合物具有比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单金属配合物更好的催化性能,其中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双金属钴钯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最好。并对催化剂中不同的钯/钴摩尔比、钯和钴的总负载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考察,得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钯/钴摩尔比为1/1,钯和钻的总负载量为0.18mmol/g,阻聚剂对苯二酚0.01g,90℃下反应24h,在上述反应条件下(S)-(+)-α-甲基-β-羟基丙酸产率和光学收率分别为90.6%和91.8%。并且该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仍然较高。最后,考察了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双金属配合物对碘代苯与丙烯酰胺反应的催化性能。比较发现,壳聚糖希夫碱负载双金属钴钯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最好,该催化剂在钯/钻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0.125g,碘代苯/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8,叁乙胺为缚酸剂、用量为18mmol,回流温度110℃下反应1h,肉桂酰胺的产率就可达93.7%,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可重复使用10次。此外,还用于了其它底物(卤代苯及碘苯衍生物)的催化,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于吸电子取代基的碘苯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路俊锋[4](2009)在《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其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金属络合物是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有机和无机高分子化合物与金属盐、金属络合物、金属螯合物、金属簇相结合所得到的材料体系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在新型功能材料如选择性催化、分子识别、生物传导材料、分子器件等新材料的开发中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非线性器件(NLO)是许多高新技术领域,例如光通讯、光电子学、光防护、光信息处理、动态图象处理、光学计算机等技术中实现光学逻辑门、光学记忆、光叁极管、光开关和相位复共轭等功能(主要依赖于叁阶非线性效应)的关键部件。目前,叁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了纯无机半导体材料、富勒烯类,有机化合物,高聚物和金属有机配合物,这些具有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化合物各具特色。但目前具有实用意义的叁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是固体膜材料,这也成为非线性研究的瓶颈。本论文研究工作即是以及为背景展开:(一)端基功能化的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我们选取了2种RAFT试剂,并以此为基础,合成了多种不同分子量的端基功能化的高分子聚合物,然后与簇合物[Bu_4N]_2[MoOS_3Cu_3I_3]、酞菁锌等制备成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并研究了其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能。与原料相比,发现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普遍得到增强;同时发现不同的配位基团与原配合物配位时,对新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二)尝试将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制备成膜,并测试其性能。(叁)选取2,2'-二吡啶-2,3,5-叁氮唑作为配体与不同的含氧酸根的Cu(Ⅱ)盐自组装得到了四个结构不同的多核配合物:[Cu_2(o-bpta)_2(NO_3)_2]·2H_2O(1)、[Cu_2(o-bpta)_2(ClO_4)_2]·CH_3OH(2)、[Cu_4(o-bpta)_2(SO_4)_3]·10H_2O(3)、[Cu_4(o-bpta)_2(SO_4)_2(SCN)_2]·4H_2O(4),其环状结构与酞菁环类似,但由于其溶解性差,未能测试其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刘佳[5](2008)在《酚醛—硼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合成及CO_2发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酚醛泡沫成型目前一般多用强酸固化,比如盐酸。强酸固化会出现工艺控制复杂,气泡不均匀,腐蚀和泡沫变色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酚醛-硼高分子金属络合体系,通过CO_2控制体系的PH值,获得发泡的固化物。利用这一原理,本文利用CaO做催化剂,碳酸丙烯酯改性酚醛树脂,研究并合成了酚醛-硼高分子金属络合体系,开发出一种新型环保的酚醛室温发泡工艺。本文首先研究了CaO催化酚醛缩聚体系的工艺规律,研究了不同恒温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种类、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F/P)对酚醛树脂的游离甲醛、游离苯酚、凝胶时间、固含量、水稀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低游离甲醛、游离苯酚、高羟甲基含量酚醛树脂的较优参数为:反应温度为80℃、恒温时间为2h、催化剂用量为1%、F/P为1.4;采用CaO作催化剂比其他催化剂制得的酚醛树脂的单体残余量低,羟甲基含量高。其次利用原位红外、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和DSC-TG研究了碳酸丙烯酯改性酚醛树脂的反应。比较改性酚醛树脂和未改性树脂的游离甲醛、苯酚含量、固含量、凝胶时间等指标、机械性能、红外谱图、DSC-TG曲线、NMR和GPC。结果表明改性树脂的游离苯酚含量、水稀释度减小,固含量增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改性树脂引入柔性长链基团,增加邻对位比例,提高树脂活性。改性树脂的机械性能也有所增加,增韧的目的初步达到。通过DSC-TG曲线可知改性后的酚醛树脂的热性能并没有很大的损失。本文通过硼酸盐与酚醛树脂发生配位络合反应,并在CO_2的作用下对普通酚醛树脂和碳酸丙烯酯改性酚醛树脂发泡。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SEM等技术对酚醛泡沫的压缩强度以及泡沫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CO_2发泡制得的泡沫与传统发泡法制得的泡沫相比,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缩强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泡孔质量略有下降,有待进一步提高。改性酚醛泡沫与普通酚醛泡沫相比,泡孔均匀、细密,孔径小,闭孔率高,而且具有优良的压缩强度、韧性和稳定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11-01)
常玥,石秀龙,吕学谦,王勇刚[6](2008)在《高分子负载氨基酸席夫碱叁元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负载丙氨酸-2,4-二羟基苯甲醛席夫-碱1,10-邻菲罗啉叁元金属络合物PS[salaM(phen)](M=Cu,Co,Ni,Mn),采用IR,UV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对异丙苯的催化氧化行为,其中PS[salaCu(phen)]的催化活性最大,氧化产物为2-苯基-2-丙醇(PP)和异丙苯过氧化氢(CHP).在常压、383 K、用氧气做氧化剂,PS[salaCu(phen)]催化氧化异丙苯,转化率达44%,产物2-苯基-2-丙醇(PP)选择性高达99%.(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李宏途[7](2005)在《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含有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新型功能性杂化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几种功能性聚合物、大分子金属络合物及其金属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以引发剂修饰PSt 聚合物为主链,再接枝丙烯酰胺的两亲性接枝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作为大分子配体,引入金属离子后得到Ⅰ型和Ⅲ型的聚合物金属络合物,且进一步对其还原得到聚合物基金属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通过ESR 对聚合物金属络合物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金属络合物具有稳定的磁性质。其次,应用自组装的方法无机物表面(硅片、硅胶粒子、磁性四氧化叁铁粒子和纳米二氧化硅)修饰了含有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双分子层。以此为表面引发剂采用“接枝于”技术合成了几种功能性的由单一匀聚物和嵌段聚合物刷修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引入金属以后,改变和控制无机物的表面性能,获得了新颖的聚合物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这些新型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鲜有报道,并且在电化学、光学、磁学、催化、生物和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5-06-01)
屈育龙,胡道道[8](2005)在《高分子负载金属络合物催化烯烃对映选择环氧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负载金属络合物催化烯烃对映选择环氧化的研究进展 ,着重阐述了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负载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并就如何设计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对映选择性的高分子负载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05年01期)
吴大青,徐秀梅[9](2003)在《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其在加氢反应、氧化反应和硅氢加成等中的应用和特点,以及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03年04期)
肖猛[10](2003)在《含氧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含氧的聚合物配体聚乙烯醇(PVA)以及聚丙烯酸—(4—醛基—3—羟基)苯基酯(P4A3HBA)与氯化铜所形成金属络合物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四种聚乙烯醇—铜(Ⅱ)络合物的催化性能差异,对比发现水解度高的聚乙烯醇—铜(Ⅱ)络合物催化得到的PMMA分子量较低、转化率较高,而聚合度不同的PVA—Cu(Ⅱ)络合物的催化性能无差别;同时还研究了PVA—Cu(Ⅱ)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的共聚合反应,测得两种单体在35℃的竟聚率分别为r_M=5.23,r_s=0.07,甲基丙稀酸甲酯的活性远大于苯乙烯的活性,并考察了温度对竞聚率的影响。另外研究了P4A3HBA—Cu(Ⅱ)金属络合物催化MMA的聚合反应,发现其在与PVA—Cu(Ⅱ)络合物同等条件下的转化率高于PVA—Cu(Ⅱ)络合物的转化率,30℃下48hr的转化率达到71%;所得PMMA的最高分子量为70万。(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3-05-01)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对材料磁性与结构关系日益深入的了解和探讨,对有机磁体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已经探索了多种在磁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对这类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文中按高分子结构分类综述了近几年来磁性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赵玛利,刘铁根,江俊峰,王萌.添加Cu-Cr络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红外激光诱导表面金属化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
[2].王燕华,罗劲,任荣,孙维林,沈之荃.磁性高分子金属络合物[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3].王丽霞.天然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在不对称水合及Heck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9
[4].路俊锋.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其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5].刘佳.酚醛—硼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合成及CO_2发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6].常玥,石秀龙,吕学谦,王勇刚.高分子负载氨基酸席夫碱叁元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李宏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含有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新型功能性杂化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
[8].屈育龙,胡道道.高分子负载金属络合物催化烯烃对映选择环氧化的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5
[9].吴大青,徐秀梅.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新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3
[10].肖猛.含氧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