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仁和医院北京市102600
摘要:目的:探究CT与MRI对确诊脑出血的价值,以用来对疑似脑出血的患者使用更加明确诊断及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80例、90例,按照患者所患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对实验组(脑出血组)、对照组(脑梗死组)。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做头颅CT、头颅MRI的影像学检查,最后对比两组的MRI和CT有何不同的特点。结果:①头颅MRI:对于实验组的头颅MRI显示脑出血部位主要发生在基底节的类圆形病灶,弥散加权核磁显示病灶以双杂信号多见。对照组的核磁显示患者脑梗死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顶、额、颞叶,病灶的形状为不规则形,弥散加权核磁显示病灶主要以高信号多见。实验组大约有78.75%的病灶周围有水肿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②头颅CT:实验组的患者病灶表现为椭圆形、高密度,病变周围组织有水肿。对照组的病灶为不规则形、类圆形、密度不均匀减低。两组患者在MRI、CT的显示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的检查中,无论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的MRI检查对患者检出率比CT检出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CT、MRI影像学检查对鉴别患者的脑出血、脑梗死具有重大临床价值,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CT、MRI;脑出血;脑梗死;诊断;价值
脑出血、脑梗死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常以突发头疼、头晕、肢体偏瘫来就诊,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为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发病比较急、病情迅速;患者大部分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治疗不及时会遗留严重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主要采用降低颅内压和溶栓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主要采用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在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治疗中,溶栓和防止再出血是两个矛盾、不同的治疗手段,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溶栓后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明确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对患者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治疗是关键,这样可以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患者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影像学CT、MRI检查在神经内科的诊疗中占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对患者进行CT、MRI检查可以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可以帮助医师诊断疾病的类型、发生病变的部位,从而帮助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分析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MRI的特点,对鉴别价值的大小做出阐述,将发病6小以内的患者进行CT、MRI的检出率进行对比,从而对急性发病的患者在早期检查的最佳手段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80例,脑梗死患者90例。脑出血80例患者中男性有45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6.1±1.4)岁,病程为0.5-6小时,平均病程为(2.9±0.6)小时;女性有35例,年龄为43-69岁,平均年龄(55.4±1.3)岁,病程为0.5-6小时,平均病程为(3.1±0.4)小时。脑梗死90例患者中男性有48例,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8.2±1.5)岁,女性有42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7.1±1.4)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接受头颅CT、MRI影像学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本次的研究内容影像学检查对脑出血、脑梗死的鉴别诊断影响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1.2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实验组: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后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后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排除具有凝血障碍的疾病,如:血友病;排除具有严重恶性肿瘤的疾病,如白血病;排除具有严重谨慎障碍的疾病,如躁狂患者。排除具有严重肝肾损伤的患者,排出具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排除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患者。
1.3方法:患者入院后采用头颅CT、MRI检查。
1.3.1头颅CT检查:所有患者采用的头颅CT检查均使用我院的由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16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管电流200mA,电压125kv,层距10mm,矩阵256×256.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头颅CT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
1.3.2头颅MRI检查:所有患者均使用我院的GE公司生产的Signa3.0T光纤磁共振成像系统,并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检查,对病灶的病灶信号特征以及病灶周围的高信号水肿带进行记录,并详细记录病灶的部位和形状[2]。序列参数见表1。
1.4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行头颅CT、MRI检查,主要观察病灶的部位、形状、密度、周围组织的情况,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疾病和检查手段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降低偏倚,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对结果的分析需要同时采纳神经内科和影像学的医师意见,并且神经内科、影像学的工作人员均不可少于2个人,工龄在15年以上。在对患者进行评价中尽量使用客观的指标,减少主观的指标的使用,这样保证了结果的说服性、可靠性。
1.5统计学分析:对患者的影像分析病灶的部位、形状以及密度高低的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对患者采用卡方配对检验,以了解使用CT、MRI方式检查后,这两种检查方式在检出率方面那种更加具有优势,并且当P<0.05时,表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头颅MRI病灶部位分析:对患者核磁结果分析发现:病变部位在基底节脑出血人数比例(80%)与该部位发生脑梗死人数比例(11.1%)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在小脑、顶叶额叶的脑梗死人数比例(76.7%)与脑出血人数比例(8.75%)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意味着,脑梗死的梗死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脑,脑出血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基底节,详见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生在脑干部位的病变人数比例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脑出血、脑梗死疾病:脑出血疾病的发生机制是高血压或者血管畸形的患者由于在外界各种因素(如环境、情绪、药物等)作用下导致脑部血管的破裂,患者在短时间内发生脑部压力增高可以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等。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应当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并且防止患者发生再出血的情况。脑血管出血主要是在高压力应激下脑部血管的局部出血,大脑并不是一个中空器官,所以脑出血表现为血积聚在一起。脑梗死主要由于远端的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脑部相应的组织缺血缺氧,进而细胞组织水肿、钙离子大量流入组织中导致患者的脑细胞启动凋亡机制,神经细胞的坏死,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缺损症状。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清除堵塞血管的栓子,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梗死的部位应当是血管堵塞的部位,营养组织供应减少的部位发生组织的凋亡、坏死。
3.2头颅CT、MRI:CT是使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后,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不同,最后转化的信号也不相同,通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发现病变的部位可能发生的病变,即使人体的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较小,也能在CT成像中发现之间的区别。CT相对来讲具有经济、快捷、较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的特点。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脑梗死与脑出血的患者CT的检查的主要区别鉴别点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CT值的大小,病灶的密度的高低[5],通过对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医师可以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但是CT诊断并不是金标准,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师具备扎实知识。在对患者进行加权弥散MRI检查中,病灶的信号特征、周围组织的特点都可以详尽的表达出,在对患者进行脑出血和脑梗死鉴别中也是通过病灶主要存在的部位,病灶的大小,病灶的形状来表现出。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是沿着血管分布的导致在核磁下观察到的病灶多以不规则状为主,而脑出血患者的血流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所以在核磁中观察到的形状为类圆形。
3.3头颅CT、MRI:在2000年以前的观点中认为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CT的检出比MRI高,有效[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CT都成为神经内科比较重要的检查手段,比MRI的应用范围广,但是在6小时内这一时期中患者的检出率并不是很高,这就造成了在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结果很多并不满意,患者甚至在治疗后出现了疾病加重的情况。但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在早期病变中MRI价值具有诊断意义,如在李学玲的报道中指出了,对于发病6小时以内的心脑血管的患者的辅助检查中,MRI比CT更具有临床的价值,更能指导医师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治疗[4]。而在本次研究中证实了这一观点,使用MRI检查后,实验组脑出血患者80例,检出率为95%,对照组的脑梗患者90例,检出率为96.7%,这个数据远比使用CT的检出率高,这个结论提示我们在早期患者的辅助检查手段中应当尽早采用MRI检查。
在本次研究中充分阐述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在CT、MRI检查中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对于临床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但在诊断时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情况,以免造成误诊、漏诊,使患者可以得到即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飞,崔书君,刘怀军,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632-1635,1651.
[2]梁东海,秦建华,郭艳江,等MR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序列优化选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505-507.
[3]AtlasSW,DuboisP,SingerMB,etal.Diffusionmeasurementsinintracranialhematomas:implicationforMRimagingofactuestroke[J].AJNR,2000,21(7):1190-1194.
[4]NensaF,SchaarschmidtB,etal.Diagnosticaccuracyofwhole-bodyPET/MRIandwhole-bodyPET/CTforTNMstaginginoncology[J].Europe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larImaging,2015,42(1):42-48.
[5]vonKummerR.MRI:Thenewgoldstandardfordetectingbrainhemorrhage[J].Stroke,2002,33(7):1748-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