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矿化论文_夏中慧,刘晓军,李家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矿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矿化,地表水,微生物,蛋白,滤池,成矿。

生物矿化论文文献综述

夏中慧,刘晓军,李家乐[1](2019)在《叁角帆蚌类丝状基质蛋白基因silkmaxin的克隆及其在贝壳和珍珠生物矿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壳基质蛋白指导了珍珠形成过程中碳酸钙的成核、晶体生长和晶型选择等关键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珍珠形成的分子机理,本实验使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贝壳基质蛋白基因,并命名为silkmaxin。组织表达分析和原位杂交分析表明,该蛋白于外套膜缘膜部外上表皮组织特异性表达,证明silkmaxin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属于珍珠层基质蛋白。silkmaxin基质蛋白氨基酸序列富含甘氨酸(Gly,33.0%)和丝氨酸(Ser,10.4%),蛋白结构由β-折迭构成,类似丝状蛋白结构。分析珍珠形成早期珍珠囊中该蛋白基因的表达发现,silkmaxin基因在珍珠囊内碳酸钙沉积物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RNA干扰实验可知,贝壳基质蛋白是珍珠层文石小片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因子,当silkmaxin基因表达被抑制,文石小片的成核、大小和形状均发生了改变。(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唐睿康[2](2019)在《生物矿化启发的牙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生物矿化的深入研究,我们揭示了生物硬组织形成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进而成功地实现了对牙釉质重构和牙本质的再矿化。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设计并获得了磷酸钙纳米簇材料,并通过它们的相互交联聚合在牙釉质表面上构建出具有生物矿化特征的“晶体—无定形”结晶前沿,能够在大尺度范围内诱导牙釉质层的外延生长,所得到的修复层具有和天然牙釉质完全相同的结构和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牛菊,李迪,周泽瑛,张静月,赵文迪[3](2019)在《含Pchi/ACP的牙科复合树脂对牙本质的生物矿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一种含有磷酸化壳聚糖和无定形磷酸钙(Pchi/ACP)的牙科复合树脂,评估该复合树脂对完全脱矿的牙本质的生物矿化作用。材料与方法:首先,化学合成Pchi/ACP的纳米复合物;然后,将Pchi/ACP与课题组自行设计合成的树脂单体四甲基联苯环氧丙烯酸酯(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聂广辰,薛岩,郝旭光,陈一凡,李佳铭[4](2019)在《生物矿化材料抗生素复合同种异体骨对骨缺损伴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矿化材料抗生素复合同种异体骨对骨缺损伴感染的影响。方法 96例骨缺损伴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生物矿化材料抗生素复合同种异体骨,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愈合优良率、血清钙磷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2、6、8个月骨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5.8%、91.7%、87.5%,与对照组的91.7%、85.4%、8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个月骨愈合优良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6、8个月血钙水平分别为(2.26±0.16)、(2.25±0.15)、(2.31±0.18)、(2.32±0.16)mmol/L,与对照组的(2.23±0.14)、(2.21±0.15)、(2.26±0.16)、(2.27±0.15)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6、8个月血磷水平分别为(1.17±0.13)、(1.20±0.14)、(1.15±0.16)、(1.19±0.14)mmol/L,与对照组的(1.15±0.15)、(1.18±0.16)、(1.13±0.15)、(1.15±0.13)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矿化材料抗生素复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伴感染临床效果佳,其具有较高的骨愈合优良率,血清钙磷水平也较好,值得临床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邹良慧[5](2019)在《生物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一般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方式都存在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一般的处理方式工艺复杂、费用高,因此需要研发出运行资本低、工艺简单的污染物处理技术。生物矿化法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的世界当中存在许多拥有矿化能力的生命体,它们发生矿化的因素各式各样。生物矿化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当中以及实际问题当中的研究深受研究人员的注意。(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13期)

王琴[6](2019)在《聚合硫酸铁絮体异化铁还原生物矿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冲击。聚合硫酸铁(Polyferric sulfate,PFS)在应急处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中被广泛使用。PFS絮凝携带重金属离子沉降到水体底部沉积物中,水体的重金属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自然水体沉积物中广泛存在的异化铁还原菌(Dissimilatory iron-reducing bacteria,DIRB)能以沉积物中PFS絮体中非稳定结构的Fe(III)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异化铁还原作用并伴随着微生物二次矿物的转变。不少研究采用电化学手段来进行微生物氧化还原研究,较之微生物研究方法,更加简单高效。本研究探讨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PFS絮体异化铁还原的可能性,深入探讨了PFS絮体在异化铁还原过程中的转变及明确异化铁还原过程与微生物产电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PFS絮体构建不同电场条件下的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并探讨了异化铁还原效率及微生物成矿差异;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缓冲体系(PBS、PIPES、HCO_3~-)下的微生物成矿差异。研究结论如下:(1)外加0.2 V电压促进铁还原蛋白表达,从而提升菌体异化铁还原表现。PFS絮体还原反应产生的Fe~(2+)可作为电子穿梭体构建起电子供体→Fe~(2+)/Fe~(3+)→电极的间接电子传递通路,使微生物电流密度得到提升。同时,正电压促进微生物还原态Fe(II)的累积和更快的微生物二次铁矿物形成与转化,并最终形成晶型更好的铁矿物。而在外加-0.2 V电压条件下,负电压对于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冲击和对于电子传递的抑制使得上述促进现象没有发生。(2)外加0.2 V电压条件下,生物电流密度可用于表征铁还原速率。在纯菌的含PFS絮体的电化学系统中,生物电流密度和异化铁还原速率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前期的快速铁还原阶段,生物电流密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还原速率的快慢,两者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3)不同的缓冲体系导致PFS絮体最终形成不同的微生物二次矿物。在PBS体系中,以硫酸盐绿绣、蓝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硫酸盐绿绣由PFS还原解构释放出来的SO_4~(2-)与Fe~(2+)结合形成,蓝铁矿和磁铁矿由硫酸盐绿绣转化或单独形成。在PIPES缓冲体系中,磁铁矿是主要的矿物,而体系中少量存在用以维持细菌生长的磷酸根导致了微量蓝铁矿的产生。HCO_3~-缓冲体系中大量碳酸根的存在促使菱铁矿形成并占主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1)

王聂颖,张辉,隋阳,陈约余,胡南[7](2019)在《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VI)-PO_4~(3-)生物矿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广东某铀尾矿库水下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能水解植酸盐的真菌M5-1,对其菌落形态、ITS序列、最适生长pH值、对铀的耐受性及其水解植酸盐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随后对M5-1生物矿化铀过程中pH值、正磷酸盐浓度、铀浓度、铀去除率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对矿化产物的主要元素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证实了真菌M5-1为Aspergillustubingensis(MH978623),其最适生长pH值范围为6~7,对铀(~0.84mmol/L)具有较强的耐受性;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Ⅵ)-PO_4~(3-)矿化62d后,铀的去除率达95.2%;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U(Ⅵ)-PO_4~(3-)矿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难溶的氢铀云母和变钠铀云母矿物.结果表明,Aspergillustubingensis能有效水解植酸盐释放可溶性正磷酸盐,从而促进U(Ⅵ)-PO_4~(3-)矿化.研究结果为采用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原位修复铀污染地表水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郑璐[8](2019)在《生物矿化法固定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的催化类型中,使用酶催化是一种既绿色环保,又方便快捷的方式。然而,造价昂贵、制备工艺复杂、不能循环使用等缺点成为了制约酶在工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因此,通过将酶固定在特定载体上的方式,在保证了酶能够重复利用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酶的稳定性。而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是一种新兴的大分子固定化方式,与传统的固定化方式不同,生物矿化法通过将蛋白、氨基酸等有机成分与无机盐(磷酸盐等)用共沉淀的方法连接在一起,从而制备出复杂的形状、分层的组织、均匀的颗粒尺寸,并通常具有强度高等显着性能。科学家们通过尝试模仿生物体内结晶过程,结合现代复合材料和控制矿物结晶技术,探索出了以无机盐为骨架,层层堆迭生物大分子的方式,制备出了具有花型结构的纳米颗粒--纳米花(Nano-flower)。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磷酸锌(Zn_3(PO_4)_2)作为载体实现脂肪酶(CSL)的固定化,并且详细研究了CSL浓度、制备时间、温度、离子强度及所固定的生物大分子种类对该纳米颗粒形状和大小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纳米花的最适条件为:将硫酸锌溶液(80 mg/mL,5 mL)滴加入CSL溶液(0.6 mg/mL,100 mL)中,在室温(约20℃)条件下搅拌1小时,静置温育2小时后,所得到的为最佳状态纳米花。通过EDAX、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XRD晶体衍射、元素分析方式对纳米花进行了性质表征,初步确认了我们制备的纳米花中既含有Zn_3(PO_4)_2成分,又含有CSL酰胺键及N元素,证明了CSL确实被固定在了载体上,并且通过计算发现纳米花中的CSL含量约为7.2%。接下来,将制备好的纳米花用于催化熊果苷乙酰化,发现在添加的酶量相同时,纳米花的催化活力(15.9±0.5 U)约为游离酶CSL(3.7±0.2 U)的4.3倍,同时热稳定性也有很大提高。将纳米花重复使用10次后,仍能保持约95%的活力;在储存20天后,保留约92%的活力,可见固定化之后的CSL稳定性很高。在研究了CSL-Zn_3(PO_4)_2纳米花的制备及催化之后,我们不禁想到,如果能找到一种金属依赖性酶,那么将酶与这种金属结合后,在达到常规固定化的效果的同时,又能够极大地提高酶活。因此本次研究的第二部分中,我们选择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Ease)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表达纯化后,DPEase的纯度达到90%以上,分子量约为40 kDa。我们研究了游离DPEase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现DPEase是Co~(2+)、Mn~(2+)依赖型酶,在添加100μM的Co~(2+)时酶活达到最大;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60℃。然而DPEase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较差,为了解决DPEase在加热条件下易失活的问题,我们想到了将其用生物矿化的方法固定在载体上。鉴于DPEase是Co~(2+)依赖型酶,我们使用磷酸钴作为无机载体,既能够实现固定化后提高DPEase的稳定性,又能够通过Co~(2+)对DPEase的激活作用,更进一步提高酶活力。这也是第一次通过生物矿化法实现DPEase在含Co~(2+)的纳米载体上的固定化。通过对制备DPEase-Co_3(PO_4)_2的过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了结论:将2mg DPEase与磷酸盐(pH 7.4,50.0 mM)混合,加入10.0μl CoSO_4(1.0 M),置于4℃条件下搅拌48h,所得沉淀即为最佳状态纳米花。通过对纳米花进行扫描电镜检测、EDAX检测、傅里叶红外检测、元素分析,初步鉴定了纳米花中含有酰胺I和酰胺II带(DPEase),以及Co、P元素(Co_3(PO_4)_2);通过计算发现纳米花中固定的DPEase含量约为12%。在酶学研究上,纳米花的催化活力(36.2±0.5 U/mg)约是游离酶(5.0±0.2 U/mg)的7.2倍。对于酶活的显着提高,我们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DPEase是一种严格的Co~(2+)依赖性酶,在纳米花的形成中,Co~(2+)可以结合DPEase的特定功能位点,并通过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激活DPEase。此外,在固定化过程中,Co~(2+)和DPEase被挤压在有限的空间,Co~(2+)非常靠近DPEase,大多数活性形式的DPEase可以在固定过程中被富集或―锁定‖,从而轻松激活DPEase。这可能是DPEase-Co~(2+)纳米花显着提高酶活性的合理解释。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生物矿化方法,成功地制备出CSL-Zn_3(PO_4)_2与DPEase-Co_3(PO_4)_2纳米花。该新方法将载体的制备和酶的固定化完美结合,大大简化了固定化过程。此外,这种生物矿化方法可以在固定过程中显着提高酶活及酶的稳定性,这表明这种新的生物矿化方法对于酶(尤其是自身能够被某种金属离子激活的酶)的固定化,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聂颖[9](2019)在《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Ⅵ)-PO_4~(3-)生物矿化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修复铀污染水体的方法是环境领域关注的重点。核燃料循环过程中都会有少量的铀释放到环境中,导致部分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水体中的铀主要是U(Ⅵ),U(Ⅵ)易迁移,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存在潜在威胁。铀的原位生物矿化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具有设计简单、可行性高、对环境干扰小等优点,与生物还原相比适用范围更广、产物更稳定,被认为是一种最具发展潜能的铀污染水体修复方法。通常通过把G2P、G3P等合成有机磷和具有溶磷能力的微生物添加到铀污染水体中,该微生物在铀的胁迫下产生磷酸酶,催化有机磷的水解释放正磷酸盐,正磷酸盐进而与铀结合生成难溶的沉淀。植酸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天然有机磷,可以被磷酸酶催化水解为低级肌醇衍生物(IPx,x=1~5)和正磷酸盐,1 mol植酸盐可水解产生6 mol正磷酸盐。本课题以植酸盐为有机磷源,研究了筛选的微生物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pO43-的矿化。本课题从广东某铀尾矿库蓄水池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水解植酸盐的真菌M5-1,对其菌落形态、ITS序列、最适生长pH值、对铀的耐受性及其水解植酸盐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随后对M5-1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PO43-生物矿化过程中pH值、正磷酸盐浓度、铀浓度以及铀去除率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当M5-1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Ⅵ)-PO43-矿化62 d后,采用SEM-EDS、XRD、XPS等分析方法对矿化产物的主要元素、物相组成以及铀的价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真菌 M5-1为Aspergillu1 tubingensis(MH978623),其最适生长pH值范围为6~7,对铀(~0.84 mmol/L)具有较强的耐受性;A.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Ⅵ)-PO43-矿化62 d后,铀的去除率达95.2%;A.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Ⅵ)-PO43-矿化过程中形成的矿化产物可能含有U、P、Na、O等元素,可能是难溶的氢铀云母和变钠铀云母矿物,且矿化产物中的铀都是U(Ⅵ)。因此,A.tubingensis能有效水解植酸盐释放可溶性正磷酸盐,从而促进U(Ⅵ)-PO43-矿化。研究结果为采用A.tubingens介导植酸盐水解原位修复铀污染地表水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周琳[10](2019)在《γ-辐照作用下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介导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矿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环境中铀污染废水的大量产生。本文针对易迁移的U(Ⅵ)开展研究,以考克氏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γ-辐照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存活和耐受铀的能力进行研究;对比γ-辐照和自然环境中光催化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对U(Ⅵ)还原、考克氏菌对U(Ⅵ)的去除,阐明光催化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对U(Ⅵ)的还原机制和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矿化机制;对比γ-辐照和无辐照环境中考克氏菌对U(Ⅵ)的去除率和光催化TiO_2半导体矿物电极对U(Ⅵ)的还原率的总和与γ-辐照催化TiO_2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介导考克氏菌对U(Ⅵ)的去除率,研究γ-辐照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光生电子与考克氏菌对U(Ⅵ)的耦合作用。获得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克氏菌在γ-辐照场中的活性和对铀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考克氏菌在接受辐照剂量为6000 Gy的辐照后仍具有较高活性,在U(Ⅵ)浓度0~100 mg/L范围内仍可正常生长,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性和对铀的耐受性,即使在γ-辐照和U(Ⅵ)毒害的双重作用下仍然具有较好的活性,因此能够作为后期实验用微生物。(2)在单室半导体矿物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中,对比TiO_2和ZnS半导体矿物电极光催化还原U(Ⅵ)效果,选择效果较好的TiO_2电极作为后续实验用半导体矿物电极。i-t曲线和EIS结果表明,在光或γ-辐照催化反应后,TiO_2半导体矿物电极传递电子的阻力增大,电子传输能力减弱,电极表面有铀矿物生成,占据光催化反应活性位点,使其光催化活性降低。根据实验结果和对γ-辐照后半导体矿物的特性分析,推测导致辐照作用下光催化半导体矿物电极还原U(Ⅵ)的能力弱于氙灯光催化还原的能力的原因是辐照作用促使水分子电离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了U(Ⅵ),同时改变了半导体矿物禁带宽度,使得光生电子量变少,导致U(Ⅵ)还原率降低。(3)考克氏菌对U(Ⅵ)的矿化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条件下考克氏菌对U(Ⅵ)的去除在pH=5.0时最好。菌体用量增加有利于考克氏菌对铀的去除,最大吸附量为184.0 mg/g。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机制为:首先,通过静电作用铀被快速吸引到考克氏菌表面,随后以配位的形式被菌体上的磷酸基团、氨基、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吸附,同时与菌体释放的含磷酸盐类物质相互作用,形成含磷铀沉淀而被固定至细菌表面。与此同时部分铀进入菌体胞内,与胞内磷酸盐类物质结合形成矿物沉淀。在此过程中,大量六价铀在菌体胞内或胞外被还原成四价铀而发生沉降。菌体上沉淀主要为UO_2和磷酸铀酰化合物。此结果说明磷酸或磷酸基团是引起考克氏菌生物矿化U(Ⅵ)的主要生物基团。而在γ-辐照作用时,由于考克氏菌表面出现大量褶皱,菌体表面积增大,吸附位点增多,使得辐照下考克氏菌对U(Ⅵ)的去除率增高。但由于磷酸基团因辐照而减少,导致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矿化作用受到抑制。(4)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介导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矿化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和γ-辐照下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与考克氏菌对U(Ⅵ)的去除都起着协同作用。但不同的是光照环境中,光催化TiO_2半导体矿物产生的光电子促进了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矿化作用,而辐照作用下由于磷酸基团消失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矿化难以进行。(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生物矿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生物矿化的深入研究,我们揭示了生物硬组织形成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进而成功地实现了对牙釉质重构和牙本质的再矿化。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设计并获得了磷酸钙纳米簇材料,并通过它们的相互交联聚合在牙釉质表面上构建出具有生物矿化特征的“晶体—无定形”结晶前沿,能够在大尺度范围内诱导牙釉质层的外延生长,所得到的修复层具有和天然牙釉质完全相同的结构和力学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矿化论文参考文献

[1].夏中慧,刘晓军,李家乐.叁角帆蚌类丝状基质蛋白基因silkmaxin的克隆及其在贝壳和珍珠生物矿化中的作用[J].水产学报.2019

[2].唐睿康.生物矿化启发的牙修复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牛菊,李迪,周泽瑛,张静月,赵文迪.含Pchi/ACP的牙科复合树脂对牙本质的生物矿化作用[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聂广辰,薛岩,郝旭光,陈一凡,李佳铭.生物矿化材料抗生素复合同种异体骨对骨缺损伴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邹良慧.生物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J].今日财富.2019

[6].王琴.聚合硫酸铁絮体异化铁还原生物矿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王聂颖,张辉,隋阳,陈约余,胡南.Aspergillus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VI)-PO_4~(3-)生物矿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9

[8].郑璐.生物矿化法固定化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王聂颖.Aspergillus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Ⅵ)-PO_4~(3-)生物矿化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9

[10].周琳.γ-辐照作用下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介导考克氏菌对U(Ⅵ)的生物矿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介导产生的生物硅结构的SEM图自组装薄膜的示意图从胶原蛋白溶液中沉淀出的方解石SEM...的胶体中反应15天后获得的矿...生物矿化与生物体微环境"目前己...矿化过程示意图

标签:;  ;  ;  ;  ;  ;  ;  

生物矿化论文_夏中慧,刘晓军,李家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