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展望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展望

周彬赵金凤王新月张庆英刘爱平刘一燕刘严(河南省南阳市油田总医院河南南阳473132)

【中图分类号】R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186-02

【摘要】目的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就现在的缓、控制剂的特点,原理,类型等方面情况,进行简要综述。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论及讨论缓、控释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传递系统,与普通制剂相比优势明显,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为当前热门,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预见的是其在新药研制和老药新用途开发等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释药原理设计

我国的缓释控释制剂的开发和研究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开发中以仿制为主,研究内容以实验室规模为主,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很多方面的研究还是非常薄弱。国外对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较早,现在的技术相对成熟,美国对DDS的研究偏向于控释给药系统,而欧洲则以靶向给药系统研究为多,日本近来的研究也很活跃[1]。

1缓、控释制剂的特点

1.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

1.2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1.3使体内血药浓度平稳,保持在一定水平,避免峰谷现象。

1.4可以与载体结合,实现靶向治疗。

1.5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制成缓、控释制剂。

1.6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缓释制剂通常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制备缓、控释制剂所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2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及类型

2.1释药原理

2.1.1溶出原理。

2.1.2扩散原理。

2.1.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2.1.4渗透原理。

2.1.5离子交换。

2.2释药类型

2.2.1定速释放型。

2.2.2定时释放型。

2.2.3定位释放型[2]。

3缓、控释制剂的种类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种类。

3.1骨架缓、控释制剂

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口服缓、控释制剂之一,按其所采用的骨架材料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缓释片、蜡质骨架缓释片、亲水性凝胶骨架缓释片和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等。

亲水性凝胶骨架片或混合材料骨架片等可延缓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包衣小丸骨架片和微囊骨架片口服后崩解,使药物在胃肠道接触面积增大,减少消化道输送食物节律对其影响和药物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改变骨架材料的用量,采用多种混合骨架材料,添加致孔道,增加包衣工艺等均可调节骨架片的释药速率。

3.2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

其原理属于扩散释放,能源是基于膜腔内的渗透压或者药物分子在聚合物中的溶出扩散行为。

3.3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

目前已经开发的分为单室和多室型。

3.4胃内漂浮缓、控释制剂

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原理设计制作,口服后可以漂浮在胃液之上。为了达到漂浮的目的,该制剂的密度要低于胃液的密度。可以分为漂浮片剂、漂浮胶囊剂、微球剂和微丸剂。

3.5微丸

根据其处方组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膜控型小丸、骨架型小丸以及采用骨架和膜控方法相结合丸三种类型。

3.6缓、控释液体制剂

这类制剂可以准确分剂量,可控制释药,消除不良气味,并可加入调味剂便于儿童使用。

除了上述制剂外还有乳剂、微囊剂、膜剂等。

4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4.1药物的选择

一般是用于半衰期短的药物,近年来可被选择的药物范围加大:首过作用强的药物,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抗生素,成瘾性药物。

4.2设计要求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80%-120%的范围内,若药物吸收部位主要在胃与小肠,宜设计每12小时服一次;若药物在大肠也有吸收,则可考虑24小时服一次。同时应选用合适的材料以达到较好的生物利用度。

4.3辅料

设计时应考虑辅料的作用和影响。前期多用淀粉和糖粉作为辅料,现以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已发展为一种无糖型辅料,对临床治疗有一定优势。

4.4载体材料

常用的载体材料一般分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三种。根据临床实际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对提高药效具有一定作用。

5缓、控释制剂的展望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制剂质量的要求是药物制剂发展的动力,作为当前的研究重点课题,缓、控释制剂需要提高治疗值,该制剂需要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释药时间及部位或靶位,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对上述释药特征还需要进行优化,需要经药效学和药理学实验取得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关,尤其是在疾病条件下的相关,该制剂选择的剂型和技术尽量对以上特征最符合。还要考虑经济学,方便用药和制定剂量方案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6讨论

缓、控释制剂是以最佳治疗体系为目标的开发设计的理想的给药制剂。随着新辅料、新技术的发展,缓、控释制剂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张钧寿.缓/控制剂的国外研究动向[J].中国新药杂志,1996,5(3):161~164.

[2]吕慧侠,周建平.缓、控释给药系统发展概况[J].2004,12:54-58.

标签:;  ;  ;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