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体性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体性,原则,笛卡尔,路径,学生,政治理论,两条。
主体性原则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伟亮[1](2019)在《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用分析——基于高等教育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形态的变化,为了适应国内的经济发展,国内的教育形式也不得不相应的发生改变。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逐渐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迄今为止,从国内的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都在提倡学生主体性原则。笔者此次以高等教育的视角,评析主体性原则之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对"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兴趣激发的效果及其激发因素进行分析,统筹原则下不良的干扰因素,并试图探寻运用主体性原则下阻碍学习兴趣正向激发的不良因素的参考策略。(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9年12期)
吴树博[2](2019)在《斯宾诺莎哲学的内在性原则及其对近代哲学中主体性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笛卡尔等人开启的近代欧洲哲学呈现为一种内在性哲学,内在的思维是其根本构建原则,而作为认知主体的自我在其中处于关键地位。然而,同为近代哲学之代表,斯宾诺莎却构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内在哲学形态,因为他的哲学的内在性是通过神(亦即唯一的绝对实体)确立起来的:作为最高生产者,神在将万物产生和并合于自身之时,也通过万物展开和阐明自身。在这种绝对内在性的视域下,只有神才是真正的主体,而笛卡尔等人为人心所赋予的认知主体地位则被斯宾诺莎消除,这也使他的哲学表现出强烈的非主体性倾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洁,黄河云,张铧予,易佳慧[3](2019)在《从“我思故我在”看笛卡尔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思故我在"不仅蕴含着笛卡尔哲学的二元本体论,而且还体现了笛卡尔哲学"理性至上"的主体性认识论原则。通过考察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对这一命题的二元本体论意蕴进行讨论,从认识论视角指出其在元认识、真理观、方法论上的主体性原则。笛卡尔主体性原则对之后对哲学家影响深刻,通过对莱布尼茨、康德和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考察,可以了解到"我思故我在"对于其他唯理论者和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17期)
聂远鹤[4](2019)在《论高职语文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施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生为本,推进课堂改革是教学改革一项重要任务。作者以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为例,从坚持学生"主体性",但不可忽视创作的主体性和教学的主体性等叁个方面探讨了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施原则。(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李超群[5](2019)在《合作原则视角下社区口译译员主体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生活各个领域中口译需求不断攀升。除了传统的服务于外交和商务场合的口译外,社区口译—一种新的口译形式正在崛起,成为了任何旅居异国的居民生活所必需的服务。本文聚焦于这一崭新的领域,以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结合一系列来自于社区口译实践的真实案例,阐述社区口译中译员主体性的发挥如何促进各方有效沟通、高效传达信息,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首先,本文探讨了社区口译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现在社区口译的发展现状。社区口译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互动性、沟通性、交际性,涉及的话题、领域更加广泛多样,对译员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其次,本文探讨了译者主体性概念的内涵。追根溯源,从哲学中的主体性概念出发,阐释口笔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和运作机制。译者主体性强调译者自身的能动性,在尊重源语的基础上,译员可充分调动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各种资源,更加顺畅高效地传达源语信息,促进沟通。最后,本文探讨了合作原则对于社区口译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社区口译发生在公共服务机构中,互动性强,各方有共同的交际目标,是一种更贴近于日常会话的口译形式,因此需要遵守合作原则。译员主体性的发挥可以有力地帮助交际各方遵守合作原则的四个基本准则,有效传达信息,实现交际成功。(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邱珍,李红霞[6](2019)在《人民主体性: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价值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价值指向。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入手,结合2012年以来相关学术文献,系统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战略中的本质内涵。研究认为:群众史观、价值主体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性和人民中心论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民主体性和人民中心论思想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涵盖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指涉人民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评判主体,叁者构成了贯穿发展目的、发展过程到发展结果始终的叁位一体关系。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应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即满足人民对体育的需求、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和提升人民的获得感。贯彻人民主体性原则要实现体育运动与美好生活的深度融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于建明[7](2019)在《回归老年人“主体性”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入老龄化社会,各级政府关于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市场和社会主体对于养老市场的参与跃跃欲试,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的赡养重担也屡见媒体,但老龄化的主角——老年人本身却尚未在这一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反而是在关于老人倒地扶与不扶、公交车上让座与否引发争吵等现象的探讨与争论中常出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保障》期刊2019年02期)
罗丽珍[8](2019)在《遵循主体性原则,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和活动性极强的课程。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遵循叁个原则:生活性、主体性及实效性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主体性原则。本文结合教材内容和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故事启思、巧设问题、榜样引领、换位思考等方法,让儿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认识,规范行为。一、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知行合一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有一定情(本文来源于《师道》期刊2019年01期)
杨春燕[9](2018)在《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性问题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国人思想逐渐解放,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呼唤、反思传统教育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批思想敏锐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孰为主客体的关系进行探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深化为对整个教育中教师、学生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讨论,到90年代中期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这场教育思想启蒙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普遍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并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主体性原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教师主体性被忽视、大学生主体性发挥流于形式等新的问题。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现代高校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本研究结合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以及运用多种方法,对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首先,通过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主体性原则,并阐明中西方近现代德育主体性思想发展进程,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研究建立在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研究方向上;其次,深入剖析主体性原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价值,明确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再次,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的总体表现,既阐明了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取得的成果,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表明问题的成因,进一步深化了目前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的认识;最后,提出具体的举措,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自觉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估机制五个方面,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12-01)
黄申[10](2018)在《保罗·利科文化友好性原则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我似一片孤独的流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保罗·利科文化友好性原则,从翻译范式中的两条路径来探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名诗"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五个中文译本。通过文化友好性原则这一研究视角分析华兹华斯这首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构建方式,试图找到一个这类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建构方式。(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期刊2018年05期)
主体性原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笛卡尔等人开启的近代欧洲哲学呈现为一种内在性哲学,内在的思维是其根本构建原则,而作为认知主体的自我在其中处于关键地位。然而,同为近代哲学之代表,斯宾诺莎却构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内在哲学形态,因为他的哲学的内在性是通过神(亦即唯一的绝对实体)确立起来的:作为最高生产者,神在将万物产生和并合于自身之时,也通过万物展开和阐明自身。在这种绝对内在性的视域下,只有神才是真正的主体,而笛卡尔等人为人心所赋予的认知主体地位则被斯宾诺莎消除,这也使他的哲学表现出强烈的非主体性倾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体性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亮.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用分析——基于高等教育视角[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2].吴树博.斯宾诺莎哲学的内在性原则及其对近代哲学中主体性的批判[J].世界哲学.2019
[3].杨洁,黄河云,张铧予,易佳慧.从“我思故我在”看笛卡尔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影响[J].才智.2019
[4].聂远鹤.论高职语文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施原则[J].传播力研究.2019
[5].李超群.合作原则视角下社区口译译员主体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邱珍,李红霞.人民主体性: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价值指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
[7].于建明.回归老年人“主体性”原则[J].中国社会保障.2019
[8].罗丽珍.遵循主体性原则,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性[J].师道.2019
[9].杨春燕.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10].黄申.保罗·利科文化友好性原则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我似一片孤独的流云》为例[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