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籍法论文-崔财周

国籍法论文-崔财周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籍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犹太人,身份认同,政治博弈,《回归法》

国籍法论文文献综述

崔财周[1](2019)在《犹太人身份认同的政治博弈——以《回归法》《国籍法》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色列建国后,为实现"流亡者聚集"的复国主义理想和促进国家发展,以色列政府积极呼吁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归。为保障犹太人的回归,以色列政府先后出台《回归法》和《国籍法》,明确规定犹太人有回归以色列和获得公民身份的权利。在两部法案出台过程中,围绕犹太人身份的界定、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权利、犹太人获得公民权利等问题展开辩论。这些以身份认同为媒介的博弈,由身份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涉及宗教界、世俗主义者、政党政治家等团体,导致各个利益集团的长期博弈。这些博弈反映出不同群体对犹太人身份认同观点上的分歧,以及各自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一届世界史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刘春华[2](2017)在《全国人大外事委调研组来川调研《护照法》《国籍法》执行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刘春华)由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少华率领的全国人大外事委调研组一行日前来川,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于11月13日在成都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卫洲参加(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7-11-14)

翁里,谢楠熙[3](2016)在《论中国国籍法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0年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单一国籍原则,但是双重国籍现象却一直客观地存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双重国籍在吸引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政府应与时俱进,尊重现实,修改当前的国籍法,让公民有权选择国籍并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公民的双重国籍。(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6年18期)

秦泽昊[4](2016)在《基于英国国籍法的法律语篇体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行为准则,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大量的专业术语及复杂的句法结构,常人很难读懂法律,但我们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入手了解其特点从而帮助理解。本文运用体裁分析的理论,以《英国国籍法(1981年)》为例分析得出法律语篇在交际目的、体裁结构及语言技巧等方面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新丝路(下旬)》期刊2016年07期)

闫行健[5](2016)在《美国《1965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65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作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移民法案之一,在美国的移民政策改革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法案废除了1921年美国国会确立的带有歧视色彩的种族来源限额制度,代之以制度层面上更为公平的全球限额制度,为此前受种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影响的移民政策画上了句号,为之后的移民政策奠定了基调,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一个新的移民时代。该法案的颁布造成美国移民数量的激增和移民构成的变化,这一结果与法案的内容并无直接和必然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悖于移民法改革派的初衷。准确理解《1965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的"里程碑"意义,需要综合考虑该法案的象征意义与现实结果之间的复杂联系,全面考察该法案的制定与颁布过程及其内容和特点。(本文来源于《美国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段卓廷[6](2016)在《新形势下国籍法改革趋势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为处理我国国籍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对依法治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籍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国际环境下的新形势,出现了国籍冲突、司法解释不明确等问题。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结合目前中国形势的具体分析,探析《国籍法》改革趋势,对中国未来和谐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韩文倩[7](2016)在《从移民美国谈国籍法的完善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移民国外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中移民美国和取得美国国籍的尤为可观。大规模的海外移民不仅造成人才和财富的流失,还会在国家形象、民族归属感、劳动就业等方面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面对国际移民潮的现状,单一国籍原则不仅限制了我国对涉外案件管辖权的行使,更不利于长期对外交流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当拿美国"绿卡"成为中国人的一种追求时,我们应该反思,要如何完善我国的《国籍法》才能很好的阻止精英和财富的外流,甚至吸引国外移民流入中国,以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17期)

段卓廷[8](2016)在《新形势下国籍法改革趋势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为处理我国国籍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对依法治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籍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国际环境下的新形势,出现了国籍冲突、司法解释不明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形势的具体分析,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国籍法不适应的地方,并探析其改革趋势,对中国未来和谐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田年丽[9](2015)在《中国国籍法的修订之争:是否承认双重国籍》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化运动的持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快速步入以网络和电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和国内的移民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国籍问题及国籍制度研究逐渐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新课题。真正法律意义上国籍几乎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产生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推翻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后,迫切需要划定自身势力范围、稳定本国政治和经济秩序;由此可见,国籍实际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狭义来看,国籍是专属于自然人的法律概念,是自然人为特定国家国民或公民的资格,是国家行使外交保护的唯一依据。国籍作为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各主权国家均有权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国籍法,用以决定谁是其公民,谁不是其公民。各国国籍法立法原则不同,必然导致各种不同类别的国籍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随着全球化运动的深入,世界范围内的双重国籍现象也随之普遍;因而,正确面对双重国籍现象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国籍立法修改的焦点和趋势。多年来,我国海外华侨华人在不同的场合高声呼吁中国应承认双重国籍,从而引起了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关注。我国是否承认双重国籍,如果承认双重国籍,在规则和制度上如何设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我国现行的《国籍法》(1980年9月10日被第五届全国人大叁次会议通过)颁布实施之前,我国历史上曾颁行了叁部国籍法,分别是清政府《大清国籍条例》(1909年)、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籍法》(1912年)和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国籍法》(1929年)。虽然我国1980年《国籍法》在不同条款多次强调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但由于国籍认定为各主权国家自主决定事项,中国社会仍出现了大量事实上的双重国籍。笔者在总结了有代表性的实施双重国籍制度国家的国籍立法基础上,采用法条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我国现行国籍立法的空白及疏漏,力争设计出符合国情的双重国籍制度。本文从国籍和国籍冲突的基本理论着手,分叁个部分阐述观点:第一部分,阐述国籍的产生、国籍的基本理论和我国事实双重国籍的表现形式(因出生、婚姻、入籍、收养和港澳地区特殊的国籍制度),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是否承认双重国籍的赞成论、反对论,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形成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实行双重国籍制度有利于引入海外财智,并不必然引起司法管辖和外交保护权的冲突);第叁部分,通过对美国、德国、印度和瑞典等国家国籍立法沿革的分析,得出中国应建立有限承认双重国籍的法律制度,并对具体规则设计提出了建议和设想。(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9-01)

陈丽平[10](2014)在《在相关立法工作中认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陈丽平 近日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了解到,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关于修改国籍法议案中提出的建议,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在相关立法工作中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沈志强等代表提(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4-02-18)

国籍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刘春华)由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少华率领的全国人大外事委调研组一行日前来川,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于11月13日在成都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卫洲参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籍法论文参考文献

[1].崔财周.犹太人身份认同的政治博弈——以《回归法》《国籍法》为中心的考察[C].华东师范大学第一届世界史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春华.全国人大外事委调研组来川调研《护照法》《国籍法》执行情况[N].四川日报.2017

[3].翁里,谢楠熙.论中国国籍法的完善[J].办公室业务.2016

[4].秦泽昊.基于英国国籍法的法律语篇体裁分析[J].新丝路(下旬).2016

[5].闫行健.美国《1965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探析[J].美国研究.2016

[6].段卓廷.新形势下国籍法改革趋势的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7].韩文倩.从移民美国谈国籍法的完善与发展[J].商.2016

[8].段卓廷.新形势下国籍法改革趋势探析[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

[9].田年丽.中国国籍法的修订之争:是否承认双重国籍[D].安徽大学.2015

[10].陈丽平.在相关立法工作中认真研究[N].法制日报.2014

标签:;  ;  ;  ;  

国籍法论文-崔财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