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假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虚假,言语,礼貌,人际,面子,语境,成因。
虚假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李锦[1](2019)在《英汉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成因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受到习俗或文化背景影响,具有虚假性、共识性、矛盾性、非公开性的特征。汉语中的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源于中国人委婉含蓄的性格与汉文化的礼貌准则的影响;英语中的虚假拒绝言语行为主要发生在关系较为亲近的人之间,和"高语境文化"的中国相比使用这类拒绝行为风险较大,主要出于拉近距离,增添语言幽默感,增加谈话趣味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5期)
徐本川[2](2018)在《顺应论视角下言语行为的虚假礼貌——以《创业时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有不少语用学者在研究礼貌和不礼貌有涉及到虚假礼貌——字面礼貌而实际不礼貌的礼貌、非真诚的礼貌,但鲜有人对其做过深入研究。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以电视剧《创业时代》中的部分人物对话为语料,从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角度对言语行为的虚假礼貌进行解释和分析,以期为虚假礼貌相关的语料研究略尽绵力。(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50期)
汪鑫阳[3](2018)在《汉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拒绝"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违反了‘诚意规则,心口不一的言语行为"。以往学者的研究重点是真诚拒绝,对虚假拒绝关注甚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言语行为相关理论,对汉语的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在礼貌性方面进行了一番讨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0期)
张倩[4](2017)在《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及语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是汉语中存在较多的一种言语行为,是拒绝言语行为在汉语言文化中变异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虚假拒绝是"口是心非"的拒绝,表面看似拒绝,实则借助拒绝的形式积极维护双方面子。提供者言语行为的真诚性和语境下虚假拒绝的可识别性是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两大属性。提供者在语境中识别出虚假拒绝后顺应语境坚持真诚、主动消除顾虑,接受者在几轮虚假拒绝后顺应语境、顺势答应,双方合作促成虚假拒绝语用价值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亚蕾[5](2015)在《人际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广泛存在,言语交际中众多研究往往指向真实礼貌,而忽视了虚假礼貌。本文以Helen Spencer-Oatey的人际和谐管理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在收集的虚假礼貌话语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人际交往中虚假礼貌的真实意图。人际和谐管理理论主要包括面子管理和社交权管理两个部分。在人际交际中交际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真实意图,会在某种程度上顺应或违反人际和谐理论。本文最后发现人际交往中虚假礼貌在说话人构建自我身份以及人际和谐维护方面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郗佼[6](2015)在《虚假礼貌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特征及语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貌原则在语用学研究中属于重要研究课题,在对礼貌原则研究中,大多数研究的关注点都是真实礼貌,而对言语交际中的虚假礼貌研究相对欠缺。基于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分析语料发现在拒绝语境下,虚假礼貌具有不同的语用特点。从而初步解释了在拒绝语境下的虚假礼貌行为特征和语用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32期)
王荟[7](2015)在《现代汉语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但并非所有的拒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拒绝。虚假拒绝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文化中,可以说是拒绝言语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人们理解和诠释当代语用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对汉文化中特有的虚假拒绝同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虚假拒绝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正是与语言使用者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林箭[8](2015)在《政治职场会话中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语言礼貌与不礼貌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成果也很多,目前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相关的应用研究也比较全面。近些年,在语言(不)礼貌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了“虚假礼貌”这种语言现象。虚假礼貌虽然是交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虚假礼貌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没有专门的应用研究,许多学者仅仅把虚假礼貌作为语言(不)礼貌中的一个特殊类别。虽然虚假礼貌言语行为是一种礼貌语言与不礼貌语言的结合体,但本研究认为它不是礼貌语言或者不礼貌语言下的一个类别,而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现象。虚假礼貌应该和语言礼貌、语言不礼貌共同并入一个整体的语言(不)礼貌研究框架中。本文旨在研究虚假礼貌言语行为在政治职场中的使用情况,探讨虚假礼貌言语行为是如何在具体会话中被使用的,以及使用虚假礼貌在特定会话中所起到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以及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的结合。《纸牌屋》是一部以白宫为背景,以权力为主题的美国政治剧。本文以《纸牌屋》第一季(共十叁集)中的政治职场会话为语料,从中选取包含有虚假礼貌言语行为的政治会话作为数据,来分析这些会话中虚假礼貌的实现方式,以及在各自语境中的语用功能。虚假礼貌的每一种实现方式都有例证分析和图示说明,虚假礼貌的不同语用功能也有相应的数据做例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政治职场会话中虚假礼貌有“先礼后兵”,“象征性移情”和“指桑骂槐”叁种实现方式,其中“象征性移情”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虚假礼貌在政治职场会话中有四种可能的语用功能:帮助构建说话者身份;维护人际关系的表面和谐;威胁听话者面子和身份;挑战听话者权力和地位。因此,在特定的背景和语境下,虚假礼貌是一种有效的话语策略。除此之外,本文在数据例证中还发现,在一段对话中虚假礼貌可能同时采用多种实现方式,某一个虚假礼貌言语行为可能同时具有多种语用功能。虚假礼貌语言现象的研究体现了礼貌的相对性,强调了礼貌对于文化与语境的依赖性,有利于促进人际(不)礼貌观的重构。同时,政治职场会话中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研究也拓展虚假礼貌的应用研究领域,并肯定虚假礼貌言语行为在传递话语礼貌意义,构建理想自我身份、维护人际关系和谐,处理地位与权力威胁和挑战方面的功能与效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王荟[9](2014)在《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拒绝是汉文化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但目前对于虚假拒绝的系统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等西方经典语用学理论无法对汉文化中特有的虚假拒绝作出合理的解释。虚假拒绝在表现形式上是威胁面子的不礼貌行为,但本质却是礼貌的。礼貌有表层礼貌和深层礼貌之分,虚假拒绝是表层礼貌的一种体现。(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冉永平,赖会娣[10](2014)在《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人际语用理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汉语中送礼性提供类言语行为中的虚假拒绝为对象,基于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对其进行定性研究,探讨虚假拒绝的界定及其双向性和区别性特征以及它在实现过程中的人际社交语用理据。本研究意在进一步完善和验证Isaacs和Clark(1990)对虚假言语行为的解释,揭示Grice的合作原则及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模式对阐释汉语文化语境下虚假类言语行为的不完全适用性,验证借助语言顺应论探究虚假言语行为的可行性,为类似行为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抛砖引玉。(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虚假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外有不少语用学者在研究礼貌和不礼貌有涉及到虚假礼貌——字面礼貌而实际不礼貌的礼貌、非真诚的礼貌,但鲜有人对其做过深入研究。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以电视剧《创业时代》中的部分人物对话为语料,从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角度对言语行为的虚假礼貌进行解释和分析,以期为虚假礼貌相关的语料研究略尽绵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假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李锦.英汉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成因对比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
[2].徐本川.顺应论视角下言语行为的虚假礼貌——以《创业时代》为例[J].智库时代.2018
[3].汪鑫阳.汉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研究[J].北方文学.2018
[4].张倩.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及语用策略[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5].陈亚蕾.人际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郗佼.虚假礼貌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特征及语用意义[J].科技视界.2015
[7].王荟.现代汉语中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林箭.政治职场会话中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王荟.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性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10].冉永平,赖会娣.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人际语用理据分析[J].外语学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