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审视——兼论“人民幸福”的最高价值追求论文

陈雪: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审视——兼论“人民幸福”的最高价值追求论文

摘要:从价值维度探索人类实践活动,旨在透视隐含于实践活动中价值主体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把握价值创造规律,实现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是把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这两个价值主体联结一起,两者构成了主体际关系。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应始终贯彻人民主体性的价值思想原则,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以“人民幸福”为最高价值追求,不断地提升价值创造力。

关键词:价值维度;价值审视;人民主体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执政实践是把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这两个价值主体联结一起,两者构成了主体际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在开篇就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1],体现了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原则与价值追求。

1 创造价值是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

1.1价值与价值创造活动

作为价值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价值是以主体尺度为根据、在主客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质态。价值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包含着客体与主体意愿相吻合、满足主体利益要求和需要、对主体的存在与发展带来影响和产生效用等,具有主观上符合主体喜好、客观上满足其欲望和需求的特征。人类作为价值创造主体和价值消费主体,不断地从事价值选择、创造和消费活动,实现和享用自我创造的成果,这一过程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

3.人才建设。央企党组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实际选拔优秀人才,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和治企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选拔年轻、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央企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改变中央企业党组织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状态,使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人才制度结合起来。最为典型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作为一家高科技战略型的中央企业,其党建工作围绕人才战略展开。通过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工程牵引、实践成才、协同成才、师承效应”等人才成长模式,在实践中造就和培育人才,使航天科技集团焕发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类生产遵循“两个尺度”——客体(外在)尺度和主体(内在)尺度的思想。主体尺度包含作为主体的人的情感喜好、欲望、需求、利益等。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是价值创造主体和价值需要主体,二者是同一的。但在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中,价值创造主体并非价值需要主体,而价值需要主体并非价值创造主体,两个价值主体不是同一的,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社会非常普遍,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那么,这个主体(内在)尺度,应当是价值创造主体的尺度还是价值需要主体的尺度?从价值创造活动来看,价值生产一定要依靠价值创造主体,并取决于价值创造主体的选择与能力。但是,价值创造主体所追求的是价值的实现,即价值的成功交换和消费,因而,必然要以价值需要主体的需求、喜好为尺度来进行生产。此种情况下,价值创造主体实际上处于价值客体的地位,真正的价值主体则是需要主体,即价值选择最终不是决定于价值创造主体,而是隐藏在背后的价值需要主体。也就是说,价值创造活动所遵循的主体尺度,是价值需要主体的尺度,价值创造一定要符合价值需要主体的意愿、欲望、利益、需求。在具体的价值活动中,价值创造主体总是以具体、特定的价值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从事价值生产,提供适合价值需要主体的产品及服务。

1.2社会价值关系的简要梳理

社会价值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工具、中介诸要素,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而有机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价值主体包括自我、他人、群体等多种形式,价值客体是进入社会实践范围的物质世界及人的自身。现实社会中的所有个人或群体组织,他们基于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价值关系是颇为复杂的,这些价值关系相互交叉,形成“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的多重复合关系模式”[2]。这些价值关系可归结为:其一,主体际关系。社会中的所有个人或群体,他们都是价值主体,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主体间即主体际关系;其二,主客体际关系。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在作为价值主体的同时,又是自己特定价值关系中的对象,即价值客体,二者构成了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2 政党的执政活动与价值创造

2.1“执政价值”内涵阐释

1)党的执政要强化主体性思维。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主体性思维,是以价值需要主体为尺度、以满足主体愿望为目的的思维。中国共产党执政,其服务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应当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归宿。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主体,是历史创造的主体,以往被少数人垄断的国家权力必须转移到作为生产劳动主体的人民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论”的观点,阐明了工人阶级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本质,即“工具与目的”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党的宗旨,这是“人民主体”理念的体现;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作修改党章报告中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4]邓小平同志的这种“工具意识”,蕴含着“人民主体”的理念,它揭示了人民主体性与无产阶级政党工具性的内在统一。“人民主体”就是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目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发展时期,“人民主体”这一思想观点得到进一步阐发,多次出现在党的重要决议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5]。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6],中国共产党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党要自觉成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手段,才能在执政活动中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尺度”原则。

2.2执政实践作为价值创造活动,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和实现价值

价值实现是指通过价值创造活动,使价值客体与社会价值主体的愿望要求趋于一致或相接近,满足社会价值主体需要的过程。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同一的。执政作为价值活动的一种形式,创造新价值是它的存在方式,是执政党生存的根基。正如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离不开社会的个体,必须成为价值客体,为社会提供新价值,才能得到社会承认,从而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一样,执政党也必须自觉成为价值客体,在执政活动中,依据社会价值主体的意愿和需求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才能获得社会认可,从而在社会上拥有立足之地。因而,执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实践,都是围绕创造和实现价值而展开的。

从价值维度思考政党的执政,执政党的核心问题是执政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执政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着追求价值。价值实现是执政活动的终端,是执政活动追求的结果,而执政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与执政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决定着执政党的兴衰。

All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an Agilent 1100 series HPLC instrument (Palo Alto, CA, USA) equipped with a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PDA), and the data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by Hewlett Packard ChemStation software (Palo Alto, CA, USA).

3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实现的思考

3.1党的执政实践要强化价值意识

在认真分析具体需求后,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准备采用动态字段解决用户的问题,以下是几张关键的数据表设计:

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实践中,不仅要有真理意识,坚持科学执政,还要强化价值意识,为政以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实践中要始终贯彻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原则,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以“人民幸福”为最高价值追求,不断地提升价值创造力。

2)党的执政要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价值定位和定向,体现在人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对于执政党而言,就是为谁执政、执政目标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自己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即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不能只停留在党章和决议上,而是要贯彻于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当中,要使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信仰,化为每一个党员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开篇,开宗名义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6],在执政实践中应始终践行服务大众、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理念。

关于“执政”一词,《辞源》的解释是“掌握政权,主持政务”[3]。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执政,是指执政党或联合的执政集团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实行管治、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及过程。把作为政治行为的执政活动置于价值论视域下,执政就是价值创造活动的形式之一,执政过程是包含价值认知、追求、选择、生产等环节的价值创造过程。执政党是一个社会价值组织,可视之为具有人格特征的群体形式的价值主体,它是执政活动的主体,即价值创造主体。执政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的社会管理活动,其价值关系的对象是政府服务的对象——社会,确切说是构成社会的公民群体,包括社会各阶级、阶层、团体以及个人。执政党通过执政活动而与公民群体联结在一起,两者构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主客体间以及主体间的双重关系:公民群体既是执政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同时又是执政活动满足的对象,执政党、执政工具、社会公民群体构成了一个有机价值体系,执政党通过执政活动,提供有效管理和服务,以满足公民群体需要,公民群体是这一价值关系中的需要主体、消费主体。在执政这一价值创造活动中,公民群体的意愿、利益、需求,是其内在依据和尺度。所谓执政价值,对于其满足对象——公民群体而言的,执政价值就是执政党及其活动对于公民群体需求的满足。就其内容而言,执政价值直接体现在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及其结果给公民群体带来的利益及其影响。执政价值的形成及存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公民群体的利益诉求,它是执政价值存在的前提,并对执政价值起着导向作用;二是执政实践主体的创造能力,它是执政价值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没有执政实践主体的积极创造,也就没有执政价值。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执政的价值就是体现人民意志、实现人民利益、领导广大人民一起创造幸福生活。

1.服务水平和设施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酒店,尤其是景点区域的酒店在硬件设施上并不算落后,但是与国际上同等酒店相比,服务水平和设施的科技含量都是较为落后的。比如,酒店设定的温度、外界温度以及顾客人数等等对于温度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单单通过中央空调对温度进行控制,很难满足顾客的实际要求。因此还需要对相关的设施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1]。除此之外,服务水平对于酒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实际上我国部分酒店的服务水平、设施科技含量和酒店名声并不匹配。

3.2努力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提升价值创造力

价值创造力源于对社会实践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价值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规律,是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规律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就是执政活动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1)执政要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实践的内在尺度,对执政价值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性和导向作用,它决定执政价值的发生、执政价值的内容及其发展趋向。对于执政党而言,稳固的执政地位来自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管子》有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执政要体现人民意志,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一要把好脉,深入把握民情社情,通过社会考察、探访、交流以及网络信息,及时掌握舆情动向,了解群众所想、所愿、所盼、所喜,以促进民生为抓手,消解民困、增进民利;二要充分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各种政治制度和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广大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网络时代带来了执政现代化的历史性机遇,互联互通的网络成为集信息传播、人际交往、商业贸易、文化生产与消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工厂”,形成了虚实结合的网络社会;网络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新生态,透过网络传达的信息,往往能更直接更真实地反映群众的状况;三要完善法治、推进依法执政。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作为执政党,依法治国就依照宪法和法律执政,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地制止超越法律的特权,制止权力滥用,保障人民权益。依法执政是对人民权利最有力的保护,使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法律保障。

2)执政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价值活动以满足主体需求为目的,这是价值活动的终极追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在于不断地增进和实现人民利益。改革开放使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经济社会发展已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多样化、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物质贫乏,人们只求吃饱穿暖。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欲望和追求也发生巨大变化,再也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人民发自内心的热切期盼,是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活富足、公平法治。现阶段人民群众除了追求优裕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同时也迫切希望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青年则希望社会能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各方面更有利的条件,如良好的教育、公平诚信的竞争环境、合理的房价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所面对的,一边是对党期望值特别高的广大人民群众,另一边却是来自各方的风险和挑战。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改革不彻底、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这些风险和挑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来解决,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困局,加快发展逐渐消解危机。而来自党内的挑战,则必须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解决。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跃上新阶段、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中国共产党承载着广大人民的希冀,唯有紧紧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才是根本出路。党是中国现代化的希望所在,而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决依靠人民,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党才能有方向、有目标、有定力、不懈怠,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实现复兴中华的世纪梦想。

4 结语

把握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问题。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主体,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执政的唯一根据和根本尺度。党的全部执政活动应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归宿,这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原则和追求。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在我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规律,从而开辟一条成功的执政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理论: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孙伟平.价值的主体际性与主体际方法[J].教学与研究,2006(8):35-41.

[3]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6] 闫妍,杨丽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18)[2018-06-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TheValueoftheContemporaryChineseCommunistPartyinPower—— And the Pursuit of the Supreme Value of “People’s Happiness”

CHEN Xue, ZHOU Hanjie

(Maxism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 China)

Abstract:Exploring human practice from the value dimension aims at penetrating the inherent relevance between value subjects hidden in practice, grasping the law of value creation and achieving value goals. The ruling activit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nect the Party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ogether, which constitute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In its long-term ruling practice, the Party should always implement the value principle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eek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ake “people’s happiness” as the highest value pursuit, and constantly enhance value creativity.

Keywords:value dimension; value examination; people as subjectivity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562(2019)02-0075-04

收稿日期:2018-07-06;

修回日期:2019-03-07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政专项研究项目(516052)

作者简介:陈雪(1964—),女,广东茂名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理论。

(责任编辑:黄容)

标签:;  ;  ;  ;  ;  ;  ;  ;  ;  ;  ;  

陈雪: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审视——兼论“人民幸福”的最高价值追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