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参议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参议会,制度,陕甘宁边区,华东师范大学,民主,学生,民主管理。
参议会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彭严严[1](2013)在《“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研究(1946-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以“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建构、运行及变迁过程的影响,试图阐释“第四种权力”对参议会制度变迁的作用及影响,进一步揭示上海参议会制度最终走向衰亡的原因。上海作为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是中国经济的中心。经济的发展为“第四种权力”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上海的“第四种权力”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较为成熟,对政治的影响也更为明显。“第四种权力”作为思想观念的载体,传播了参议会思想,促使了参议会思想观念到上海参议会制度建构的转变;在上海参议会制度的运行过程中,“第四种权力”监督质询参议会,反映“民声”,承担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角色。“第四种权力”作为一种非强制力,通过舆论对上海参议会制度的变迁产生影响。“第四种权力”成长于上海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下,自主性较差。同时受到时代发展的限制,加上国民党残酷的新闻管制政策的影响,“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存在很大局限性。全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语叁个部分。其中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1946年至1949年期间上海的“第四种权力”发展的概况及特点。第二章至第四章以制度理念的传播、制度设计、制度运行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分析研究了“第四种权力”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第五章围绕“‘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互动的嵌入要素:政党、帮会和社团”,主要研究了介入“第四种权力”的政党、帮会、社团对上海参议会制度的影响,更加全面的了解上海参议会制度的变迁。在第六章里,笔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基于前文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李恩侠[2](2010)在《在非公企业建立“党员参议会”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公企业建立"党员参议会"制度,发挥党组织作为企业决策"智囊团"的作用,可以实现党建工作和非公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赢。山东临清市委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员参议会"制度,这一措施解决了一些非公企业决策能力薄弱的问题,受到业主欢迎,实现了党建工作和非公(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江泓,刘陈鑫[3](2009)在《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实践探索——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议会”制度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首创的"学生参议会"制度作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一次实践性探索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对"学生参议会"制度运行的实证调查,聚焦组织结构、参事选拔、宣传反馈机制、议题的产生过程与合理性,结合相关教育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对该制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09年13期)
王颢[4](2009)在《刍议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对建设和谐民主社会的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发挥他们在抗日民主政权中的积极作用,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参议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对未来国家模式的政治构想,是对共产党全面执政后执政方略的总体政治筹划,陕甘宁边区是这一政治设计方案的"模范试验区",为国人提前展示了未来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美好图景。在现阶段建设民主社会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09年08期)
于淑英[5](2008)在《国民政府后期市参议会制度实质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爆发后,迫于民主人士的压力,国民政府颁布了市参议会的一系列法令并在国统区建立了市参议会,但是这仅仅是国民政府做出的一种让步姿态而已,并没有民主实质可言。(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8年01期)
曾鹿平[6](2007)在《谢觉哉关于民主和边区参议会制度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谢觉哉认为,选举及议会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主要表现,所以必须养成尊重民意机关的习惯;必须大力开展民主政治的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民主知识和民主意识;各级参议员代表民众而来,又回到民众中去,区乡参议会是民主制度的基础。谢觉哉关于民主及边区参议会制度的思考与论述,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赵宏强[7](2007)在《从参议会制度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孕育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参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从而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统一、团结抗日成了国内各党派、各阶级的共同使命。适应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团结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和党派、阶层,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1935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本文来源于《人大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参议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非公企业建立"党员参议会"制度,发挥党组织作为企业决策"智囊团"的作用,可以实现党建工作和非公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赢。山东临清市委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员参议会"制度,这一措施解决了一些非公企业决策能力薄弱的问题,受到业主欢迎,实现了党建工作和非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参议会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彭严严.“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研究(1946-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李恩侠.在非公企业建立“党员参议会”制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
[3].江泓,刘陈鑫.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实践探索——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议会”制度的调查研究[J].知识经济.2009
[4].王颢.刍议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对建设和谐民主社会的借鉴意义[J].管理观察.2009
[5].于淑英.国民政府后期市参议会制度实质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6].曾鹿平.谢觉哉关于民主和边区参议会制度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赵宏强.从参议会制度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孕育过程[J].人大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