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10届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在浙江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蒋华杰[1](2014)在《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0-1978)》文中认为本文重点探讨1960年到1978年间,参与全球冷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通过规划和实施涵盖军事、工交基础设施、农业、教育和医疗五个领域的一系列援助项目,力图在制度和观念层面上以自身民族国家解放和社会经济重建经验影响非殖民化进程中的非洲国家。文章主体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分析冷战背景下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政策的演变脉络。第二章探讨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军事援助,以中国军事专家培训赞比亚国防军为案例,分析中国军事专家如何在非洲利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将非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军队”改造成“人民军队”。第三章叙述的重心是中国如何在对非洲国家的工业、交通成套项目的援建中实践和传授自身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庆”经验,并以此让非洲国家工业发展实现“多快好省”和“自力更生”,重点分析的案例是坦赞铁路。第四章关注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农业援助,并以1970年代顶替台湾在非农耕队为个案,考察中国通过农业援助力图将大寨农业模式移植到非洲的过程及结果。第五章探讨中国对非洲国家实行的教育援助,重点围绕中国培训非洲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过程和结果展开论述,并以此检视毛泽东教育模式在非洲学生身上的成败及其原因。第六章的内容集中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通过派遣医疗队对非洲国家进行的医疗援助,中国医疗队通过派遣赤脚医生、设点、巡回医疗、宣传毛泽东思想、培训当地医生等方式实践了以社会主义合作医疗为基础的“革命卫生道路”,但最终的结果喜忧参半。中国对非援助的行为与通常所定义的发展援助有很大的区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全球冷战的诸多对外政策行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非援助行为不仅是中国所执行的国际反帝反修统一战线的政策工具,它还具备了输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道路这一冷战行为特征。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发展模式、并扩大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影响,让非洲国家学习中国的道路,以此巩固中共在国内的执政合法性并与美苏等冷战对手在非洲进行角逐,乃是中国对非援助中的核心利益。中国对非援助因此构成了有关冷战时期大国在第三世界地区的干涉和活动的历史叙述的重要内容。中国关于自身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经验并未最终被非洲国家接受和实践,其背后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政治、国际关系因素造成的阻碍,也有社会制度、种族、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闫文虎[2](2006)在《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为理论基点,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进而从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对台军事斗争战略等高度,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全文除导论外,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论文的理论支撑点。主要讨论了国家安全的概念及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及其特点,全球化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国家安全的几个方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和我国的新安全观,并引入全文。 第二章,全面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类型、成因、特点和趋势及对世界的影响。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化产物,战争也刺激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向极端化方向发展。伊拉克战争后,伊国内的恐怖主义泛滥,教派冲突不断,笔者认为这也是战争刺激下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化表现。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了东南来、南亚、中亚、俄罗斯车臣地区及其阿富汗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下发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如社会动荡、跨国犯罪、伊斯兰语境下的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等等。 第四章,首先,分析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其次,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条件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安稳定的伊斯兰因素,分析了东突恐怖组织是理论基础、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提出东突恐怖组织是伊斯兰极端化语境下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最后,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我国西北穆斯林地区发生的原因。重点指出了国际伊斯兰世界包括伊斯兰极端国际恐怖组织、伊斯兰慈善机构和有些国出于战略上需要对我国东恐怖主义的支持,对西北地区的宗教渗透。 第五章是前四章分析后得出综合结论,主要论述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催生下东突恐怖组织对我国西部安全稳定的影响,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对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影响,分析了东突组织与台湾“台独分裂势力”联系及其对未来国家对台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准备工作的战略牵制。此外,从全球化视角分析了周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泛滥对我国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打击制毒、贩毒和运毒等边境安全的影响,分析了美国以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为由全面进驻中亚地区、重返东南亚,全面渗透南亚,控制阿富汗对我国地缘政治产生的震荡。 第六章,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历史分析中得出了几点经验教训。发展西部经济,提高包括穆斯林群众在内的物质文化水平,因为经济问题是诱发伊斯兰极
庞国贤,姚丽平[3](2001)在《第10届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在浙江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主办的第10届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于2000年12月5-7日在浙江象山召开。来自全路科研、设计、施工、教学、产业运用部门的通信信号专家、教授及相关专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二、第10届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在浙江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10届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在浙江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0-1978)(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选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冷战与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政策的演变 |
第一节 作为冷战武器的国际援助 |
一、冷战与国际援助 |
二、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内容与特征 |
三、新中国援外体制 |
第二节 中国推动非洲民族解放浪潮 |
一、扩大中间地带:中国初入非洲 |
二、全面开展非洲工作 |
第三节 两个中间地带理论与非洲的“中国道路” |
一、中苏分裂与三方争夺局面的形成 |
二、两个中间地带理论背后的“中国道路” |
三、周恩来访非 |
四、中国全面援助非洲 |
第四节 “三个世界”理论与1970年代中国在非洲的“新攻势” |
一、从发展“一般外交”到“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
二、1970年代的对非援助 |
第五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调整对非援助政策 |
第二章 军事援助:“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非洲的实验 |
第一节 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与军事援助非洲 |
一、中共早期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经验 |
二、新中国对外军事援助概况 |
三、培训亚非拉地区政党组织军事人员 |
第二节 中国对非洲军事援助政策的内容及其演变 |
一、1960年代中国对非军事援助 |
二、1970年代中国对非军事援助 |
第三节 1970年代中国军事专家训练赞比亚军队的个案考察 |
一、支援南部非洲革命:中国军事专家组赴赞比亚背景 |
二、山林野营中的操练:中国军事专家培训赞比亚军队的经过 |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赞比亚:军训的成效与局限 |
小结 |
第三章 工业、基础设施援助:坦赞铁路修建中的“大庆”经验 |
第一节 “大庆”: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目标与模式 |
一、从学苏到走自己的路:“多快好省”的确立 |
二、“工业学大庆”:多快好省、自力更生与政治挂帅 |
第二节 中国对非工业、基础设施援助概况 |
第三节 “大庆”经验与坦赞铁路的修建 |
一、铁路修建中的“多快好省” |
二、“铁人”典型、政治教育与大会战 |
三、坦赞铁路修建中的技术、思想传授 |
第四节 “大庆”经验及其效果 |
小结 |
第四章 农业援助:在非洲建造“大寨” |
第一节 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概况 |
一、1960年到1963年的中国对非农业援助 |
二、1964年中国调整对外农业援助体制 |
三、1970年代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概况 |
第二节 顶替台湾在非农耕队援助的决策与实施 |
第三节 “大寨”:顶替援助的目标与模式的选择 |
第四节 建造“大寨”:顶替援助的实施 |
一、农耕队的筹备与派遣 |
二、在非洲种“大寨田” |
三、“留下种子”:“大寨人”在当地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 |
小结 |
第五章 培养"革命与建设的种子“:中国培训非洲留学生和实习生 |
第一节 中国培训外国学生政策的缘起 |
一、中苏留学生计划的历史经验 |
二、中国培训外国学生 |
第二节 学习革命:非洲留学生来华 |
一、中国接收非洲留学生 |
二、非洲留学生在华的生活与学习 |
第三节 非洲学生与中方的矛盾与冲突 |
一、“阿里事件”与非洲留学生大规模退学 |
二、阿里事件背后的冲突 |
第四节 教育革命及其结果 |
一、强化政治教育:培训非洲留学生政策的调适及其结果 |
二、毛泽东教育模式下的非洲实习生 |
三、马里实习生事件 |
小结 |
第六章 医疗援助:中国援非医疗队与“革命卫生道路” |
第一节 中国医疗队在非概况 |
一、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的缘起 |
二、援非医疗队的派遣与分布 |
第二节 “六二六”指示与“赤脚医生”去非洲 |
一、“六二六“指示的出台与医疗革命化 |
二、赤脚医生去非洲 |
第三节 “毛主席派来的医疗队” |
一、设点和下乡巡回医疗 |
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
三、自力更生:培训工作、针灸 |
第四节 “六二六”指示在非洲的效果 |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 |
第一节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 |
一、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 |
二、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体系 |
三、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影响 |
四、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全球化运动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互动关系 |
一、全球化运动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促进作用 |
二、全球化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阻碍作用 |
第三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一、伊斯兰极端主义破坏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威胁国家军事安全 |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为全球性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诱发了世界性伊斯兰国际恐怖主义 |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的暴力恐怖活动,扰乱了所在国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秩序 |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宣传政教合一,煽动教派冲突和颠覆现政权,引发社会动荡,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造成威胁 |
五、伊斯兰极端主义对所在的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 |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对环境安全的威胁 |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着的主要安全问题及我国的新国家安全观 |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
二、我国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我国的安全问题 |
第二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国际形势 |
第一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内涵及特点 |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 |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主要特点 |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
一、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的失败 |
二、伊斯兰世界尚未从根本上做好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准备 |
三、二战后超级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及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激发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特别是原教旨主义的兴起 |
四、一些国家把宗教复兴作为进行团结人民,统一思想的有力武器 |
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神权统治的建立把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高潮 |
六、巨额石油收入为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七、冷战的结束打破了世界格局的力量平衡,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为伊斯兰复兴运动提供了国际空间 |
八、伊斯兰教复兴与改革的历史传统,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内因 |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世界的影响 |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传统的宗教生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宗教势力不断扩大,社会的宗教气氛浓厚 |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导致了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重组分化,诱发了中东地区性冲突和战争,使一些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政局动荡不稳、经济发展迟滞 |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加强了泛伊斯兰国际组织的影响,为国际社会多极化进程增添了力量 |
四、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和势力迅猛发展到世界各地 |
五、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世界性伊斯兰恐怖主义,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怖活动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和实行霸权政策提供了借口 |
七、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还破坏了所在的历史文化,破坏了世界文明 |
第三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 |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下的中亚局势 |
一、中亚的基本情况 |
二、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在中亚兴起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
三、中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
四、当代伊斯兰教复兴对中亚安全的影响 |
第二节 车臣—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下的民族分裂恐怖活动的“圣地” |
一、俄罗斯伊斯兰教信仰情况 |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尤其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对车臣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 |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在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泛滥成灾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南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教派冲突和恐怖“天堂” |
一、南亚穆斯林的基本情况 |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南亚的影响 |
三、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 |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东南亚各国影响 |
一、东南亚各国的伊斯兰教情况 |
二、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 |
三、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 |
第五节 阿富汗—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世界恐怖主义的摇篮 |
一、亲苏政权的建立和苏联的入侵催生了伊斯兰复兴,各种伊斯兰组织成为抵抗侵略的中坚力量 |
二、伊斯兰复兴运动与阿富汗军阀混战相因相果,互相影响,催生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 |
三、塔利班极端政权的建立使阿富汗成为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摇篮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基地 |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富汗的泛滥,使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世界级“毒源”地 |
第四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穆斯林地区的影响 |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特点 |
一、信教民族多,分布广,居住集中 |
二、教派多,影响大,地方特色浓厚 |
三、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
四、伊斯兰教对广大穆斯林影响深远 |
五、伊斯兰教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广大穆斯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爱教爱国意识不断增强 |
六、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影响 |
一、宗教氛围异常浓厚 |
二、恢复或变相恢复的宗教封建剥削制度在一些地方开始回潮和升温 |
三、教派纷争时常不断 |
四、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 |
五、排挤和打击爱国宗教人士,争夺寺院讲经权 |
六、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猖撅 |
第三节 “东突”恐怖组织—伊斯兰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 |
一、东突恐怖主义的理论基础 |
二、“东突”恐怖组织活跃的四个阶段 |
三、东突恐怖主义的活动特点 |
四、“东突”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我国西部发生的原因 |
一、全球性的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兴起和国际泛伊斯兰组织的渗透刺激了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升温 |
二、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宗教问题煽风点火使西北地区的伊斯兰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复杂 |
三、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是非法宗教势力猖撅的原因之一 |
四、民族问题引发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 |
五、从文化内质上讲,伊斯兰教传统信仰文化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成为非法宗教势力产生的原因之一 |
六、伊斯兰教本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政治参与性为极端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
第五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安全 |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地缘安全的影响 |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使我国周边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从而加剧周边地区的动荡和不安,进而影响我国边疆安全 |
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介入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我国的地缘环境发生不利于我国的变化,也使上海合作组织地位和作用面临挑战 |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
一、危害社会政治稳定 |
二、影响各民族的大团结 |
三、使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复杂化、国际化,也使已解决的边界问题前途不明朗 |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
一、从我国内部环境讲,恶化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影响了外资引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
二、从外部讲,极端伊斯兰宗教组织恐怖活动的泛滥,使得我国的能源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增大 |
三、伊斯兰恐怖主义兴起和我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与美国等国家的合作,影响我国与周边地区的商品贸易、劳务输出、海外企业的正常运转及海外人员的安全 |
第四节 东突恐怖势力的活动影响我国的对台做军事斗争的战略 |
一、从地缘角度看,台湾与新疆位于中国薄弱边缘地带 |
二、“东突”恐怖势力与“台独”势力开始联合,从战略上互相策应 |
三、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挟新疆以制台海”的图谋日益显现 |
第六章 历史的沉思 |
一、经济问题是诱发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最主要因素,也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途径 |
二、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严防宗教干涉教育,杜绝伊斯兰极端思想对学校的渗透 |
三、强化“阵地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工作 |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以抵抗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 |
五、加大管理,力争使我国的伊斯兰教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透明化 |
六、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力度 |
七、加强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建设,增强对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力度 |
八、加强军队打击、威慑恐怖主义的能力 |
结论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第10届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在浙江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0-1978)[D]. 蒋华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2]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 闫文虎. 西北大学, 2006(11)
- [3]第10届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动态报告会在浙江召开[J]. 庞国贤,姚丽平. 中国铁路,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