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腔,鼻窦肿瘤,病理学,疾病谱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袁虎,李云,赵兴泉,陈雷[1](2019)在《463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疾病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近10年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特征,旨在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0年间收治的463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类型,并计算该类患者的疾病谱分布、构成比和变化趋势。结果:总体位于前五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嗅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和腺癌。男性位于前五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嗅神经母细胞瘤,腺癌,神经内分泌癌与横纹肌肉瘤并列第五;女性位于前五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腺癌。2009—2013年的5年间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共183例,位列前五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嗅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神经内分泌癌与横纹肌肉瘤并列第五;2014—2018年的5年间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280例,位列前五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黑色素瘤,腺癌,横纹肌肉瘤;前后2个5年间患者数量比值约为0.65∶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好发于41~60岁,且前五位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黑色素瘤和神经内分泌癌。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且以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嗅神经母细胞瘤等病理类型高发;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以41~60岁年龄段为高危人群。近5年来,黑色素瘤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需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白红军,左奇,徐大志,郑伟,王兵[2](2019)在《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116例,患者均进行轴位CT平扫与冠状位CT扫描。分析两种方法对不同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通过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扫描可以观察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对鼻腔单侧侵犯较多;冠状位CT扫描对淋巴瘤与腺样囊性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轴位CT平扫(P<0.05)。结论: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鼻窦冠状位CT诊断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临床上宣传与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4期)
张静,古庆家,余文兴,税磊,杨宇[3](2019)在《经鼻内镜下治疗侵及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侵及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6例侵及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6例术后患者,2例失访,随访完成率94.4%;3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随访(27.2±18.6)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13例,复发率36.1%;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OS)分别为86.1%、75.0%、52.8%。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1期60个月、2期为20个月、3期为16个月,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P=0.039);不同病理类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鳞状细胞癌19个月、腺样囊性癌36个月、肉瘤11个月、其它恶性肿瘤49个月,生存曲线之间差异尚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3.736;P=0.29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侵及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2019年04期)
陈震宇,何飞,尤彬彬,王佩杰,罗伟[4](2019)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早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外科技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术相结合治疗早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入我科手术治疗并完成1年随访的12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腺样囊性癌3例,髓外浆细胞瘤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术后1月辅助放疗。结果术中出血量为20~150 ml,中位出血量为50 ml。手术用时40~90 min,中位时间为60 min。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鼻内镜,术腔无肿瘤残留、上皮化较好,术后1年复查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早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在切除肿瘤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小、恢复较快、患者舒适性高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毕玉苹,黄茂华,刘玲,李世梅[5](2018)在《1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放疗期间复发患者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行右侧鼻腔鼻窦肿瘤、额部肿物切除术+右眼眶内容物剜除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血糖及血压,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对肿瘤复发的焦虑心情。术后患者鼻面部伤口辅料渗血情况,帮助患者减少疼痛。结果患者术后病情稳定,血糖、血压控制良好,疼痛减轻,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精心护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陆兆屹[6](2018)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回顾分析我科近10年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微创治疗疗效、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和综合治疗的作用并总结治疗经验。2、分组分析讨论单纯鼻内镜经鼻切除术和鼻内镜辅助下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微创术式需严格选择病例的重要性,总结出以组织病理类型、T分期和原发灶部位驱使的个性化精准治疗策略。方法:排除未应用内镜、病例不全和失访的患者,回顾性分析2007.01-2016.10期间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初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57例临床资料,T2期18例(31%),T3期26例(46%),T4期13例(23%),N1期6例(11%),无远处转移病例,按手术方法分组:EER组28例(49%),EAR组29例(51%)。术后开始观察患者的2年、3年、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体生存率。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处理,Cox模型回归分析相关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Longrank法检验长期疗效。结果:1.EAR组随访时间129月,中位随访时间60月,局部复发12例(37.93%)、远处转移4例(13.79%)、死亡12例(41.38%),3年局部控制率75.86%、无远处转移生存93.10%、总体生存率72.41%,5年局部控制率62.07%、无远处转移生存86.21%、总体生存率60.62%,其中Ⅲ期+Ⅳ期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62.07%、51.72%;EER组随访时间97月,中位随访时间24月,局部复发5例(17.86%)、远处转移2例(7.14%)、死亡6例(21.42%)2年局部控制率85.71%、无远处转移生存92.86%、总体生存率78.57%,其中Ⅲ期和Ⅳ期2年存活率分别为71.43%,66.67%。2.两组匹配前总体生存与术式无明显关系(P=0.4472),匹配后显示EAR组总体生存好于EER组(P=0.0369)。匹配前、后总体生存均与切缘情况有关,匹配前(P<0.001),匹配后(P=0.005)。3.EER组T分期对总体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30)接受综合治疗患者总体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1.鼻内镜技术在SNM的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符合微创外科的趋势。2.阴性切缘和肿瘤T分期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明确的影响因素。3.对鼻内镜经鼻入路的单独应用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MDT和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是必要的,术者应同时掌握开放和微创两种手术方法,术中视情况需要应及时中转开放,盲目采用单纯鼻内镜下经鼻入路可能会导致较差的预后。4.我们主张采取以组织病理学结合肿瘤T分期和病灶位置不同而驱使制定个性化精确综合的多模式组合的治疗策略,其在功能保全和生存上均有显着提升。5.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局部侵袭性。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更要强调局部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8-05-01)
任懿[7](2018)在《新疆地区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 ratio,NLR)之间的关系及预测性检测。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8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病理分型、TNM、治疗前NLR等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根据资料绘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NLR的临界值,比较治疗前高NLR组及低NLR组之间各临床因素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单因素及有影响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其预后与治疗前NRL之间有无关系。结果:对78名病人随访期间有6人失访(失访率n=8.8%),5人死亡。无失访的72人中女性22人,男性50人,低治疗前NLR组:NLR<4.66患者为43例;高治疗前NLR组:NLR≥4.66患者为29例。为了解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临床因素,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别,不同治疗方式对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无差异性,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肿瘤分期、肿瘤的侵袭范围、有无其他器官转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比值高低均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有无复发率或死亡间存在显着的差别(P<0.05)。以ROC曲线NLR=4.66为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治疗前低NLR组(NLR<4.66)和治疗前高NLR组(NLR≥4.66)的无复发率分别为50%和8.33%,两组的无复发率与复发或死亡率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单因素分析中已经确定的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性分析,显示肿瘤具体分期TNM和治疗前外周血NLR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的TNM分期和治疗前外周血中N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治疗前NLR可能是评价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尚紫薇[8](2018)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与生存的关系,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了2010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过手术治疗的12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和手术方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并对病变侵犯的不同部位如眼眶、颅底、海绵窦、斜坡等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最常见及首发症状为鼻塞。鼻腔为最常见的原发部位(43例,35.8%),其次为上颌窦(38例,31.7%)、筛窦(23例,19.2%),而原发于蝶窦、额窦者较少见,分别为11例(9.2%)、4例(3.3%)。约一半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Ⅳ期,50.8%),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为主的治疗,内镜手术组87例,开放手术组33例,其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0%和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术后放疗的患者占86.7%,其中15.8%的患者在手术和放疗的基础上联合了化疗。全组随访时间为4~81个月,平均35.1个月,24例患者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次是远端转移,肺部为最常见的远端转移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少见。全组患者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0%、71.4%和66.7%,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2%、51.8%和40.7%。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35)、TNM分期(p=0.015)、ASA分级(p=0.041)、肿瘤最大直径(p=0.008)、手术切缘状态(p<0.001)和蝶窦有无受累(p=0.015)均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因素。经Cox多因素分析,仅N分期(p=0.036)、ASA分级(p=0.001)和手术切缘状态(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情况(p=0.026)和手术切缘状态(p<0.001)是影响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1.N分期、ASA分级和手术切缘状态可能是影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和独立因素。发病情况和手术切缘状态是影响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重要因素。2.在预后无显着差异的情况下,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手术由于更为微创,值得进一步推广。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术后需长时间随访,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徐鹏程,殷潇,岳承,舒畅,彭志林[9](2017)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8例术后采用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后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证实18例肿瘤全部切除。术后随访1~6年,14例无复发,1例发生全身转移,3例局部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切实可行,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7年31期)
张鹏飞,严玲玲,权芳,刘利锋,李化静[10](2017)在《低温等离子在鼻内镜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切除鼻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并完成1年随访的2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实施手术,其中鳞状细胞癌14例,腺样囊性癌7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异位脑膜瘤Ⅱ级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嗅母细胞癌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为30~650 ml,中位出血量为160 ml,手术用时40~95 min,中位手术时间为65 min。术后2个月术腔上皮化均良好,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年通过鼻窦的CT或MRI检查,1例低分化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复发,其余未见肿瘤复发。复发患者采用鼻侧切开进路辅助睑下缘切口,切除眶外下壁复发肿瘤组织,后复查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116例,患者均进行轴位CT平扫与冠状位CT扫描。分析两种方法对不同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通过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扫描可以观察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对鼻腔单侧侵犯较多;冠状位CT扫描对淋巴瘤与腺样囊性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轴位CT平扫(P<0.05)。结论: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鼻窦冠状位CT诊断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临床上宣传与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袁虎,李云,赵兴泉,陈雷.463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疾病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2].白红军,左奇,徐大志,郑伟,王兵.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情况[J].中国医学创新.2019
[3].张静,古庆家,余文兴,税磊,杨宇.经鼻内镜下治疗侵及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6例临床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
[4].陈震宇,何飞,尤彬彬,王佩杰,罗伟.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早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9
[5].毕玉苹,黄茂华,刘玲,李世梅.1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放疗期间复发患者护理[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8
[6].陆兆屹.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D].蚌埠医学院.2018
[7].任懿.新疆地区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8
[8].尚紫薇.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
[9].徐鹏程,殷潇,岳承,舒畅,彭志林.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7
[10].张鹏飞,严玲玲,权芳,刘利锋,李化静.低温等离子在鼻内镜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