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介导的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

B超介导的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

一、B超介导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琴雪[1](2020)在《老年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以期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诊断的成人肺结核(肺实质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Excel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程、合并症、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呼吸介入诊断检查(电子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抗结核治疗副反应等资料进行登记,根据年龄分组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18≤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呼吸介入诊断检查、病理组织学和抗结核治疗副反应的差异。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χ2)检验对上述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共有621例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性别年龄:男性424例,占总人数68.28%,女性197例,占31.72%,男女比例为2.15:1。非老年组(18≤年龄<60岁)401例,占64.57%,男性251例,女性150例,平均年龄为51.37±13.41岁;老年组(年龄≥60岁)220例,占35.43%,男性17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为68.30±6.30岁,两组患者均以男性发病多见,且两组患者发病的性别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临床症状及体征:老年组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较非老年组更为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老年组患者盗汗、胸痛症状较老年组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咯血、发热、乏力、消瘦、潮热、纳差、胸闷等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肺部体征干湿啰音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3、病程:两组患者病程从2+小时到40+年不等,两组患者病程均以1月1年者所占比例最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患者中病程<1月者较老年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中病程>1年者较非老年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合并症:老年组患者伴有合并症者占90.00%,明显多于非老年组54.36%,差异显着(χ2=81.581,P<0.001),老年组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合并症者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24,P<0.001)。5、实验室检查:老年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NEU-R)升高、血红蛋白(HB)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降钙素原(PCT)升高以及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较非老年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UE)、血小板(PLT)等指标的改变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阳性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Gene X-pert阳性率及TB-DNA阳性率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痰菌阳性率(47.57%)高于非老年组(3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影像学检查:非老年组患者中胸部影像学检查完善率为99.25%(398/401),病灶呈多肺区分布的患者为57.03%(227/398),其次分别为仅累及右上肺者48例(12.06%)、右下肺者45例(11.31%)、右中肺者13例(3.27%)、左上肺者32例(8.04%)、左下肺为主者33例(8.29%);老年组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完善率为99.55%(219/220),病灶以多肺区分布为主,占75.34%(165/219),其次分别为仅累及左上肺16例(7.31%)、左下肺6例(2.74%)、右上肺16例(7.31%)、右下肺11例(5.02%)、右中肺者5例(2.28%)。老年组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较非老年组广泛,病灶多呈多肺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患者病灶单肺区分布的对比中,病灶仅累积左下肺及右下肺者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少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仅累及左上肺、右上肺、右中肺的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形态均以斑点状、结节状、斑片状、索条状高密度影、空洞影、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为主,其次还可表现为肺实变、肺不张、多发钙化、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肿块影、肺毁损、干酪性肺炎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呼吸内镜表现:非老年组中完善支气管镜者86例,占该组总人数21.45%,老年组完善支气管镜者38例,占该组总人数17.27%,支气管镜下表现主要为支气管狭窄、黏膜充血肥厚或糜烂、黏膜表面坏死物或分泌物附着,两组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病理活检均以肉芽肿性炎、干酪样坏死、黏膜慢性炎、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完善内科胸腔镜检查者各为21例,内科胸腔镜下表现以散在结节、大量粘连带形成、胸膜增厚、充血为主要表现,且两组患者内科胸腔镜下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以肉芽肿性炎、干酪样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渗出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经皮穿刺肺活检:两组患者中经皮穿刺肺活检者共12例,非老年组7例,其中6例患者痰菌阴性、1例患者为无症状者;老年组经皮穿刺肺活检者5例,3例患者为菌阴肺结核、2例患者未获取痰标本进行痰涂片镜检。两组患者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均提示结核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干酪样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非老年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8%(100/306),肝功能损害11.00%(11/100),胃肠道反应11.00%(11/100),过敏反应7.00%(7/100),关节疼痛及神经系统损害各1.00%(1/100),尿酸升高69.00%(69/100)。老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4.38%(71/160),肝功能损害22.54%(16/71),胃肠道反应19.72%(14/71),过敏反应5.63%(4/71),关节疼痛及神经系统损害各1例,各占比1.41%,尿酸升高者49.29%(35/71)。老年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P=0.013)。且老年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较非老年组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老年组尿酸升高较老年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关节疼痛、神经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肺结核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基础疾病多、病程长、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病灶分布广泛、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率低等特点。2、老年肺结核患者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支气管镜、胸腔镜的镜下表现及病检结果方面无明显差异。3、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较非老年肺结核患者更易发生,故在治疗时,也要注意因人施治,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杨世波[2](2019)在《山羊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B超引导下山羊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的植入方法及其植入效果,为兽医临床试用和开展滤器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只体重为41.52±4.56 kg的健康山羊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一侧颈静脉穿刺并在B超引导下植入腔静脉滤器,对照组进行同侧颈静脉穿刺但不植入腔静脉滤器。滤器植入后使用B超以及X光机观察滤器是否展开完全以及有无移位。术后12 d,注入自体血栓并于术后14 d取出滤器,观察滤器对血栓的捕捉情况,牺牲动物进行组织剖检,取出滤器植入处的静脉固定并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比较两组静脉有无内膜增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于术前1 d、术后1 d7 d头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和血凝四项检测,检测内容为: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中性粒细胞数(GRA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实验结果如下:1.腔静脉滤器植入时B超影像B超图像显示山羊颈静脉横切面成圆形、界限清晰的低回声影像,管腔内径平均直径为10.15±1.08 mm。B超引导植入腔静脉滤器时,导管鞘尖端呈高回声并带伪影的影像,植入的腔静脉滤器呈网状中等回声影像,展开良好,滤器支脚未使血管壁产生变形及损伤,滤器大小测量数值为14.5×31.7 mm。2.X线影像X线影像显示,植入的滤器呈锥形高密度影,其中一枚滤器被释放在血管外,未完全展开。3.血栓捕捉情况注射血栓后,血栓能够被滤器捕捉,注射的自体血栓平均重量约为3.14±0.29 g,取出滤器后,称量滤器捕捉的血栓,血栓重3.06±0.56 g,表明植入的滤器有很好的血栓捕捉能力。4.血常规白细胞参数的变化实验组术后第12 d的WBC检测结果为14.37±1.78×109/L、13.95±0.95×109/L,极显着高于基础值,术后第4 d WBC恢复到基础值;对照组术后第12 d分别为13.87±0.74×109/L、13.17±0.75×109/L,显着高于基础值,术后第3 d恢复到正常范围内。5.血凝四项参数的变化对照组在术后1 d4 d,APTT、PT、TT数值均比术前1 d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差异显着,在术后第5 d都恢复到基础值;实验组在术后第1 d4 d,APTT、PT、TT数值比术前1 d显着缩短,在术后第5 d7 d都恢复到基础值。对照组FIB含量在术后第1 d极显着增加,在术后第4 d恢复到基础值;实验组FIB含量术后第1 d极显着增加,术后第2 d比术前1 d显着增加,术后第3 d开始恢复到基础值。6.剖检观察植入血管内的滤器完全展开,滤器未发生倾斜,滤网上附着有凝血块,剖检可见滤器附着处血管无肉眼可见的内膜损伤。肺脏及心脏外观正常,质地均匀,未出现栓塞。一枚滤器被植入组织中,该滤器被肌肉组织包裹,展开不良。7.腔静脉滤器植入处血管内膜的变化组织切片可见对照组静脉组织结构正常,血管内膜、中膜、外膜均未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滤器植入处无内膜增生,血管壁各层未发现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腔静脉滤器能在B超引导下成功植入山羊颈静脉内,能有效捕捉血栓,实验动物未发生肺动脉栓塞,机体炎症反应轻微,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孙雨晴[3](2019)在《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外周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PPLs)被早期发现,目前支气管镜检查广泛应用于观察支气管腔内的病变,最近有meta分析指出,应用新的引导技术,支气管镜对PPLs的诊断率高达70%,如导向鞘引导的的超声支气管镜(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guide-sheath,EBUS-GS)。该技术不仅可以看到管腔病变,亦可直接观察病灶,取得病灶组织行活检检查,以明确诊断。目前大量研究表明EBUS-GS明显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尤其是肺癌的诊断率。肺真菌病作为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近年有增多的趋势。目前由于EBUS-G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是其对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较少。研究目的:1.本研究旨在分析EBUS-GS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尤其是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2.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EBUS-GS对继发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所有行EBUS-GS检查的肺外周病变患者,对各项疾病的诊断率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EBUS-GS在肺癌中的诊断率。2.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最终诊断为肺真菌病的患者,根据有无行EBUS-GS检查分为EBUSGS组(EBUS-GS+BALF/PSB检查+血液GM/乳胶凝集试验)和非EBUS-GS组(支气管镜+BALF/PSB检查+血液GM/乳胶凝集试验)。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分析EBUS-GS在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3.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构成比n(%)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1.入组共338例患者中,最终诊断恶性病变205例(60.7%),其中非小细胞癌189例(92.2%),;良性病变133例。其中EBUS-GS病理明确诊断肺周围恶性病变155例,诊断率45.9%(155/338),最终诊断恶性病变205例,阳性率75.6%(155/205)。2.肺真菌病入组患者70例,年龄范围在22-86岁,中位年龄58.59±15.64岁。其中男:女=1.06:1,男性以60-70岁发病率最高,女性以50-70岁发病率最高,总体来讲,50-70岁发病率最高,占总体55.7%,肺隐球菌病发病年龄低于肺曲霉菌病。3.肺真菌病患者中,既往无基础疾病的患者14例,其他56例患者既往存在一种或多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10例(14.3%),慢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患者16例(22.9%),慢性疾病患者(肿瘤、慢性肾脏病、慢性肠病、慢性肝病等)14例(20%),由于慢性肺疾病或风湿结缔组织疾病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共9例(16.1%)。相比较于肺隐球菌病,肺曲霉菌病更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4.70例肺真菌病患者中有12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其他58例(82.9%)患者分别是由于发热(38.0%),咳嗽(89.6%),咳痰(77.6%)为主要主诉收治入院;相比较于肺隐球菌病,有临床症状的肺曲霉菌更常见。影像学显示右肺病灶(32.9%)多于左肺(28.6%),下叶病灶(35.7%)多于上叶病灶(22.8%)。但双肺叶累及亦较为常见(41.4%)。5.EBUS-GS组和非EBUS-GS组之间的诊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EBUS-GS在肺外周病变中发挥积极的诊断价值,尤其在肺癌中,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2.EBUS-GS在肺真菌病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BUS-GS检查可以提高肺真菌病的诊断率。

朱思虹[4](2019)在《病理确诊非HIV肺隐球菌病42例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病理确诊的非HIV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并探讨PC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42例于我院收住院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非HIV病人的临床资料。具体步骤为:查询病理报告系统中2016年至2018年期间病理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的患者,结合电子病历、病理查询、影像调阅、检验管理系统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病例,辅以电话回访询问职业、接触史等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病原学、病理诊断)等。汇总数据到Excel表中,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肺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包括23例男性,19名女性,平均年龄50.7岁,中位数48岁,90%集中在40-69岁人群。长期处于潮湿的南方沿海地区和农民是肺隐球菌的高危人群。35.7%既往体健,23.8%病人患鼻窦炎。52.4%肺隐球菌病患者表现为咳嗽,无症状就诊达31.0%。胸部CT以结节肿块为主(50%),病灶分布部位无差异。90%以上病例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等。血清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胶体金测流免疫层析法(CrAg-LFA)检查的敏感度78.9%,肺泡灌洗液CrAg-LFA的敏感度95.8%,传统镜检和培养方式的病原微生物检查敏感度较低。42.9%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CT引导下经胸壁皮肤针刺活检确诊。结论:非HIV受试者的肺隐球菌病其临床呈非特征性改变和多样性表现,约1/3患者无症状起病,肺部CT以双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为主,初步诊断容易误诊;侵入性检查获得病理诊断对肺隐球菌病的重大意义;实验室检查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测定的发展为早期诊断提供了病原学证据,本研究显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灵敏度及诊断价值高于血清,但需要有多中心的研究,更多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周岩[5](2019)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例及文献复习,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抗生素滥用,节约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2例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通过临床及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进行报道,以“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2014年-2019年经过病理确诊的具有完整临床病例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在临床、影像、病理、治疗方面的特点。结果:检索文献17篇,入选病例23例。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年龄分布20岁-80岁不等。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胸闷、咯血,患肺听诊有湿性啰音,杵状指少见。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升高。肺功能检查以限制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主要表现有斑片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影、结节影、胸腔积液、条索影,多累及双侧肺。入院初步诊断误诊率100%。所有入选病例患者均经活检病理学确诊。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形成,在空的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的泡沫巨噬细胞、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轻到中度浸润。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激素减量过程中,若剂量不规范,易引起复发。结论: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合作诊断模式是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诊治模式。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本病的重点,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是临床医师对本病早期做出诊断的关键,对于存在以下特点的患者需高度怀疑COP:(1)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2)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病原学检查阴性。(3)影像学变化多样,病灶可呈游走性,见空气支气管充气征。(4)抗感染治疗无效,并排除其他引起继发性机化性肺炎的病因。(5)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形成,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的泡沫巨噬细胞。一旦病理表现为机化性肺炎,同时又有肉芽肿或坏死,则首先考虑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的普及,经皮肺活检技术的成熟,胸腔镜的开展,获取病理组织的手段越来越多,经过病理组织,可明确诊断。对于无法获取病理而高度怀疑本病的患者,应用诊断性治疗有效亦可确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必要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但糖皮质激素应注意减量,否则易引起复发。

柳腾[6](2017)在《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前言: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者腺体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平均新发肺癌约250万,约有150万的患者死亡。在我国,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卫生部有关癌症的统计数据中显示:因肺癌死亡的病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22.7%,居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首位。随着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日益加重,以及吸烟等个人非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因而,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薄层胸部C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结节可被发现,因而肺部病变的早期明确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肺部病变组织的获得主要依靠纤维气管镜活检,透视、B超、CT及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及经胸腔镜胸膜活检等方法。目前关于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报道少见。现通过回顾性研究山东省立医院磁共振介入室行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病例,分析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该技术对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目的:分析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该技术对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依据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磁共振介入室行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例221例。按照年龄、性别、病变大小、穿刺深度、病变性质、病变形态、是否紧贴胸膜及是否合并肺气肿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运用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各种因素对该技术术后肺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中221例患者均一次穿刺取材成功,活检成功率为1000%。2、穿刺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155例,良性病变65例,坏死组织1例。经胸外科手术后病理诊断、临床治疗效果或随访观察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165例,良性病变56例。3、穿刺结果的准确率为94.6%,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3.9%,阴性预测值为89.6%,阳性预测值为100%。4、术后肺出血52例(23.5%),与术后肺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病变形态、病变大小、是否紧贴胸膜(p<0.05);术后气胸22例(10%),与气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穿刺进针的深度以及术前是否合并肺气肿(p<0.05)。结论:1、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的、无放射性损伤的诊断手段,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本研究中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为100%,对肺部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4.6%,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9%、100%。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亦较高。3、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出血和气胸,其中与肺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形态、病变大小和是否紧贴胸膜;与气胸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穿刺进针的深度以及是否合并肺气肿。

胡燕[7](2017)在《呼吸介入诊疗操作相关脑空气栓塞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呼吸介入诊疗操作相关脑空气栓塞原因、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提高对这种罕见且致命并发症的认识。方法:报道2016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二科诊治的1例内科胸腔镜术前建立人工气胸并发脑空气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脑空气栓塞”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数据库,以“cerebral air embolism”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12月。结果:本例为68岁女性,以“咳嗽伴呼吸困难1月”为主诉于2016年7月16日入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胸部增强CT(2016-6-12,影像号1510759)示:(1)左侧胸膜不均匀增厚、大量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转移瘤?左肺大部肺不张,部分不张肺组织强化欠均匀;纵隔右偏,纵隔多发淋巴结显示;(2)右肺上、中叶部分肺不张,右肺散在炎变?右侧胸膜增厚:主动脉弓壁、左冠脉壁多发钙化。左锁骨上窝淋巴结穿刺细胞学(病理号2017788)及细胞块(病理号2019610)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予以左侧胸膜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红色血性胸腔积液700ml,胸水两次送检查脱落细胞学结果均示镜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未见恶性细胞(病理号2012190和2017554)。术前检查无禁忌,拟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前予以建造人工气胸,经左侧胸膜腔导管向左胸膜腔内缓慢注入空气300ml。注气过程中患者未诉特殊不适,左侧胸膜腔注气结束3min后,患者突发晕厥、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呼吸浅慢不规则,双侧瞳孔缩小等大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4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四肢皮温降低、湿冷,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右下肢巴氏征(+)。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急诊外出行头颅ct(2016-7-20,影像号1510759)示:双侧脑实质散在少许积气;左侧近内板下区结节,转移瘤?。家属签字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30d后电话随访,患者神志清晰、右侧上下肢功能障碍。在数据库中检索出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19篇共计文献25篇,均为病例报道,共报道呼吸介入诊疗操作相关脑空气栓塞病例34例,包括本例共35例。35例患者中未描述性别及年龄5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089岁。呼吸介入诊疗操作方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7例;支气管镜诊疗操作11例: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6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1例、经支气管镜激光治疗3例、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凝固术(apc)治疗1例;内科胸腔镜术前人工气胸5例、双氧水冲洗脓胸2例。发病时间:34例为呼吸介入诊疗操作中及操作后30min内发病,1例迟发型患者为经皮肺穿后6小时咳嗽后发病。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20例,肢体瘫痪12例:右侧偏瘫7例、左侧偏瘫4例,双侧瘫痪1例,四肢抽搐8例,四肢麻木2例,双目失明1例,对光反射消失2例,对光反射迟钝1例,心跳呼吸骤停3例。影像学检查:未描述影像学检查的6例,胸片1例提示双侧气胸,胸部ct10例:气胸1例,左心室和主动脉积气3例,冠状动脉积气1例,心外膜积气1例,余4例无异常;头颅ct28例:双侧脑积气14例、左侧脑积气8例、右侧脑积气4例,检查无异常的2例。所有患者均未行头颅mri。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25例、常规吸氧5例、营养脑细胞25例、心肺复苏2例、机械通气5例。转归:治愈19例、致残8例、死亡7例。结论:1.脑空气栓塞是呼吸介入诊疗操作罕见且致命的并发症,临床医师对此病应加强认识。2.脑空气栓塞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一过性或永久性障碍,一旦脑血管受累,少量空气栓塞即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3.脑空气栓塞作为罕见且致命的并发症,目前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是行高压氧治疗。4.在呼吸介入诊疗操作中,操作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同时尽量认真规范操作,可能会避免脑空气栓塞的发生。

李明霞[8](2015)在《成人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成人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漏、误诊。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4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例成人肺L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肺功能、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及转归等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①成人肺LCH共9例,其中PLCH 3例,年龄分别为18岁、23岁、27岁,均为男性;MS-LCH肺受累6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29.67±20.65)岁,男女比例1:1。吸烟4例(4/9)。9例肺LCH均无慢性基础疾病史,无特殊药物和环境接触史。②临床特征:呼吸道常见症状为咳嗽(8/9)、咳痰(8/9)以及呼吸困难(6/9);自发性气胸5例(5/9);胸痛(1/9)和咯血(1/9)少见。全身非特异性症状为体重下降(4/9),无发热、盗汗等。肺部体征有气胸体征(4/9)、啰音(2/9)、P2亢进(2/9)等,无Velcro音。3例PLCH无肺外症状和体征。6例MS-LCH肺受累出现尿崩症(2/6)、腹痛(1/6)、骨痛(1/6)、听力下降(1/6)、皮肤瘙痒(1/6)等肺外症状以及腹部压痛(1/6)、皮疹(1/6)、耳后肿物(1/6)、皮肤巩膜黄染(1/6)、外耳道溢液(1/6)等肺外体征。无杵状指/趾。③肺部影像学:囊腔影(8/9)、网格影(6/9)、肺野透亮度增加(5/9)、气胸(4/9)、结节影(3/9)、胸膜增厚(3/9)等;病变部位以两中上肺为主,可累及两肺。④肺功能: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并弥散功能障碍6例(6/9),单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1/9),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弥散功能障碍1例(1/9)。⑤实验室和器械检查:3例PLCH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WBC)升高(2/3)、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3);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心肌酶、肿瘤标记物正常;自身抗体谱阴性。6例MS-LCH肺受累中,血常规示WBC升高(2/6)、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6);存在肝功能(4/6)、血脂(1/6)、甲功(1/6)等异常,肾功能、心肌酶、肿瘤标记物未见明显异常;自身抗体谱阴性;出现肝脏B超(3/6)、心超(2/6)、甲状腺B超(1/6)、骨ECT(1/6)、颅脑MRI(1/6)、垂体MRI(1/6)等器械检查异常。3例(3/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镜下呈炎症改变,2例(2/9)镜下未见明显异常。⑥肺组织病理:光镜下见病理性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1α、S-100、CD68阳性。⑦治疗和预后:3例PLCH中,激素治疗3例(3/3),肺部病灶改善3例(3/3)。6例MS-LCH肺受累中,激素治疗5例(5/6),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2/6),拒绝治疗1例(1/6);激素治疗后2例(2/6)MS-LCH肺部病灶改善,2例(2/6)肺部病灶进展,1例(1/6)肺部病灶稳定,2例(2/6)肺外受累情况恶化,2例(2/6)肺外受累情况未见改善;死亡病例2例(2/6)。结论:1、PLCH多见于吸烟的20-40岁男性,起病隐匿,进展缓慢;MS-LCH肺受累部分幼年起病,进展较快。2、PLCH局限于肺部表现,而MS-LCH肺受累还有肺外表现。3、肺LCH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弥漫结节影和/或囊腔影;肺功能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肺组织病理见到病理性LC是确诊的依据,免疫组化染色CD1α、S-100、CD68阳性可协助诊断;TBLB和胸腔镜肺活检是获取肺组织的主要手段。5、激素治疗可显着改善肺部病灶,但对肺外受累器官和组织疗效差;PLCH预后比MS-LCH肺受累好。

陈雪平[9](2014)在《累及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累及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累及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的认识。方法报告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一例累及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肺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岁男性,既往有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无肺部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伴咳痰、畏寒、盗汗、体重下降;右肺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脏扪及肿大;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Ⅰ型呼吸衰竭;B超提示肝脾肿大;CT提示右肺下叶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部见支气管充气征,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噬血细胞;经皮肺穿刺肺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阴性。2、文献复习结果:1990年至2014年报道原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6例,继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6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干咳、呼吸困难、发热,可伴有咳痰、咯血、胸痛、盗汗、体重下降,继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还可表现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伴有1个或1个以上除肺以外的结外器官受累(皮肤、脾脏、骨髓或胃)的表现。影像学表现为肺内结节影(以多发结节多见)、单发肿块影、实变影、胸腔积液等,原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无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继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常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继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所有病例在确诊前均被误诊肺炎、结核、肺癌等疾病,从起病到最后确诊时间为3周-14月,平均7个月。所有病例免疫组化均表达CD30。纳入统计共17例,共死亡6例,占35.3%。原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4例,死亡率为28.6%(4/14)。其中单纯化疗6例,死亡2例(2/6,33.3%),好转3例(3/6,50.0%),1例疗效不详;手术治疗3例,术后联合放疗2例(2/3,66.7%),均存活,术后未再治疗者疗效不详;放疗+化疗3例,存活2例(2/3,66.7%),1例疗效不详;单纯放疗1例,死亡;抗生素治疗1例,死亡。3例继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均行化疗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1、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在临床中均少见。2、累及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结节影,也可以表现为/肿块影、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等。3、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当考虑到这类疾病时应积极给予有创性检查取得组织标本。CD30阳性是诊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有力证据。4、继发性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可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差。5、对于那些临床表现很轻微而影像学表现较严重的病例,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者应认真分析,排除可能存在的非感染性疾病。

唐崇葵[10](2014)在《24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肺炎型肺癌(Pneumonic-type Lung Cancer, PTLC),或称炎症型肺癌,是一种原发灶不明显,胸部影像学上仅表现为实变影、斑片或大片状模糊阴影的肺癌,影像学上似“肺炎”样改变,有学者称之为肺炎型肺癌或炎症型肺癌。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其发病率亦有所上升,国内的相关报道逐年增多。由于其无特殊性的临床表现,极易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疾病,给确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本文探讨分析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影像学特点、误诊、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肺炎型肺癌的认识,以期能够对其尽早诊断、治疗,降低误诊率有所帮助。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以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大片实变、斑片、模糊阴影或伴有结节状、网格状、磨玻璃状但未见明显肿块影为主要临床特点,最终经病理确诊为肺癌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本组病例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30-76岁。吸烟4例,不吸烟20例,有长期矿物粉尘接触史4例;两例有肺部基础疾病史:1例患有COPD,1例患有肺结核病史;1例患者合并有肺栓塞。(2)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咳血丝痰,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发热等。(3)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面积实变、磨玻璃影,可合并结节、不规则囊腔、空泡等。(4)确诊方法:经纤支镜肺活检、经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淋巴结活检、胸水脱落细胞学、术后病理。(5)病理类型均为腺癌。(6)临床上极易被误诊为大叶性肺炎、干酪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等。(7)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处于肺癌晚期,已有肺内转移。结论(1)肺炎型肺癌在肺癌类型中并不算罕见,约占肺癌的0.74%;(2)PTLC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3)PTLC极易被误诊,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较常见,并且误诊时间较长,确诊时大多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二、B超介导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介导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山羊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仪器
        1.1.3 药品及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分组
        1.2.2 植入腔静脉滤器
        1.2.3 术后护理及X线影像
        1.2.4 自体血栓的制作
        1.2.5 血常规指标的测定
        1.2.6 凝血四项指标的测定
        1.2.7 组织剖检及血管采集固定
        1.2.8 组织切片的制作
        1.2.9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腔静脉滤器植入时B超影像
    2.2 X线影像
    2.3 血栓捕捉情况
    2.4 血常规白细胞参数的变化
    2.5 血凝四项参数的变化
    2.6 组织剖检大体观察
    2.7 腔静脉滤器植入点血管的变化
3 讨论
    3.1 介入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3.2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腔静脉滤器
    3.3 滤器的血栓捕捉能力
    3.4 滤器植入后对白细胞参数的影响
    3.5 滤器植入后对血凝四项参数的影响
    3.6 滤器植入过程中的体会
4 结论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绪论
第一部分 EBUS-G部外周病变尤其是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1.1 引言
    1.2 一般资料
        1.2.1 研究对象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2.1 纳入标准
        1.2.2.2 排除标准
        1.2.3 观察指标和观察结果
        1.2.3.1 观察指标
        1.2.3.2 观察结果
        1.2.4 实验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第二部分 EBUS-GS对肺真菌病的诊断效能及分析
    1.1 引言
    1.2 一般资料
        1.2.1 研究对象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2.1 纳入标准
        1.2.2.2 排除标准
        1.2.3 观察指标和观察结果
        1.2.3.1 观察指标
        1.2.3.2 观察结果
        1.2.4 实验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4.1 一般资料
        1.4.2 肺真菌病患者的基础疾病
        1.4.3 临床特征
        1.4.4 EBUS-GS组和非EBUS-GS组诊断率比较
    1.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4)病理确诊非HIV肺隐球菌病42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原始数据采集
        2.1.1 一般资料
        2.1.2 高危因素
        2.2 临床表现
        2.3 影像学检查
        2.4 免疫学检查
        2.5 病原学诊断
        2.6 病理诊断
    3.诊断标准
    4.统计方法
结果
    1.性别和年龄
    2.易感因素
        2.1 职业
        2.2 环境暴露和接触史
        2.3 基础疾病
    3.临床症状
    4.胸部影像学改变
    5.入院科室及初步诊断
    6.免疫学检查
    7.病原微生物检查
    8.病理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文献复习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因素
    3.2 临床表现
    3.3 血清学检查
    3.4 肺功能检查
    3.5 影像学特点
    3.6 初步诊断
    3.7 确诊方法
    3.8 病理学特点
    3.9 治疗与转归
第四章 讨论
    4.1 发病机制
    4.2 临床表现
    4.3 辅助检查
    4.4 诊断
    4.5 鉴别诊断
    4.6 治疗和预后
第五章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呼吸介入诊疗操作相关脑空气栓塞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临床防治(综述)
    参考文献

(8)成人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临床资料与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累及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24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索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B超介导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研究[D]. 胡琴雪.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2]山羊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及其效应研究[D]. 杨世波. 贵州大学, 2019(09)
  • [3]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分析[D]. 孙雨晴.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4]病理确诊非HIV肺隐球菌病42例回顾性分析[D]. 朱思虹.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D]. 周岩. 济南大学, 2019(12)
  • [6]MR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分析[D]. 柳腾. 山东大学, 2017(09)
  • [7]呼吸介入诊疗操作相关脑空气栓塞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D]. 胡燕.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
  • [8]成人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例临床分析[D]. 李明霞.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9]累及肺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D]. 陈雪平.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10]24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D]. 唐崇葵.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B超介导的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