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应力一应变曲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应变,曲线,脆性,岩石,力学,指数。
全应力一应变曲线论文文献综述
邓绪彪,刘远征,邢矿,于怀昌[1](2018)在《基于声发射时空演化的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阶段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单轴压缩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应力阶段划分及其声发射特征,有助于预测加载岩石所处的应力状态。本文以粉砂岩为例,从声发射事件累积曲线、频率时间散点图、空间分布特征3个方面,确定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七个阶段的声发射特征。首先,对声发射事件上述3个方面的各种几何特征进行初步归纳,定义了AE平台、AE阶梯、主频带、贯频、加密集聚等特征,可更细致地表现声发射的演化规律。其次,通过粉砂岩FSA单轴压缩实验的声发射定位,得到全应力–应变过程7个阶段声发射的时空演化特征,发现声发射事件累积曲线、频率时间散点分布、AE事件空间分布的组合特征可以独立地识别七个阶段。细观机制分析表明,来自于应力的裂隙机制和原始裂隙构形的尺度、方位,对各应力阶段声发射综合演化特征有重大影响。类似于地震弹性回跳理论,岩样峰前软化段(第四阶段)的构造集聚形成剪切局部化,导致了峰后应力跌落主破裂的发生,更多声发射由弹性能释放造成的裂隙损伤过程激发,峰前软化段的声发射特征(AE大平台、AE阶梯,纵向AE主频线变稀疏、变贯通,多区加密集聚型)可以作为岩石破坏前兆。最后,进行不同岩性声发射时空演化特征的比较,发现声发射特征受细观裂隙激发超声振动这一物理过程的控制,粗硬的矿物颗粒、较强的颗粒胶结强度、分布均匀的微构造,容易被激发出更多的声发射事件、更多的频带和贯频。因此,应用声发射时空演化特征监测识别岩石的应力加载状态时,必须系统地考虑岩石结构构造对细观裂隙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田军,卢高明,李元辉,石磊,任金来[2](2018)在《硬岩叁轴仪全应力应变曲线与流变试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金属矿山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以后,硬岩的岩爆和流变等工程灾害问题凸显,试验研究是了解其破坏机制的基本手段。由于硬岩具有高强度和弹脆性特点,峰后行为的试验研究在常规叁轴仪上很难实现,加之流变变形非常小,对传感器精度要求非常高。鉴于此,结合国际先进岩石叁轴伺服系统的开发经验,提出系统可行方案和强化指标满足硬岩全破坏过程和流变试验要求,与长春朝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Rockman207岩石叁轴仪。由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系统刚度、较快的伺服响应速度和高精度的体积变化测量特点,验证和前期试验结果表明,其在硬岩力学试验中可以满足短期全破坏过程试验和长期流变试验研究需要。(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10期)
许宏发,柏准,齐亮亮,耿汉生,马林建[3](2018)在《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岩蠕变寿命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岩的蠕变寿命是岩石流变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岩土工程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根据Goodman原理,蠕变破坏点位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破坏段)上。当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用分离变量函数表达时,证明了对于给定应变(ε_F)处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的切线模量比和割线模量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将破坏段曲线简化为直线,等时应力-应变曲线与破坏段的交点(蠕变破坏点)近似等于等时应力-应变曲线上某点(ε_F)的切线与下降段直线的交点,进而推导出了该交点的蠕变寿命的表达式。ε_F越接近峰值应变,误差越小。这样,可由短时蠕变曲线簇变换到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通过拟合方法求出给定应变(ε_F)下模量比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再由全应力-应变曲线求出峰值应力与应变、给定应变(ε_F)下的应力与切线模量、下降段直线斜率等参数;即可得到软岩的蠕变寿命和长期强度。利用本文方法,对某泥岩的蠕变寿命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蠕变寿命随应力水平变化的表达式和长期强度值,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6期)
舒克通,贾善坡,高源,耿玉林,巴靖煜[4](2018)在《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盖层岩石脆性评价改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储气库储气能力与其盖层岩石的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较脆的盖层在注气过程中容易产生破裂,可能会导致油气渗漏。为合理准确地评价盖层岩石的脆性,通过归纳总结并分析现有的基于硬度或坚固性、强度、矿物组成、应力应变曲线等脆性指标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岩石脆性评价改进方法,综合考虑塑性屈服特征、应力状态及屈服阶段对岩石脆性进行评价,并与已有的脆性指标对比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方法应用于实际储气库评价工程,评价了X9、D5盖层岩石的脆性,得到X9盖层岩石脆性比D5强的结论,即D5盖层岩石塑性变形能力较X9好。研究结果解决了现有评价方法对存在相同屈服平台高度但屈服平台长度不同的岩石脆性评价的不足之处,对储气库盖层岩石脆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陈国庆,赵聪,魏涛,王剑超[5](2018)在《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及起裂应力的岩石脆性特征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脆性作为岩石重要的力学指标,准确评价岩石脆性特征对岩体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岩石脆性指数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岩石压缩过程中峰后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而对岩石峰前应力状态关注较少。综合考量峰后应力跌落速率及起裂应力值至峰值应力值之间的应力增长速率,建立一种基于岩体应力–应变全过程的脆性指数计算方法,更加准确、合理地描述岩体脆性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单轴条件下当全程采用轴向位移控制时,脆性较强的岩石难以准确获得其峰后曲线,容易降低基于峰后应力曲的常规脆性评价方法的准确性,而所建立的脆性指标可根据峰前曲线进行判断,能够准确评价岩石脆性程度。在叁轴条件下,该脆性指标更为全面地反映了围压对大理岩脆性的抑制作用。建立的脆性指标基于岩石整个压缩过程的应力状态,能够更加显着地体现不同因素对岩石脆性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该指标的准确性与优越性,研究结果对丰富与完善岩体脆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海龙,申向东,薛慧君,樊浩伦[6](2015)在《单轴受压下水泥土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和方便工程应用,采用内蒙古黄河灌区周边典型的粉质土配制水泥土,并进行了不同水泥掺入比5%,10%,15%和20%,不同养护龄期7 d、14 d、21 d、28 d、60 d和90 d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得到了大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通过采用Matlab可视化曲线拟合工具界面cftool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水泥土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模型,该模型采用logistic函数拟合曲线的上升段,采用复合双曲线函数拟合曲线的下降段。研究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模型简单实用,能够很好地与试验数据进行吻合,并较传统的非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5年09期)
潘俊涛,李争容[7](2014)在《室内配制混凝土单轴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TAW-2000微机控制岩石伺服叁轴压力试验机,对室内配制普通混凝土圆柱体试件(高径比约2:1)进行单轴受压实验。测定了普通混凝土全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试验的研究,循环加载条件下,确实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塑性滞回环,且峰后塑性滞回环随循环的次数的增加而变小变窄;加载应力和加载段变形模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峰后卸载点的应力和峰值应力差越大,峰后曲线的变化越明显,变得越平缓,重新加载曲线的趋近线斜率与初始变形曲线的趋近线斜率相差越大。(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秦广鹏,蒋金泉,陈绍杰[8](2011)在《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岩石破坏动力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的地质运动与地质构造作用,使得岩石力学与工程系统复杂,岩体的变形、损伤、破坏和演化包含多种相互耦合的动力学过程。基于MTS试验得到的不同岩性岩石试件单轴压缩全应力-应变曲线,对轴向应力分量进行功率谱分析、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和Kol-mogorov熵提取。其功率谱含有丰富频谱成分,具有连续、噪声背景和宽峰的特征,能量随频率增大而减小,遵循反幂律规律;最大Lyapunov指数大于零,属于典型的混沌系统;岩石强度随Kolmogorov熵的增大而提高;表征系统无序程度的Kolmogorov熵可以作为岩石试件弱面发育程度的衡量标准。(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刘传孝,刘福胜,蒋金泉,戴景军[9](2008)在《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二分段特征的Lyapunov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二分法原则,应用混沌动力学Lyapunov评价准则定性研究得到了曲线新的分段特征:试验曲线的所有峰前段均处于混沌状态,证明岩石节理裂隙这一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状态演化是客观存在、线性是近似的;节理裂隙系统有85%演化到峰后段时呈有序定常态,表明节理裂隙贯通后的岩石已呈现宏观破坏,线性特征明显;围压作用将延长节理裂隙的贯通过程,使之在峰后呈抵抗性破坏特征;峰后应变长度占总应变长度的2/3及以上时,该阶段节理裂隙系统的状态将主导其演化全过程的状态特征。(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8年07期)
刘传孝[10](2006)在《砂岩全应力应变试验曲线阶段特征的Kolmogorov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K o lm ogorov熵评价准则,进行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阶段特征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定量描述了峰前、峰后和全程叁个层次的分段特征。通过与功率谱分析结论的比较研究,得出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阶段特征的K o lm ogorov熵分析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是对功率谱分析方法的科学验证与有益补充,开辟了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分段特征定量研究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全应力一应变曲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下金属矿山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以后,硬岩的岩爆和流变等工程灾害问题凸显,试验研究是了解其破坏机制的基本手段。由于硬岩具有高强度和弹脆性特点,峰后行为的试验研究在常规叁轴仪上很难实现,加之流变变形非常小,对传感器精度要求非常高。鉴于此,结合国际先进岩石叁轴伺服系统的开发经验,提出系统可行方案和强化指标满足硬岩全破坏过程和流变试验要求,与长春朝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Rockman207岩石叁轴仪。由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系统刚度、较快的伺服响应速度和高精度的体积变化测量特点,验证和前期试验结果表明,其在硬岩力学试验中可以满足短期全破坏过程试验和长期流变试验研究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应力一应变曲线论文参考文献
[1].邓绪彪,刘远征,邢矿,于怀昌.基于声发射时空演化的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阶段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2].田军,卢高明,李元辉,石磊,任金来.硬岩叁轴仪全应力应变曲线与流变试验功能分析[J].金属矿山.2018
[3].许宏发,柏准,齐亮亮,耿汉生,马林建.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岩蠕变寿命估计[J].岩土力学.2018
[4].舒克通,贾善坡,高源,耿玉林,巴靖煜.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盖层岩石脆性评价改进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陈国庆,赵聪,魏涛,王剑超.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及起裂应力的岩石脆性特征评价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6].周海龙,申向东,薛慧君,樊浩伦.单轴受压下水泥土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5
[7].潘俊涛,李争容.室内配制混凝土单轴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研究[J].价值工程.2014
[8].秦广鹏,蒋金泉,陈绍杰.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岩石破坏动力学特征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
[9].刘传孝,刘福胜,蒋金泉,戴景军.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二分段特征的Lyapunov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8
[10].刘传孝.砂岩全应力应变试验曲线阶段特征的Kolmogorov熵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