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宝北区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储量评价,油藏特征
宝北区块论文文献综述
万力,李波,西涛涛,吴小刚,耿晓飞[1](2015)在《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油藏特征与储量参数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宝浪油田宝北区块目前已完钻各类井119口,井网基本完善,井控程度大幅提高,地质构造和油藏特征认识不断加深,储量计算发生较大的变化,油藏储量规模需要重新评估。通过对该区块油藏特征的新认识,分析了各项计算参数变化情况及其对储量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储量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是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叁项参数的变化共导致储量减少6.98×104 t。(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黄家骥,王富来,文守成[2](2015)在《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污水除铁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宝浪油田产出水水质复杂,含铁量高,同时由于合有腐蚀性极强的硫化氢组分,水体腐蚀性强,且污水处理温度低等特点,污水处理后难以达到回注或直接排放标准。为此研究了一种处理高含铁污水的处理工艺。改进后的工艺在25℃、氧化剂125 mg/L时高含铁污水处理后水质指标提高较大,除Fe、除S效果较佳,污水腐蚀性控制较好。采用该工艺通过持续开展污水水质综合治理,宝浪油田注水系统腐蚀速率得到有效控制,沿程水质均达到A3标准。目前仍运行良好。(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5年01期)
黄金山[3](2014)在《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Ⅰ—Ⅱ油组合理注采井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层渗透率低,Ⅰ—Ⅱ油组当前注采井距为260 m,难以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应用启动压力梯度法、低渗透油藏经验公式法和压力恢复测试法,对研究区技术极限合理注采井距进行了研究,3种方法计算的合理注采井距分别为174,170和168 m。分析宝北区块Ⅰ—Ⅱ油组调整井新井投产或老井上返补孔初期产油量统计结果可知,平均单井初期产油量约为6 t/d,现有井网条件下单井控制石油地质储量为0.93×104t,利用经济井网密度对研究区的合理注采井距进行了研究,在油价为70美元/bbl时,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35口/km2,合理注采井距为169 m。(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4年02期)
黄聪[4](2013)在《宝北区块岩芯裂缝定量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宝北区块岩芯裂缝的观察和测量资料,以裂缝地质特征和岩心描述为依据,利用玫瑰花图对区内背斜所发育的构造缝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叁个油组作倾角和倾向的玫瑰花图,得到各个油组的裂缝优势发育方向和倾角的范围。并对沉积缝和构造缝的开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解其开度分布范围。对构造缝数量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判断地层不同部位应力场的强弱。(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9期)
李伟才,崔连训,赵蕊[5](2012)在《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水动力改变液流的工作原理。其次,结合油田实际地质及生产情况,从注水井增补及开发层位调整方面,对油田52口生产井制订了改变液流方向的具体措施。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上述措施进行了评价,预测措施实施后15年综合含水率上升6.36%,产油量增加26.51×104t,日产油增加59.34 t/d。预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应用在宝北区块这样的高含水、低渗透油藏中能取得较好效果。该技术可有效抑制低渗透储层含水率上升,增加单井产量,提高储层水驱采收率。(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2年05期)
王春和,唐恩施,郭强,林硕[6](2012)在《宝北区块水驱过程中储层伤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国内同类低渗油田相比,宝浪油田无论是上产步伐,还是采油速度、标定采收率等均位于前列。油田投入注水开发后,由于宝北区块低渗油田储层自身的特点,加之上产初期主力层系采油速度过高,增产增注工艺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注水难以达到要求,产量递减较大,因此对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因素进行研究,为下步油田开发治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2年08期)
杜清,王亮,任静,刘斌[7](2012)在《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构造特征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属高陡背斜构造发育区,区内断裂及裂缝及其发育,构造复杂。综合利用构造、地震、岩心等资料,对该区构造特征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宝北区块背斜构造是在垂直于背斜轴部的强烈挤压力作用下,即由反冲断层产生的走滑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受力不均,宝北背斜大致可以分为叁段:南东段、相对较粗的北西段、较细的中段。通过最新钻井资料所编制的构造图,对该区叁级断层进行重新认识。根据定向取心、成像测井、常规岩心及薄片资料,对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裂缝。最终确定裂缝的发育分布带。裂缝综合预测与实际应用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17期)
刘子胜,王满,张东[8](2012)在《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Ⅱ油组流动单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选流动分层指标法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Ⅱ油组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A和B类主要发育于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的心滩和河道滞留沉积物性好;C类主要发育于具有小型交错层理的心滩物性中等;D类主要发育于心滩沉积顶部的细粒沉积物中物性差;E类主要发育于漫滩沉积中物性最差。流动单元的划分加深了对储层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钟意,李华斌,曾磊,申乃敏,刘露[9](2011)在《宝浪油田宝北区块防垢剂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宝浪油田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导致地层水和产出水中的CO_3~(2-)离子浓度增高,产生CaCO_3、CaSO_4和BaSO_4等结垢沉淀,使得油井结垢的数量、范围、产状等发生相应变化,井筒附近地层及井筒发生结垢现象呈由点到面、由轻微到严重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情况在油田广泛应用的防垢刑中优选出DT、HE、PB、ED、AT、BH,6种防垢剂,再进行单一防垢剂筛选和防垢刑复配室内实验,挑选出一种有效时间长、效果好、安全可靠的防垢体系,从而指导现场试验。(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1年11期)
秦飞,姚光庆,李伟才,张磊,马伟竣[10](2010)在《宝北区块不同角度裂缝人造岩心驱油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裂缝存在致使水淹、水窜严重,储层改造效果不佳。为对比研究低渗砂岩储层不同角度裂缝的开发特征,设计了不同角度裂缝人造岩心水驱油试验,并对不同驱替时刻、不同参数关系的驱油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裂缝的面夹角越大,渗滤能力越强,驱替压力越小,驱油效率越大,越容易早淹,对开发的影响越大。②交叉裂缝相对单裂缝而言,含水上升与驱油效率增大有更好的协调性。③高角度裂缝和交叉裂缝对注水强度和驱替速度相对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宝北区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宝浪油田产出水水质复杂,含铁量高,同时由于合有腐蚀性极强的硫化氢组分,水体腐蚀性强,且污水处理温度低等特点,污水处理后难以达到回注或直接排放标准。为此研究了一种处理高含铁污水的处理工艺。改进后的工艺在25℃、氧化剂125 mg/L时高含铁污水处理后水质指标提高较大,除Fe、除S效果较佳,污水腐蚀性控制较好。采用该工艺通过持续开展污水水质综合治理,宝浪油田注水系统腐蚀速率得到有效控制,沿程水质均达到A3标准。目前仍运行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宝北区块论文参考文献
[1].万力,李波,西涛涛,吴小刚,耿晓飞.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油藏特征与储量参数再认识[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
[2].黄家骥,王富来,文守成.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污水除铁技术应用研究[J].海洋石油.2015
[3].黄金山.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Ⅰ—Ⅱ油组合理注采井距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
[4].黄聪.宝北区块岩芯裂缝定量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
[5].李伟才,崔连训,赵蕊.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
[6].王春和,唐恩施,郭强,林硕.宝北区块水驱过程中储层伤害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2012
[7].杜清,王亮,任静,刘斌.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构造特征再认识[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8].刘子胜,王满,张东.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Ⅱ油组流动单元研究[J].内江科技.2012
[9].钟意,李华斌,曾磊,申乃敏,刘露.宝浪油田宝北区块防垢剂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1
[10].秦飞,姚光庆,李伟才,张磊,马伟竣.宝北区块不同角度裂缝人造岩心驱油对比试验[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