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典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古典,现代性,郭沫若,乌托邦,屈原,桃花源,传统。
古典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东[1](2019)在《中国新诗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以张枣《悠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枣的《悠悠》表现了一个美学文本被读者或大众分享的过程,其中的美学启示源于一个悠远的自然和人文空间,而最终蕴含在张枣对"好的故事"的强调中。"好的故事"联系了以王献之、鲁迅和张枣为美学代表的古典和现代,是一个美学案例,也是张枣式的"用典"。在这一"典故"的运用和变形中,可以发现中国新诗的古典性和现代性的辩证关系,从历时性的定论转向共时性的考察,古典性和现代性可以同时发生于"新诗"中并形成同一个"精神空间"。(本文来源于《东吴学术》期刊2019年05期)
令狐兆鹏[2](2019)在《论张枣诗歌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枣的诗歌以意象繁复、结构复杂而着称,这也使得他的诗歌晦涩难懂。从古典性和现代性角度入手,可以窥见张枣诗歌写作的秘密,评估其价值。张枣早期诗歌沉浸于古典诗的意境中,他的诗歌韵律和谐、优美,节奏整齐,韵脚讲究,颇合古典诗歌的规范;从《镜中》到《刺客之歌》,张枣走过了从浸淫古典到解构古典的过程。中后期的张枣,浸淫于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其作品现代性凸显,许多题材选用西方文化素材,意象的选择也偏向于西方经典;他的诗歌呈现出对话结构,体现了众声喧哗的效果;流亡主题的出现和元诗因素的加入,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复杂的现代性。晚期的张枣有意识地调解古典性和现代性的矛盾,力图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哲学背景,调之以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来创作诗剧,从而呈现出《大地之歌》的纷杂面貌,为当代诗歌树立了新的高度。(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卓[3](2019)在《黄沾词作古典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沾作为一个深具豪气才情的词人,词作大气磅礴,雄浑豪壮,一个现代的词人,对古典诗词信手拈来的化用,对家国情怀情义两全的深情刻画,无论是精神意境还是句式笔法无不闪烁着中国传统的光辉,但现代的新观念新伦理又作为其内核,时代特色也极为厚重,其词作之魅力正在于此。黄沾的词作对中国古典的承与变正表现在其家国情怀及对侠的新的阐释上,其文学手法的意象选用及句式笔法上也充分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并合于古典词作理论。黄沾词作也与现代风气脉搏相和,其歌词美感的特征也表现在与时代背景的相洽融合之中。(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7期)
梁海[4](2019)在《伟大的小说都是对传统的回应——当代先锋小说的古典性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陈晓明在谈到"先锋小说"时认为:"我们称之的‘先锋派'的那个创作群落(他们主要包括: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叶兆言、北村等),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的,他们不仅面对着‘卡理斯玛'①解体的文明情境,而且面对着‘新时期'危机的文学史前提——这就是他们无法抗拒的历史和现实。与其说他们从这个历史前提找到新的起点,不如说他们承受了这个‘前提'的全部压力而仓皇逃亡。他们与这道前提的关系天然地(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翁建瑜[5](2019)在《论格非《江南叁部曲》的古典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格非曾直言直到30岁才开始逐渐推崇传统小说。而《江南叁部曲》就是他中国化写作的一个重要例证。古典性是一种古典感觉、古典意味,是感性的可以被感知到的氛围与情感。在"江南叁部曲"中,人们可以时刻感受到这种感觉。本文就以《江南叁部曲》为中心,从意象选用方面论证其古典性,证明格非向中(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2期)
刘涛,王晴飞,赵天成,樊迎春,徐晓[6](2019)在《文学发生与“新古典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语:当下的文学批评中存在一种强大的、直奔现实而去的内在逻辑,从作品、现象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对应关系及其内部结构发力,生成某种推进文学发展的表面循环。而其引发的思考范围则更广:文学理论是否已被文学现场遮蔽,其自身在文学批评中是否还具备有效性?文学渊源及其理论的历史生成,在批评实践中是否只能成为一种尴尬的对应痕迹?如果说文学理论已不能直接作用于文学批评,我们如何要求批评的整体水平反映一个时代文学理论的价值维度?(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1期)
苗霞[7](2018)在《语言修辞与古典性的诞生——古马诗歌语意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诗,当初在胡适等人手中发轫时曾以决绝的反传统面目出现,其《文学改良刍议》的"八不主义"中"不模仿古人""不用典""不讲对仗",即是有力证明。但截至今日,在新诗发展的一个世纪历程中,对传统的因袭与传承、创新与改造仍是其一个显着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态。现代史上的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戴望舒、废名、何其芳等的诗作飘荡着浓郁的古典气息。关乎此,早有废名的《谈新诗》,后有李怡(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2018年07期)
高佩佩[8](2018)在《郭建强诗歌意象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着名青海诗人,郭建强自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于数十种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重要作品,被国内叁十余种权威诗歌年选收录,连续多次获得国内重要诗歌奖项国际奖项,并陆续出版了《穿过》《植物园之诗》和《昆仑书》叁部诗集,影响甚为广泛。其开阔的写作视野、严肃的审美趣味,和在诗歌意象的创造与选用上体现出的古典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的双重性特征,都让郭建强的诗歌在商业浪潮中保持一份独有的冷峻同时又潜藏着充沛的感情。郭建强诗歌中有五类经典意象:石头、骨头、月、远方、水与镜子。其意蕴较为复杂,蕴含着不同程度的古典性和现代性,同时熔铸了对古典韵味的追求与对当下现代化的生存境遇的诗性思考。首先,郭建强对古典文学系统中的经典意象的学习与吸收,更多地体现在对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识形态和哲理性思考等更为深刻的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停留于简单地运用或机械地模拟这五种意象本身;其次,郭建强在以意象作为中介进而把控诗歌、诗人和语言这叁者的关系时,融入了他对现代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现代哲思的个人理解,通过这五种意象个性化地传达了对现代人生存现状与困境的理性思考;最后,其作品在大量运用和吸收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的本土素材的基础上,将古典意象与现代思考相融合,古雅韵味与强烈的诗性通过意象能够共同呈现在凝练的作品中,带来新鲜且层次丰富的审美感受。此外,注重理性思辨和对直觉的描述是郭建强诗歌的一大特色,通过返回身体来思考感知世界的方式,在“疼痛”中通过直觉描写还原现象世界,在冷眼旁观中理智地抒情是郭建强诗歌创作独特的艺术经验,在异彩纷呈的第叁代诗歌创作中个性十足。郭建强的诗歌在继承和吸收古典诗歌意象的同时,又在以现代人的眼光反视古典,不断地解构已有的公共意象的并加入个人化的经验和理解,从而使得传统的古典意象与现代生活经验、话语语境相互融合,既能表达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又能体现出古雅的情致与智慧,是对传统诗歌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申宁[9](2018)在《用当代语汇建构古典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古典艺术时期历时漫长,诞生了许多优秀经典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有着一种共通的品格和内涵:即和谐唯美、严谨理性、科学量化、典雅宁静、恒定与坚实,这是一种经典永恒的古典主义属性,是艺术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一直来为现当代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启迪。英国当代艺术家尤恩·乌格罗就是被这种古典性所深深吸引和启发,用一种十分当代的艺术语言来阐释和转译这种经典的古典性。本文通过分析尤恩·乌格罗绘画作品中的当代性绘画语言和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古典精神,以及乌格罗绘画作品体现出的当代性与古典性的冲突性融合,以期从一个独特的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尤恩·乌格罗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绘画的当代性语汇和古典性,以及尤恩·乌格罗生平及其绘画艺术概况;第二章研究了乌格罗绘画中所体现的当代性语汇,主要阐述了乌格罗绘画语言的独特性;第叁章研究了尤恩·乌格罗绘画中呈现出的古典精神,古典艺术所崇尚的严谨理性、科学量化、典雅宁静等在他的画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并蕴含新的构成意味,呈现出了坚实与纪念碑式的高贵与永恒,其创造性的绘画表现和极具独创价值的作品,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第四章研究了乌格罗用当代语汇表达古典性的方式和意义。第五章阐述了乌格罗艺术方式对本人油画创作的启示和影响。乌格罗的作品将古典的精神置入全新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实现了一种充满创新性的艺术表达,这是对古典艺术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进而在这种具有冲突性的融合中实现了一种当代观念性的表达,研究他的艺术创作对于我们的艺术学习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2)
王文英[10](2017)在《现代性与古典性的交融:郭沫若历史悲剧的特色之一——以《屈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的历史剧多为悲剧,其题材选择、构想的出发点首先是时代的需要,有其鲜明现代性和当代意识,《屈原》在这方面十分典型。本文重点论述《屈原》作为历史悲剧承续传统中华文化血脉的古典性的两个特点:1.诗言志、缘情的传统。《女神》极其强烈地既继承又突破这一传统,即继承了诗歌以抒情为主的传统,同时又吸收了《离骚》热烈表现诗人理想、情愫的楚骚风格和西方狂飙突进的浪漫主义诗风,突破了抒情止于礼的中和、含蓄、有节制的主流传统。《屈原》的话剧体裁是自西方移植进来的现代新剧种,没有戏曲的唱(诗歌因素),但是《屈原》在某种意义上是"诗剧"或者"剧诗",一则接续了诗言志、缘情的传统,并实际上对现代话剧体裁作了诗化的处理,从而与传统戏曲有了某种契合;二则《女神》那种大胆、奔放、火山爆发式的强烈激情,在《屈原》中以新的诗剧形式得到了新的表现。2.对中国悲剧传统的古典性也有继承、有突破。古典悲剧尽管可以包含悲剧性矛盾和冲突,但多以"大团圆"即好人最后战胜坏人的圆满结局收场。《屈原》虽然没有直接写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剧结局,但是,婵娟替屈原被毒死,及弥漫全剧的悲剧氛围却打破了"大团圆"的传统结局。更重要的,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悲剧意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叙了屈原高尚人格、美好人生被无情毁灭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心灵的历程,是典型的悲剧意识,而且屈原的悲剧属于传统悲剧中由于君王支持,忠奸之争以忠遭打击而奸获胜的模式。《屈原》就是这个传统模式的现代演绎。(本文来源于《岭南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古典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枣的诗歌以意象繁复、结构复杂而着称,这也使得他的诗歌晦涩难懂。从古典性和现代性角度入手,可以窥见张枣诗歌写作的秘密,评估其价值。张枣早期诗歌沉浸于古典诗的意境中,他的诗歌韵律和谐、优美,节奏整齐,韵脚讲究,颇合古典诗歌的规范;从《镜中》到《刺客之歌》,张枣走过了从浸淫古典到解构古典的过程。中后期的张枣,浸淫于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其作品现代性凸显,许多题材选用西方文化素材,意象的选择也偏向于西方经典;他的诗歌呈现出对话结构,体现了众声喧哗的效果;流亡主题的出现和元诗因素的加入,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复杂的现代性。晚期的张枣有意识地调解古典性和现代性的矛盾,力图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哲学背景,调之以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来创作诗剧,从而呈现出《大地之歌》的纷杂面貌,为当代诗歌树立了新的高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典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东.中国新诗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以张枣《悠悠》为例[J].东吴学术.2019
[2].令狐兆鹏.论张枣诗歌的古典性与现代性[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王卓.黄沾词作古典性探析[J].名作欣赏.2019
[4].梁海.伟大的小说都是对传统的回应——当代先锋小说的古典性嬗变[J].上海文学.2019
[5].翁建瑜.论格非《江南叁部曲》的古典性[J].牡丹.2019
[6].刘涛,王晴飞,赵天成,樊迎春,徐晓.文学发生与“新古典性”建构[J].当代文坛.2019
[7].苗霞.语言修辞与古典性的诞生——古马诗歌语意辨析[J].诗探索.2018
[8].高佩佩.郭建强诗歌意象的古典性与现代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8
[9].申宁.用当代语汇建构古典性[D].浙江师范大学.2018
[10].王文英.现代性与古典性的交融:郭沫若历史悲剧的特色之一——以《屈原》为例[J].岭南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