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基因论文_王同华,郭一鸣,李莓,曲亮,范连益

导读:本文包含了恢复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稻瘟病,甘蓝,抗性,基因组,雄性,水稻。

恢复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同华,郭一鸣,李莓,曲亮,范连益[1](2019)在《新型甘蓝型油菜Ogu-CMS恢复源CLR650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源于萝卜的Ogu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具有育性稳定、彻底,被认为是芸薹属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最理想的细胞质不育类型。但其恢复基因在由萝卜进行转育时,冗余连锁染色体片段也渗入至油菜基因组,并对恢复基因遗传特性产生一定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针对新型甘蓝型油菜Ogu-CMS恢复源CLR650转育后代出现的育性偏分离现象,利用Ogu-CMS不育系20QA、SC3QA及保持系20B、SC3构建了不同背景A(Rfrf)的F_2、F_3分离群体和A(Rfrf)×B(rfrf)、A(rfrf)×A(Rfrf)正、反交BC1、BC2分离群体,在花期将Ogu-CMS恢复基因Rfo特异标记和育性表现一一对应调查育性分离调查,进而分析其恢复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Rfo标记在F_2和BC1分离群体单株分析结果与育性表现为共分离遗传,说明控制育性恢复的为单显性基因(即Rfo基因);而分离群体的育性分离比的卡平方检验表明,源于CLR650的F_2、F_3分离群体可育株:不育株比例均符合1:2分离比(预期分离比为3:1),正反交BC1、BC2分离群体可育株:不育株均符合为1:4的分离比例(预期分离比为1:1),明显低于单显性基因的正常遗传模式;而源于CLR650的A(rfrf)×A(Rfrf)和A(Rfrf)×B(rfrf)正反交BC1、BC2分离群体育性分离比均无显着差异,说明恢复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同;【结论】CLR650中恢复基因出现偏分离可能是由渗入的连锁冗余染色体片段较大,造成被易位油菜染色体遗传行为异常所致,并由此推断其偏分离在减数分裂期间就已形成。因此在利用CLR650转育新的Ogu-CMS恢复系时,需增加后代群体数量才能确保目标单株的出现几率。(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洪晓如,陈汉才,沈卓,黎庭耀,张艳[2](2019)在《菜薹核不育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薹(菜心)7-3A是自然突变的一个核不育材料,败育彻底,育性稳定。经遗传分析,该不育材料为双基因隐性上位互作的核不育类型,在生产上能够产生全不育群体,容易获得强优势组合,在菜薹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对控制‘7-3A’育性的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开发分子标记用于不育系和临保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使‘7-3A’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本研究中使用的定位群体为‘7-3A’和‘7-3B’兄妹交构建的一个近等基因系群体,兄妹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稳定在1︰1,可育株自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符合3︰1,表明该群体中只有一个不育位点处于分离状态,将该不育基因暂命名为BrMsf。利用BSA法结合已公布的SSR标记,筛选到1个与BrMsf连锁的SSR标记cnu_m062a,位于A07染色体上。参考白菜基因组序列,对7-3A、7-3B定位群体中的3个可育单株和3个不育单株分别利用illuminaHiSeqTM进行10×深度的重测序,以参考序列为"桥梁"找出cnu_m062a标记左右两侧各2M区间内的可育和不育材料之间的InDel差异,开发InDel标记对BrMsf进行精细定位。利用BSA法结合InDel标记,以7-3A、7-3B群体中的1 176个不育单株作为定位群体,找到9个与BrMsf基因紧密连锁的InDel标记,最近的两侧标记为C719和C720,遗传距离分别为0.26和0.08cM,对应在白菜基因组上的物理距离约209kb。参照白菜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注释信息,在BrMsf定位区段共预测到23个候选基因(BraA07g009160~BraA07g009390)。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6个基因(BraA07g009190、BraA07g009220、BraA07g009230、BraA07g009240、BraA07g009280、BraA07g009290)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在成熟花药和雄蕊中表达量比较高,与花粉发育相关。近等基因系群体中3个可育单株和3个不育单株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结果显示,这6个基因中仅有2个基因(BraA07g009220、BraA07g009270)在不育单株和可育单株中存在SNP差异,因此,猜测BraA07g009220或BraA07g009270可能为BrMsf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朱砚姝,白锐琴[3](2019)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Rf032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恢复系的选育是辣椒CMS叁系育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中发现了1个新的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候选基因CA00g82510(CM334,Capsicum annuum L.),并开发了相关分子标记。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7013A’(C. annuum L.)及其保持系‘77013’(C. annuum L.)和恢复系‘IVF2014032’(C. annuum L.)为材料,利用‘77013A’和‘IVF2014032’构建F2代分离群体。经遗传分析表明‘IVF2014032’含有单显性恢复基因位点,命名为CaRf032。利用‘77013’和‘IVF2014032’基因组重测序SNP数据,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将CaRf032定位于辣椒‘Zunla-1’(C. annuum L.)基因组6号染色体8.56 Mb区间。进一步以上述基因组重测序SNP位点,设计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引物,利用11对引物和441株F2分离群体单株,将CaRf032定位于249.41kb区间,侧翼标记为S1350和S1367。在侧翼标记之间设计8个新的KASP标记,从2877株F2大群体中筛选重组单株23株,将候选区间缩小至148.05 kb。利用在线FGENESH软件,预测此精细定位区间参考‘Zunla-1’基因组有22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其中1个ORF含有叁角状五肽重复(pentatricopeptide repeat,PPR)结构,此ORF所在的区域‘Zunla-1’基因组于1.2 kb后有1.0 kb的空缺(gap),但前1.2 kb与辣椒‘CM334’基因组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CA00g82510一致。CA00g82510全长1752bp,无内含子,与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L.)PPR基因Solyc06g007300.2相似度83%,预测编码1个含有58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恢复系‘IVF2014032’中CA00g82510预测编码氨基酸与‘CM334’的完全一致,但在保持系‘77013’中因1 198 bp处发生单碱基突变(C/T)而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预测的编码蛋白比恢复系减少了184个氨基酸;利用CA00g82510亲本差异SNP位点开发的5个多态性KASP标记与CaRf032共分离;RT-PCR分析发现,CA00g82510在不育系和恢复系花蕾中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00g82510为辣椒‘IVF2014032’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位点CaRf032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郭学强,郗玲玲,王亚豪,郭跃东,张照可[4](2019)在《CCl_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与恢复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肝疾病,因其诱发和影响因素众多,导致其发生和发展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构建了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ALF模型,通过检测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系数及形态结构进行建模评估,用大鼠基因组230 2. 0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和分析了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了其机制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靠的大鼠ALF模型。检测发现,6 681个基因发生了有意义的表达变化。其中,4 819个基因与ALF相关。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过程中,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等生理活动及IL-1、IL-6和IL-8等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活性增强,而细胞凋亡以及p53、ATM和AMPK等信号通路减弱。基于本文结果推测,在ALF的损伤和进展阶段,炎症因子IL-1R1、TNFR1和TNFR2等通过IL-1α→IL-1R1→→MAPK8→FOS/JUN途径和/或TNF-α→TNFR1/B→→NF-κB→→Caspases途径促进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抑癌基因TP53在进展和恢复阶段,通过p53途径调节细胞凋亡; TNF-α和IL-10在恢复阶段,通过NF-κB、JAK-STAT和MAPK等信号通路激活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肝细胞增殖。本文推测,在CCl_4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中,IL-1R1、TNFR1、TNFR2、CASPASE3、TP53、PCNA和NF-κB等基因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为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朱永生,白建林,谢鸿光,吴方喜,罗曦[5](2019)在《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禹丽,许兰莹,黄启星,龚芳[6](2019)在《硫氧还蛋白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生成及心功能恢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观察硫氧还蛋白1(TRX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生成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其中50只为空白对照组,50只诱导心肌梗死组,50只诱导心肌梗死+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造模24 h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已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细胞数量为(1~2)×106。细胞移植后1周、2周、4周(每个时间点,每组各15只大鼠),观察大鼠血管生成及心功能变化。结果相比于诱导心肌梗死组大鼠,随着细胞移植时间的延长,诱导心肌梗死+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新生血管密度及心功能均显着恢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在移植4周后,诱导心肌梗死组大鼠心功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TRX1促进心肌梗死大鼠血管生成及心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张兵,扈臣媛,于迪,张焕新,闫冬梅[7](2019)在《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恢复的多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及其影响HC恢复的因素,为HC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6年连续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3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全部病例分为HC和非HC(对照)2组,以预处理实施之日为随访起点,移植后180 d作为随访终点。选择10个临床参数作为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25岁和≥25岁)、原发疾病、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移植供受体性别差异、HLA嵌合、巨细胞病毒(CMV)血症、EB病毒血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原发病复发,所有单因素分析P<0.01的危险因素进入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3例移植患者中位年龄为28岁,共有31例(27.4%)发生HC;其中Ⅰ度5例(4.4%),Ⅱ度19例(16.8%),Ⅲ度5例(4.4%),Ⅳ度2例(1.8%),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术后37(26-70)d,中位持续时间为14(5-55)d。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处理方案中含ATG(RR=6.170,95%CI:1.875-20.306,P<0.01)、CMV血症(RR=7.633,95%CI:2.318-25.133,P<0.01)、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RR=0.307,95%CI:0.137-0.686,P<0.01)、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RR=1.891,95%CI:0.918-3.898,P>0.05)为影响HC恢复的高危因素。对上述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发现,CMV血症(RR=4.770,95%CI:1.394-16.326,P<0.01)为影响HC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监测CMV血症、积极抗病毒治疗是预防HC发生,促进HC好转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直新[8](2019)在《油菜核不育材料7365A恢复基因Bnams4~a的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7365系统的育性被认为受两对基因控制,即BnaMs3/Bnams3和Bnams4~a/Bnams4~b/Bnams4~c。前人推测Bnams4~a可能是通过DNA甲基化相关过程恢复Bnams4~b导致雄性不育。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对仅在Bnams4~a位点分离的736512AB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比较分析;通过转化反向重复表达载体等实验,对前人提出的sRNA通过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RdDM)调控育性的观点进行验证;通过BAC的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SMRT)对与Bnams4~a紧密连锁的基因进行验证与排除;在甘蓝型油菜7365A中进行Bnams4~a全长序列的遗传转化验证,并对启动子中的串联重复序列进行截短分析。本研究的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736512AB近等基因系的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文库,完成了甘蓝型油菜花蕾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可育和不育文库的整体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2.23%和13.00%,没有显着差异。两个文库中不同序列背景下的DNA甲基化水平都是CG>CHG>CHH。DNA甲基化在各条染色体上并非均匀分布,整体甲基化水平和CG、CHG、CHH序列环境的甲基化水平上,A_n亚基因组显着低于C_n亚基因组。花蕾中DNA甲基化平均水平低于根与叶片。2.基因区与重复序列区域甲基趋势不同:在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最高,随着远离转录起始位点,甲基化水平迅速升高,直至稳定水平;gene body区甲基化水平明显要低,而其中内含子区相对外显子和UTR区较高。而重复序列区本身呈现出中间低而两侧高的趋势,上下游1kb甲基化水平相对较低。3.可育与不育材料间存在局部甲基化差异:779个差异甲基化区间(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中,低甲基化的DMR明显较高甲基化的DMR多。在40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中鉴定到11个潜在的与花粉发育相关的基因,其中10个基因表达量有差异。随机挑选8个基因进行常规重亚硫酸盐测序验证,结果与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一致。此外,Bnams4的gene body区DNA甲基化差异明显,表达量差异显着。4.通过构建调控区反向重复载体转入Bnams4~b背景拟南芥中,显着提高了Bnams4~b靶区间的DNA甲基化水平,而表达量没有改变,育性也没有恢复;在拟南芥中超表达Bnams4~a的gDNA得到的是雄性不育表型,Bnams4~a全长转化野生型拟南芥也是雄性不育表型。排除了Bnams4~a通过调控区sRNA经RdDM路径恢复育性的推测。5.通过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完成了Bnams4~a和Bnams4~b BAC的完整拼接,序列比较显示,在Bnams4~a上游5kb左右的位置,新发现两个插入片段。806上预测编码一个未知功能蛋白,1667上预测编码一个甲基转移酶。将含两个片段的序列分别构建互补载体对Bnams4~b背景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均不能恢复Bnams4~b的育性,基本排除Bnams4~a为Bnams4~b紧密连锁基因的可能。6.Bnams4~a全长对甘蓝型油菜7365A全不育材料进行遗传转化,得到138株阳性苗,其中81株育性得到恢复。育性恢复株gene body区DNA甲基化水平显着降低,Bnams4表达量显着降低。7.Bnams4启动子由3段串联重复(tandem repeat,TR)序列TR1、TR2和TR3正向串联组成,通过构建不同数目串联重复序列驱动Bnams4 CDS表达载体转化野生型拟南芥。结果发现:仅有5’UTR驱动Bnams4表达时,所有转基因拟南芥均表现雄性可育;一个或多个串联重复驱动Bnams4表达时,部分或所有阳性苗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这些结果说明Bnams4启动子中串联重复序列是其表达所必需的。本研究对油菜花蕾尽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排除了Bnams4~a启动子区差异导致的育性变化,排除了与Bnams4~a紧密连锁的育性恢复基因,通过在油菜7365A中成功的对Bnams4~a进行了互补验证。本研究完善了油菜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对7365A育性恢复及嵌合新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的解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白玉路,王平,张琼,张志勇,徐登武[9](2019)在《水稻骨干恢复系川恢907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与精准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精准改良骨干恢复系川恢907稻瘟病抗性,为培育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良恢复系。【方法】本文通过多代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以五山丝苗为抗稻瘟病基因Pi2供体,精准改良骨干恢复系川恢907(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和Pita)的稻瘟病抗性。【结果】经T检验,改良后聚合了Pi2、Pik和Pita 3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新川恢907与原始材料间的主要农艺性状无显着差异;基于NY/T 1433-2014中48对SSR引物对其进行指纹图谱鉴定,二者之间无差异;经稻瘟病病圃田间抗性鉴定,新川恢907稻瘟病叶瘟1级、颈瘟1级,综合抗病指数1.0,抗稻瘟病。【结论】通过抗病基因聚合,显着提高了川恢907的稻瘟病抗性,保持了川恢907的原有优良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志伟,官华忠,王晓方,董瑞霞,卓成海[10](2019)在《叁基因聚合改良恢复系福恢673的稻瘟病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良水稻优良恢复系福恢673的稻瘟病抗性,以该恢复系为轮回亲本,以携有3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9和Pi-k~h)的优质恢复系金恢1059为供体亲本,通过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10个导入了这3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福恢673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率为92.96%–98.59%。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宜香A配制的杂种一代均表现抗稻瘟病,抗性明显强于对照福恢673和宜优673,且半数以上杂种一代基本保留了原组合的主要优点。用近等基因系Line 9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两优7283和金泰优683在区试中均表现出产量高、稻瘟病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表明该近等基因系具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恢复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菜薹(菜心)7-3A是自然突变的一个核不育材料,败育彻底,育性稳定。经遗传分析,该不育材料为双基因隐性上位互作的核不育类型,在生产上能够产生全不育群体,容易获得强优势组合,在菜薹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对控制‘7-3A’育性的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开发分子标记用于不育系和临保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使‘7-3A’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本研究中使用的定位群体为‘7-3A’和‘7-3B’兄妹交构建的一个近等基因系群体,兄妹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稳定在1︰1,可育株自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符合3︰1,表明该群体中只有一个不育位点处于分离状态,将该不育基因暂命名为BrMsf。利用BSA法结合已公布的SSR标记,筛选到1个与BrMsf连锁的SSR标记cnu_m062a,位于A07染色体上。参考白菜基因组序列,对7-3A、7-3B定位群体中的3个可育单株和3个不育单株分别利用illuminaHiSeqTM进行10×深度的重测序,以参考序列为"桥梁"找出cnu_m062a标记左右两侧各2M区间内的可育和不育材料之间的InDel差异,开发InDel标记对BrMsf进行精细定位。利用BSA法结合InDel标记,以7-3A、7-3B群体中的1 176个不育单株作为定位群体,找到9个与BrMsf基因紧密连锁的InDel标记,最近的两侧标记为C719和C720,遗传距离分别为0.26和0.08cM,对应在白菜基因组上的物理距离约209kb。参照白菜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注释信息,在BrMsf定位区段共预测到23个候选基因(BraA07g009160~BraA07g009390)。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6个基因(BraA07g009190、BraA07g009220、BraA07g009230、BraA07g009240、BraA07g009280、BraA07g009290)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在成熟花药和雄蕊中表达量比较高,与花粉发育相关。近等基因系群体中3个可育单株和3个不育单株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结果显示,这6个基因中仅有2个基因(BraA07g009220、BraA07g009270)在不育单株和可育单株中存在SNP差异,因此,猜测BraA07g009220或BraA07g009270可能为BrMsf的候选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恢复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同华,郭一鸣,李莓,曲亮,范连益.新型甘蓝型油菜Ogu-CMS恢复源CLR650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式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洪晓如,陈汉才,沈卓,黎庭耀,张艳.菜薹核不育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朱砚姝,白锐琴.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Rf032的精细定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4].郭学强,郗玲玲,王亚豪,郭跃东,张照可.CCl_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与恢复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作用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5].朱永生,白建林,谢鸿光,吴方喜,罗曦.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J].中国水稻科学.2019

[6].禹丽,许兰莹,黄启星,龚芳.硫氧还蛋白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生成及心功能恢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7].张兵,扈臣媛,于迪,张焕新,闫冬梅.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恢复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8].王直新.油菜核不育材料7365A恢复基因Bnams4~a的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9

[9].白玉路,王平,张琼,张志勇,徐登武.水稻骨干恢复系川恢907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与精准改良[J].西南农业学报.2019

[10].陈志伟,官华忠,王晓方,董瑞霞,卓成海.叁基因聚合改良恢复系福恢673的稻瘟病抗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低温胁迫后的pvKH一s5讨toGslZ一pA转基...一1细菌双杂交文库原理示意图(来自stra...斑马鱼redd1和redd2基因影响胚胎的背...常氧恢复调节因素变化二PCR的质量胜~鱼目曲线各组实验动物血液AST水平(x±S)

标签:;  ;  ;  ;  ;  ;  ;  

恢复基因论文_王同华,郭一鸣,李莓,曲亮,范连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