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本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模型,混凝土,应力,应变,方程,水合物。
本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昆,汤文辉,冉宪文[1](2019)在《正交各向异性CFRP材料的本构关系及其在平板撞击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类复合材料通常具有力学性能的正交各向异性,因此在对该类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中,其本构关系及物态方程必须考虑正交各向异性的修正。从经典的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本构方程出发,以某型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材料为研究对象,引入Tsai-Hill准则描述材料的塑性行为,采用Grüneisen物态方程描述压力与体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叁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并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对叁维条件下平板撞击问题中的应力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叁维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呈现出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对于靶板中平台压力,由于广义体积模量及正交各向异性修正项的引入,得到的压力相对于各向同性模型偏低。设定飞片以100~3 000 m/s的速度撞击静止靶板,对计算结果的数值分析发现随着飞片速度上升,正交各向异性模型中修正项对压力的贡献减小。最终正交各向异性模型趋近于各向同性模型。(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2期)
李伟,于辉,刘利刚,苑旭冲,董洪旺[2](2019)在《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本构关系及断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利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得到试样中等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陶瓷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并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该材料的弹脆性动态损伤本构方程。通过对试样断口微观形貌的SEM观测,并结合纳米压痕实验,分析了材料的断裂机理。从试样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可得:材料断裂方式为脆性解理断裂,云母相与玻璃相交界面存在大量沿晶微裂纹;由纳米压痕实验验证了两相之间弱界面的存在,微裂纹最早成核于两相交界处,并沿弱界面扩展,成核载荷为20 mN。(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朱一铭,陈晨,陈忠勇,周述扬[3](2019)在《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分解过程中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泛、清洁燃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对其沉积层的力学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实验室内重塑了40%孔隙度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试样,并基于力学实验设备,对其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分解过程中的力学强度及变形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获取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数据。结果显示,水合物分解会造成沉积层强度的降低。此外,基于实验数据,在借鉴土力学邓肯-张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围压及分解时间对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围压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分解过程中的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沉积物试样在分解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谢明,刘方,吉延峻,李刚,罗滔[4](2019)在《型钢混凝土界面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型钢混凝土试件黏结滑移性能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型钢与混凝土黏结面上黏结应力的分布特征和构成黏结力叁部分(化学胶结力、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之间的转化规律;根据型钢混凝土黏结面上叁部分黏结力的相互转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弹簧-摩擦块单元的细观模型;考虑到黏结面上混凝土性能的离散性和缺陷的随机性,应用随机损伤理论,建立了型钢混凝土黏结面随机黏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大量型钢混凝土拉拔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合理地反映型钢混凝土黏结面的损伤特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0期)
阿斯哈,周长东,邱意坤,梁立灿,张泳[5](2019)在《考虑位置函数的木材表面嵌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表面嵌筋加固是提升木结构构件力学性能的有效加固方法,木材与筋材之间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是保证其加固效果的基础,内嵌筋材与木材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是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的重要依据。该文基于6组18个原木木材表面内嵌钢筋试件的拔出试验结果,首先分析计算试验中量测得到的钢筋应变以及钢筋相对于试件端部的滑移值,得到了局部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量沿锚固长度的分布曲线,由其分布规律可知局部粘结应力呈双峰状分布,相对滑移量分布与锚固长度相关;进而分析了不同位置处的粘结滑移曲线以及同一滑移值下的粘结应力分布曲线,可知不同应变测点处的粘结滑移曲线分布规律不同;之后采用归一化的方法给出了描述粘结滑移关系的位置函数,并讨论了钢筋直径以及锚固长度对位置函数分布的影响;最后建立了考虑位置函数的木材表面嵌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朱忠锋,王文炜,郑宇宙,田俊,谈笑[6](2019)在《基于非接触式观测技术的FRP/ECC复合材料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不同种类的纤维复合材料(FRP)格栅、格栅层数及加卸载循环方式,采用非接触式观测技术(DIC)和传统应变片测量方法,对FRP格栅与ECC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单轴反复拉伸试验,研究复合材料的轴向抗拉力学性能,验证DIC非接触式观测技术的有效性。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FRP/ECC复合材料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BFRP)格栅/ECC能充分地发挥纤维格栅的材料性能和ECC基体的高延伸性和多点开裂特性,显着提高ECC基体的极限抗拉强度。不同循环加载方式对FRP/ECC复合材料试件的加卸载路径有显着影响,但对其极限应力/应变的影响较小。BFRP/ECC复合材料的变形恢复能力要优于CFRP/ECC复合材料的变形恢复能力。DIC非接触式观测技术能有效地捕捉到试件的开裂,观测裂缝的萌生、发展过程,获得破坏形态,获得应力-应变全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建议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有效地预测FRP/ECC复合材料的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诚诚[7](2019)在《简析混凝土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由于复杂的自身材料,制作工艺和周围环境的不同,使得就力学特性而言十分复杂。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又是有限元分析的误差主要来源。本文概述了混凝土常见的本构关系,即:弹性模型、塑性模型、非线弹性模型和其他弹性模型,阐述了不同模型的基本概念,为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7期)
魏刚,张伟,邓云飞[8](2019)在《高强38CrSi钢力学性能测试及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霍普金森拉杆(SHTB)和Taylor杆撞击试验研究了淬火加中温回火处理的高强38CrSi钢在常温~700℃的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基于试验数据,对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中的温度软化项做了轻微修改。结合Taylor杆撞击试验反算,得到了修改的J-C本构相关参数和Cockroft-Latham(C-L)断裂准则的模型参数。通过对高速下Taylor杆撞击试验中弹体变形和断裂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及参数对预测高强38CrSi钢动态大变形和断裂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8期)
蒋正涛[9](2019)在《基于本构关系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做好建筑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其中本构关系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建筑结构设计需要体现出新颖性、全面性、科学性,还需要从现实出发,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结构设计方案,并进行调整与完善。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文章从理论角度入手,多角度论述了基于本构关系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希望以此能够促使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安全开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李琦,严琨,李想,贾蝶[10](2019)在《预应力碳纤维板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板(CFRP)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黏结滑移关系是预应力C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计算的关键参数之一。以CFRP初始预应力、CFRP宽度和胶层厚度为影响因素,设计了12组预应力CFRP加固混凝土试件,通过双面剪切试验测试结果建立每组试件的界面黏结应力与滑移量关系曲线。对比现有CFRP与混凝土界面本构关系模型所包含的基本参数,选择合适的模型对预应力CFRP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进行拟合,并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所拟合本构关系的准确性。该黏结滑移本构关系将对预应力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本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利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得到试样中等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陶瓷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并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该材料的弹脆性动态损伤本构方程。通过对试样断口微观形貌的SEM观测,并结合纳米压痕实验,分析了材料的断裂机理。从试样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可得:材料断裂方式为脆性解理断裂,云母相与玻璃相交界面存在大量沿晶微裂纹;由纳米压痕实验验证了两相之间弱界面的存在,微裂纹最早成核于两相交界处,并沿弱界面扩展,成核载荷为20 m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昆,汤文辉,冉宪文.正交各向异性CFRP材料的本构关系及其在平板撞击模拟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19
[2].李伟,于辉,刘利刚,苑旭冲,董洪旺.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本构关系及断裂机理研究[J].工程力学.2019
[3].朱一铭,陈晨,陈忠勇,周述扬.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分解过程中本构关系研究[J].新能源进展.2019
[4].谢明,刘方,吉延峻,李刚,罗滔.型钢混凝土界面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J].混凝土.2019
[5].阿斯哈,周长东,邱意坤,梁立灿,张泳.考虑位置函数的木材表面嵌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J].工程力学.2019
[6].朱忠锋,王文炜,郑宇宙,田俊,谈笑.基于非接触式观测技术的FRP/ECC复合材料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9
[7].刘诚诚.简析混凝土本构关系[J].价值工程.2019
[8].魏刚,张伟,邓云飞.高强38CrSi钢力学性能测试及本构关系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9].蒋正涛.基于本构关系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
[10].李琦,严琨,李想,贾蝶.预应力碳纤维板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J].工业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