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沥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沥青,机理,苯并芘,材料,芳烃,多孔,色谱。
煤沥青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良,刘刚,王玉高,申峻,牛艳霞[1](2019)在《常减压蒸馏对煤沥青中毒性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减压蒸馏技术对山西某厂所产JY煤沥青中EPA重点监控的16种毒性多环芳烃进行脱除;使用气相色谱(GC)分析蒸馏残渣及其水可溶物中毒性多环芳烃的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当蒸馏温度为425℃时,常、减压蒸馏技术能完全脱除煤沥青中2-3环的芳烃,4-6环的脱除率在40%左右,残渣的当量毒性降低约38%,残渣水可溶物中毒性多环芳烃含量降低约100%.当蒸馏温度高于425℃时,煤沥青蒸馏残渣中的毒性多环芳烃含量继续减少,但使用性能变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孟宇,郭卓,高平强[2](2019)在《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化学物质,煤沥青无论是在成分方面还是在结构方面都十分复杂,其主要的结构单元为多环芳径及相关的衍生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的研究也渐渐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煤沥青的含碳量较高,同时流动性较好,因此可以在现实情况中进行利用,煤沥青的应用领域在现实中也不断的得到拓展。据此,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研究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3期)
姬锐,赵修洪[3](2019)在《煤沥青的热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焦油利沥青简称煤沥青,是一种包含各种化合物的有机物,是我国炭材料生产粘结剂的主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冶金、航空、核能、生物工程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由于煤沥青的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因此,成为我国重点研究的能源之一。由于煤沥青具有广泛的应用型,通过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充分了解其热解特性。文章结合软沥青和改质沥青分别进行A组分和B组分的萃取实验,通过热重分析法作为检测手段来考察煤沥青的种类,深入了解其族组成以及升温速率的热解规律,进而对煤沥青热解特性进行全面掌握。(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7期)
王雄雄,王彦军,刘伟[4](2019)在《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热聚合法对中温煤沥青展开了研究,将环氧树脂+无烟煤、环氧树脂、无烟煤作为改性剂,通过对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的控制,从而得出改性后中温煤沥青结构性能的差异变化。随后采用环境扫描电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结合FT-IR和GC-MS分析,得出了改性前后中温煤沥青织结构出现的变化,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或助力。(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7期)
陈雪,武全宇,和凤祥,刘书林,屈滨[5](2019)在《煤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3,4-苯并芘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4-苯并芘作为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广泛存在于煤沥青中,是环境污染中的重要污染物,对其进行检测及防治,对人类环境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煤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3,4-苯并芘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煤沥青中3,4-苯并芘的检测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及方向。(本文来源于《炭素》期刊2019年03期)
赵亚楠[6](2019)在《初探煤沥青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沥青是煤焦油蒸馏后的残渣,为制取各种新型炭材料不可替代的原料。本文介绍了煤沥青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其在浸渍剂、黏结剂、针状焦、碳纤维、泡沫炭等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炭素》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洋,朱洪喆,王守凯,张功多,申凯华[7](2019)在《煤沥青基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发展煤化工资源化利用技术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煤焦油,作为钢铁行业炼焦的副产物,主要由稠环芳烃组成,并且碳含量相对较高,目前主要以燃烧为主,带来了一系列能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实现煤焦油资源高效利用是急需解决的行业难题。从煤焦油出发制备功能性炭材料是探索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介绍了以煤沥青为原料合成多孔炭材料的主要技术和应用前景。分析表明,通过活化法或模板法等技术手段可实现炭材料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调控,但由于煤沥青原料的特点,单一的手段难以满足高性能炭材料的发展要求,因此,通过精细化工技术对煤沥青分子结构进行调控,改善煤沥青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煤沥青基炭材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王琪,张文娟,杜大明,宋士华,田文宏[8](2019)在《EDTA-Na_2Mg·4H_2O和煤沥青共炭化法制备介孔碳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EDTA-Na_2Mg·4H_2O和煤沥青(CTP)为原料,经热处理、酸洗、干燥制备出介孔碳材料。通过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来分析热解过程中EDTA-Na_2Mg·4H_2O对煤沥青炭化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N_2吸脱附等温线对所得的介孔碳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EDTA-Na_2Mg·4H_2O随着温度升高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加入EDTA-Na_2Mg·4H_2O后,CTP的热失重行为从一步失重变为分段失重。经过800℃热处理后的碳材料酸洗后,所获得的介孔碳材料由微孔和中孔组成,其比表面积为176.40 m~2/g,平均孔径为3.03 nm。(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豪,宋赛鹰,袁满,左浩淼,曹瑞雄[9](2019)在《AlCl_3催化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水AlCl_3,在高温下聚合制备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MCMB),并使用偏光显微镜、SEM、XP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铝能有效地催化沥青中稠环芳烃的缩聚,当添加量为4%时MCMB产率相对于未添加时提高了24.1%;不同的添加量对MCMB粒径影响不同,当添加量为3%时,MCMB粒径最大(平均粒径达21μm),球形度和形貌较好;而随着AlCl_3的增加,MCMB的粒径分布逐渐变窄,故通过改变AlCl_3的含量制备特定粒径的MCMB。最后通过红外及XPS分析对AlCl_3催化稠环芳烃缩聚机理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杜雄伟,申峻,王玉高,牛艳霞,李瑞丰[10](2019)在《路用煤沥青改性技术的分析与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近年来公开的专利成果并结合文献报道,综述了国内路用煤沥青改性的研究情况,归纳总结和分析了国内路用煤沥青专利技术路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煤沥青改性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国内道路煤沥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煤沥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化学物质,煤沥青无论是在成分方面还是在结构方面都十分复杂,其主要的结构单元为多环芳径及相关的衍生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的研究也渐渐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煤沥青的含碳量较高,同时流动性较好,因此可以在现实情况中进行利用,煤沥青的应用领域在现实中也不断的得到拓展。据此,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研究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沥青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良,刘刚,王玉高,申峻,牛艳霞.常减压蒸馏对煤沥青中毒性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
[2].孟宇,郭卓,高平强.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9
[3].姬锐,赵修洪.煤沥青的热解特性研究[J].化工管理.2019
[4].王雄雄,王彦军,刘伟.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性机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9
[5].陈雪,武全宇,和凤祥,刘书林,屈滨.煤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3,4-苯并芘检测方法的研究[J].炭素.2019
[6].赵亚楠.初探煤沥青及其应用[J].炭素.2019
[7].王海洋,朱洪喆,王守凯,张功多,申凯华.煤沥青基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9
[8].王琪,张文娟,杜大明,宋士华,田文宏.EDTA-Na_2Mg·4H_2O和煤沥青共炭化法制备介孔碳材料[J].陶瓷学报.2019
[9].马豪,宋赛鹰,袁满,左浩淼,曹瑞雄.AlCl_3催化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J].炭素技术.2019
[10].杜雄伟,申峻,王玉高,牛艳霞,李瑞丰.路用煤沥青改性技术的分析与评述[J].现代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