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030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治疗四肢骨折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此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睡眠质量改善状况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VAS)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对比差异(P>0.05)不明显,护理后乙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明显低于甲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四肢骨折;疼痛护理;术后疼痛;睡眠质量
四肢骨折在骨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常用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部位愈合。但术后疼痛感较为明显,且易引发诸多并发症[1]。因此,加强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另外,四肢骨折患者应术后疼痛,导致其睡眠质量也会受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因此,为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上还要对此引起重视。此次研究以四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为对象,分析疼痛护理干预运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研究以2016年6月~2019年6月为取例时间,将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乙组,每组40例。甲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4岁,平均(37.3±5.8)岁;上肢22例,下肢18例;乙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37.8±5.6)岁;上肢24例,下肢16例。研究纳入对象均为四肢骨折患者,且已通过相关医学伦理审核标准,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患有严重的身体脏器功能障碍,或未同意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生命体征监测、抗感染、镇痛、消炎等常规治疗。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手术治疗的问题,及术后疼痛、肢体肿胀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2)加强对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解疑答惑,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按计划实施护理干预措施。(3)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患肢进行保护,可抬高患肢,以防患肢肿胀。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末端温度、肤色和疼痛感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4)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医生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镇痛方案。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药物止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其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表述,睡眠质量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VAS评分总分值10分,评分越低,疼痛感越轻;PSQI评分总分值21分,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意义
数据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护理前后VAS、PSQI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用(x±s)表述,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PSQI评分观察
两组患者护理前VAS与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乙组护理后VAS、PSQI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PSQI评分比较(n,x±s)
3讨论
四肢骨折在骨折类型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病症,作为骨科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多数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易出现肢体肿胀的现象,导致患肢静脉回流,影响动脉血液循环,从而使患肢疼痛症状加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还应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在本次研究中,以四肢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乙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的甲组患者低,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更短。表明四肢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疼痛护理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患肢护理和疼痛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疼痛症状,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而提升临床护理效果[4]。另外,对患者加强疼痛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促进骨折部位愈合。而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放松身心,缓解患处的疼痛感[5]。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睡眠质量,且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罗银带,邝敏毅.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2):75-77.
[2]陈雪琴.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20):174-176.
[3]殷媛媛.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5):48-50.
[4]皇甫珍珍.预见性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0):188-190.
[5]林淑娟.疼痛干预优化的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康复、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