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生固氮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氮菌,自生,固氮酶,滨海,土壤,活性,生长。
自生固氮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桥,陈为峰,宋付朋,董元杰[1](2018)在《不同自生固氮菌对盐碱地玉米生长与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4种自生固氮菌,包括菌c:争论贪噬菌(Variovorax paradoxus),菌d:玉米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zeae),菌f: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和菌j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对盐碱地玉米生长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在田间微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施4种固氮菌对玉米大口期和成熟期不同器官氮素积累量及成熟期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了4种菌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处理可以增加大口期与成熟期玉米根、茎与叶的干物质质量,提高大口期玉米根冠比;增加玉米籽粒中氮素积累量,其中f与j2处理较CK差异显着;各菌剂处理玉米产量较CK分别增加了18.09%、77.91%、157.0%和108.1%,菌f和j2差异显着。不同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成熟期,d处理较CK土壤有效氮含量显着增加了24.32%。在大口期与成熟期,各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综上,各菌剂处理能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提高玉米产量。本研究可为研制滨海盐渍土专用微生物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慧桥,陈为峰,诸葛玉平,胡国庆,于海燕[2](2018)在《两株自生固氮菌的鉴定及其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从滨海盐土中分离的2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环境适应性及小麦盆栽接种效应。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株菌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用IAA分泌量表征环境适应性,利用小麦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初步鉴定菌株1为争论贪噬菌,菌株2为玉米固氮螺菌,固氮酶活性分别为4. 71,2. 84μmol/(h·m L)。菌株1、2对酸碱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渗透压结果显示,菌1、2在5%Na Cl及以下浓度,IAA分泌能力较强。菌株1对甘露醇利用效果较好,菌株2对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外源低浓度NH_4~+提高菌株1分泌IAA能力,当NH_4~+浓度> 0. 5 mmol/L,其分泌IAA能力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菌株2对NH_4~+利用呈M型曲线。盆栽试验表明,菌株1、2显着提高小麦株高、地上部干质量,促进小麦氮、磷、钾吸收,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16. 00%,48. 15%,其中菌株2效果最佳。菌株1、2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小麦盆栽接种效果良好,属于高效固氮耐盐菌株,可为新垦低产盐碱农田的培肥使用,并可为中高产盐碱农田优化施肥结构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超群,刘帅,王晓璐,陈慧文,吴勇军[3](2015)在《大豆根际高效自生固氮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氮培养基,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LS01、LS04、LS05和LS06。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及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LS01属于Microbacterium sp.,LS04属于Streptomyces sp.,LS05属于Micromonospora sp.,LS06属于Sarocladium sp.,在无氮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4 h生物量均达到最大且能够分泌吲哚乙酸(IAA)。利用乙炔还原法对4种菌的固氮酶活性进行测定,固氮酶活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均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因此,Microbacterium sp.LS01,Streptomyces sp.LS04,Micromonospora sp.LS05和Sarocladium sp.LS06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并能分泌IAA,在制备大豆生物菌肥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刘勇,张鸿雁,马亚飞,刘艳,周茉莉[4](2015)在《不同自生固氮菌对大豆促生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接种不同自生固氮菌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大豆田土壤为培养基质,将9株自生固氮菌混菌接种到大豆盆栽土壤中,通过对干湿质量、叶片大小、株高、根长、须根数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获得各菌株对大豆苗期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9株菌均能促使大豆苗生长。不同菌株促生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固氮菌2121、2212、2222和2312对大豆幼苗促生影响最为显着,菌株2122、10321、10322对大豆生长的促进效果则较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9期)
张亮,袁玲,黄建国[5](2015)在《自生固氮菌对土壤钾的活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土壤为钾源,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5株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 sp.)对土壤钾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自生固氮菌能分泌大量的氢离子,大幅度降低培养液p H,使氢离子浓度提高40倍以上。自生固氮菌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与数量因菌株不同而异,这些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草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等。其中,全部供试菌株均能分泌草酸和苹果酸。在自生固氮菌的培养液中,钾浓度显着高于未接种的培养液,但土壤矿物结构钾则显着降低。由于土壤是培养液钾的唯一来源,说明自生固氮菌可促进土壤矿物钾溶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矿物结构钾与自生固氮菌的有机酸分泌总量呈显着负相关(r=-0.845*,n=6),与培养液p H呈显着正相关(r=0.702*,n=6),说明自生固氮菌分泌的有机酸和氢离子可能溶解土壤矿物钾。考虑到自生固氮菌的草酸分泌量最大,络合钙、镁、铁、铝的能力最强,且与有机酸分泌总量呈极显着正相关(r=0.990**,n=6),推测草酸的分泌在活化土壤无效钾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接种自生固氮菌显着降低土壤无效钾,活化能力因菌株不同而异,其原因可能与有机酸分泌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文凤,房翠翠,霍英芝[6](2014)在《不同农作物根际自生固氮菌分离及固氮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高海拔地区农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分布及优势菌株情况,以未施肥的油菜、玉米、青稞、小麦4种农作物种植点为采样地,对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进行分离提纯,并根据其固氮酶活性筛选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表明:油菜根际自生固氮菌数量较多,其固氮能力较其他3种作物更高,其中固氮性最好的菌株为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spp.)菌株。(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王咏舟[7](2014)在《根际自生固氮菌对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侵植物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外来植物入侵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虽然目前对于植物入侵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至今还未完全阐明其入侵机制。近年的研究工作表明,植物的入侵可能伴随着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并通过这种改变增强了自身的入侵力。比如“积累当地病原微生物假说”预测外来植物可以在入侵地积累对当地植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来间接获得竞争优势;“土壤微生物正反馈假说”认为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够增强土壤自生固氮菌、氨氧化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而加快土壤养分的循环,促进入侵植物的生长。然而,这些假说尚需直接的实验证据支持。本实验以紫茎泽兰以及其他植物的根际自生固氮菌为研究对象,先筛选出促生指标高的菌株,再采用水琼脂培养以比较其对紫茎泽兰、本地植物及经济作物的发芽和生长的影响,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根际自生固氮菌产吲哚化合物、铁载体和溶解磷酸盐的能力与其来源和种属有关本实验中经促生指标筛选的菌株为367株,这些固氮菌分布于47个OTU类型、22个属。因其种属的关系,实验菌株产吲哚化合物的能力最强;其次为产铁载体的能力;最弱的是溶解磷酸盐的能力。另外,来自紫茎泽兰根际的固氮菌在上述3个促生指标方面总体上要高于非紫茎泽兰根际土壤的固氮菌。2、根际自生固氮菌对紫茎泽兰和本地植物及经济作物的发芽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OTU类型的根际自生固氮菌对紫茎泽兰、本地植物及经济作物的发芽和生长效应。总体上,挑选的27株菌对本地植物和经济作物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有7株菌对小麦生长的抑制达到显着水平;有10株菌对烟草生长的抑制达到显着水平;对本地植物柳叶箬(Isachne globosa (Thunb.) Kuntze)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达到显着水平的菌株有14株;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表现为显着抑制作用的菌株更是高达17株。而对紫茎泽兰的促生长实验中,挑选的47株菌对紫茎泽兰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有多达12株菌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显着水平。3、来自紫茎泽兰根际的固氮菌对紫茎泽兰的生长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在对紫茎泽兰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的菌株中,有73%的菌株来自于紫茎泽兰的根际土壤(N区),而仅27%的菌株来自其他植物的根际土壤。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在其入侵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积累了一些对自身有利并且对本地植物有害的细菌,从而间接的帮助了它的成功入侵,这为“土壤微生物正反馈假说”以及“积累当地病原微生物假说”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4-05-01)
王贵,赵骥民,郝清玉,覃青青,黄良春[8](2013)在《不同植被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菌株的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了青皮天然林与木麻黄人工林等其他植被类型在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分布方面的差异及较强固氮能力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在石梅湾的8种不同植被类型样地,于不同季节取样4次,每次均取0~10 cm及10~20 cm两个土层的根际土与根外土,用改良阿须贝培养基、MPN法计数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并初步筛选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菌株。结果表明:本区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且空间分布明显受到时间的影响。从时间分布来看,在一个年周期中,4月固氮菌数量最多,而7月最少,两者差异显着,此后数量又逐渐增加;从空间分布来看,随采样时间不同,植被、取样深度、植物根系、样地地势等条件均对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分布也有所不同,这些条件归根到底是通过改变土壤的氮素营养供给,土壤的水、热、气条件来影响固氮菌的分布;同时各植被类型的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季节变化幅度也有异,处于高级别演替阶段青皮过伐林及混交林的季节变化明显小于较低演替阶段的灌丛、次生青皮林及木麻黄林。研究还分离了15个具有潜在固氮能力的菌株,并筛选出4个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为进一步在海防林的建设及青皮林的保护中研究利用植物促生菌做了初步探索和准备。(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3期)
张亮,杨宇虹,李倩,吴叶宽,黄建国[9](2013)在《自生固氮菌活化土壤无机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土壤为磷源,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5株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 sp.)对土壤无机磷的活化利用。结果表明,自生固氮菌能释放大量的氢离子,使液体培养基的pH大幅度降低,氢离子的浓度至少提高58倍以上。自生固氮菌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与数量因菌株不同而异,这些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草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等,其中均能分泌草酸和苹果酸。在接种自生固氮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全磷含量显着高于不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土壤无机磷总量则显着降低。由于土壤是培养基磷的唯一来源,故自生固氮菌促进了土壤无机磷的溶解释放。相关分析表明,培养基的pH值与土壤无机磷总量呈极显着正相关(r=0.959**,n=6),与液体培养基中的无机磷和全磷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r=-0.850*;r=-0.918**,n=6),说明自生固氮菌分泌的氢离子可能是溶解土壤无机磷的原因之一。接种自生固氮菌显着降低土壤钙磷,土壤中的铁磷、铝磷和闭蓄态磷的降幅因菌株不同而异,其原因可能与有机酸分泌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黄慧岳,谢达平[10](2012)在《自生固氮菌的筛选及其在灭菌土壤中的生长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壤中筛选自生固氮菌,用无氮培养基进行分离,以凯氏定氮法测定该固氮菌的固氮能力,观察其对水稻苗期的促生长作用,并通过MPN法测定氮细菌施用于土壤后的菌体数量,考察其在土壤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筛选到固氮能力较强、对水稻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的菌株A2,在灭菌土壤中,固氮菌增长期约为20 d,对土壤氮含量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1期)
自生固氮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鉴定从滨海盐土中分离的2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环境适应性及小麦盆栽接种效应。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株菌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用IAA分泌量表征环境适应性,利用小麦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初步鉴定菌株1为争论贪噬菌,菌株2为玉米固氮螺菌,固氮酶活性分别为4. 71,2. 84μmol/(h·m L)。菌株1、2对酸碱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渗透压结果显示,菌1、2在5%Na Cl及以下浓度,IAA分泌能力较强。菌株1对甘露醇利用效果较好,菌株2对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外源低浓度NH_4~+提高菌株1分泌IAA能力,当NH_4~+浓度> 0. 5 mmol/L,其分泌IAA能力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菌株2对NH_4~+利用呈M型曲线。盆栽试验表明,菌株1、2显着提高小麦株高、地上部干质量,促进小麦氮、磷、钾吸收,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16. 00%,48. 15%,其中菌株2效果最佳。菌株1、2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小麦盆栽接种效果良好,属于高效固氮耐盐菌株,可为新垦低产盐碱农田的培肥使用,并可为中高产盐碱农田优化施肥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生固氮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桥,陈为峰,宋付朋,董元杰.不同自生固氮菌对盐碱地玉米生长与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8
[2].王慧桥,陈为峰,诸葛玉平,胡国庆,于海燕.两株自生固氮菌的鉴定及其应用基础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8
[3].王超群,刘帅,王晓璐,陈慧文,吴勇军.大豆根际高效自生固氮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J].大豆科学.2015
[4].刘勇,张鸿雁,马亚飞,刘艳,周茉莉.不同自生固氮菌对大豆促生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5].张亮,袁玲,黄建国.自生固氮菌对土壤钾的活化作用[J].土壤学报.2015
[6].李文凤,房翠翠,霍英芝.不同农作物根际自生固氮菌分离及固氮酶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4
[7].王咏舟.根际自生固氮菌对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入侵力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4
[8].王贵,赵骥民,郝清玉,覃青青,黄良春.不同植被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菌株的初步筛选[J].广东农业科学.2013
[9].张亮,杨宇虹,李倩,吴叶宽,黄建国.自生固氮菌活化土壤无机磷研究[J].生态学报.2013
[10].黄慧岳,谢达平.自生固氮菌的筛选及其在灭菌土壤中的生长特性[J].湖南农业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