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发育高峰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锥形束CT,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骨,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高峰期论文文献综述
田惠军,李洪发,张馨匀[1](2019)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骨生长变化的CBC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进行叁维测量分析,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骨生长变化及性别差异,为青少年Ⅱ类错(牙合)患者的早期诊断、选择矫治时机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CBCT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共120例,男女各半),应用Invivo5软件测量相关指标,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高峰期前后,下颌骨叁维方向形态特点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叁维方向生长量的性别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高峰期前后下颌骨髁状突相关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高峰期前后下颌骨形态及生长量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有更大的生长量,髁状突位置及形态发生变化,关节窝加深,关节窝相对于颅底基本稳定。(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芳菲[2](2019)在《不同矢状骨面型生长发育高峰期儿童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CBCT对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的上气道结构形态及舌骨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上气道以及舌骨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正畸制定合理有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错畸形患者病例中选择矫治前的CBCT,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的病人,病例资料67例,年龄范围为10-15岁,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即Cvs3期患者(按照Baccetti T改良颈椎法选择)。根据ANB角将患者分为叁组,一组为Ⅰ类矢状骨面型:ANB角大于等于0.7°,小于等于4.7°;二组为Ⅱ类矢状骨面型:ANB角大于4.7°;叁组为Ⅲ类矢状骨面型:ANB小于0.7°。在统一条件下拍摄CBCT,将CBCT叁维图像数据样本保存并导入Invivo Dental 5.0软件,图像处理时,首先确认正中矢状面,即在轴状面上连接前鼻棘点和椎体后缘中点,此连线确认正中矢状面。并在该平面上分别确定四个平面,然后将上气道分为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及喉咽段,进行研究。测量上气道各分段高度以及总上气道的高度、各分段的体积(VOL)和各分段体积总和、各分段中最小横截面积(MIN CSA)、四个分界平面的矢状径长度、冠状径长度。在正中矢状面上标记8个点,测量7个线性项目和2个角度项目,对舌骨位置进行测量分析。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上气道腭咽段上界、上气道腭咽、舌咽、喉咽段下界的矢状径长度;冠状向长度以及上气道各段高度经测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见Table 2)2.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上气道腭咽段体积、上气道舌咽段体积、上气道总体积、上气道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均为Ⅱ类<Ⅰ类<Ⅲ类;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上气道最狭窄处均位于舌咽段;其中气道总体积和上气道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测量项目无统计学意义。叁组患者两两比较,在上气道总体积和上气道舌咽段最小面积两变量中Ⅱ类和Ⅲ类有统计学意义,Ⅰ类和Ⅲ类,Ⅰ类和Ⅱ类,均无统计学意义。3.舌骨位置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线性测量项目舌骨最前下点到颏下点的距离H-Me以及第叁颈椎到颏下点的距离C3-Me、角度测量项目H-S-N有统计学意义,舌骨最前上点到会厌基点的距离H-EB、舌骨最前上点到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舌骨最前上点与蝶鞍点的距离H-S、舌骨最前上点到第叁颈椎椎体最前下点与颏下点连线的垂直距离H-C3Me、角度H-S-Ba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Me和C3-Me两个测量项目中:按照Ⅱ类,Ⅰ类,Ⅲ类的顺序依次增大;角度测量项目H-S-N:按照Ⅱ类,Ⅰ类,Ⅲ类的顺序依次增大。叁组两两比较,Ⅱ类和Ⅲ类矢状骨面型有统计学意义,Ⅰ类和Ⅲ类,Ⅰ类和Ⅱ类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4.舌骨位置与上气道各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线性测量项目舌骨最前上点到颏下点的距离H-Me以及第叁颈椎到颏下点的距离C3-Me,与上气道中腭咽段体积,上气道舌咽段体积,腭Min CSA、舌Min CSA以及喉Min CSA,上气道腭咽、舌咽、喉咽段下界的矢状向长度呈正相关性。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1.上气道腭咽段体积,上气道舌咽段体积及上气道总体积以Ⅱ类、Ⅰ类、Ⅲ类的顺序依次变大;2.上气道最狭窄处均位于舌咽段;3.舌骨与颏下点的距离与上气道形态呈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李俊,徐延,王雪,丛芳,张桂荣[3](2018)在《前方牵引器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器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市口腔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基托式扩弓器快速扩弓配合固定矫治,15例采用单纯固定矫治,对矫治前后硬组织测量指标S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交角)、L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L1角(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NA-PA角(颌凸角)、MP-SN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Wits值、MP-FH角(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APDI(矢状向异常指数),软组织测量指标Gl'-Sn-Pog'角(面型角)、Cotg-Sn-Ls角(鼻唇角)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面型均改善,两组间矫治前后NA-PA角、Wits值、APDI、Gl'-Sn-Pog'等指标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牵引联合基托式扩弓器快速扩弓配合固定矫治组的改善优于单纯固定矫治组。结论前方牵引在改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方面优于单纯固定矫治,是一种临床相对有效的矫治骨性Ⅲ类错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张馨匀[4](2018)在《骨性Ⅱ类青少年高峰期前后颌面部骨组织生长发育的叁维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进行叁维测量分析,描述骨性Ⅱ类错(牙合)青少年高峰期前后颌骨形态特征,研究骨性Ⅱ类错(牙合)生长发育、性别差异及生长变化,为临床诊断、选择矫治时机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60例(男女各半,平均年龄:13.1±0.92),于正中位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取CBCT影像资料。根据Hassel和Farman颈椎分期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高峰期前组(男女)和高峰期后组(男女),使用第叁方软件Invivo5对CBCT数据进行叁维重建,建立叁维参考平面,对上、下颌骨叁维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应用软件SPSS24.0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进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及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分析讨论。结果:1.本研究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牙合的上颌骨标志点进行测量后显示,矢状向高峰期前上颌骨长度、上腭长度、上颌中切牙位置、A点位置男女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峰期后男性上颌骨长度、上腭长度大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向高峰期前、高峰期后上颌骨高度男性大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向高峰期前上面宽、上颌基骨宽、上颌磨牙区牙弓宽度男性均大于女性,其中上颌基骨宽、上颌磨牙区牙弓宽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峰期后男性宽度均大于女性,其中上面宽性别差异显着(P<0.01),上颌基骨宽、上颌磨牙区牙弓宽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对男性和女性高峰期前后矢状向上颌骨指标进行测量,发现随着生长发育上颌骨长度有显着增加,男性平均增长约10.83mm,女性约为7.29mm,增长量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增长量大于女性,A点到冠状面距离男性平均增长1.4mm,女性为1.6mm,增长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向上颌骨高度增长,男性约为6.14mm,女性约为5.61mm,增长量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增长量大于女性;冠状向男性、女性高峰期前后上面宽、上颌基骨宽显着增加(P<0.01),但上颌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增长量大于女性。3.本研究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牙合的下颌骨标志点进行测量后显示,高峰期前男性Ⅱ类患者下颌骨长度、下颌骨水平部长度比女性长,女性∠Ar-Go’-Me、MP-SN大于男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向男性下颌骨升支高度大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向髁突间宽度男性大于女性,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骨宽度、下颌磨牙间宽度男性大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峰后期男性Ⅱ类患者下颌骨在矢状向、垂直向、冠状向叁维方向上述测量项目均大于女性。4.本研究对男性和女性高峰期前后矢状向下颌骨指标进行测量,发现随着生长发育下颌骨长度、下颌骨水平部长度均有显着增加,男性平均增长约13.97mm、9.03mm,女性约为11.23mm、8.02mm,增长量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增长量大于女性;垂直向下颌骨高度增长,男性约为11.07mm,女性约为8.2mm,增长量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增长量大于女性;冠状向男性、女性高峰期前后髁突间宽度、下颌骨宽度显着增加(P<0.01),男性增长量大于女性,但下颌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本研究对高峰期前后颞下颌关节指标进行测量,T-Ar’、Ar-Ar’距离增加,髁状突内外径、髁状突前后径增加,关节窝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T-Fs’、Fs-Fs’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高峰期前、高峰期后骨性Ⅱ类青少年上、下颌骨形态存在性别差异。2.骨性Ⅱ类青少年高峰期前后存在生长发育潜力,上、下颌骨在叁维方向上均存在生长。3.骨性Ⅱ类青少年高峰期后上颌骨形态较高峰期前有明显生长,上颌骨长度、高度、宽度增加,上颌牙弓随生长发育呈狭长尖圆形,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大的生长量。4.骨性Ⅱ类青少年高峰期后下颌骨形态较高峰期前有明显生长,下颌骨长度、宽度、高度增加,下颌位置偏后,下前牙唇倾,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减小,下颌磨牙区与上颌相比有反趋势,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大的生长量。5.骨性Ⅱ类青少年高峰期前至高峰期后,髁状突相对于颅底发生了向下,向后的移位,髁状突长度、宽度增加,关节窝相对于颅底基本稳定,并未随髁状突移位发生改建,关节窝加深。(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孙景璐,任少春,李洪发[5](2018)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安氏Ⅲ类错颞下颌关节CBCT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Ⅲ类错不同CVM分期颞下颌关节(TMJ)的生长发育差异。方法分别对60名恒牙早期均角安氏Ⅲ类患者和60名恒牙早期正常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按颈椎CVM分期进行分组,使用Invivo5软件对影像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通过SPSS22.0软件采用LSD法分析比较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的髁突生长发育差异。结果安氏Ⅲ类错组相比正常组中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安氏Ⅲ类错组CS3-CS4期与CS1-CS2期生长变化差值显示髁突上间隙、前间隙减小量、后间隙增长量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后径减小量、髁突高度增长量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窝深度、关节后斜面角减小量、关节窝前后径增长量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Ⅲ类错生长发育高峰期相对于高峰前期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且在关节凹中的位置更靠前上。髁突垂直向发育过度,更为细长,关节凹浅而宽。(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01期)
郭萍[6](2017)在《SGTB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1分类错的软硬组织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GTB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功能矫形中的应用特点及引起的颌面软硬组织变化。方法运用SGTB功能矫治器对在我院同一位医生治疗的10例10~13岁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后退的安氏Ⅱ类1分类低角或均角的错患者进行治疗。每病例治疗前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功能分析、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曲面断层片。戴用SGTB10-12个月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取模型,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软硬组织项目测量,对上颌模型进行宽度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侧面轮廓明显改善,治疗前后SNB、ANB、U1-SN角、U1-L1角、NLA、Co-Gn、Co-Go、U1-PP、L6-MP、UL-E、LL-E、上颌磨牙间的宽度差异有显着性;SNA、IMPA、FMA、U6-PP、L1-MP差异无显着性。结论 SGTB对混合牙列期、恒牙列早期时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低角或均角的患者进行功能矫形治疗,可有效地打开上颌腭中缝,促进下颌生长。可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改善上下颌间关系及颌面侧貌,后期结合固定矫正对牙位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可以获得良好的磨牙关系及正常的覆覆盖。(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王琦[7](2016)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应用自锁托槽对AngleⅡ~2非拔牙矫治前后前牙唇倾度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应用自锁矫治技术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的测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上下前牙唇倾度的变化,以期在临床工作中对此类患者矫治方案的制定及治疗后疗效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08年2月-2013年8月期间就诊的112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从中随机选取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的主体,其中男性4名,女性11名,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为14.3岁,平均疗程23个月。入选标准为:恒牙期,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Cvs4以后,牙列完整,双侧磨牙及尖牙均为远中关系,骨性Ⅰ或Ⅱ类,垂直骨面型以均角为主,上前牙舌倾,Ⅱ度或Ⅲ度深覆牙合,Bolton指数协调,上下颌牙弓存在轻度或中度拥挤,牙周情况健康,无颞下颌关节症状,无不良口腔习惯,无正畸治疗史及其他病史。矫治过程中患者均使用3M SMARTCLIPTM自锁矫治器及3M弓丝,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打开咬合,通过Ⅱ类颌间牵引调整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矫正治疗前后,均由放射线科医生使用同一美国登士柏ORTHORLIX,S型全景X光机器,在严格的头颅定位仪的定位下进行X线片拍摄,并且由本人在集中一段时间内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再对治疗前后的X光片进行定点和测量。采用Downs分析法,参考Wits分析法和Tweed分析法等对选定的17项硬组织和3项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利用SPSS19.0软件,通过单样本t检验对患者矫治前指标的测量值与正常值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配对t检验对矫治前后上下前牙唇倾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正畸患者治疗后双侧磨牙及尖牙均为中性关系,上下颌牙齿排齐整平,上前牙唇倾度在正常范围内,下前牙略唇倾,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患者治疗结束后面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矫治后所选患者代表上下切牙唇倾度和凸度的指标U1-SN、U1-NA、L1-NB、L1-MP均有增加(P<0.01);代表上下切牙凸距的U1-NA(mm)、L1-NB(mm)、U1-Npog(mm)、L1-Npog(mm)均有增加(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矫治后原本舌倾的上下前牙均得到纠正;上下切牙间的夹角U1-L1(°)减小(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Wits值增大(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矫治可能使功能牙合平面发生改变;代表软组织的LL-E line和LL-B’-Pog均有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SNB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解除前牙的锁结关系后下颌骨得到释放;ANB减小(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矫治后上下颌骨间关系协调。其余测量指标矫治前后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1)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患者,下颌骨的生长非常有限,治疗以纠正过于直立的上颌前牙为主,上下颌前牙间的锁结关系改善后,下颌骨得以释放。矫治后上下前牙唇倾度均有很大改变,上前牙唇倾度在正常范围内,下前牙略有代偿性唇倾。(2)自锁托槽能够快速纠正舌倾的上前牙,也可以快速解决牙列内的拥挤。由于其具有低摩擦力、矫治效率高等特点,配合上下唇软组织的共同参与能够更好的控制上下前牙的唇倾度,侧貌同时得到改善。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患者需谨慎拔牙,非拔牙矫治患者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前牙唇倾度、覆牙合覆盖关系和良好的软组织侧貌,并使正畸治疗简单化。(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6-02-01)
汪杰,马策,王豫蓉,陈德余[8](2015)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4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畸形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4对生长发育期下颌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否能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相互促进下颌骨生长目前未见有相关报道。目的:检测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血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情况,以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量与下颌骨生长的关系。方法: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为Ⅰ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为Ⅱ组,每组18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两组血液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性Ⅱ类错畸形组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 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性Ⅰ类错畸形组(P<0.05),骨性Ⅱ类错畸形组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 m 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性Ⅰ类错畸形组(P<0.05),骨性Ⅱ组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有显着相关性。结果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表达量均降低与下颌骨发育不足有密切关系,且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相互协同,共同参与调节下颌骨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20期)
李俊[9](2015)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轻中度骨性反(牙合)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前方牵引联合基托式扩弓器配合固定矫治与单纯的固定矫治器矫治对生长发育高峰期过后的骨性轻中度反牙合患者的矫治疗效的不同,为临床治疗生长发育高峰期过后的骨性反牙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搜集并整理沈阳市口腔医院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近五年间所收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过后骨性反牙合患者共23例作为本次回顾性研究的主体对象。入选标准:23名患者均为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QCVM中Cvs4以后,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依从性高,不接受手术的病例。均为不拔牙矫治代偿性掩饰治疗的病例。其中包括12名男性,和11名女性,平均年龄17.4岁(14岁-22岁),均为汉族。分为两组,一组为前方牵引联合基托式扩弓器加固定矫治,另一组单纯固定矫治,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模型,微笑面相的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与单纯的固定矫治掩饰治疗的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对比分析。着重对患者矫治前后SNA、SNB、ANB、MP-SN、、Wits、MP-FH、U1-NA、L1-NB(度)、U1-L1、APDI、软组织测量指标1.Gl'-Sn-Pog'角2.Cotg-Sn-Ls角以及牙弓宽度,颊间隙宽度与微笑宽度之比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面型较治疗前都有所改善,但是扩弓加前牵组的改善与单纯固定矫治组有差异,扩弓加前牵组的效果优于单纯固定矫治组,扩弓加前牵组矫治后多为轻度III类面型,少数可为直面型。数据中(NA-PA)、Wits值、APDI、Gl'-Sn-Pog'角、颊间隙宽度与微笑宽度之比,两组的改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前方牵引联合基托式扩弓器快速扩弓配合固定矫治组的改善优于单纯固定矫治组。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基托式扩弓器快速扩弓配合固定矫治虽然没有名显的矫形效果,难以很好的使面中凹陷部向前移来解决凹面型的问题。但是基托式扩弓器配合前方牵引在改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颊间隙美观等方面优于单纯固定矫治,整体来说利大于弊。对于部分刚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者甚至有一定的矫形疗效,对于不愿接受手术的刚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轻中度骨性反牙合患者,可作为一种临床相对有效的矫治方法。(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孙先艳,苏莉[10](2013)在《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患者下颌骨生长量的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青春发育高峰期中下颌骨的生长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今后下颌骨生长量的预测研究是否按性别分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男性40名,女性30名。比较男女两组治疗前的下颌综合长、升支长和下颌体长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男女两组下颌综合长、升支长和下颌体长的增长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两组下颌综合长、升支长和下颌体长的增长量具有显着性差异,男性大于女性。结论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Ⅰ类患者,其下颌综合长、下颌升支长和下颌体长均已存在显着性性别差异。对青春发育高峰期患者下颌骨生长量的预测应按性别分组。(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3年05期)
生长发育高峰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CBCT对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的上气道结构形态及舌骨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上气道以及舌骨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正畸制定合理有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错畸形患者病例中选择矫治前的CBCT,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的病人,病例资料67例,年龄范围为10-15岁,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即Cvs3期患者(按照Baccetti T改良颈椎法选择)。根据ANB角将患者分为叁组,一组为Ⅰ类矢状骨面型:ANB角大于等于0.7°,小于等于4.7°;二组为Ⅱ类矢状骨面型:ANB角大于4.7°;叁组为Ⅲ类矢状骨面型:ANB小于0.7°。在统一条件下拍摄CBCT,将CBCT叁维图像数据样本保存并导入Invivo Dental 5.0软件,图像处理时,首先确认正中矢状面,即在轴状面上连接前鼻棘点和椎体后缘中点,此连线确认正中矢状面。并在该平面上分别确定四个平面,然后将上气道分为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及喉咽段,进行研究。测量上气道各分段高度以及总上气道的高度、各分段的体积(VOL)和各分段体积总和、各分段中最小横截面积(MIN CSA)、四个分界平面的矢状径长度、冠状径长度。在正中矢状面上标记8个点,测量7个线性项目和2个角度项目,对舌骨位置进行测量分析。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上气道腭咽段上界、上气道腭咽、舌咽、喉咽段下界的矢状径长度;冠状向长度以及上气道各段高度经测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见Table 2)2.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上气道腭咽段体积、上气道舌咽段体积、上气道总体积、上气道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均为Ⅱ类<Ⅰ类<Ⅲ类;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上气道最狭窄处均位于舌咽段;其中气道总体积和上气道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测量项目无统计学意义。叁组患者两两比较,在上气道总体积和上气道舌咽段最小面积两变量中Ⅱ类和Ⅲ类有统计学意义,Ⅰ类和Ⅲ类,Ⅰ类和Ⅱ类,均无统计学意义。3.舌骨位置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线性测量项目舌骨最前下点到颏下点的距离H-Me以及第叁颈椎到颏下点的距离C3-Me、角度测量项目H-S-N有统计学意义,舌骨最前上点到会厌基点的距离H-EB、舌骨最前上点到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舌骨最前上点与蝶鞍点的距离H-S、舌骨最前上点到第叁颈椎椎体最前下点与颏下点连线的垂直距离H-C3Me、角度H-S-Ba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Me和C3-Me两个测量项目中:按照Ⅱ类,Ⅰ类,Ⅲ类的顺序依次增大;角度测量项目H-S-N:按照Ⅱ类,Ⅰ类,Ⅲ类的顺序依次增大。叁组两两比较,Ⅱ类和Ⅲ类矢状骨面型有统计学意义,Ⅰ类和Ⅲ类,Ⅰ类和Ⅱ类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4.舌骨位置与上气道各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线性测量项目舌骨最前上点到颏下点的距离H-Me以及第叁颈椎到颏下点的距离C3-Me,与上气道中腭咽段体积,上气道舌咽段体积,腭Min CSA、舌Min CSA以及喉Min CSA,上气道腭咽、舌咽、喉咽段下界的矢状向长度呈正相关性。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时1.上气道腭咽段体积,上气道舌咽段体积及上气道总体积以Ⅱ类、Ⅰ类、Ⅲ类的顺序依次变大;2.上气道最狭窄处均位于舌咽段;3.舌骨与颏下点的距离与上气道形态呈正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发育高峰期论文参考文献
[1].田惠军,李洪发,张馨匀.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骨生长变化的CBCT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
[2].李芳菲.不同矢状骨面型生长发育高峰期儿童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CBCT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3].李俊,徐延,王雪,丛芳,张桂荣.前方牵引器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
[4].张馨匀.骨性Ⅱ类青少年高峰期前后颌面部骨组织生长发育的叁维测量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8
[5].孙景璐,任少春,李洪发.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安氏Ⅲ类错颞下颌关节CBCT比较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8
[6].郭萍.SGTB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1分类错的软硬组织变化[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7].王琦.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应用自锁托槽对AngleⅡ~2非拔牙矫治前后前牙唇倾度变化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
[8].汪杰,马策,王豫蓉,陈德余.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4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畸形中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9].李俊.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轻中度骨性反(牙合)的初步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5
[10].孙先艳,苏莉.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患者下颌骨生长量的性别差异[J].北京口腔医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