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主义,大学生,人本主义,穆勒,双机,心理咨询。
心理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罗瑞奎[1](2019)在《消费主义对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生活质量是中国本土新心性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成果,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了人的精神生活和本质追求。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幸福感受和心理成长造成了众多消极影响。高校应从增强核心价值认同、树立正确消费取向,挖掘传统心理文化、建设积极心理环境,注重心理课程教育、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关注内部因素激发、引导主体心理建构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23期)
张澜,马自超[2](2019)在《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种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造成冲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极易受到蒙蔽。消费主义思潮作为外来思想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行为。本文从消费主义思潮内涵、特点和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以及引导对策四部分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认清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蒋丽琼[3](2019)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低、社会价值观多样化、信息网络化、学生个性多元化等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学生管理工作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支持教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如何将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运用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推动学生管理模式转变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8期)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团队[4](2019)在《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学习心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华南师范大学阮镜清心理学团队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心理学家阮镜清以及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华南师范大学(前身是华南师范学院)心理学团队,长期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从理论论证到实验研究,对"学习"的实质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研究与探究,逐步形成了以心理机能形成与发展为核心的学习心理理论,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罗湘明[5](2019)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我国对全国高校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改变,尤其强调学校的思政工作必须要针对学生展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的辅助教育和引导,持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格与文化素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在教育这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让学校可以更好地培育社会人才。该文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个体心理成长做出指导。(本文来源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马万里[6](2019)在《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中的机会主义效应——基于制度—心理互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从形式上看,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是游离于预算法之外的违法违规举债,但究其行为本质却是地方官员机会主义激励下的卸责举债,是制度—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从制度维度审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快速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自上而下"激励过度与"自下而上"约束不足协同作用的结果,成为隐性举债难以忽略的制度因素。从心理逻辑来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是地方决策者在心理账户、损失厌恶、禀赋效应、安于现状偏差等情感因素影响下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异象"。因此,治理地方政府隐性举债行为,不能仅仅停留于"制度主义"导向下的规则治理,更应兼顾地方官员的心理建设,实施"助推",引导地方官员做出理性的决策行为,从而实现由心而治。因此,制度—心理互动成为理解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选择新的分析视角,从而在方法论上突破了以往的"晋升锦标赛"和"财政压力"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有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袁莉敏,孟瑶[7](2019)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要素在辅导员对抑郁倾向大学生谈心谈话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倾向的大学生是大学生人群中容易被忽视又亟需关注的群体,运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的真诚、接纳、共感等要素能够快速地和学生建立信赖关系、显着地提高谈话质量。本研究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践需要,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日常谈话中,总结出核查现实情况、评估抑郁状况、提供情感支持、帮助问题解决的实际谈话示范,以期为辅导员的谈心谈话工作提供操作性强的示范。(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5期)
陈昊楠[8](201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内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社会环境也随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不同的观念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众的意识形态,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正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而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曹青春[9](2019)在《逻辑心理主义:一种信念修正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穆勒为代表的逻辑心理主义与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反心理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逻辑心理主义认为,逻辑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或是其分支,具有描述性;反心理主义则认为,应当把心理的东西从逻辑中剔除,逻辑只是规范性的。信念修正理论虽具有规范性特质,但是当信念状态层级从低层级走向高层级时,其规范性解释力度则会降低,这表明信念状态的改变会受到经验描述的影响,信念修正理论研究有从规范性走向描述性的层级区分。信念修正理论一定程度上能为弱逻辑心理主义在逻辑中的合法性提供支持,并将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聚焦在人即主体上。(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9年05期)
梁恒豪[10](2019)在《宗教极端主义的心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宗教极端主义的研究现状,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内涵加以进一步阐释,借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理论和经验,从个体和社会层面探析宗教极端主义的认知、情感、行为及人格方面的心理根源,更新对宗教极端主义的认知,从宗教阐释入手预防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从而避免宗教极端甚至暴力恐怖行为的发生,主张心理学在缓解宗教极端主义情绪、消除偏见和歧视以及不同信仰和解和对话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心理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种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造成冲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极易受到蒙蔽。消费主义思潮作为外来思想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行为。本文从消费主义思潮内涵、特点和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以及引导对策四部分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认清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罗瑞奎.消费主义对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9
[2].张澜,马自超.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蒋丽琼.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智库时代.2019
[4].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团队.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学习心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华南师范大学阮镜清心理学团队的贡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罗湘明.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6].马万里.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中的机会主义效应——基于制度—心理互动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9
[7].袁莉敏,孟瑶.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要素在辅导员对抑郁倾向大学生谈心谈话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8].陈昊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内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9].曹青春.逻辑心理主义:一种信念修正的视角[J].哲学分析.2019
[10].梁恒豪.宗教极端主义的心理探析[J].世界宗教文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