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发现协议论文_宋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服务发现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现,协议,网络,移动性,损益,低成本,系数。

服务发现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宋钰[1](2016)在《引入社团发现算法O2O服务等级数据交换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采用叁团网格社区结构的O2O服务等级数据交换协议设计方法,从超网络视角出发采用单自由度数据交换模型,对商家的信任度和服务等级评价具有主观性,推荐效果不好。提出社团发现算法的O2O服务等级数据交换协议设计方法,建立O2O模式下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的初始社团模型,对O2O模式下的商家进行网络社团划分,提取O2O模式的服务等级数据信息流,通过交易数据频度、交易数据深度、实现服务等级评价数据频度隐匿编码设计;设计服务等级数据交换的相干分布模型,实现交换协议改进设计。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对O2O服务等级数据交换协议设计,对O2O商家服务等级定量评价的准确性较高,收敛性较好,展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17期)

胡志坤,宋菁烨,陈沅[2](2016)在《基于通用即插即用协议服务发现的随机服务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智能家居网络设备自动发现过程中,网络设备端随机独立地选择延时发送服务响应消息,通常出现严重的消息拥塞现象。为解决智能家居网络中服务响应消息拥塞问题,以智能家居标准协议——通用即插即用(UPn P)进行自动发现设备为例,考虑不同应用场景中对服务发现过程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有不同要求,提出一种基于UPn P服务发现的随机服务系统模型。设计了集成系统响应指标和等待指标的通信损益函数,推导得到了最佳缓存队列长度与损益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缓存队列长度中响应消息的到达时间、离开时间、等待时间和停留时间,验证了设计损益指标的必要性和随机服务系统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6年03期)

刘念,唐一鸿,齐巍,杨义先[3](2015)在《基于多协议框架的Ad-hoc服务发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发现协议是移动Ad-hoc网络中的关键技术,通过服务发现在移动Ad-hoc网络中查询和发现网络服务,这类协议通过自动定位确定网络节点的位置,寻找相应的服务。在移动Ad-hoc网络中,网络节点通常是变化和移动的,由于其多变性,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在网络中进行有效的服务发现。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相继被提出,这些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服务发现,但各自在网络资源问题上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各类协议的不同特性,多种协议并存是理论上可行的方法,但由于多协议之间存在异构性,多协议并存的方式将导致内存消耗和网络信息流量过大。文章采用一种基于构件的服务发现框架,通过可配置的和动态可重构的中间件,可以在多协议环境中进行操作,较好地处理了协议间的异构性,增强了框架的可配置性和重构性。(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5年10期)

芮兰兰,江枫[4](2015)在《泛在末梢环境可靠性预测的服务发现选择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服务查找成功率以及降低服务中断率,提出了在泛在末梢环境下基于可靠性预测的服务发现与选择协议(RPD&S).通过建立节点移动模型,预测节点的移动性及节点有效时间,计算服务提供节点及路径的可靠性,选取可靠性最高的服务提供节点及路径,同时采用双路径机制增强路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RPD&S的服务查找失败率比跨层的服务发现协议低,服务执行中断率比基于时延的服务选择协议低.RPD&S能有效解决服务发现与选择中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杨冠楠[5](2013)在《普适计算中服务发现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便携式计算设备的普及,人类要面对的计算环境越来越复杂,计算模式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微妙。计算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多人共享一台大型机的主机计算(Mainframe Computing)时代发展到一个人使用一台电脑的个人机计算(Personal Computing)时代,再到当今的互联网计算(InternetComputing)时代,计算技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计算模式的演变。近年来小型计算通信、通信设备的普及,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的需求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随时随地化,为适应这些改变,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即下一代计算模式——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普适计算这的概念最早是由前Xerox 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1991年提出的,中所谓的普适计算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实现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的一种计算模式。在普适计算环境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简单地,透明地使用网络提供的服务,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服务发现技术的支撑。服务发现技术关注的是当用户有服务需求时,系统如何有效的为用户查找、匹配最佳服务,并提供给用户使用。服务发现协议是服务发现技术的核心内容,而传统的服务发现协议难以适用于未来普适计算环境中对服务发现的需求。普适计算与传统的桌面计算在计算环境、网络配置、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存在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在传统服务发现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一种新的服务发现协议以适应普适环境中的服务发现问题。本文仔细研究对比了大量的已有的服务发现协议,发现移动无线自组网络中的服务发现协议相比较于局域网、广域网中的服务发现协议,可以更好的满足普适计算环境中服务发现的新特点。而基于群组的GSD(Group-based Service Discovery)协议是无线自组网环境中性能较为突出的一个协议,他的基于群组的智能转发服务请求,节点定期广播自身的服务广告信息等特点可以使用户在普适环境中更高效地发现所需服务。但GSD协议本身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大量的重复的服务请求包)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普适计算环境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些不足,本文根据普适计算环境中服务发现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GSD协议的改进协议——效能增强的基于群组的服务发现协议EPGSD(Enhanced Performance Group-Based Service Discovery)。并通过在GloMoSim仿真软件中做了相关的仿真实验,验证了EPGSD在一些方面的性能,证明了EPGSD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4-01)

李巧勤,吴磊[6](2012)在《一种基于团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发现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发现能力是有效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要求.提出基于团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发现协议GSDP,根据传感器节点的运动特性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团体,每个团体由一个团体头节点和多个成员节点组成.团体头节点构成一个分布式服务目录,负责处理服务注册信息和服务请求信息,避免在网络范围内产生大量的广播信息.仿真实验表明,在具有团体移动特性的传感器网络中,GSDP在保证服务发现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服务发现过程的消息开销.(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2年06期)

王珺[7](2012)在《低成本家庭网络服务发现协议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信息技术与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化家电的出现和普及,也使得家庭从网络的端点扩展为一个网络成为了可能。家庭网络由家庭网关和网络用具组成,其间通信协议的推广成为家庭网络市场是否成熟的关键标志之一。从用途看,家庭网络的通信协议有很多,其中以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为代表的服务发现协议使网络用具拥有自主识别网络并主动融入的能力,在家庭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用户可以“零配置”,符合家庭网络易用性的要求,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虑到家电行业属于竞争激烈的传统行业,产品利润不能偏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低成本的MCU芯片上实现服务发现。本文在标准的UPnP规范基础上,根据低成本MCU芯片的性能特点,进行适当的剪裁和修改,完成面向低端的8位16位微处理器的家庭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服务发现协议的设计。该协议基于UPnP原型着重针对网络用具一端的实现,可以实现设备发现、描述、控制以及事件监控等,并可以与运行在传统UPnP环境下的控制点进行无障碍的通信。由于服务发现协议属于会话层协议,实现时还涉及在低端的8位16位微处理器实现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协议。另外,在表示层上,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在控制点自动生成针对于不用设备的个性化的控制界面的方法,从而使用户对于家电的控制更加便捷。因此,本文完成了面向低端的8位16位微处理器从网络层、传输层到会话层、表示层的协议栈的设计和实现,经过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佟乐[8](2012)在《基于服务强度的VANET服务发现策略与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工业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随时随地的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根据人们的需求,各种服务正不断地被应用于车载网络中。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推动其从简单的“传输网”迈向“智能网”,才能满足人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其中,服务发现即为核心内容。VANET中的移动节点速度较快,服务请求通常具有较高的地理位置感知性,与一般MANET的特性有很大不同,给VANET的服务发现过程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如何提高VANET服务发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目标是车载自组网中的基于位置感知的服务发现协议。首先,本文总结与分析了一般MANET与VANET服务发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车载自组网独特的性能及其对服务发现过程的影响;指出了当前VANET服务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其的研究方向。其后,根据城区车载自组网应用环境,本文提出的VANET中的服务强度概念。服务强度作为服务管理的标识之一,能够为移动节点的服务缓存提供有效的参考标准,使得VANET中各项服务内容能被统一有效的管理。将服务强度概念应用于服务发现过程中,本文提出了基于服务强度的转发策略;使车辆节点在选择下一跳转发节点时,根据服务强度参数做出合理的抉择,找到一条有效的,单播路径;单播机制代替泛洪机制,从而减少车载网络中冗余的数据分组,提高了服务发现的效率。接着,基于VANET中增值类和安全类信息服务的分析,运用跨层协议设计思想,本文提出了跨层服务发现协议SI_GPSR。该协议基于GPSR位置信息路由协议,能够在服务发现过程中提供位置辅助功能,实现服务请求的位置感知要求;将服务发现与路由发现结合,实现两者的同时发现,减小了服务发现过程中的控制信息开销,节省了无线网络的有限带宽;服务发现过程中,规定基于服务强度的转发策略的优先级高于GPSR贪婪转发策略,有效的避免了路由回路问题。最后,基于城区移动模型,利用VanetMobiSim创建车载网络拓扑模型,本文实现了车载网络增值类信息和安全类信息的应用场景,并运用NS-2网络仿真平台,设计了服务发现协议仿真实验,实现了本文提出的跨层服务发现协议的全部性能及其与传统的VANET服务发现协议的性能对比,突出了本文提出的SI_GPSR协议的性能优势。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跨层服务发现协议SI_GPSR表现出了较好的网络性能:充分利用VANET中路边固定节点,减少了服务发现总开销,减小了VANET服务发现延迟,提高了VANET服务发现的成功率与准确性。但本文所设计的跨层服务发现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今后将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服务选择机制。在服务发现过程中,如何在多个同类型服务中选择出性能最优的服务项目。(2)安全认证机制。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无线网络协议包括服务发现协议的设计工作都面临严峻的安全性威胁,因此考虑在服务发现协议中加入安全认证机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2-01-01)

李艳,米智勇,朱锋[9](2011)在《移动Ad hoc网络服务发现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在民用领域使用范围的扩大,实现MANET网络资源共享,提供适合于MANET网络的服务发现协议(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DP)已成为IETF MANET工作组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MANET网络全局互连也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根据MANET网络全局互连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网关的服务发现协议-SDPBG(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Based on Gateway),并使用NS-2网络模拟器对该协议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协议适合于小型的MANET网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钟将,耿升华,刘春芝[10](2012)在《一种MANET跨层服务发现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路由发现和服务发现过程结合,提出了基于CAODV协议的具有安全认证扩展的SCAODV协议。通过NS2仿真实验证明,SCAODV协议在实现路由发现的同时完成了服务发现,并有效地降低了网络开销和端对端时延。SCAODV协议还实现了服务发现过程中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一种基于对称密钥体系的安全认证机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2年03期)

服务发现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智能家居网络设备自动发现过程中,网络设备端随机独立地选择延时发送服务响应消息,通常出现严重的消息拥塞现象。为解决智能家居网络中服务响应消息拥塞问题,以智能家居标准协议——通用即插即用(UPn P)进行自动发现设备为例,考虑不同应用场景中对服务发现过程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有不同要求,提出一种基于UPn P服务发现的随机服务系统模型。设计了集成系统响应指标和等待指标的通信损益函数,推导得到了最佳缓存队列长度与损益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缓存队列长度中响应消息的到达时间、离开时间、等待时间和停留时间,验证了设计损益指标的必要性和随机服务系统模型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务发现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宋钰.引入社团发现算法O2O服务等级数据交换协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2].胡志坤,宋菁烨,陈沅.基于通用即插即用协议服务发现的随机服务系统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6

[3].刘念,唐一鸿,齐巍,杨义先.基于多协议框架的Ad-hoc服务发现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5

[4].芮兰兰,江枫.泛在末梢环境可靠性预测的服务发现选择协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

[5].杨冠楠.普适计算中服务发现协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6].李巧勤,吴磊.一种基于团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发现协议[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

[7].王珺.低成本家庭网络服务发现协议及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

[8].佟乐.基于服务强度的VANET服务发现策略与协议研究[D].东华大学.2012

[9].李艳,米智勇,朱锋.移动Adhoc网络服务发现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钟将,耿升华,刘春芝.一种MANET跨层服务发现协议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论文知识图

蓝牙协议堆栈协议层中的L2CAP4.服务发现协议...一5蓝牙服务发现协议的消息流.UP...服务发现协议的基本工作过程2服务结点5跳服务发现协议性能抗节点失效服务发现协议数据包...

标签:;  ;  ;  ;  ;  ;  ;  

服务发现协议论文_宋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