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以敬业克服浮躁病论文

李 辉:以敬业克服浮躁病论文

自古以来,敬业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内涵。《礼记·学记》有言,“敬业乐群”,这里的敬业主要是指学业的成就。《论语·子路》也说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里的敬业主要是指为人办事之道。《论语·学而》提到,“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此处敬业已经提升到治国的高度。宋代朱熹将“敬业”解释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也就是说,敬业的人专心致志、认真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业。简单来说,敬业,就是敬重、认同、珍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它集中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

如何理解敬业是培养敬业精神的前提。顾名思义,业是职业或工作,敬业是对职业的尊敬。因而,从人的自身属性出发认识职业、理解职业,是形成敬业精神的认知基础。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尊重自己从事的职业,就是对自己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负责,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和责任心。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而言,敬业也是自我尊重,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概言之,敬业精神内在于人的本质之中,是属于人的特有品质。

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典型特征为高血糖,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控制血糖的药物也在不断增多,虽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也相对较对,基于此,选择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病情控制较为重要,饮食控制为基础性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实施多存在依从性较差的问题,研究显示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卡进行饮食干预有一定的效果,结合次研究背景,该次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选择13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敬业精神成为助力中国梦实现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民族共识和人民期望。如何把握机会,成就人生理想,需要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支撑。高尚的德行是人的道德素质的体现,为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属于德的范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建立良好的安全责任制度是落实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建立安全责任制度首先因该有一个完整的安全责任体系,体系中应该明确各级别管理人员、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岗位工人的责任,将责任进行分解,使所有负责相关项目的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于每个项目都要根据项目的复杂情况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要保证项目一旦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能够立刻找出责任人,使脚手架项目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浮躁的问题。他说,“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浮躁的心态。为官浮躁,结果是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文艺浮躁,结果就是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学术研究浮躁,则会造成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学风问题。

北宋哲学家程颐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执着于一件事,认真做好一件事,体现的就是敬业精神。从这个角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倡导的女排精神、焦裕禄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无一不是敬业精神在不同的主体层面的阐释和呈现。

如何培养青年的敬业精神,既是教育课题,也是社会课题。作为一种对待职业的态度,价值观教育决定敬业精神的养成。价值观回答的是“为了谁”的问题。从社会关系本质论视角,我们可以得出利他主义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包含于人的社会化进程之中。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对职业的态度是其对家庭、学习和生活态度的延续。

共有19处。平泉市的街旁绿地总量不多,且规模都偏小,超过5000m2的绿地2处,面积1000-3000m2的绿地有8处,面积不足1000m2的绿地9处,可见,这些街旁绿地虽然在城市中做到了见缝插绿,但总量远远不够。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凝神聚气是克服浮躁病的良方。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是凝神聚气的必由之路。敬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而实现理想信念离不开认真的态度,认真也是敬业精神的另一个支撑。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要从对学习、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开始养成,以他律和自律共同发力,成就人的美好品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国家要把培育青年的敬业精神置于其人生的整体教育中,置于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敬业精神。

(作者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个人品德建设的文化生态”(项目编号:12YJA710041)阶段性成果】

责编/牛牧瑶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  ;  ;  ;  ;  ;  ;  ;  

李 辉:以敬业克服浮躁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