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制造企业论文-赵鹏,孙亚范

跨国制造企业论文-赵鹏,孙亚范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国制造企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造业,跨国并购,知识吸收能力,对策

跨国制造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孙亚范[1](2019)在《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纷纷选择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技术、整合产业链。然而许多企业跨国并购后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财务、战略目标,甚至使原先稳定发展的企业陷入债务纠纷。知识吸收能力为研究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知识获取、吸收、转化和利用角度分别对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2019)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赵鹏,孙亚范[2](2019)在《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绩效评析——基于48个上市公司案例的经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48起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通过建立跨国并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估跨国并购完成前后共五年的绩效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后获得了优于并购前的绩效水平;逆经济周期、横向并购、并购亚洲国家企业更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提升跨国并购绩效。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在跨国并购前需要切实评估自身跨文化吸收能力,优先考虑跨国并购文化差异较小的亚洲国家企业;在逆经济周期背景下,尝试跨国并购具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并且在并购模式方面多选择同行企业进行横向并购;跨国并购完成后必须加强整合能力,以保持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黄瑾滢,李巍[3](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再制造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考虑了出口国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自行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品、OEM生产新产品并授权进口国第叁方制造商(TPR)生产再制造品两种跨国再制造模式,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再制造品价格、数量、决策主体利润等变量值的变化.结果表明:TPR生产的再制造品数量主要基于进口国消费者对其的认可程度;出于再制造生产过程更环保的角度考虑,政府会基于产品节能程度对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系数的大小选择OEM或TPR再制造;在不同的产品节能程度对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系数和投入的节能成本系数影响下,OEM和TPR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价格、数量、利润等变量有不同的决策偏好.(本文来源于《经济数学》期刊2019年03期)

肖绍平,黄蕴洁,汤洋,黎卉[4](2019)在《跨国企业集团执行新收入准则的重难点分析——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CAS14,简称新收入准则),并采取了分步实施的策略。A公司是中国中车(A+H上市公司)旗下时代新材(A股上市公司)于2014年收购的德国企业集团,由于A公司的母公司时代新材为中国中车的(本文来源于《财务与会计》期刊2019年13期)

何亚云[5](2019)在《冗余资源、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靠量大速增的国内消费市场,我国不少企业积累起了一定的资本实力,这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冗余资源。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和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我国不少企业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为此,中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将企业的冗余资源转化为创新能力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将冗余资源与吸收能力变量纳入创新管理研究框架,构建了冗余资源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对于自变量冗余资源,是根据其专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划分为两个维度。另外,引入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其对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二者间的关系是如何产生中介效应的。具体来说,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沉淀性冗余资源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2)吸收能力是如何对冗余资源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中介效应的?(3)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资本结构以及年龄等是否会对冗余资源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其中是否也发挥作用?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是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实证研究就是通过在国泰安数据库、同花顺数据库等搜集沪深A股上市的跨国制造企业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Excel、Stata14.0等软件对所收集的客观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再考虑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前期的变量相关性分析和数据检验通过后,再根据研究假设和模型对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冗余资源与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是呈现倒U型;吸收能力在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构建了纵贯2010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以及吸收能力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冗余资源→吸收能力→创新绩效”这一作用路径,丰富了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启示企业应合理配置冗余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以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持续提升创新绩效。(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4)

李杰义,何亚云[6](2019)在《双重融资约束、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基于205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融资约束异质性视角出发,采用2010—2015年沪深A股205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双重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分析国际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源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的影响,外源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化程度对内外源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为厘清跨国公司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对促进跨国公司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樊聪聪[7](2018)在《跨国制造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全球跨国企业和在华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内部知识转移成为其在动态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通过控制和引导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来促进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效率,逐渐成为一个重点课题。在当下的研究中,关于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丰富,相关分析也比较透彻,但是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单个或部分影响因素,并且关于影响因素是如何对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产生影响的应用性分析和研究相对较少。其中针对制造行业,关于某一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的分析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基于以上现状,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相关理论进行应用分析和研究,即在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在制造企业内部知识转移项目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和验证,并评价各影响因素在其内部知识转移中的重要性程度。本文以B集团跨国实施“工业4.0”方案为例,首先分析和总结B集团内部知识转移项目中的特征和问题,然后从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角度对影响B集团“工业4.0”内部知识转移的因素及其相关性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影响B集团“工业4.0”内部知识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变量假设;之后以影响因素的假设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在项目团队和本地工厂员工之间进行调研,收集数据形成样本,并进行信度检测、效度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测,然后以R语言数据分析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B集团内部知识转移中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在B集团内部知识转移中的作用大小进行重要性分类,之后进一步讨论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最后依据验证结果对B集团内部知识转移中的重点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建议,为B集团“工业4.0”内部知识转移项目发挥最大效果提供支持,并为跨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内部知识转移提升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可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7)

张骞[8](2018)在《中国与东盟制造企业跨国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深厚的“地缘”“人缘”关系,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且不断扩大。同时,随着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企业为了开拓东盟近6亿人口的大市场,纷纷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国际战略联盟。然而跨国战略联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受到联盟内外大量因素的影响,导致联盟创造的价值不高,跨国战略联盟的总体绩效并不理想,如何保证并提升联盟绩效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制造企业跨国联盟的绩效评价与提升。本文从价值创造的的视角出发,首先分析归纳出中国与东盟制造企业跨国战略联盟绩效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应用原理,结合德尔菲法与关键要素分析法甄选出绩效影响因素的指标,根据跨国战略联盟实际情况分析建立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价值工程理论,提出对跨国战略联盟的绩效提升建议。最后,引入具体跨国战略联盟的企业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进行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制造企业跨国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与分析,丰富企业跨国合作理论,以期对中国制造企业跨国战略联盟的绩效提升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杰义,曹金霞,刘裕琴[9](2018)在《双重网络嵌入性、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258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国际化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利用2009-2015年沪深A股258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双重网络嵌入性、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的网络嵌入性具有双重特征,双重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双重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完善了跨国公司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并对促进跨国公司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田雨[10](2018)在《双元创新视角下制造业服务化跨层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制造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服务化作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已成为跨国制造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利润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实施,一方面要继承现有的制造业的作业模式,进行一种小幅度的、渐进的创新活动,充分对已有的资源技术等进行提炼、融合、强化和改进,以保持当前组织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发挥服务业的产业特点,进行大幅度的、激进的创新活动,寻求制造业发展的新的可能性,使组织可以应对未来的多样性,满足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双元创新的组织能够高效平衡组织资源,兼顾进行小幅度的开发式创新以及大幅度的探索式创新,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实施起着推动作用。另外,在华跨国制造企业作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先驱和带动者,服务化水平较高,同时对我国服务经济贡献较大,实证研究其在双元创新视角下的服务化演化机制,对我国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实践和借鉴意义。首先,本文基于制造业服务化、反馈寻求、双元创新、战略柔性、组织整合惯性以及组织创新创业环境等理论,构建了个体层次反馈寻求通过组织层次双元创新作用于组织层次制造业服务化的跨层次演化主模型,其中双元创新是自变量反馈寻求作用于因变量制造业服务化的中介变量。此外,通过在主模型中引入战略柔性、组织整合惯性、组织创新创业环境叁个调节变量,进一步形成本文的跨层次演化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接着,结合在华跨国企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向中高层管理者发放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基于实证分析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双元创新促进服务化提出了五点管理建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个体反馈寻求对于组织层面的双元创新以及制造业服务化均有积极的跨层次促进作用;第二,双元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并且在反馈寻求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第叁,战略柔性、组织整合惯性、组织创新创业环境在个体反馈寻求与组织双元创新关系中起着跨层次调节作用;第四,战略柔性、组织创新创业环境在双元创新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意见建议,认为我国制造企业在服务转型中需要构建良好的反馈机制、注重探索式创新与开发创新的平衡、提高企业战略柔性水平、努力营造良好内部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发展组织整合能力等方式利用双元创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跨国制造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48起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通过建立跨国并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估跨国并购完成前后共五年的绩效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后获得了优于并购前的绩效水平;逆经济周期、横向并购、并购亚洲国家企业更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提升跨国并购绩效。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在跨国并购前需要切实评估自身跨文化吸收能力,优先考虑跨国并购文化差异较小的亚洲国家企业;在逆经济周期背景下,尝试跨国并购具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并且在并购模式方面多选择同行企业进行横向并购;跨国并购完成后必须加强整合能力,以保持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国制造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1].赵鹏,孙亚范.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C].第十四届(2019)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19

[2].赵鹏,孙亚范.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绩效评析——基于48个上市公司案例的经验数据[J].科技与经济.2019

[3].黄瑾滢,李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再制造决策研究[J].经济数学.2019

[4].肖绍平,黄蕴洁,汤洋,黎卉.跨国企业集团执行新收入准则的重难点分析——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9

[5].何亚云.冗余资源、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9

[6].李杰义,何亚云.双重融资约束、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基于205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9

[7].樊聪聪.跨国制造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8].张骞.中国与东盟制造企业跨国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D].广西大学.2018

[9].李杰义,曹金霞,刘裕琴.双重网络嵌入性、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258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8

[10].田雨.双元创新视角下制造业服务化跨层次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跨国制造企业论文-赵鹏,孙亚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