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复合物论文_高雅馨,于有强,朱巧莎,侯占群,段盛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分子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物,大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荧光,地平。

大分子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高雅馨,于有强,朱巧莎,侯占群,段盛林[1](2019)在《天然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在食品微凝胶传递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凝胶是一种内部交联的纳米或微米级粒子,能形成叁维网络结构,可作为食品功能因子的递送载体。本文综述了适用于制作微凝胶的两大类天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多糖。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不同来源蛋白质和多糖的组成结构及胶凝特性,综述了天然生物大分子在食品传递体系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其在食品微凝胶制备中的潜在价值及未来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陈栋栋,宋文植,李慧,何丹,孙俊奇[2](2019)在《聚合物复合物层层组装膜的高效负载及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的差别性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聚合物复合物和层层组装技术实现了大分子药物硫酸软骨素和小分子药物头孢曲松钠在聚合物膜中的高效负载以及差别性释放.壳聚糖(CHI)和大分子药物硫酸软骨素(CSS)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力复合,制备了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物(CHI-CSS).以CHI-CSS复合物和透明质酸(HA)为构筑基元,通过层层组装构筑负载有硫酸软骨素的聚合物复合物膜.利用后扩散的负载方法将小分子药物头孢曲松钠(CTX)负载到聚合物膜中,从而实现大分子和小分子2种药物在聚合物膜中的负载.聚合物膜中负载的CTX和CSS在生理条件下具有快慢不同的差别性释放动力学特性,CTX在6 h内快速释放,而CSS长效缓释长达14 d.快速释放的抗生素CTX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感染,而酶降解作用下缓慢释放的CSS可促进伤口愈合,在包括头颈外科在内的外科术后感染防治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杜爽[3](2019)在《基于难溶药物的超分子复合物的筛选、表征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为基础的常见固态复合物包括盐、共晶和共无定形。药物共晶(Cocrystal)是API与共晶前体(Cocrystal former,CCF)以氢键或其他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新的晶态物质,而共无定形态(Co-amorphous phase,CAP)是API与共无定形前体(Co-amorphous former,CAF)以氢键或其他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新的无定形态物质。两者均可在不改变API药理作用的同时,改善API的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等理化性质。共晶和共无定形的超分子体系对API不良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以及相比于研发一个全新化合物的低成本和低风险使其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阿折地平(Azelnidipine,AZE)和双苯氟嗪(Dipfluzine,DF)分别为二氢吡啶类和哌嗪类钙离子拮抗剂,二者在治疗高血压,降低头痛、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但二者都属于难溶药物,而溶解度低将直接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故筛选出能提高二者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新的固态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目的:1.以多晶型(α和β-晶型)的AZE为API,制备无定形态AZE以及AZE与CAF形成的CAP复合物,探讨各无定形态(AZE纯相无定形和AZE-CAF异质共无定形态)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差异、向晶态转化的热力学以及热分解动力学差异;2.以DF为API,筛选基于DF的新的固态复合物,包括盐、共晶、盐共晶或共无定形,改善其溶解度、溶出速率等体外理化性质;通过HPLC法对DF及其典型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评价,探讨不同类型的复合物,如共晶、共无定形、盐、盐共晶,在药动学方面的差异性。方法:1.以α-AZE和β-AZE为API,通过加热熔融猝冷法分别制得无定形态α-AP(α-amorphous phase)和β-AP(β-amorphous phase)。α-AZE与哌嗪以1:2比例采用无水乙醇辅助研磨法制备复合物,得α-AZE-PEZ CAP;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温度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Temperature modulated DSC,TM-DSC)、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手段对制备的叁种无定形态进行固态表征;结合热力学公式推导计算,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及溶解度法对各无定形态进行热分解动力学和转化热力学分析。2.以DF为API,采用溶剂辅助研磨法和溶剂蒸发法,基于不同种类CCF进行DF的复合物的筛选;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温度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Temperature-modulated DSC,TM-DSC)、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单晶X-射线衍射(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SCXRD)手段进行固态表征;采用摇瓶法对DF及其共晶或共无定形进行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测定;采用桨法对DF及其共晶或共无定形在pH=4.5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的溶出速率测定。DF的浓度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方法测定。3.采用HPLC法测定DF及其典型复合物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1.基于AZE的α-AP、β-AP两种无定形及α-AZE-PEZ CAP共无定形均出现单一T_g,且高于室温,故其在加速条件下均稳定存在。将β-AP与β-Cry的FT-IR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其N-H峰宽化并出现大幅度移动,C=O由原来的双峰合并为单峰;对比α-AP、CAP与α-Cry的FT-IR光谱,无定形态物相均出现相同程度的N-H峰宽化和移动,C=O由原来的双峰合并为单峰。在不同温度下的0.01 mol·L~(-1) HCl介质中,溶解度大小表现为:α-AP>CAP>α-Cry>β-Cry>β-AP。在室温下α-AP和CAP向β-Cry的转化均自发进行,β-AP向β-Cry的转化为非自发。β-AP的热力学稳定性高于α-AP和CAP。2.以DF为API,采用溶剂辅助研磨法和溶剂蒸发法,结合PXRD、DSC、TM-DSC、FT-IR、SCXRD结果分析,共确定筛选出5种晶态复合物和3种共无定形态复合物。5种晶态复合物中,确定DF-FA、DF-MA、DF-DL-MA、DF-PA复合物为盐,DF-4HB属于盐共晶;3种无定形态复合物中,确定DF-TA是无定形态的盐,DF-Sac是基于氢键弱作用力的超分子,DF-2HB中既有成盐基团、又有氢键作用,属于混合无定形态。复合物的平衡溶解度均明显高于DF原料药。除DF-Sac、DF-2HB外,其余复合物溶出速率均明显加快(P<0.05)。3.药动学实验显示,DF、DF-FA、DF-4HB、DF-Sac和DF-2HB中DF的C_(max)分别为0.26、0.55、0.50、0.35和0.42μg·mL~(-1),AUC_(0-t)分别为3.33、3.55、4.34、4.01和4.33μg·h·mL~(-1),与DF相比均有提升,且具有统计性差异(P<0.05)。总体趋势是“盐”的固态形式趋向于引起较高的C_(max)。结论:1.以AZE为API的多种无定形态制备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多晶态出发制备的无定形态在理化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如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热力学稳定性。与CAF形成共无定形CAP后,相比于稳定的单体无定形态,其热力学稳定性提高,表明API与CAF之间的氢键作用有利于稳定无定形物相。2.DF是用于筛选不同类型复合物的最佳模型API。以DF为API筛选出多种形态的复合物,包括盐、共无定形、共晶、盐共晶。这些复合物都不同程度的改善了DF的生物利用度。更为重要的是,在DF不同形态的复合物中,API完全离子化的盐趋向于引起较高的体内C_(max)。本研究基于同一个API筛选不同的固态复合物并对其体内、体外性质进行评价,为基于不同目标研发不同API的固态形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天富,韩文泽,王雨,陈东风,刘蕴韬[4](2017)在《小角散射研究PAMAM树形大分子及其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小角中子和X射线散射方法,研究温度对溶液中第5代PAMAM树形大分子分子间结构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结构因子散射峰逐渐宽化。这是由于分子间库仑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间类液态有序排列,受热扰动而趋向于无序化。测量了20、70、90℃3个不同温度下第5代PAMAM树形大分子水溶液小角散射,结果示于图1。实验样品为加入一定量盐酸的浓度为20mg/mL的第5代PAMAM树形大分子水溶液,盐酸的量保持与PAMAM末端氨基基团数目一致。盐酸使得溶液中的PAMAM大分子末端(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7年00期)

张思敏[5](2018)在《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金属氧簇由于其丰富的化学组成和拓扑结构因此在肿瘤诊断治疗中也展现了丰富的应用潜力。用有机阳离子静电包覆多金属氧簇可提高簇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超分子的协同效应可赋予组装体更丰富的功能特性,促进了多金属氧簇生物功能化的实现。本论文中,我们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和功能协同效应,将功能性多金属氧簇和设计的各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静电复合,构筑了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好,可应用于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的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论文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我们得到制备水溶性多金属氧簇超分子造影剂的普适手段。利用末端带醚链的有机嵌段阳离子静电包覆顺磁性多酸簇,合成了一系列在水溶液当中能够稳定存在的、生理安全性高的超分子复合物。由于顺磁性多酸簇的存在,复合物具有很高的纵向弛豫速率值,实现了多金属氧簇超分子造影剂在生物体内的核磁成像。2.利用树枝状的表面活性剂静电包覆顺磁性多酸簇,得到在水溶液中单分散的、具有大量空腔的超分子复合物。将具有不同荧光性质的染料分子负载到复合物中,得到了荧光核磁双功能成像的多金属氧簇超分子造影剂。3.将在近红外区有吸收的杂多蓝簇引入到温敏性超分子复合物体系,进一步负载抗癌药物。首次直接利用多金属氧簇进行肿瘤的光热治疗,并通过调控近红外光照调节温度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最终实现光热-化学联合治疗。4.将既具有磁性又在近红外区有吸收的多酸簇引入到超分子复合物体系,并接枝靶向分子,利用制备的超分子复合物实现了诊断和治疗一体化。这一系列分子成像造影剂以及肿瘤治疗剂的设计及制备不仅为多金属氧簇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同时也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材料基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侯海涛[6](2018)在《分子对接程序重构G-四链体—配体小分子复合物的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G-四链体是由鸟嘌呤富G序列形成的特殊核酸二级结构,在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G-四链体的化学小分子呈现了很好的抗肿瘤和抑制病毒的活性。但目前发现的G-四链体配体由于缺乏选择性,细胞毒性较高,因此需要发现新的选择性的G-四链体配体。分子对接方法是发现新型G-四链体配体的常用方法,但已开发的分子对接软件绝大多数是基于蛋白-药物相互作用体系开发的,其描述G-四链体-配体相互作用的准确性还有待评价。为此,本论文搜集整理了PDB数据库中G-四链体-配体复合物结构,测试了常用分子对接软件对G-四链体-配体相互作用的描述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一致性”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策略,筛选了靶向端粒G-四链体的选择性配体小分子,并测试了这些小分子的活性。本论文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建立了G-四链体-配体复合物测试集。测试集包含29个G-四链体-配体复合物结构(34个样本)的测试集,且该测试集具有公平、完整、多样化等特点。2.评估了常用分子对接软件对G-四链体-配体复合物重构的综合表现。参照CASF方法(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Scoring Functions,CASF),评估了Autodock、Autodock Vina、GOLD、LEDOCK、PLANTS五种对接软件对G-四链体-配体复合物的重构表现。结果显示:(1)对接能力:Autodock对接成功率最高,其对配体的对接成功率为38.24%,同时对配体母核的对接成功率为41.18%,但该程序对接成功率易受配体初始构象影响。Autodock、Autodock Vina、GOLD+GoldScore对接成功率良好,且受配体初始构象影响较小。(2)采样能力:PLANTS采样成功率最高,其对配体采样成功率为47.06%,同时对配体母核采样成功率为76.47%。组合LEDOCK和PLANTS两个对接软件,采样成功率有明显提高,母核采样成功率达到91.18%,由于侧链柔性较大配体采样成功率最高为52.94%。此外,组合多种分子对接软件,配体采样成功率最高达到61.76%,配体母核采样成功率最高达到94.12%,采样成功率略有提高。(3)打分函数筛选能力:在打分前10%,20%,30%范围,GOLD+ASP对配体筛选成功率均最高,其对应的虚拟筛选成功率依次为79.17%,83.33%,91.67%;Autodock对配体母核筛选成功率均最高,筛选成功率分别为82.35%,91.18%,97.06%。(4)打分函数排名能力:在打分排名前10%和前20%范围,Autodock打分函数对最佳对接构象排名成功率均最高,且以排名前10%为限,Autodock排名成功率为35.29%;以排名前20%为限,其排名成功率为44.12%。此外,以排名前30%为限,GOLD+ASP排名成功率最高,其排名成功率达到62.50%。4.以端粒G-四链体为靶标,得到选择性识别端粒G-四链体的配体小分子。通过虚拟筛选最终选择20个化合物并购买。生物物理检测发现活性化合物B08对端粒G-四链体有稳定作用(B08浓度为100μM时,ΔT_m为6.2℃),而对双链DNA几乎无影响。采用相似性搜索方法挑选高活性化合物,得到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D04、C04,两化合物对端粒G-四链体的稳定作用进一步提高(化合物D04、C04浓度为100μM时,ΔT_m分别为16℃、10.3℃)。同时,细胞活性初筛实验发现,在浓度为5μM时,D04对H226细胞抑制率为90.13%,且对A549细胞抑制率为92.76%。(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修明明[7](2018)在《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的合成及稀溶液中相转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荧光技术灵敏探测温度响应性聚集诱导发光(AIE)超分子体系稀溶液中相转变的方法。在含氨基的温度响应性超支化聚合物(HPEI-IBAm)和含羧基的AIE分子(TPE~COOH)的氢键、静电、疏水-疏水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制备了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并利用~1H NMR、2D~1H NOESY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对制备的超分子复合物进行了表征。与其他温度响应性AIE体系不同的是,配制的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溶液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温度依赖性荧光发射响应:在相转变温度(PTT)附近,一种信号显示随温度升高,荧光发射明显增强;另一信号显示随温度升高,荧光发射单调下降,伴随着PTT附近斜率增加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在传统比浊技术失去效力的稀溶液中,PTT也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两种不同的温度依赖性发射响应的荧光光谱图中读出。同时采用荧光技术,从溶剂组成、复合物浓度、复合物组成、无机阴、阳离子这几个影响因素出发对制备的超分子复合物在稀溶液中的相转变行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凯[8](2018)在《生物大分子魔芋的阳离子化改性及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对环境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寻找可替代的新型材料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目前研究课题的重点。生物大分子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简称KGM),因其可完全降解,且拥有出众的生物相容性、易得性、低价性,因此在基因负载、药物释放、食品添加、化学纺织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应用。但是其溶于水后流动性差,长时间放置易降解,较差的机械性能等缺陷限制了KGM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因此对魔芋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对提高它的使用范围显得格外重要。KGM分子链中富含羟基,因此可以进行多样的化学改性。本文首先寻找到KGM的良溶剂—NaOH/尿素溶液,对魔芋粉进行充分的溶解,之后在均相条件下,加入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CHPTAC),对KGM实施季胺化改性。通过对产物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1H NMR结果证明产物分子链中成功接上阳离子基团。通过改变反应参数,得到了在30℃下,n(KGM):n(CHPAC)=1:10,反应温度9h,季胺化取代度可达到0.46。之后对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得知发生阳离子改性后产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接着在流变学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发生阳离子化改性后的产物表观粘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溶液发生凝胶时的频率也要高于未改性魔芋精粉。最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试产物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性能,结果显示,阳离子化产物在对阴离子型污水的处理中拥有出色的絮凝性能,上层溶液透光率最大可达99.7%,可成为一种生物友好型的新型污水处理剂。不同于只接有单一电荷的聚电解质,聚电解质复合物(PECs)分子链中可同时携带多个相反电荷,因此PECs的适用领域要远远高于普通聚电解质。为了扩大阳离子化KGM在工业上的应用,我们创新性的将其与羧甲基纤维素进行复配,得到PECs。通过红外分析、热重分析以及流变分析,得到复合物分子结构、热性能以及流变性能,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发生复合后,相较于阳离子KGM,PECs的热性能以及流动性获得了提升。最后研究了复合物在两种不同电性污水中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发生聚电解质复合后的KGM对不同电性的环境都拥有良好的絮凝处理效果,证明阳离子KGM发生复合后,各项性能都有了提升,且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谷金科,宗帅,吴萌,郭润域,杨茂君[9](2018)在《线粒体呼吸链超超级复合物——能量大分子机器的终极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在哺乳动物中,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复合物完成。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进行研究,想要窥探这一能量大分子机器的全貌,但是一直未能获取该复合物蛋白质结构。我们最新的研究首次纯化出了来源于人类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超超级复合物Ⅰ_2Ⅲ_2Ⅳ_2,通过冷冻电镜技术首次成功解析了它的结构,并且提出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可以一起组成超大型复合物Ⅰ_2Ⅱ_2Ⅲ_2Ⅳ_2,这是呼吸链超超级复合物的终极形态。同时,我们所解析的人源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为攻克线粒体缺陷引起的阿尔兹海默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多发性硬化、少年脊髓型共济失调以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多种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立新[10](2017)在《光驱动超分子复合物组装体的动态可逆转变及功能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子作用形成的超分子复合物不仅可以按预先设计将有机和无机组分同时引入到组装体中,还可以利用有机和无机组分的光物理及化学性质协同实现对复合物组装体结构和形态的可逆调控,并进一步从结构调控实现组装体功能的调控。我们以含光活性基团的有机阳离子为柔性外围,以无机多金属氧簇为功能核所获得了超分子复合物构筑基元。通过光致有机和无机组分光活基团的可逆化学结构转变,实现了组装体结构转变对无机簇发光、光致诱导手性变色、光化学反应、相转移催化等的过程调控。本报告将总结我们在以光为非接触调控手段对组装体进行功能化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大分子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聚合物复合物和层层组装技术实现了大分子药物硫酸软骨素和小分子药物头孢曲松钠在聚合物膜中的高效负载以及差别性释放.壳聚糖(CHI)和大分子药物硫酸软骨素(CSS)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力复合,制备了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物(CHI-CSS).以CHI-CSS复合物和透明质酸(HA)为构筑基元,通过层层组装构筑负载有硫酸软骨素的聚合物复合物膜.利用后扩散的负载方法将小分子药物头孢曲松钠(CTX)负载到聚合物膜中,从而实现大分子和小分子2种药物在聚合物膜中的负载.聚合物膜中负载的CTX和CSS在生理条件下具有快慢不同的差别性释放动力学特性,CTX在6 h内快速释放,而CSS长效缓释长达14 d.快速释放的抗生素CTX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感染,而酶降解作用下缓慢释放的CSS可促进伤口愈合,在包括头颈外科在内的外科术后感染防治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分子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高雅馨,于有强,朱巧莎,侯占群,段盛林.天然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在食品微凝胶传递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9

[2].陈栋栋,宋文植,李慧,何丹,孙俊奇.聚合物复合物层层组装膜的高效负载及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的差别性释放[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杜爽.基于难溶药物的超分子复合物的筛选、表征和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9

[4].李天富,韩文泽,王雨,陈东风,刘蕴韬.小角散射研究PAMAM树形大分子及其复合物[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7

[5].张思敏.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侯海涛.分子对接程序重构G-四链体—配体小分子复合物的能力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8

[7].修明明.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的合成及稀溶液中相转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

[8].王凯.生物大分子魔芋的阳离子化改性及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9].谷金科,宗帅,吴萌,郭润域,杨茂君.线粒体呼吸链超超级复合物——能量大分子机器的终极形态[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

[10].吴立新.光驱动超分子复合物组装体的动态可逆转变及功能调控[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

论文知识图

心肌钙离子转运过程及RYR2大分子复合大分子复合物示意图一14纳米复合物分子显影对比剂及Gd一DT...一12PLA一PEG/Gd一DT队纳米复合物分子显...KMnO4-甲醛-氯化血红素体系的化学发光一5在州田2/6一311料(3d,3P)水平下氢键...

标签:;  ;  ;  ;  ;  ;  ;  

大分子复合物论文_高雅馨,于有强,朱巧莎,侯占群,段盛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