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南亚高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论文摘要

利用1979-2017年全国气象地面观测站点的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和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RA-interim提供的位势高度、纬向风、经向风、垂直速度、比湿等物理量的逐月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南亚高压的面积指数、强度指数,比较分析了其东脊点、主中心位置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合成研究等方法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进一步利用ERA-interim提供的感热、潜热、净长波辐射、净短波辐射等热通量的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探讨了南亚高压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各个特征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演变,各指数4月开始增大,7月达最强,9月逐渐减弱。主中心和东脊点夏季西伸,7月达最强。东脊点近年有东移趋势,主中心东西振荡,强度和面积指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同增同减,在1998年同时存在极大值。(2)南亚高压在高原建立基本发生在6月中旬,在6月第三候为正常,早于6月三候建立为建立偏早,晚于6月三候为建立偏晚。撤离发生在10月第三候为正常,早于10月第三候为撤离偏早,晚于10月第三候为撤离偏晚。南亚高压建立撤离高原早晚和南亚高压的强度关系密切,当高压在高原建立偏晚,高压强度受影响增大。当高压强度大时,高压撤离高原也会受影响偏晚。建立偏晚对高压影响最大,当高压弱时,高压撤离会偏早。(3)南亚高压强度指数变化与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密切相关。南亚高压强年西南地区降水普遍偏多,南亚高压弱年西南地区降水减少,南亚高压强度和西南地区的降水呈明显正相关。南亚高压强年环流形势更有利于西南地区降水,高空更易出现气旋环流,低空易出现反气旋环流,高空垂直速度上升更明显,低层水汽输送量、高层的水汽通量散度与降水关系密切。(4)南亚高压强度变化与我国西南地区的温度密切相关。南亚高压强年西南地区温度普遍偏低,南亚高压弱年西南地区温度偏高。当南亚高压正异常年时潜热、感热、净短波辐射距平为负,净长波辐射为正。净长波辐射通量与南亚高压强度呈正比,潜热、感热、净短波辐射通量与南亚高压强度呈反比。四个热通量中,净短波辐射占主要影响,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最密切。当南亚高压强度负异常年时潜热、感热、净短波辐射为正,净长波辐射为负。净短波辐射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更为密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介绍
  •   2.2 方法
  • 第三章 南亚高压的时空演变特征
  •   3.1 数据及方法
  •   3.2 南亚高压的分布
  •     3.2.1 南亚高压的定义
  •     3.2.2 南亚高压的活动范围
  •   3.3 南亚高压的时间变化特征
  •     3.3.1 特征指数的季节变化
  •     3.3.2 特征指数的年际变化
  •     3.3.3 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化
  •   3.4 南亚高压在高原地区的活动特征
  •     3.4.1 南亚高压的建立及撤离过程
  •     3.4.2 南亚高压的建立及撤离日期
  •     3.4.3 高压在高原建立早晚的对比分析
  •     3.4.4 高压在撤离高原的早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亚高压对西南地区降水的影响及机制
  •   4.1 数据及方法
  •   4.2 南亚高压对西南地区雨季降水的影响
  •     4.2.1 西南地区站点的分布
  •     4.2.2 正负异常年份的划分
  •     4.2.3 正负异常年份与雨季降水的关系
  •   4.3 南亚高压对西南地区季节降水的影响
  •     4.3.3 南亚高压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     4.3.4 南亚高压对西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   4.4 南亚高压影响降水的可能机制
  •     4.4.1 西南地区夏季环流水汽背景场
  •     4.4.2 南亚高压夏季正异常年环流水汽背景场
  •     4.4.3 南亚高压夏季负异常年环流水汽背景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亚高压对西南地区气温的影响
  •   5.1 数据说明
  •   5.2 南亚高压对夏季季气温的影响
  •   5.3 南亚高压对秋季气温的影响
  •   5.4 南亚高压影响温度的可能机制
  •     5.4.1 西南地区夏季环流热通量背景场
  •     5.4.2 西南地区正异常年夏季环流热通量背景场
  •     5.4.3 西南地区负异常年夏季环流热通量背景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罗米娜

    导师: 陈权亮

    关键词: 南亚高压,西南地区,降水,气温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气象学

    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61.2;P424

    DOI: 10.27716/d.cnki.gcdxx.2019.000023

    总页数: 72

    文件大小: 6533K

    下载量: 24

    相关论文文献

    • [1].闪电和降水关系动态可视化研究平台开发[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9(11)
    • [2].秦皇岛降水酸碱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3].降水现象仪误差及故障分析[J]. 科技资讯 2019(35)
    • [4].基于贵州高原地貌分区的降水时空异质性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5].中国融合降水产品在太行山区的质量评估[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0(01)
    • [6].1979-2016年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20(02)
    • [7].新疆阿图什市1950-2018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 地下水 2020(01)
    • [8].北京市2015—2019年10月份典型场次降水对比分析[J]. 北京水务 2020(02)
    • [9].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降水空间变异函数有效性验证[J]. 水资源保护 2020(03)
    • [10].安徽省分地形小时极端降水气候分布特征[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1].高分辨率降水资料在西南山地的适用性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01)
    • [12].降水现象仪的维护与维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6)
    • [13].山西不同历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及趋势变化[J]. 高原气象 2020(04)
    • [14].卫星降水产品在太行山区的适用性初步评估[J]. 高原气象 2020(04)
    • [15].1982—2016年云南省不同强度降水气候态及其变化[J]. 暴雨灾害 2020(04)
    • [16].宁夏年降水和季节降水的创新趋势分析(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4)
    • [17].国产多源降水融合及其在小流域暴雨山洪预报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10)
    • [18].1960—2018年辽河流域日降水集中程度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05)
    • [19].全球降水格局变化下土壤氮循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0(20)
    • [20].中国极端小时降水2010—2019年研究进展[J]. 暴雨灾害 2019(05)
    • [21].百年一遇降水为何年年遇[J]. 内蒙古水利 2019(10)
    • [22].陕西关中地区降水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12)
    • [23].我国现代降水时频分布特征分析与预测综述[J]. 科技展望 2016(36)
    • [24].自动气象站降水实时快速质控算法设计[J]. 气象科技 2016(06)
    • [25].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降水空间估算模型[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06)
    • [26].阳江市强降水的气候特征[J]. 广东气象 2016(06)
    • [27].热带气旋直接降水对中国的影响研究[J]. 气象科学 2017(01)
    • [28].中国东部区域性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海洋热力背景[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3)
    • [29].古浪县降水中的化学成分及来源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30].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J]. 水科学进展 2017(04)

    标签:;  ;  ;  ;  

    南亚高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