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机,液体,阻尼,铰链,动力学,杠杆,柔性。
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钟映春[1](2007)在《在液体中运动的微机器人振动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智能材料驱动的、在液体中运动的微机器人的振动模型是建立和研究其动力学模型的重要基础。在已建立的静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微机器人的无阻尼振动模型和有阻尼振动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振动模型与物理模型相符;在无阻尼时,微机器人的动作能够随着输入驱动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加快;在有阻尼时,当输入驱动信号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微机器人能够克服阻尼而动作,并能随着驱动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加快;此外,微小位移放大机构与微机器人机身相连接的二个柔性铰链的转角刚度、液体环境等参数对微机器人的有阻尼振动性能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钟映春[2](2007)在《在液体中运动的新型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种采用智能型材料驱动的、在液体中运动的新型微机器人。分析了微机器人在液体中运动时驱动翼产生的推进力和所受到的阻力,通过实验测量了微机器人实际所受到的阻力,建立了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和仿真表明:微机器人在液体中运动受到的阻力不仅包括迎流阻力,还包括不能忽略的液体摩擦阻力;微机器人的运动速度随着驱动翼动作频率的增大而逐步增大,但过大的驱动频率将导致微机器人不能在液体中运动;此外,液体环境对微机器人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效果有限。(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谭湘强,钟映春,杨宜民[3](2003)在《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主体机构 ,并用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设计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控制装置。(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03年04期)
谭湘强,钟映春,杨宜民[4](2002)在《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的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柔性铰链和差式杠杆放大原理,设计了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主体机构,并用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了仿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控制装置。实验表明,该没计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期刊2002-08-01)
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一种采用智能型材料驱动的、在液体中运动的新型微机器人。分析了微机器人在液体中运动时驱动翼产生的推进力和所受到的阻力,通过实验测量了微机器人实际所受到的阻力,建立了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和仿真表明:微机器人在液体中运动受到的阻力不仅包括迎流阻力,还包括不能忽略的液体摩擦阻力;微机器人的运动速度随着驱动翼动作频率的增大而逐步增大,但过大的驱动频率将导致微机器人不能在液体中运动;此外,液体环境对微机器人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效果有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钟映春.在液体中运动的微机器人振动模型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
[2].钟映春.在液体中运动的新型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
[3].谭湘强,钟映春,杨宜民.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的研制[J].现代制造工程.2003
[4].谭湘强,钟映春,杨宜民.液体中运动微机器人的设计与实验[C].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