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阻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梗死,阻塞性,粥样,呼吸,磁共振,心肌炎。
非阻塞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费菲[1](2019)在《从最新指南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斑块患者药物选择——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长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约1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胸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时未见明显阻塞,通常被认为不存在临床冠心病,这部分患者称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斑块(NOCAD)患者。大量临床证据表明,NOCAD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该类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与冠状动脉总负荷呈连续相关。如何诊断和治疗这部分患者成为临床上的难点之一。在10月14日召开的2019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冠心病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杨震,王秋林,梁登攀,李文章,蒲静[2](2019)在《大于或等于60岁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0岁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发病24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2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计有<60岁MINOCA患者67例,≥60岁MINOCA患者4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60岁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I-CAD)患者133例。比较<60岁MINOCA患者、≥60岁MINOCA患者、≥60岁M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观察预后差异。结果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白细胞计数更高,叁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更年轻,叁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心肌炎病因更少(23.9%vs. 4.8%,P=0.009);两组患者其他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脑梗死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vs. 26.2%,P=0.031);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4%vs. 26.2%,P=0.015)。≥60岁MINOC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60岁MINOCA组患者更长,较≥60岁MI-CA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MINOCA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与<60岁MINOCA组、≥60岁MI-CAD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近期预后较差,远期全因死亡趋势更高。(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苏阳,廉哲勋[3](2019)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是一种存在一个或合并多个病因的综合征。MINOCA的患病率在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约为6%~8%,其发病机制包括斑块破裂、冠脉痉挛、冠脉自发夹层、微血管病变等。因行冠脉造影时往往未发现有意义的血管狭窄易被忽视,且预后不佳。本文将对其发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者春阳,高红霞,胡思宁,于波,贾海波[4](2019)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诊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近期几项急性心肌梗死的大型注册研究显示约10%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目前针对该病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也导致部分患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现从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总结阐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王晓琰,郭久红,肖华,陶晓峰[5](2019)在《磁共振评价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潜在多病因综合征,心脏磁共振(CMR)可以寻找MINOCA潜在的发病原因,本文旨在探讨CMR在MINOCA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2019年26例急性胸痛伴血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阻塞或狭窄<50%,临床诊断为MINOCA。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CMR扫描,分析磁共振图像特点,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及有无灌注异常和延迟强化。结果 26例MINOCA中CMR诊断心肌梗死15例(58%)、心肌炎3例(12%)、Takotsubo心肌病3例(12%),有4例(15%)CM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4%)无法明确具体病因,根据磁共振特征归为非缺血性心肌病。CMR最终确诊26例MINOCA中21例,诊断率81%。结论 CMR一站式成像对于诊断MINOCA有独特作用,能够鉴别心肌炎、Takotsubo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等不同病因引起的MINOCA。(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露,弗瓦德,印国庆,徐斌,骆艳茹[6](2019)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年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1年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非阻塞(狭窄<50%)的MINOCA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 660例AMI患者中159例诊断为MINOCA,患病率为6.0%。MINOCA平均年龄为(62.7±12.9)岁,女性74例(46.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多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7.9%对42.1%,P=0.007),冠状动脉无狭窄者82例(51.6%),存在狭窄病变(<50%)者77例(48.4%)。MINOCA患者入院期间使用传统二级预防治疗药物的比例偏低,随访1年时,除钙离子拮抗剂(CCB)类药物,其他药物使用比例均明显下降(P均<0.05)。1年随访中MINOCA患者发生MACE 27例(19.4%),其中心源性死亡5例(3.6%),心力衰竭3例(2.2%),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19例(13.7%),无非致命性再发心肌梗死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年龄≥60岁、低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论:中国MINOCA患者1年预后情况不乐观,年龄≥60岁、低TC和低LVEF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杨远芳,贾莹,刘娟,丁琪[7](2019)在《非阻塞性口呼吸错(牙合)畸形儿童的口腔综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口呼吸习惯错(牙合)畸形儿童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36例非阻塞性口呼吸习惯患儿,分为少年组(n=7)和幼儿组(n=29),两组患儿均采用机械屏阻+颌面肌功能训练+牙列治疗模式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儿童睡眠质量(CSHQ)问卷调查表和呼吸习惯戒除情况评价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的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儿唇肌紧张度、唇闭合情况、上颌牙弓宽度(UAW)、覆(牙合)(OB)、覆盖(OJ)、切牙倾斜度、咬(牙合)平面倾斜度、Y轴角及下颌平面角变化。结果:机械屏阻治疗后,70%患儿戒除口呼吸习惯,幼儿组未见复发,少年组约30%复发;肌功能训练后,部分患儿AW平均增加(1.35±0.23) mm(P=0.034),唇肌紧张度降低、唇闭合度增加,但幼儿组不能配合肌功能训练;切牙唇倾度平均减小(2.37±0.86)°(P=0.009),OJ平均减小(1.83±0.87)mm(P=0.023),OB未显示变化,Y轴角平均减小(3.2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屏阻+颌面肌功能训练+牙列治疗对儿童非阻塞性口呼吸习惯的戒除是有效的,早期治疗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段楠[8](2019)在《异步非阻塞网络通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通讯开发中,存在着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不同开发方式的适用情况也不尽相同。首先介绍在网络通讯的环境中,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以及区别,并以Windows平台下Java开发为例,介绍几种网络通讯方式的具体实例。具体展开介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异步非阻塞网络通讯方式。对Java异步非阻塞网络通讯开发的基本原理作出说明,并以一个简单程序为例给出其具体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17期)
霍星宇,耿婕[9](2019)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行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置入治疗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MINOCA),是于2016年由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出的新概念,指已经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血管狭窄程度<50%或冠状动脉完全正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据统计,MINOCA发病率为6%左右[1],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为冠状动脉痉挛。2018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1例MINOCA患者,该患者因反复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多次发作性的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并且接受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经反复评价患者冠状动脉血(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曾秋棠,彭昱东[10](2019)在《非阻塞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阻塞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在临床上非常普遍且临床预后欠佳。目前,INOCA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评估和治疗手段有限。本文总结了INOCA的疾病特点及诊疗进展,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甄别和处理INOCA。(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非阻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60岁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发病24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2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计有<60岁MINOCA患者67例,≥60岁MINOCA患者4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60岁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I-CAD)患者133例。比较<60岁MINOCA患者、≥60岁MINOCA患者、≥60岁M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观察预后差异。结果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白细胞计数更高,叁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更年轻,叁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心肌炎病因更少(23.9%vs. 4.8%,P=0.009);两组患者其他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脑梗死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vs. 26.2%,P=0.031);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4%vs. 26.2%,P=0.015)。≥60岁MINOC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60岁MINOCA组患者更长,较≥60岁MI-CA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MINOCA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与<60岁MINOCA组、≥60岁MI-CAD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近期预后较差,远期全因死亡趋势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阻塞论文参考文献
[1].费菲.从最新指南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斑块患者药物选择——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长谦[J].中国医药科学.2019
[2].杨震,王秋林,梁登攀,李文章,蒲静.大于或等于60岁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9
[3].苏阳,廉哲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9
[4].者春阳,高红霞,胡思宁,于波,贾海波.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诊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5].王晓琰,郭久红,肖华,陶晓峰.磁共振评价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J].心脏杂志.2019
[6].刘露,弗瓦德,印国庆,徐斌,骆艳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年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9
[7].杨远芳,贾莹,刘娟,丁琪.非阻塞性口呼吸错(牙合)畸形儿童的口腔综合治疗[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8].段楠.异步非阻塞网络通讯技术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9
[9].霍星宇,耿婕.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行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置入治疗1例报道[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19
[10].曾秋棠,彭昱东.非阻塞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