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锯床的进料装置论文和设计-芮正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带锯床工作台背离锯带一侧并向地面倾斜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输送带以及驱动输送带上的工件传输至工作台上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支架在工作台与支架交界处延伸设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上设有将倾斜态的工件转变为水平态的压平件;该进料装置实现了将低处的工件传送至高处的工作台上,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带锯床工作台(1)背离锯带一侧并向地面倾斜的支架(2),所述支架(2)上设有输送带(3)以及驱动输送带(3)上的工件(13)传输至工作台(1)上的第一驱动件(4),所述支架(2)上在工作台(1)与支架(2)交界处延伸设有L型连接板(5),所述L型连接板(5)上设有将倾斜态的工件(13)转变为水平态的压平件(6)。

设计方案

1.一种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带锯床工作台(1)背离锯带一侧并向地面倾斜的支架(2),所述支架(2)上设有输送带(3)以及驱动输送带(3)上的工件(13)传输至工作台(1)上的第一驱动件(4),所述支架(2)上在工作台(1)与支架(2)交界处延伸设有L型连接板(5),所述L型连接板(5)上设有将倾斜态的工件(13)转变为水平态的压平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两排两两相对的第一竖杆(21)和第二竖杆(22)以及连接在两相邻第一竖杆(21)和第二竖杆(22)之间的侧板(23),两所述侧板(23)的内壁位于第一竖杆(21)和第二竖杆(2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传输带环绕在支撑板(7)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二竖杆(22)的长度小于第一竖杆(2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包括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竖杆(21)侧壁上的主动辊(41)、转动连接在第二竖杆(22)侧壁上的从动辊(42)以及驱动主动辊(41)转动的第一电机(43),所述输送带(3)包覆在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挡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板(5)的水平端固定在第一竖杆(21)的侧壁上,所述压平件(6)包括水平设置在L型连接板(5)竖直端顶端的第一气缸(61)、竖直设置在第一气缸(61)的活塞杆上的第二气缸(62)以及设置在第二气缸(62)的活塞杆上的推板(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与进料方向同向的传送带(8)以及驱动传送带(8)向进料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9),所述传送带(8)上等间距设有若干凸棱(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9)包括两两相对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与第一齿轮(91)和第二齿轮(92)啮合的传送链(93)以及驱动第一齿轮(91)转动的第二电机(94),两所述第一齿轮(91)和第二齿轮(92)的轴心之间均连接有驱动轴(12),所述传送带(8)的侧壁与两传送链(93)的相对内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垂直于锯带传输方向的容纳槽(11),所述传送带(8)、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以及传送链(93)均设置在容纳槽(11)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锯床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锯床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带锯床是由环形锯带张紧在两个锯轮上,并由锯轮驱动锯带进行切割。带锯床主要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带锯床的锯架垂直设置,切割时工件移动,用以切割板料和成形零件的曲线轮廓,还可把锯带换成锉链或砂带,进行修锉或打磨。卧式带锯床的锯架水平或倾斜布置,沿垂直方向或绕一支点摆动的方向进给,锯带一般扭转40°,以保持锯齿与工件垂直。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7023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锯床,包括床身,床身上设置有锯架,锯架内设置有工作台,锯架内设置有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导向臂,导向臂上安装有导向座,导向座上安装有防震座,防震座内设置有两个摆动轴,两个摆动轴的前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两个摆动轴的后部上均连接有滚轮,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滚轮之间留有锯带间隙;该带锯床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使锯带震动减小甚至消除,防震效果明显,延长了锯带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物料的切面精度,降低了锯切噪声。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对工件加工时,需要工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由于工作台高度较高,且工件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其优点是:该装置不需要人工将工件搬运至工作台上,实现了将低处的工件传送至高处的工作台上,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带锯床工作台背离锯带一侧并向地面倾斜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输送带以及驱动输送带上的工件传输至工作台上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支架上在工作台与支架交界处延伸设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上设有将倾斜态的工件转变为水平态的压平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向地面倾斜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输送带上,利用第一驱动件驱动输送带上的工件移动至锯带下方,工件在移动过程中呈倾斜状态,当倾斜态的工件顶端移动至工作台上方时,利用压平件可将倾斜态的工件转变为水平态,便于工件移动至工作台上;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送料装置,具有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两排两两相对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以及连接在两相邻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侧板,两所述侧板的内壁位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传输带环绕在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二竖杆的长度小于第一竖杆的长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竖杆的长度小于第一竖杆的长度,使得输送带的一端向下倾斜,便于工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输送带上;侧板的设置可防止工件在上移过程中从旁侧滑落,起到限位的作用;传输带环绕支撑板的上下表面设置,实现了对工件的稳定传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竖杆侧壁上的主动辊、转动连接在第二竖杆侧壁上的从动辊以及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输送带包覆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带动输送带向工作台方向传输,进而带动从动辊与主动辊同步运动,加强了输送带在传输时的稳定性,从而加强了工件上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块对输送带上的工件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工件向下滑落,提高了工件上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对工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输送带上起到提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型连接板的水平端固定在第一竖杆的侧壁上,所述压平件包括水平设置在L型连接板竖直端的顶端的第一气缸、竖直设置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的第二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推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倾斜态工件的顶端移动至工作台上方时,利用第一气缸驱动第二气缸移动至工件上方,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推板将倾斜态工件向下压为水平态工件,最终实现工件平稳过渡到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锯床工作台上设有与进料方向同向的传送带以及驱动传送带向进料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传送带上等间距设有若干凸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驱动件驱动传送带向进料方向移动,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凸棱可增加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工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将工件传送至锯带下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两两相对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的传送链以及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两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轴心之间均连接有驱动轴,所述传送带的侧壁与两传送链的相对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传送链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做同步运动,使得传送带向进料方向移动,最终实现传送带上的工件移动至锯带下方,通过驱动轴带动两个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做同步运动,加强了传送带移动的稳定性,进而实现了工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锯床工作台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垂直于锯带传输方向的容纳槽,所述传送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送链以及驱动轴均设置在容纳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对传送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送链以及驱动轴起到收纳作用,整洁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架的一端倾斜至地面,便于工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输送带上,利用第一驱动件驱动输送带上的工件移动至锯带下方,当倾斜态工件的顶端移动至工作台上方时,利用压平件可将倾斜态工件转变为水平态工件,最终实现将工件传送至工作台上,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利用第二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传送链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向进料方向移动上的工件移动至锯带下方,提高了工件移动的稳定性;

3、设置在输送带上的挡块对工件起到限位的作用,可防止工件在上移过程中向下滑落,同时对工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输送带上起到提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架与第一驱动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工作台与传送带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作台;2、支架;21、第一竖杆;22、第二竖杆;23、侧板;3、输送带;4、第一驱动件;41、主动辊、42、从动辊;43、第一电机;5、L型连接板;6、压平件;61、第一气缸;62、第二气缸;63、推板;7、支撑板;8、传送带;9、第二驱动件;91、第一齿轮;92、第二齿轮;93、传送链;94、第二电机;10、凸棱;11、容纳槽;12、驱动轴;13、工件;14、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带锯床的进料装置,参照图1,包括设置在带锯床工作台1背离锯带一侧并向地面倾斜的支架2,支架2上设有输送带3以及驱动输送带3上的工件13传输至工作台1上的第一驱动件4;工作人员将工件13放置在输送带3上,通过第一驱动件4可驱动输送带3环绕支撑板7传输,进而带动工件13移动至工作台1上,实现了将低处的工件13传送至高处的工作台1上,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照图2,支架2包括两排两两相对的第一竖杆21和第二竖杆22以及连接两相邻第一竖杆21和第二竖杆22之间的侧板23,两侧板23的内壁位于第一竖杆21和第二竖杆2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7,输送带3环绕在支撑板7(图3)的上下表面,第二竖杆22的长度小于第一竖杆21的长度;输送带3的一端向下倾斜至地面,便于工作人员将工件13放置在输送带3上。

参照图3,第一驱动件4包括转动连接在两相邻第一竖杆21侧壁上的主动辊41、转动连接在两相邻第二竖杆22侧壁上的从动辊42以及驱动主动辊41转动的第一电机43,输送带3包覆在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上,输送带3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挡块14(数量优选为3个),两个相邻挡块1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件13的长度;工作人员将工件13(图2)放置在输送带3上且位于两个挡块14之间,利用第一电机43驱动主动辊41转动,通过输送带3带动从动辊42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3向工作台1方向传输,从而带动工件13(图2)向工作台1方向上移,挡块14对工件13(图2)起到限位作用,加强了工件13(图2)上移的稳定性,同时对工作人员将工件13放置在输送带3上起到提示作用。

参照图2,支架2上在工作台1与支架2交界处延伸设有L型连接板5,L型连接板5的水平端固定在第一竖杆21的侧壁上,L型连接板5的竖直端设有将倾斜态的工件13转变为水平态的压平件6,压平件6包括水平设置在L型连接板5竖直端顶端的第一气缸61、竖直设置在第一气缸61的活塞杆上的第二气缸62以及设置在第二气缸62的活塞杆上的推板63;当工件13的顶端上移至工作台1上方时,由于工件13在上移过程中呈倾斜状态,利用第一气缸61将第二气缸62移动至工件13上方,再利用第二气缸62驱动推板63下移,使得推板63向下将倾斜态工件13转变为水平态工件13,最终实现工件13平稳过渡至工作台1上。

参照图4,带锯床工作台1上设有与进料方向同向的传送带8以及驱动传送带8向进料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9,传送带8上等间距设有若干凸棱10;当工件13(图2)移动至带锯床工作台1上时,利用第二驱动件9驱动传送带8向进料方向移动,进而驱动工件13(图2)移动至锯带下方,凸棱10的设置可增大工件13(图2)与传送带8之间的摩擦力,最终实现工件13(图2)稳定移动至锯带下方。

参照图4,第二驱动件9包括两两相对设置在工作台13(图2)上的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与第一齿轮91和第二齿轮92啮合的传送链93以及驱动第一齿轮91转动的第二电机94,两第一齿轮91和第二齿轮92的轴心之间均连接有驱动轴12,传送带8的侧壁与两传送链93的相对内壁固定连接;利用第二电机94驱动第一齿轮91转动,通过传送链93带动第二齿轮92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8向进料方向移动,最终实现将工件13(图2)移动至锯带下方,实现了工件13(图2)移动至锯带下方,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驱动轴12带动两个第一齿轮91和第二齿轮92同步运动,加强了传送带8移动的稳定性,进而加强了工件13(图2)移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4,带锯床工作台1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垂直于锯带传输方向的容纳槽11,传送带8、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传送链93以及驱动轴12均设置在容纳槽11内,传送带8的上表面与带锯床工作台1的上表面齐平,第二电机94的电机轴延伸至容纳槽11内与第一齿轮91的轴心连接;容纳槽11对传送带8、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传送链93以及驱动轴12起到收纳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人员将工件13放置在输送带3上,利用第一电机43驱动主动辊41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3上的工件13向工作台13方向移动,当倾斜态工件13的顶端移动至工作台13上方时,利用第一气缸61驱动第二气缸62移动至工件13上方,再利用第二气缸62驱动推板63将倾斜态的工件13向下压为水平态的工件13,使得工件13平稳移动至工作台13上;通过第二电机94驱动第一齿轮91转动,进而带动传送链93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8转动,使得工件13移动至锯带下方,最终实现工件13的自动进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带锯床的进料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8090.0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850008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23D55/04

专利分类号:B23D55/04;B23Q7/00

范畴分类:26E;

申请人:南京益久锻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益久锻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121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柘宁东路303号3幢

发明人:芮正华

第一发明人:芮正华

当前权利人:南京益久锻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带锯床的进料装置论文和设计-芮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