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博凯:唯物史观在基层党支部的教育之夯实研究论文

崔博凯:唯物史观在基层党支部的教育之夯实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将唯物史观教育融入基层党支部教育之中,帮助学生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更好地同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发挥出自身不竭的智慧与力量。本文探讨了对西方中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破”、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将二者充分融合起来,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进而夯实基层党支部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唯物史观;基层党支部;党员教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值得细细品读,给人们以读史、治学以理论指导,更能够为人们生活中提供源源不尽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1]唯物史观是引导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重要理论与方法。通过“三会一课”、形势与政策课程等途径,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党员,乃至于广大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警惕与批判研究,可以补充浩瀚的唯物史观研究。本文探讨从西方中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破”和对唯物史观教育的“立”,来巩固夯实基层党支部的教育工作。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立”和对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二者结合起来共同融入于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史观教育中去,以理论为指导,以史实为依据,让“三会一课”的内容更为丰富,让学生党员对中华文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和革命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对我国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更加充满自信!

一、对西方中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之教育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居于霸权地位,文化领域更是渗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观点甚至于也占据了“霸权”地位。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甚至感慨英国课堂上的教学:“只关注西欧和美国,对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未曾提及。”艾瑞克·沃尔夫也曾写道:“人们已经习惯于接受一部内容沉闷的文明史,古希腊之后出现了罗马,罗马之后出现了基督教欧洲,基督教欧洲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民主带来了工业革命……”[2]仿佛西方历史的发展因素是自我内部不断进步的结果,与西方以外的世界没有任何关系[3]。然而事实上,西方历史无论是起源、发展,还是当下的阶段,都是与其外部世界不断互动的结果。希腊时代的古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就曾经赞叹地处亚洲的波斯文明同样非常璀璨;地理大发现中,西方人曾羡慕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明和财富,那个时代甚至是中国航海事业更为发达的时刻。在分析美国之所以致力于“西方文明”的宣传时,学者魏孝稷认为美国在接过西方文明大旗的同时,也为了配合本国的“熔炉政策”宣传,用“西方文明”这一概念抹去多元族群移民美国所带来的内部认同差异性[3]。然而,2016年以来发生的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事件,让西方从精英阶层到普通大众都对自身产生了疑问,而美国所透出的保守主义倾向、“美国优先”和“亚裔细分”只会加重人们的怀疑,英国国内的分歧更是和该国本身的民族问题、领土问题又杂糅起来[4]。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不再以西方为中心的发展脉络梳理世界历史,而是用更加宏大和包容的格局来研究人类发展,才更符合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同时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正是这种开放、包容、自信的彰显。其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内容一样:“‘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7]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破”,同时也是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支撑,让其在事实面前无处藏身。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相较于异步沟通,同步沟通过程中的被试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心流体验,主效应显著。弹幕视频能够使用户在发表评论后很快收到回复,这种同步沟通的情境能使用户得到更加流畅的体验。但其中究竟何种内在机制在发挥作用?研究二将进一步验证。

二、对唯物史观教育的“立”

(一)从中华文明角度进行教育,坚定自身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5]。纪录片《河西走廊》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观众往往会置身于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之中,对其中的中外人物在丝绸之路的缩影——河西走廊的经历感同身受,同时也能大致了解到古时我国朝代所对应的大致世界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在古代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更不是闭塞的,其从古到今不曾中断,以其为切入视角进行研究,同时与其他文明结合起来看待,本身既是对我国历史文化梳理的便捷与全面方式,还能够更好地将中华发展脉络与世界发展脉络统一起来,对于人的历史观形成、知识面的丰富均是积极的、事半而功倍的。

(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进行教育,倡导互利共赢。西方的历史不是由内而外的历史隧道,而是世界史网络的一部分[3]。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让全世界多个国家和人民受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讲话更是对其的绝佳阐释:“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我们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6]唯物史观的教育和形成需要宽广的胸襟和视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尊重各个文明和民族,将其各自的发展和彼此互动结合起来,符合当今互利共赢的潮流。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教育,巩固正确史观。历史观决定着研究看待的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去不断巩固正确的理念观念。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将中西方发展联系起来理性看待,将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长远看待,树立对自身的自信,对西方文化和历史有更为清晰理性的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往往过分夸大偶然因素的影响,忽视历史事件发展的必然性,甚至于借此摧残年轻人对于自身民族和文化的认知。因此,坚持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对于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有更为有效的作用。坚持矛盾运动的观点,找到重点,分清主次,看清发展的大势,进而更加坚定对自身的信心。

第一是网络。物流最容易被感知到的就是网络体系。一个物流公司好不好,关键看网络体系如何。截止2017年底,新邦加盟网点近1700家,在国内零担竞争力中排在前20名,市场认可度高。夏辉、DHL这样在国际都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更不必说。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破”,正可以将西方当代发展问题和西方媒体的非客观宣传同西方自身发展历史结合起来,以当代时事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地分析与了解,帮助学生更为客观全面地看待西方发展——那里不是中心,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对唯物史观的“立”,则要从方法论到历史和当代发展脉络梳理两方面出发,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对中国发展成绩的肯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到来的信心,一“破”一“立”定然会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6)[2019-03-15].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 092-28936962.html

[2]彼得·弗兰科潘(英).邵旭东,孙芳译.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魏孝稷.从西方历史本身破除西方中心主义[N].光明日报,2014-3-26(16)

[4]刘仁营,肖娇.西式民主制度局限性的集中暴露——对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的反思[J].红旗文稿,2017,1:33~36

[5]覃正爱.谈谈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个自信”[N].光明日报,2018-1-24(11)

[6]杨军,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理论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66~72

[7]新华网.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5-03-29)[2019-03-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9/c_127632707.htm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燕山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研究课题“基层党支部唯物史观教育的实践”(编号:YSUDJ2018B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崔博凯,男,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  ;  ;  ;  ;  ;  ;  

崔博凯:唯物史观在基层党支部的教育之夯实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