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力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力场,复合材料,热源,耐热钢,模型,石墨,取向。
复合力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灿辉,李安[1](2019)在《斜向缠绕复合材料悬臂管混合应力场及其剪力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求解一般斜向缠绕复合材料悬壁管的混合应力场,包括正比于轴线坐标的比例应力部分和不随轴线变化的应力部分.各分量中的比例应力部分可以利用纯弯曲公式由比例弯矩计算,而不变应力部分可以结合所获得应力的梯度确定其环向叁角函数形式,根据这些叁角函数刚好和比例应力部分的环向叁角函数相反,可得横截面上混合应力场的对称轴绕原点产生了转动,这是一般斜绕复合材料悬壁管中剪力所引起的特殊效应.数值算例对5根简单复合材料悬壁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述特殊剪力效应.(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子威,黄诗君,张婧婧,秦国锋,蒋培松[2](2019)在《拉伸力场对聚丙烯/石墨烯微片纳米复合材料形态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2种挤出机头以产生不同加工力场,研究了聚丙烯(PP)/石墨烯微片(GNPs)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导电及导热性能,分析GNPs在PP基体中的分布形态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收敛流道产生的拉伸力场对GNPs有剥离分散作用,减少GNPs团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产生的混沌混炼力场能进一步提高GNPs在PP中的分散均匀性,有利于构建导电导热网络,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当GNPs含量为6%(质量分数,下同)时,相比于无静态混合器的拉伸机头,在带静态混合器的拉伸机头挤出下,电导率增大了5个数量级,热导率提高了24.1%。(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8期)
张世全,韩永全,郑宏伟,战中学,张登峰[3](2018)在《铝合金LB-VPPA复合焊应力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01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根据LB-VPPA复合焊的焊缝截面形状及变极性等离子弧焊电流特性,通过对热源程序二次开发,建立了符合LB-VPPA复合焊的平面高斯+双椭球+高斯圆柱体组合热源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焊接模拟专用软件SYSWELD对LB-VPPA复合焊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与VPPA焊应力场相比,LB-VPPA复合焊的残余应力要比VPPA焊的残余应力小,且熔宽较小。分别对LB-VPPA复合焊和VPPA焊进行工艺试验,结果显示LB-VPPA复合焊焊缝熔宽比VPPA焊焊缝熔宽小,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期刊2018年06期)
罗佩芳[4](2018)在《拉伸力场诱导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取向分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多相流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纤维悬浮流.在Folgar-Tucker(F-T)模型基础上,建立合理的修正模型去刻画非稀悬浮体系的行为,采用取向张量表征植物纤维在拉伸力场诱导下聚合物熔体中的取向行为.得出拉伸力场诱导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取向分布与拉伸形变速率有关.(本文来源于《广州航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何和智,张天然,邢月[5](2018)在《振动力场下PP/CF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最新开发的平衡式叁螺杆动态混炼挤出机在稳态与振动条件下制备了PP/CF复合材料。探究了振动力场对不同配比的PP/CF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振动参数对PP/CF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力场的加入不仅促进了CF在PP基体中的均匀分散,而且增强了PP与CF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此同时,强度过大的振动力场会导致复合材料中CF的平均长度下降,使其力学性能下降。当振幅A=0. 4 mm,振频f=10 Hz时,PP/C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此时获得的PP/C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在稳态挤出条件下分别提升了约28%和18%。(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8年05期)
曹世豪,李佳莉,康维新,刘学毅[6](2018)在《混凝土-CA砂浆复合试件界面端奇异应力场消除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混凝土-CA砂浆双材料界面端的应力场奇异性,建立混凝土-CA砂浆双材料复合试件轴拉计算模型,并对界面拉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基于Bogy特征方程,提出消除混凝土-CA砂浆复合试件界面端奇异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与CA砂浆界面端附近存在应力奇异现象,该应力奇异现象使得界面端点处的应力明显增加。当结合角组合θ1=θ2≤72°时,混凝土-CA砂浆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消失,此时应力场为一定值。研究成果可为精确的双材料界面黏结强度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晓林[7](2018)在《T91耐热钢激光复合焊应力场模拟及时效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91耐热钢已经在电站锅炉中广泛使用,一般采用TIG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的方法进行焊接,同传统的电弧焊方法相比,激光-电弧复合焊具有能量密度高,热输入小,热影响区较小,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小,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优异的T91耐热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新技术和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激光-电弧复合焊双热源的特点,建立了锥形体热源和双椭球热源的组合热源模型,对不同预热温度的激光复合焊接进行温度场及应力场模拟。温度场模拟结果显示,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焊接热循环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冷却速度逐渐降低,减小了焊接接头淬硬倾向,对于减少裂纹倾向和改善性能有利。应力场模拟结果显示,采用焊前预热可以改善焊接接头的应力大小及分布,随预热温度的增加,焊接接头焊缝区最大拉应力逐渐减小,焊缝区拉应力分布区域宽度逐渐减小,有利于减少焊缝区裂纹的形成。对T91耐热钢的激光-复合焊焊接的工艺进行优化。T91耐热钢激光-电弧复合焊采用的焊接参数为:激光功率为2 kW、电弧功率为3.8 kW、焊接速度为0.8m/min,焊前预热温度达到200℃,获得的T91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没有缺陷,焊接接头组织合适,综合性能较好。对预热温度为200℃的试样进行室温拉伸及600℃和900℃高温拉伸,均断裂于母材。高温拉伸母材区的析出相数量和尺寸均大于焊缝区,且析出相分布不均匀;同时,在900℃高温拉伸试验显示,母材区晶粒尺寸较小,发生了再结晶,出现了再结晶软化现象,而焊缝区变形很小,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这是导致母材区拉伸性能比焊缝区拉伸性能差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OM、SEM、EDS、TEM、硬度、拉伸等手段对焊接接头在高温下不同时效处理时间的组织与性能进行分析,发现接头随时效时间的增加,晶粒逐渐变大,板条马氏体逐渐变宽并逐渐融合形成块状马氏体,进而碎化、分解为新的亚晶结构,部分马氏体甚至转化成片层状铁素体。随时效处理时间的增加,析出相逐渐向晶界和马氏体板条边界聚集,尺寸逐渐变大,数量呈先增多再减少的趋势;焊接接头硬度不断减小,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但均大于母材。时效处理形成的析出相主要由M_(23)C_6相、M_7C_3相和Laves相等叁类组成。(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8-06-01)
何穗华[8](2018)在《加工力场对聚丙烯/石墨烯微片纳米复合材料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的发现开辟了一个广阔研究领域,并且目前石墨烯已经实现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石墨烯具有高导热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卓越的导电性能。相较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却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因此,石墨烯是用于制备较高机械、导电和导热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最有前景的纳米填料之一。然而,与其他纳米填料相同,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控制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剥离以及分散程度,即在挤出加工过程中使石墨烯充分剥离和良好分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本文讨论了石墨烯微片结构和加工力场对聚丙烯(PP)/石墨烯微片(GNP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FESEM,XRD,DSC,TG,FTIR以及导电、导热和流变性能测量结果,结合经典计算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深入分析加工-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由于在挤出加工过程中GNPs的粒径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加工力场对PP/GNPs复合材料形态演变和分散机制的影响,本文将首先讨论GNPs粒径对导电网络形成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熔融共混法将五种不同粒径的GNPs以及它们的复配体系加入PP中以制备导电复合材料,以研究GNPs的粒径以及其复配体系对导电网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网络的形成与填料本身的结构和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具有较大片径和厚度较薄的GNPs有利于导电网络的搭建。当GNPs含量超过渗流阈值时,PP/GNPs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取决于GNPs的径厚比。然而,当GNPs含量处于渗流阈值附近时,GNPs的片径和分散程度将显着的影响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此时,应该考虑电子隧穿理论对导电网络搭建的影响。PP/大片径GNPs/中等片径GNPs复配体系的电导率最高。为了解释复配体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岛桥”结构的导电网络。更好的导电网络可能是由于分散的“岛”通过一个长“桥”互相连接。这样的结构使电荷更好地在GNPs间输送,从而避免PP基体的阻隔,形成更完整的导电网络。尽管小片径GNPs呈现完美分散性,它们对于导电网络的搭建的贡献微小。(2)设计四种不同的螺杆构型制备PP/GNPs纳米复合材料,以研究剪切力场与GNPs形态演变和分散机制以及PP/GNPs纳米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使用有限元软件POLYFLOW量化在四种螺杆构型的剪切力场。运用FESEM和光学电镜对GNPs形貌进行分析。剪切力场的模拟结果表明,左旋捏合块能延长停留时间,而齿形盘的加入将产生最高剪切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在挤出过程中,大GNPs团聚体(40μm以上)将同时经历破裂与侵蚀两种分散机制,从而被分散成较小的团聚体。然而,由于双螺杆挤出机所提供的剪切应力是有限的,所以小团聚体(小于40μm)的分散仅符合侵蚀机制而剥离出小的片层。此外,研究发现,侵蚀机制和GNPs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停留时间。因此通过增加停留时间,GNPs的分散性将得到改善且分布更广。此外,GNPs团聚体的剥离和分散程度越高,更为完整的导电网络将被搭建。在GNPs含量为6wt.%时,通过螺杆构型的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从10-12上升到10-4S/m),并能显着降低导电的渗流阈值。(3)在熔融共混法的基础上引入超声辅助挤出系统制备PP/GNPs纳米复合材料。本文讨论了提供振动剪切力场的超声振动处理对GNPs在PP基体中的剥离和分散形态以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宏观性能的影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振动的存在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降低表观粘度和结晶度。FESEM结果表明,超声振动改善了 GNPs的剥离和分散程度。其形态有利于导电导热网络的搭建,因此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得到了提升。但300W超声功率提供强大的振动会大幅度降低GNPs片径,从而降低其导电性能。FTIR和TGA结果显示超声振动对化学键以及降解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任雷,盛冬发[9](2018)在《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Ⅰ型裂纹进行分析,计算了当裂纹与材料纤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0°、30°、60°、90°时裂纹尖端应力场,利用切向比正应力准则预测了裂纹的扩展方向,分析影响裂纹扩展的因素。结果表明:裂尖附近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应力随着裂尖距离增大迅速减小;裂尖处最大Mises应力和最大切向比正应力所在方位均为纤维方向,裂纹沿着纤维方向扩展;裂纹与纤维的夹角越小或缝高比越大裂纹越容易扩展。(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孙振邦,韩永全,杜茂华[10](2018)在《铝合金LB-VPPA复合焊接残余应力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高能束激光-变极性等离子弧(LB-VPPA)复合焊接热源,基于SYSWELD软件热源模型二次开发功能,在理论分析LB-VPPA复合焊接热源电弧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椭球体+叁维锥体+圆柱体"热源模型,通过正、反极性不同特性热源模型的循环加载,准确计算出了LB-VPPA复合焊接温度场.根据热弹塑性理论对相应节点应力的瞬时演变及焊后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通过实际焊接工艺试验获得的焊缝截面及残余应力的实际测量,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对比10 mm厚5A03铝合金VPPA焊和LB-VPPA复合焊接残余应力场发现,LB-VPPA复合焊由于能量更加集中,高温区更为密集,虽然最大纵向残余应力相对较大,但呈最大残余拉应力的区域面积较VPPA焊小.研究结果对铝合金LB-VPPA复合焊接工艺的研究及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复合力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2种挤出机头以产生不同加工力场,研究了聚丙烯(PP)/石墨烯微片(GNPs)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导电及导热性能,分析GNPs在PP基体中的分布形态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收敛流道产生的拉伸力场对GNPs有剥离分散作用,减少GNPs团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产生的混沌混炼力场能进一步提高GNPs在PP中的分散均匀性,有利于构建导电导热网络,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当GNPs含量为6%(质量分数,下同)时,相比于无静态混合器的拉伸机头,在带静态混合器的拉伸机头挤出下,电导率增大了5个数量级,热导率提高了24.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力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灿辉,李安.斜向缠绕复合材料悬臂管混合应力场及其剪力效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子威,黄诗君,张婧婧,秦国锋,蒋培松.拉伸力场对聚丙烯/石墨烯微片纳米复合材料形态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9
[3].张世全,韩永全,郑宏伟,战中学,张登峰.铝合金LB-VPPA复合焊应力场数值模拟[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8
[4].罗佩芳.拉伸力场诱导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取向分布模型[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8
[5].何和智,张天然,邢月.振动力场下PP/CF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J].塑料.2018
[6].曹世豪,李佳莉,康维新,刘学毅.混凝土-CA砂浆复合试件界面端奇异应力场消除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7].刘晓林.T91耐热钢激光复合焊应力场模拟及时效组织与性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
[8].何穗华.加工力场对聚丙烯/石墨烯微片纳米复合材料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9].任雷,盛冬发.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10].孙振邦,韩永全,杜茂华.铝合金LB-VPPA复合焊接残余应力场预测[J].焊接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