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最鲜明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命题,保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统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处于核心地位;提升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处于引领地位。
【关键词】党的领导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中,第四个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八个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两个明确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6年后,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研究这个问题之际,有关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备受关注。
一、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鲜明标志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09月6日)
之所以特别强调完整把握这个总目标,就是因为实际上存在着对这一目标有意、无意的曲解现象。客观上,因为总目标是两句话,就有可能用一句代替两句,或者强调一句而忽视另一句。在社会和政治叙事中,对复杂的表达只取其中一部分是经常发生的。主观上,则是有意地选择后一句,而遮蔽、回避第一句。这种对重要论断按其所需、断章取义的情况曾经出现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有的人就只提一个,强调“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而不提“不坚持社会主义”。应该说,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一些曲解,与对邓小平这一论述所作的曲解,很有相似之处,关键点就是对其定性的社会主义进行选择性地遮蔽或遗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这个概念如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等,从字面上容易让人联想到国际上常用的一些概念,甚至有人把这些概念曲解为西方流行概念的模仿和翻版。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首先,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5月10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上,我们也要持有这样的慎重。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如果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句抽掉,容易形成误导。
国家治理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脱离社会制度的抽象的现代化,而是在具体社会制度下的现代化。更明确一点,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早,实力要强,因此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往往不经意间将西方作为现代化的模板,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也有这种现象。在谈现代化时如不加定语,似乎默认的指向就是西方现代化。这也是西方长期占据发展地位以及掌握话语权所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我们在重要场合,必须加上社会主义这个标识。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方向的保证者。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新时代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无论是前半程还是后半程,我们党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否正确、政治保证是否坚强有力。我们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这样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如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果是排斥了党的领导,弱化了党的领导,那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了,也就南辕北辙了。
二、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必须依靠农机农艺结合,特别是农技部门要挑重担,对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插秧、大田管理等多方面制定符合本地的技术操作规程,用以指导当地机插秧技术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无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就更谈不上去完善和发展了。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这个最本质特征更加鲜明地体现好,把这个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因此,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于改革的性质和目标在探索中不断深化。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方面,这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另一方面,这也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是对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邓小平一直强调,国家治理中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既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我们党提出的,既然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都是我们党制定的,那么我们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者,既是符合理论逻辑的,也是符合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
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性,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当然包括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改革。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党中央统一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党的领导贯穿于、渗透于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各个方面、全部过程之中,使党的主张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起主导作用,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依靠人才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尤其需要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当前宿迁市政府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相关配套设施方面已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在物流体系层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Maritime Search Task Allocation with Multi-Agent Concept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首先就是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在确立党的核心地位的前提下,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工作。就具体而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党在国家治理能力中的引领地位。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对于治理国家而言,制度无疑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应该看到,当前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包括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等。我们要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让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从而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辽宁销售开展“一路风景、昆仑相伴”高端柴机油主题促销活动。针对卡车客户群推广CH、CI级别高毛利产品,结合尾气净化液、冷却液等快销品制定1+1买赠促销组合,打造卡车客户群“兄弟套餐”,在全国范围内引领高柴店销步伐。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标签:国家论文; 体系论文; 领导论文; 能力论文; 制度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领导论文;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10期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