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护理道德规范与护士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1](2021)在《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旨在探讨临床护士应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初步构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他评问卷,调查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初步拟定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根据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2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1访谈提炼出四个主题:护士需在关怀关系中树立榜样作用;护患双方表达出各自的心声可以更好地促进关怀关系的发展;护士需练习关心的技巧,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护患双方都被充分认可的关怀关系有利于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实施。2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7;第一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282,第二轮为0.276;各指标赋值均数为4.69~4.93;变异系数为0.052~0.169,分值均符合要求。3构建基于诺丁斯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92个,分为护士长、临床医生、住院患者三个模块。4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问卷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03、0.832、0.750;分半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0.702、0.610;Spearman-Brown系数分别为0.757、0.712、0.610。I-CVI在0.8~1之间,S-CVI在84.4%~87.9%之间。KMO值分别为0.792、0.750、0.739,Barlett球形检验值分别为1513.450、1163.144、1134.201(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公因子旋转法,前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2.629%、79.616%、64.973%,4个公因子与问卷中一级指标对应。5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得分率>80%),所在科室、性别、民族、第一学历、是否有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人事状况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产生影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生育、是否参加过人文关怀方面培训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产生影响(P<0.05)。结论:1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构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92项。2编制《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信效度较好。3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得分率>80%),职称、工作年限、是否接受人文关怀知识培训是影响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
刘佳丽,唐静,付雪,李梦琦,刘可,郑晶,王筠,尤黎明[2](2021)在《护理管理者领导力与患者安全关系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护理管理者领导力与患者安全关系的研究现状。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Scopus、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护理管理者领导力与患者安全关系的研究,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关系型、共识型、真实型、道德型、和谐型或以优化工作环境为特征的领导力风格与改善患者安全文化和护士安全行为、降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相关(均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采取上述领导力风格或可有效改善患者安全。
刘欣[3](2020)在《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指导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为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岗前培训及资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0名分管教学培训的护理管理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对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调查,明确我国现阶段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现状。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对肿瘤专科医院10名护理管理者、6名临床带教老师及6名学生进行质性访谈,调查不同对象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需求,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形成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并以核心能力指导建立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经小组讨论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通过对20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基于核心能力制定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结果本研究对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现状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肿瘤专科医院针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欠规范,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且培训目标不明确,需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体系。通过2轮Delphi专家函询,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20位专家年龄40岁以上者占85%,副高及以上职称占95%,工作年限20年及以上占75%,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专家提出意见的比率分别为50%和15%,可见专家们参与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专家对函询内容的判断系数(Ca)为0.960,熟悉程度(Cs)为0.870,权威系数(Cr)为0.910,专家权威程度高。两轮函询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一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90,二级指标协调系是0.435,三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52,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专家对函询内容的意见有相对较高的协调程度。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8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0.082%之间;二级指标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6.390%之间;三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21.249%之间,核心能力指标重要性均数均≥3.500,变异系数≤5%,符合指标筛选条件,最终形成包括: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指标协调系数为0.437,P值小于0.05,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7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9.168%之间,最终形成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包括7个培训模块,31个模块主题,73项培训课程及21项技术操作培训项目,总课程共75学时(40分钟/每学时),培训时间4周,培训方式:半天脱产。结论1.国内肿瘤专科医院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培训目标明确的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师资培训,保证临床带教队伍的质量及其稳定性,提高临床带教的教学水平。2.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指标及课程大纲内容全面、研究结果合理可靠,能够为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谢红珍,袁长蓉,沈园园,张新庆,张金钟,王明旭,潘绍山[4](2020)在《《中国护士伦理准则》内容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全国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成立。2010年,针对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护患纠纷矛盾,护理伦理学专委会提出了编写《护士伦理准则》的倡议,并得到了国内外护理、医学伦理学专家的大力支持,历经4年33稿,2014年《护士伦理准则》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正式发表[1]。2015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人文护理专委会")在广州成立,原全国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参加了该专委会。
刘慧松[5](2020)在《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培训方案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编制评估ICU护士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现状调查问卷,探讨青岛市ICU护士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现状水平及影响因素,构建ICU护士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方案,为医院建立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相关知识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1.本研究以知信行理论结构为基础,肠内营养指南为依据,自行编制《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问卷》,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预调查、信效度检验形成正式调查问卷。2.选取青岛市610名ICU护士进行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对知信行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3.根据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结果结合相关临床指南,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自制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护士、学科专家对培训的需求和建议,有针对性的制定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初始培训方案,经过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最终培训方案。结果1.最终形成的正式问卷包括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共39个条目;总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93,折半信度为0.701,重测信度为0.756;内容效度分析中,总问卷的条目水平效度(I-CVI)为0.850~1.000,问卷水平效度(S-CVI)为0.859;结构效度分析中,各条目得分的KMO值为0.906,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9818.675,P<0.001,共抽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53%;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22~0.831,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96~0.856。2.对青岛市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知信行进行现状调查。问卷知信行得分分别是11.62±5.24分、11.67±3.63分、47.37±17.76分,通过回归分析显示,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医院级别(β=4.161,P<0.001)、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β=2.468,P<0.001)、工作年限(β=-0.675,P<0.001)、学习肠内营养知识的程度(β=1.155,P<0.05);信念得分的影响因素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β=1.966,P<0.001)、学习过肠内营养知识的程度(β=1.693,P<0.001)、医院级别(β=1.612,P<0.001)、年龄(β=0.484,P<0.05)、学习途径(β=-0.442,P<0.05);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医院级别(β=9.760,P<0.001)、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β=6.960,P<0.001)、性别(β=-7.141,P<0.001)、工作年限(β=-1.86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r=0.677、0.841、0.567,P<0.05)。3.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立最终《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评价三个部分,其中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66个。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复率为100%,第一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第二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两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193、0.218(P<0.001),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函询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编制的《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可作为评估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现状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青岛市ICU护士总体的肠内营养耐受性知识得分较低,信念和行为方面也有待提高,医院级别、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是知识、信念、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工作年限和学习过肠内营养知识程度是知识的影响因素;学习途径和年龄是信念得分的影响因素;性别和工作年限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编制的《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培训方案》切实可行,符合护士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培训方式及评价符合国内护理发展现状,可为ICU护士肠内营养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崔晓红[6](2020)在《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文中指出目的: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框架,参考国内外骨科专科护理教育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法,初步构建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参考。方法:1.运用文献分析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及骨科专科护理教育等相关文献及教材,初步拟定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专家函询问卷。2.运用半结构访谈法,对骨科护理专家、骨科医疗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骨科患者进行访谈,完善初步拟定的专家函询问卷。3.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对骨科专科护士、骨科护理专家、骨科医疗专家、护理教育专家及护理管理专家进行函询。综合指标纳入标准(重要性赋值均数Mj>3.5,变异系数CV<0.2,满分率Kj>20%)及专家意见,经课题组成员讨论后,确定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4.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0.0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函询专家一般资料用例数及构成比表示,分别用有效问卷回收率、权威系数Cr描述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及权威性。专家的协调性用肯德尔协调系数W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赋值Mj、变异系数CV、满分率Kj表示。通过比例分配法计算出了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值。结果:1、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3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06和0.363。2、对两轮专家函询结果进行整理,最终构建出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包含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96个三级指标。3、本研究通过比例分配法计算出了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权重。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培养目标:0.3415,培养方法:0.3217,培养要求及考核:0.3368。结论:1、本研究所选函询专家积极性好,权威程度高,协调程度也较高,所得结果真实可靠。2、本研究构建出的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较为具体,可为我国高等护理院校培养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参考。
买托合提·居来提[7](2019)在《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交流,和田地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田地区的医疗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维吾尔医疗更是如此。本文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对和田地区的部分维吾尔医院、私人诊所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调研同时,探究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对维吾尔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医疗空间的变化、医学知识的传承模式、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以及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并从医疗、疾病和文化角度对和田维吾尔医的地方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以下六大部分:第一章: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和文化。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第一,维吾尔医药学产生的历史渊源、类型和特点,根据相关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进一步探讨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和地位,丝绸之路的繁荣在维吾尔医药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第二,从文化视角看维吾尔民间医疗,对疾病分类、民间医疗中的符号以及疾病与治疗的逻辑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现代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医疗空间的家,系统地介绍了和田维吾尔医的形式和类型,具有多种身份的提维普(Tivip)和医师在社会上的地位;第二,医疗空间的转移,以此为切入,系统阐述从家庭到街头,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同时,介绍了此过程的主要途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第三,维吾尔“医院”的诞生历程,从而阐述维吾尔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第四,医疗管理体制和政策,本节系统的介绍了民族医药政策法规评价体系、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中的作用以及民族医药制度改革对维吾尔医学的影响。第三章: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本章论述了传统医学知识继承模式的发展过程、教育模式下医学知识继承的状况、传统维吾尔医学和医学知识继承模式作为知识体系和医疗实践信任的逻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第二,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第三,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第四章:和田维吾尔族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本章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和培养,主要阐述不同身份的医患双方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博弈;第二,道德:维吾尔族制约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论证了医德在整个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任和医患沟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解释了不同领域的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维吾尔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族医学的范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其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作为维吾尔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和田维吾尔医形成了具有和田地域特色的医疗文化,并已融入和田人民的日常生活。笔者作为和田人,在长期观察和田野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目前,维吾尔医学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中医药学与维吾尔医学的关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维吾尔医学与佛教医学的关系。必须明确的是,维吾尔医学绝对不能等同于伊斯兰医学,维吾尔医学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圈,是以中华医药文化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医学文化;此外,执业医师综合素质较低,对传统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部分执业医师存在一定的医德问题。一些公立维吾尔医院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医疗机构相比,二者之间差距更大。江湖医生仍然存在,庸医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沟通观察能力差影响医患关系;医学知识的继承与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杨梅[8](2019)在《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是世人一直以来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赞美。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却没有跟上,医患关系远不如过去稳定,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尤其是“职业医闹”群体的出现、“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缺失。卫生类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和输送卫生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的人文素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卫生类中职学校对于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要求远高于对德育意识的培养要求,且德育课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以人为本”理念,毕业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卫生系统工作,不能恰当处理医患矛盾,无法给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德育课是培养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重要阵地,必须重视德育课蕴含的人文关怀因素,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首先,阐述德育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人文关怀意识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厘清本文的研究思路。其次,阐释德育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分析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国传统人文思想、西方人本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再次,对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意义、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卫生类中职学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把握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现状,进而剖析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阐述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教材内容的整合优化,深度渗透人文关怀;丰富德育课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笔者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第二章第二节“恪守职业道德,提升道德境界”为例,对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人文关怀意识培养作教学实践展示。
魏丽君[9](2018)在《基于工作分析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任用、培养、选拔、考核养老护理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半开放性问卷对114名养老院被照护老人进行调查、采用O*NET工作分析问卷对259名持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养老护理员进行研究,并对16名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管理者、护士、被照顾老人及其家属进行半结构访谈,收集相关职业素质特征条目,初步拟定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随后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15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条目、内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结果 1.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和三级行为指标,一级指标权重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与关爱特征(0.3660)、专业与认知特征(0.3136)、人际与发展特征(0.1372)、自我概念特征(0.1312)、成就与影响特征(0.0520);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从高到低,前10项依次为:时间管理、正直诚信、自我形象、稳重、乐观、主动学习、观察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专业技能;二级指标组合权重排序前10项依次为:专业知识、观察能力、主动学习、专业技能、责任心、慎独、服务意识、爱心、耐心、关心。2.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Y=0.3136(0.1810z1+0.0648z2+0.1810z3+0.0616z4+0.0616z5+0.0334z6+0.181 0z7+0.1739z8+0.061 6z9)+0.3660(0.1397y1+0.0296y2+0.1397y3+0.1397y4+0.1360y5+0.1360y6+0.1397y7+0.1397y8)+0.13 72(0.1371r1+0.1575r2+0.1575r3+0.1770r4+0.1575r5+0.0558r6+0.1575r7)+0.1312(0.2336w1+0.2709w2+0.2 156w3+0.2156w4+0.0912w5)+0.0520(0.0524v 1+0.1357v2+0.1212v3+0.2983v4+0.1357v54+0.1357v6+0.1212v7)。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权重系数合理有效。3.专家函询可靠性分析: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100%,表明专家对本次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有很高的参与度;专家个人权威系数在0.7250~1.0000之间,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值为0.8800,说明遴选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变异系数在7.23~14.33之间,一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71和0.284,经卡方检验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种科学方法联合构建了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其涵盖5个维度、36项职业素质特征及行为指标;该体系比较完整、可靠,可以为任用、考核、选拔、培养养老护理员提供科学依据,在构建优秀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提升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田炼[10](2017)在《护患关系视角:中等职业学校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因为临床护士职业道德缺失而引发护患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护患关系现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不少学者研究提出,要缓和护患关系应提高临床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然而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笔者认为要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应从其源头出发,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在校职业道德教育。因此本文从护患关系视角探究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同时随着医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输入大多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故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分别从护患关系认知、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这七个维度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然后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学生对护患关系认知不足、职业认同不高、职业道德认知模糊、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教师传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全面、教师实施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以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从学生、学校以及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以患为本”的护理观,在进入临床工作时能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缓和护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学校和老师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校方面: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拓展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三是健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教师方面:一是不断强化教学能力;二是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三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四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二、试论护理道德规范与护士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护理道德规范与护士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理论基础 |
3 研究概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质性研究结果 |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
3 层次分析法结果 |
4 问卷预调查结果 |
5 正式调查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2 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和科学性分析 |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
4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 |
5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1 建立了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2 形成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并初步应用 |
3 创新性 |
4 局限性与展望 |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
第七部分 致谢 |
第八部分 附录 |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附录 B 质性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 C 第一轮专家咨询 |
附录 D 第二轮专家咨询 |
附录 E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 |
附录 F 综述 诺丁斯关怀理论在护理人文关怀领域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2)护理管理者领导力与患者安全关系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分析 |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和质量评价 |
2.3 护理管理者领导力与患者安全的关系 |
2.3.1 变革型、交易型、放任型领导力 |
2.3.2 关系型、任务型、创新改变型领导力 |
2.3.3 共识型、咨询型、股东型、独裁型领导力 |
2.3.4 真实型领导力 |
2.3.5 道德型领导力 |
2.3.6 和谐型领导力 |
2.3.7 以优化工作环境及以支持护士为特征的领导力 |
3 讨论 |
3.1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 |
3.2 护理管理者领导力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
3.3 局限性 |
(3)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能力的概念: |
2.2 国内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
2.3 国内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
2.4 国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
2.5 国内外临床护理教师岗前规范化师资培训现状 |
2.6 国内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现状 |
2.7 小结 |
第三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现状调查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资料收集 |
3.4 资料分析方法 |
3.5 伦理原则 |
3.6 结果 |
3.6.1 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构架不同 |
3.6.2 选拔方法及准入标准有差异 |
3.6.3 资格认证方式不同 |
3.6.4 培训方法及内容有差异 |
3.6.5 考核方法及内容不同 |
3.7 小结 |
第四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建立 |
4.1 文献研究 |
4.2 质性研究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研究方法 |
4.2.3 资料收集 |
4.2.4 资料分析 |
4.2.5 质性访谈研究结果 |
第五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建立 |
5.1 研究方法 |
5.1.1 课程内容 |
5.1.2 培训时间及方式 |
5.2 研究结果 |
第六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建立 |
6.1 研究方法 |
6.1.1 专家的遴选 |
6.1.2 函询表内容 |
6.1.3 预调查 |
6.1.4 专家函询过程 |
6.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1.6 伦理原则 |
6.2 研究结果 |
6.2.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6.2.2 专家积极程度 |
6.2.3 专家权威程度 |
6.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6.3 专家意见整理 |
6.3.1 核心能力第一轮专家咨询 |
6.3.2 培训课程大纲第一轮咨询结果 |
6.3.3 第二轮专家咨询 |
第七章 讨论 |
7.1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分析 |
7.2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结果分析 |
7.2.1 核心能力指标的选取特点及优势 |
7.2.2 核心能力指标内容分析 |
7.3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结果分析 |
7.3.1 培训课程大纲的内容分析 |
7.3.2 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意义 |
第八章 小结 |
8.1 主要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8.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中国护士伦理准则》内容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护士与护理对象 |
第三章 护士与合作者 |
第四章 护士与专业 |
第五章 护士与社会 |
第六章 护士与环境 |
第七章 护士自身修养 |
结 语 |
(5)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培训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的编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成立课题组 |
2 建立条目池 |
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 |
4 预调查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学方法 |
7 伦理考量 |
8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 |
2 专家函询结果 |
3 预调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4 问卷信效度 |
讨论 |
1 构建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的意义 |
2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第二部分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调查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考量 |
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得分情况 |
3 不同特征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分析 |
4 影响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多因素分析 |
5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ICU护士的基本情况 |
2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 |
3 ICU 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知信行相关关系 |
5 护理对策 |
第三部分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培训方案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伦理考量 |
结果 |
1 访谈结果 |
2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 |
3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 |
讨论 |
1 构建培训方案的意义 |
2 培训方案的特点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6)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
1.5 论文框架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2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
2.1 成立课题小组 |
2.2 文献研究法 |
2.3 半结构访谈法 |
2.4 确定专家函询问卷 |
2.5 讨论 |
3 构建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 |
3.1 德尔菲函询的实施 |
3.2 德尔菲函询结果 |
3.3 函询条目权重设置 |
3.4 讨论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 概念界定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一) 田野调查 |
(二) 文献资料研究 |
六、田野点概况 |
七、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重难点 |
(二) 创新点 |
第一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与医疗文化 |
第一节 维吾尔医药学的历史渊源、类型及特点 |
一、丝路文化交流与维吾尔医学形成与发展 |
二、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
三、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及地位 |
第二节 作为文化体系的维吾尔民间医疗 |
一、疾病的文化解读 |
二、民间医疗中的象征符号 |
三、疾病与治疗的文化逻辑 |
第二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其现代发展 |
第一节 作为医疗空间的家 |
一、医疗形式及其类型 |
二、拥有多重身份的民间郎中(提维普Tivip) |
三、医师的社会文化定位及权威 |
第二节 医疗空间的变迁:从家庭到街头 |
一、走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 |
二、职业化和商业化医疗实践的过程及特点 |
三、职业化转化的路径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维吾尔“医院”的诞生 |
一、医院的建立:门诊发展为医院 |
二、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 |
三、现阶段维吾尔医医院的发展状况 |
第四节 医疗管理体制与政策 |
一、民族医药相关政策法规的评价 |
二、国家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事业中的作用 |
三、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维吾尔医学发展的意义 |
第三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 |
第一节 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 |
一、知识传承模式 |
二、习得与传承的基本模式 |
三、维吾尔医学中的知识观 |
第二节 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 |
一、师徒关系与师生关系 |
二、权威的维护与传递 |
三、从传统道德走向职业道德---传统的转型 |
第三节 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 |
一、传统医疗实践中的人际关系与权威 |
二、新时期医疗实践与社会信任 |
第四章 和田维吾尔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 |
第一节 医患双方的疾病认知 |
一、医师的知识体系 |
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
三、医疗实践中的博弈 |
第二节 道德:约束维吾尔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 |
一、基于道德的医患关系: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一 |
二、医疗实践中的性别: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二 |
三、“维医”或“伪医”:市场、权利、信任 |
四、传统医患关系中的信任规则及其调试 |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冲击 |
一、道德约束缺失与信任危机 |
二、“医德”还是“异”德 |
三、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中的话语特征 |
第四节 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三甲医院的事例 |
一、病房中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实践形态 |
二、医师与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相互理解的出发点 |
三、交流方式与信息交换:医患沟通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2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人文关怀意识培养概述 |
2.1 核心概念解释 |
2.1.1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 |
2.1.2 人文关怀 |
2.1.3 人文关怀意识 |
2.2 理论依据 |
2.2.1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
2.2.2 西方人本主义理论 |
2.2.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2.2.4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 |
3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意义、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意义 |
3.1.1 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 |
3.1.2 有助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
3.1.3 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真善美 |
3.1.4 有助于学生感受和传递温暖 |
3.2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现状 |
3.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2.3 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
3.3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教师对课程内容人文价值研究不足造成学生对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认知 |
3.3.2 德育课程长期被形式化导致卫生类中职学生人文关怀意识薄弱 |
3.3.3 理论与实践结合度较低,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养成人文关怀意识的积极性 |
3.3.4 现有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需求 |
4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
4.1 完善第一课堂教学,深度渗透人文关怀 |
4.1.1 教材内容整合优化 |
4.1.2 营造良好的课堂关怀氛围 |
4.1.3 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
4.2 注重第二课堂的应用,拓宽人文关怀意识培养渠道 |
4.2.1 交往对话 |
4.2.2 情感体验 |
4.2.3 审美渗透 |
4.2.4 心理辅导 |
4.3 重视社会实践,在体验中践行人文关怀 |
4.3.1 加强学校和养老机构的合作 |
4.3.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
4.3.3 组织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 |
4.4 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章第二节“恪守职业道德,提升道德境界”为例 |
4.4.1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概述 |
4.4.2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章第二节“恪守职业道德,提升道德境界”教学中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教学设计 |
结语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卫生类中职生德育课人文关怀调查问卷 |
附录2《卫生类中职生德育课人文关怀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附录3 关于卫生类中职德育课人文关怀的访谈提纲 |
(9)基于工作分析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研究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二) 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模型的定义及构建方法 |
1. 职业素质的定义 |
2. 职业素质模型的定义 |
3. 职业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
4. 职业素质模型的研究 |
(三) 国内外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研究 |
1. 国外研究 |
2. 国内研究 |
(四) 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存在问题 |
(五) O'NET工作分析法及其应用状况 |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四) 技术路线 |
(五) 伦理控制 |
(六) 质量控制 |
三、研究结果 |
(一) 被照护老人问卷调查结果 |
(二) 养老护理员O*NET工作分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
(三) 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管理者等的访谈结果 |
(四)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 |
(五)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 |
(六) 专家函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
(七)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
(八)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表 |
四、讨论 |
(一)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二)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评价 |
(三)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 |
(四) 本研究创新之处 |
(五) 下一步计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护患关系视角:中等职业学校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护患关系视角下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 |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1.1 问卷维度的构建 |
2.1.2 正式问卷的设计 |
2.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2.3 调查结果的分析 |
2.3.1 护患关系认知 |
2.3.2 职业认同认知 |
2.3.3 职业道德认知 |
2.3.4 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
2.3.5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
2.3.6 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
2.3.7 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
2.3.8 开放性问题 |
2.4 调查结果的总结 |
3 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3.1 中职护生护患关系认知偏差 |
3.2 中职护生职业认同不高 |
3.3 中职护生职业道德认知模糊 |
3.4 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
3.5 教师传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全面 |
3.6 教师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
3.7 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
4 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学生方面的原因 |
4.1.1 基础知识较薄弱 |
4.1.2 学习缺乏主动性 |
4.1.3 学习目标不明确 |
4.1.4 自我意识较强烈 |
4.2 学校方面的原因 |
4.2.1 重视专业培养,忽略人文教育 |
4.2.2 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
4.3 教师方面的原因 |
4.3.1 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
4.3.2 了解学生不够深入 |
5 基于护患关系视角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 |
5.1 学校方面 |
5.1.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5.1.2 拓展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
5.1.3 健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
5.2 教师方面 |
5.2.1 不断强化教学能力 |
5.2.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
5.2.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5.2.4 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试论护理道德规范与护士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 高翔.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护理管理者领导力与患者安全关系的系统评价[J]. 刘佳丽,唐静,付雪,李梦琦,刘可,郑晶,王筠,尤黎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1(04)
- [3]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D]. 刘欣. 山东大学, 2020(04)
- [4]《中国护士伦理准则》内容解读[J]. 谢红珍,袁长蓉,沈园园,张新庆,张金钟,王明旭,潘绍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10)
- [5]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培训方案的构建[D]. 刘慧松. 青岛大学, 2020(01)
- [6]骨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D]. 崔晓红.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7]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D]. 买托合提·居来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卫生类中职学校德育课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研究[D]. 杨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基于工作分析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魏丽君.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护患关系视角:中等职业学校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D]. 田炼.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