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开关防撞装置论文和设计-姜昌胜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包括:底座;保护框,其与所述底座通过弹性件连接;和接近开关,固定于所述保护框的内部;其中,所述保护框对应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位置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以使得所述接近开关感应物体接近。通过将接近开关固定于保护框的内部,保护框与底座通过弹性件连接,在保护框对应接近开关的感应面位置开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与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使接近开关感应物体接近,在检测物撞到保护框时,弹性件回弹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可有效避免接近开关受到被检测物的碰撞,避免接近开关损坏,此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保护框(300),其与所述底座(100)通过弹性件(200)连接;和接近开关(400),固定于所述保护框(300)的内部;其中,所述保护框(300)对应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位置开有第一通孔(301),所述第一通孔(301)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以使得所述接近开关(400)感应物体接近。

设计方案

1.一种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

保护框(300),其与所述底座(100)通过弹性件(200)连接;和

接近开关(400),固定于所述保护框(300)的内部;

其中,所述保护框(300)对应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位置开有第一通孔(301),所述第一通孔(301)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以使得所述接近开关(400)感应物体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300)包括:

底板(302),其形状与所述底座(100)相同,尺寸小于所述底座(100)的尺寸;

多个侧板(303),组成矩形筒,所述矩形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一面;

顶板(304),其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通孔(301)构造于所述顶板(304)的中部;

固定板(305),设置于所述矩形筒的内部,在所述固定板(305)的中部开有第二通孔,用于所述接近开关(400)插在所述第二通孔、并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301)的直径大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的直径,进而避免遮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302)的尺寸大于所述矩形筒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302)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306),用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线缆(401)穿过,所述线缆(401)与控制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00)为矩形板,其一面固定于设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200)为第一种样式或第二种样式;

所述第一种样式为两个金属弹簧并排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金属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00)的另一面,两个所述金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另一面;

所述第二种样式为两个橡胶柱体并排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橡胶柱体的一端嵌在所述底座(100)的另一面,两个所述橡胶柱体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另一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撞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接近开关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接近开关是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接近开关的感应面,感应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

但在工业现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机械设备碰撞接近开关的情况,造成接近开关损坏,因为接近开关很大部分采用国外品牌,价格昂贵,所以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近开关防撞装置,其包括:底座;保护框,其与所述底座通过弹性件连接;和接近开关,固定于所述保护框的内部;其中,所述保护框对应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位置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以使得所述接近开关感应物体接近。

可选地,所述保护框包括:底板,其形状与所述底座相同,尺寸小于所述底座的尺寸;多个侧板,组成矩形筒,所述矩形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一面;顶板,其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通孔构造于所述顶板的中部;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矩形筒的内部,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开有第二通孔,用于所述接近开关插在所述第二通孔、并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的直径,进而避免遮挡。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矩形筒的尺寸。

可选地,在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用于所述接近开关的线缆穿过,所述线缆与控制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为矩形板,其一面固定于设定位置。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第一种样式或第二种样式;所述第一种样式为两个金属弹簧并排设置;其中,两个所述金属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另一面,两个所述金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另一面;所述第二种样式为两个橡胶柱体并排设置;其中,两个所述橡胶柱体的一端嵌在所述底座的另一面,两个所述橡胶柱体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另一面。

本申请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通过将接近开关固定于保护框的内部,保护框与底座通过弹性件连接,在保护框对应接近开关的感应面位置开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与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使接近开关感应物体接近,在检测物撞到保护框时,弹性件回弹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可有效避免接近开关受到被检测物的碰撞,避免接近开关损坏,此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中标记:

100、底座;

200、弹性件;

300、保护框;301、第一通孔;302、底板;303、侧板;304、顶板;305、固定板;306、第三通孔;

400、接近开关;

401、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近开关防撞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接近开关防撞装置一般性地可包括底座100、保护框300和接近开关400。其中,所述保护框300与所述底座100通过弹性件200连接,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实现伸缩,避免直接冲撞,主要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减少所述接近开关400损坏的可能性。所述接近开关400固定于所述保护框300的内部,在所述保护框300对应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位置开有第一通孔301,所述第一通孔301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以使得所述接近开关400感应物体接近。

通过将所述接近开关400固定于所述保护框300的内部,所述保护框300与所述底座100通过弹性件200连接,在所述保护框300对应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位置开有所述第一通孔301,该第一通孔301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同轴设置,使所述接近开关400感应物体接近,在检测物撞到所述保护框300时,所述弹性件200回弹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可有效避免所述接近开关400受到被检测物的碰撞,避免所述接近开关400损坏,此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近开关400为现有的接近开关,所述底座100为金属材质或是塑料材质,所述保护框300为金属材质或是塑料材质。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底座100为矩形板或圆形板。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底座100的一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于设定位置,例如:

方式1,所述底座100的一面可以通过胶水固定于设定位置,牢固性较好,方便快捷;

方式2,所述底座100的一面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设定位置,牢固性较好,拆装方便快捷,便于维修。

其中,所述设定位置为机械本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框300由底板302、多个侧板303、顶板304和固定板305构成。其中,所述底板302的形状与所述底座100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矩形、圆形、三角形等,所述底板302的尺寸小于所述底座100的尺寸。多个所述侧板303组成矩形筒,所述矩形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一面,所述顶板304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通孔301构造于所述顶板304的中部。所述固定板305设置于所述矩形筒的内部,在所述固定板305的中部开有第二通孔,用于所述接近开关400插在所述第二通孔,并固定,所述第一通孔301的直径大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面的直径,进而避免遮挡。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矩形筒的一端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一面,所述顶板304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例如:

方式1,所述矩形筒的一端与所述底板302的一面一体构成,所述顶板304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一体构成,增加牢固性,不易松散;

方式2,所述矩形筒的一端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一面,所述顶板304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方便快捷,固定性较好;

方式3,所述矩形筒的一端通过螺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一面,所述顶板304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的方式固定,方便快捷,固定性较好,况且便于拆装;

方式4,所述矩形筒的一端与所述底板302的一面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所述顶板304与所述矩形筒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方便快捷,固定性较好,况且便于拆装。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305与所述矩形筒的内部一体构成,稳固性较好,所述固定板305的形状与所述矩形筒相适配。所述接近开关400插在所述第二通孔,并通过螺栓或胶水将所述接近开关400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直径相适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02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306,用于所述接近开关400的线缆401穿过,所述线缆401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计算机、PLC控制器等,所述第三通孔306的尺寸与所述线缆401的直径相适配,保证所述线缆401容易穿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弹性件200为第一种样式或第二种样式;所述第一种样式为两个金属弹簧并排设置,具体地,两个所述金属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00的另一面,两个所述金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另一面。所述第二种样式为两个橡胶柱体并排设置,具体地,两个所述橡胶柱体的一端嵌在所述底座100的另一面,两个所述橡胶柱体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302的另一面。

具体使用时:

1、将所述接近开关400固定于所述保护框300的内部;

2、将防撞装置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开启所述接近开关400,当物体运动到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感应距离时,所述接近开关400给所述控制装置一个电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物体回位,这样就完成一个动作。在所述接近开关400,出现故障时,物体将直接撞到所述接近开关400将所述接近开关400撞坏。

所述接近开关400经常受到被检测物的碰撞,极容易造成所述接近开关400的损坏,采用本防撞装置对所述接近开关400进行保护,所述保护框300的第一通孔301距离接近开关检测位置较近,当被检测物靠近所述接近开关400时能够被检测到,但是如果距离过近时会撞到所述保护框300,同时利用支撑弹簧的弹性使所述保护框300整体移动,从而很好的保护所述接近开关400。

本申请主要是解决现场接近开关碰撞损坏的问题。通过增加接近开关防护罩,并使用机械弹簧与接近开关防护罩相连接,使发生碰撞时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接近开关,避免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接近开关防撞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536.8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88547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H03K 17/945

专利分类号:H03K17/945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北京圣泰洋电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圣泰洋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121 北京市通州区京洲园世爵源墅211-03

发明人:姜昌胜;康怀举;吴龙;韩亚洲;郭建瑞

第一发明人:姜昌胜

当前权利人:北京圣泰洋电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柴国伟

代理机构:1169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万思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接近开关防撞装置论文和设计-姜昌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