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普通混凝土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回弹法,普通回弹仪,高强回弹仪,混凝土强度
普通混凝土梁论文文献综述
洪嘉伟[1](2019)在《普通与高强回弹仪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数据比对,分析了普通回弹仪与高强回弹仪在混凝土强度为50 MPa~60 MPa范围内的检测结果,并针对此结果给出了两种回弹仪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9期)
聂小林,姜帅[2](2019)在《基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通过理论计算所得相关参数,结合骨料总级配曲线(富勒曲线)简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程小康,肖林发,彭建新,胡守旺[3](2019)在《普通混凝土中氯离子概率分布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情况,开展了普通混凝土氯盐侵蚀实验,得到了混凝土在氯盐侵蚀环境下的氯离子浓度分布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分布规律。基于蒙特卡洛理论,用Matlab软件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了10万次随机模拟,得出在一定深度(7.5~27.5 mm)内NC30,NC40和NC50氯离子扩散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NC30,NC40和NC50所取得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22和0.20,可以代表氯离子扩散系数均值,其得出的NC30,NC40和NC50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均值分别为5.468×10~(-12),4.940×10~(-12)和4.132×10~(-12) m~2/s,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小。(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杨立民,叶宜佩[4](2019)在《普通混凝土镜面效应的技术研究与工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武汉地铁11#线东段出入段线中的U形槽段工程为例,介绍了改良普通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以实现利用普通混凝土达到镜面混凝土外观要求的施工方法、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施工》期刊2019年02期)
麻建锁,李雪娜,蔡焕琴[5](2019)在《预制芯柱式普通-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当前广大农村住宅的保温性能差,提高农村住宅的抗震性能,依据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求及功能要求,提出了一种预制芯柱式普通-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选用自主研发的泡沫混凝土作为复合外墙板的保温层,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受力形式,既将复合外墙板的结构层采用芯柱式钢筋承受力。保温层的泡沫混凝土与芯柱式结构层的混凝土通过两者的黏结力及拉筋将两者形成一个整体,采用的泡沫混凝土质轻,与同等厚度的预制夹芯板相比很大程度的减小了质量,提高了外墙板的抗震性能。生产工艺简单,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可靠,易操作,实现了建筑物的拆装方便的目标,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理念。(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8期)
姜春萌,宫经伟,唐新军,蒋林华,朱鹏飞[6](2019)在《大体积混凝土低热水泥与普通水泥基胶凝材料热学及力学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凝材料水化热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因,工程中多采用低热水泥或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普通水泥基胶凝材料降低水化热,目前关于二者水化热降低机制及力学、热学综合性能的对比研究较少。系统测定不同粉煤灰、矿渣掺量下低热水泥和普通水泥基胶凝体系的水化热和抗压强度,对比分析二者在3、7d水化热条件下的热学、力学性能发展规律,建立热学、力学综合性能等值线图,为大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相同3、7d水化热条件下,掺加掺合料的普通水泥基胶凝材料早期水化热及放热速率低于纯低热水泥,适用于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低热水泥最终水化热低,后期强度增长率大,适用于设计龄期较长的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根据温度控制或强度要求,通过综合性能等值线图,可直接确定水泥基胶凝材料的力学、热学最优性能及其组成,为大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谢苏娜[7](2019)在《取芯法检测普通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混凝土的实体结构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取芯法来实行,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能够上升。因此,主要针对取芯法对普通条件下的混凝土抗水渗透功能进行研究,可令混凝土具备良好的抗水渗透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5期)
张忠潮,宋彭峰[8](2019)在《普通减水剂对硬化混凝土抗渗性、耐腐蚀性和抗冻融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减水剂具有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变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等优异性能。本文讨论了普通减水剂对硬化混凝土抗渗性、耐腐蚀性和抗冻融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9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7-05)
李富荣,余振鹏,孙厚超[9](2019)在《普通混凝土基本受力形态动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普通混凝土基本受力形态动力性能,利用液压伺服机和材料剪切设备,设置五种不同加载应变率对普通混凝土展开受压、劈拉和受剪动力性能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加载方式下混凝土破坏形态和应力-变形曲线,根据应力-变形曲线提取峰值应力和峰值变形特征参数,分析叁种不同受力方式下混凝土的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受压、劈拉和受剪均存在明显动力效应,破坏形态受应变率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加载应变率提高,叁种受力方式混凝土峰值应力均明显提高,其中劈拉加载方式受应变率的影响最为明显;针对峰值变形分析,受压和劈拉加载方式作用下混凝土峰值变形不受加载应变率影响。而剪切荷载作用下,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提高,混凝土受弯曲效应和旋转效应影响逐步明显,导致剪切峰值变形逐步增大。同时,根据本试验数据进行数学回归分析,叁种不同加载方式混凝土峰值应力与加载应变率无量纲化对数值呈线性变化关系。(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2期)
谢增奎,赵华,朱平,马鹏飞,卓颖[10](2019)在《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组合梁桥界面抗滑移试验与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抗拉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变形性能优异的特点。为克服UHPC生产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的缺点,提出一种UHPC主梁由工厂预制,NC (普通混凝土)桥面板现浇而成的新型组合桥梁。然而,UHPC-NC组合构件迭合面的力学行为是决定2种材料能否良好共同工作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具有抗剪箍筋作为连接件的组合梁的界面抗滑移性能,对10组UHPC-NC迭合试件进行了推出试验,研究了抗剪箍筋的数量、结合面的粗糙程度、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纤维的形态等因素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置一定量的抗剪箍筋、对界面进行凿毛处理、提高NC强度等级可以显着提高界面的抗剪极限承载力,而钢纤维的形态对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个典型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及理论抗剪承载能力。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迭合构件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普通混凝土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通过理论计算所得相关参数,结合骨料总级配曲线(富勒曲线)简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通混凝土梁论文参考文献
[1].洪嘉伟.普通与高强回弹仪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19
[2].聂小林,姜帅.基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3].程小康,肖林发,彭建新,胡守旺.普通混凝土中氯离子概率分布模型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9
[4].杨立民,叶宜佩.普通混凝土镜面效应的技术研究与工艺控制[J].水利水电施工.2019
[5].麻建锁,李雪娜,蔡焕琴.预制芯柱式普通-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技术研究[J].混凝土.2019
[6].姜春萌,宫经伟,唐新军,蒋林华,朱鹏飞.大体积混凝土低热水泥与普通水泥基胶凝材料热学及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7].谢苏娜.取芯法检测普通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
[8].张忠潮,宋彭峰.普通减水剂对硬化混凝土抗渗性、耐腐蚀性和抗冻融性的影响[C].2019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9].李富荣,余振鹏,孙厚超.普通混凝土基本受力形态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材料导报.2019
[10].谢增奎,赵华,朱平,马鹏飞,卓颖.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组合梁桥界面抗滑移试验与分析研究[J].公路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