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电路论文_武琼,王果,姜兴宇,汪乾韬

导读:本文包含了逆变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逆变,电路,模型,观测器,死区,畸变,载波。

逆变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武琼,王果,姜兴宇,汪乾韬[1](2019)在《基于叁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恒频调制技术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逆变电路中不同调制技术的输出特性,基于叁相桥式逆变电路,对几种恒频调制技术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基本叁相桥式逆变电路和叁相桥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采用PWM、SVPWM、载波移相、载波层迭及最近电平逼近调制(Nearest Level Modulation,NLM)等恒频调制技术对其进行控制,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仿真分析不同调制方法下输出线电压波形,对直流电压利用率、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s Distortion,THD)和功率损耗进行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当拓扑为基本叁相桥式逆变电路时,除NLM外,各调制方法均能满足电能质量国家标准THD规定,但直流电压利用率相差较大;当拓扑为叁相桥式MMC电路时,分别采用载波移相、载波层迭及NLM实现了七电平MMC的调制。(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王婷[2](2019)在《基于PSCAD的并联谐振逆变电路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PSCAD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具有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研究环境。因为并联谐振式逆变电路在换流的过程中存在电磁暂态过程,因此可利用PSCAD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分析,通过其仿真波形可以准确地反映这一电磁暂态过程。(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张丽红[3](2019)在《叁相电压型逆变电路驱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片机控制叁相桥式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触发信号,使其按设定的要求进行控制。本文通过编制驱动电路由一个叁相桥式IGBT的驱动信号,在Proteus环境中进行仿真,并搭建了硬件实验电路,通过两种方案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验证,通过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7期)

费铨豪,张伟玉[4](2019)在《单相交直交变频系统逆变电路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一种以IRF840为核心的单相交直交变频系统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并对该电路频率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正弦波频率小于叁角波频率时,输出电压频率与正弦波相关;在正弦波频率大于叁角波频率时,输出电压频率不为正弦波,且与叁角波相关。(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唐卫斌[5](2019)在《基于混合逻辑算法的叁相逆变电路平衡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叁相逆变电路平衡控制方法存在相位变化与波形输出一致性较差、输出稳定性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混合逻辑算法的叁相逆变电路平衡控制方法。根据混合逻辑理论,制定电路平衡控制的运算真值表,结合真值表对叁相逆变电路的混合逻辑模型进行构建。采用混合逻辑模型对逆变电路系统中不均衡的负载结构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分别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补偿。经过补偿后,调整电路中的线路阻抗和电流输出阻抗,实现对叁相逆变电路的平衡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电路系统相位和波形的异常波动,电压输出波形与理想波形较为拟合,提高了相位变化与波形输出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了输出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曾家齐,韩建定,李雪丰,刘远飞[6](2019)在《ANPC逆变电路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的改进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此处首先分析了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算法存在的缺陷以及它在应用中精度不足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中对计算量的限制,选用了增加电压矢量数量的方法来提升控制精度。然后提出了电压矢量扩展方法,为进一步缩短控制时间,此处还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以叁相参考输出电压为输出标准,预测其前一时刻输出电压,确定预测输出电压所形成的电压矢量所存在的扇区,遵循目标函数最小原则,在该扇区范围内确定最优控制矢量。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基于电压矢量扩展的MPC算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刘玲[7](2019)在《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PWM逆变电路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PWM逆变电路开路故障的诊断及定位,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开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从输出电流中提取故障特征向量,并将故障特征向量输入建立的叁层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最后使用测试样本验证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1只或2只功率器件的开路故障诊断及定位,故障诊断准确性高。(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07期)

李耀贵[8](2019)在《基于积分分离+死区PID的逆变电路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逆变电路模块控制性能,在传统PID控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分离+死区PID控制的逆变电路控制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PID控制引起的控制量超过被控对象而造成系统振荡的问题。积分分离+死区PID控制算法是在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内引入死区PID控制算法,综合了两种控制算法的优点,既可延长控制系统使用寿命又可对系统偏差进行限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具有逆变电路模块的高频电源仿真模型,将所提PID控制方法应用于其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何文,王恩南,杨沛豪,刘向辰,冯仰敏[9](2019)在《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叁相逆变电路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逆变电路并网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解决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在电路参数变化时系统动态响应不佳的问题,在ABC叁相坐标下,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DOB)的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AdMPC-DOB)方案,对被控电流进行两步预测,同时采用多重比例谐振(PR)调节器作为MPC的前馈补偿,消除预测电流的周期性误差,并提高对特定次谐波的抑制能力。考虑到电路参数变化和不确定扰动对系统造成的影响,采用电感电流扰动观测器对MPC输入信号进行精确观测。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所提改进型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降低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王宇,赵杰[10](2019)在《多电平逆变电路主要技术分支专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电平逆变电路已经成为电力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逆变电路,其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储能以及UPS电源等多个相关场合。除了可以获得较低的谐波畸变率,减少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多电平逆变电路利用较少的开关数量,产生多个电压等级的高压电压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负载需求。根据多电平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可以将其主要分为中点箝位型和级联H桥型这两种主要类型.(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逆变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SCAD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具有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研究环境。因为并联谐振式逆变电路在换流的过程中存在电磁暂态过程,因此可利用PSCAD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分析,通过其仿真波形可以准确地反映这一电磁暂态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变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1].武琼,王果,姜兴宇,汪乾韬.基于叁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恒频调制技术对比分析[J].测控技术.2019

[2].王婷.基于PSCAD的并联谐振逆变电路仿真分析[J].价值工程.2019

[3].张丽红.叁相电压型逆变电路驱动控制研究[J].科技视界.2019

[4].费铨豪,张伟玉.单相交直交变频系统逆变电路仿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唐卫斌.基于混合逻辑算法的叁相逆变电路平衡控制方法[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9

[6].曾家齐,韩建定,李雪丰,刘远飞.ANPC逆变电路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的改进算法[J].电力电子技术.2019

[7].刘玲.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PWM逆变电路故障诊断[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

[8].李耀贵.基于积分分离+死区PID的逆变电路控制系统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9].何文,王恩南,杨沛豪,刘向辰,冯仰敏.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叁相逆变电路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10].王宇,赵杰.多电平逆变电路主要技术分支专利分析[J].河南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系统结构框图变压及二次整流滤波仿真模型谐振电路的等效电路典型的逆变电路:主电路拓扑次级计算等效电容Fig.6-12Equivalen...8.1 DTC 实验平台组成框图

标签:;  ;  ;  ;  ;  ;  ;  

逆变电路论文_武琼,王果,姜兴宇,汪乾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